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战长空 >

第718部分

龙战长空-第718部分

小说: 龙战长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诚然,即使“雄猫”没能拦截下这一波次“王鱼”,后面总还有vfa…29“飞行天使”中队的“超级大黄蜂”补枪,而且,如果耐心等待脾气暴躁的“王鱼”导弹飞过一大半航程、逐步下降到三百至五百米的低弹道,拦截成功率还会更高一些。

    ——然而!

    战争,可不是在打牌,任何一点精打细算的心态都是危险的。

    在天空中昂首疾飞,面对火流星一般呼啸而来的苏联重型反舰导弹,几架一字排开、雷达设定为tws模式的f…14a+战斗机拼死爬升,总算赶在导弹光顾之前进入了拦射阵位,武器官立即按下电钮、把机身和翼下挂载的“不死鸟”一窝蜂般的打了出去,按照各自对准的一个狭窄扇面拦射这些放送死亡邀请的大火炬,以确保an/awg…9雷达能顺利完成间隔两秒的快速扫描。

    “雄猫”上的an/a…54,这一对匹配良好的组合赋予了f…14战机“独一无二”的多目标接战能力,面对红海军的“饱和攻击”,tws模式的“一打六”差不多就是美国海军的护身符。

    然而另一方面,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有意忽略的是,an/awg…9在tws模式下的扫描范围会大大收窄,换句话说,如果目标没有始终聚拢在一起、被“管中窥豹”般的an/awg…9雷达都看在眼里(那可是敌方的飞机和导弹,它们会这么听话?),那么一旦有目标脱离视野,这个目标就能摆脱“不死鸟”的威胁,失去中段指令修正的aim…54会变成一枚惯性制导的末寻的火箭弹,能打中什么就只是一个彩票中奖问题。

    规模庞大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坐拥一百五十架“雄猫”和“大黄蜂”战机,乍一看来,美国人的战机简直就是无穷无尽,任何敌人也别想接近。

    可是现在,面对五十多枚来袭导弹,六架f…14a+却只有三十六枚“不死鸟”可以动用,其余的“雄猫”战机不是在维护保养、就是拼光了弹药和油料,更不要说“死神”送进海底的那四架;维持三百五十到四百公里的空中防御圈,本身就是一个十分麻烦的任务,三艘重型航母的豪华编制也无法完全改变这一现实。

    在这方面,美国海军的确对俄国人十分痛恨。

    同样是防御空射反舰导弹,面对agm…84“鱼叉”,俄国舰载机只需维持一个二百公里半径的防空圈,而时刻提防“厨房”、“王鱼”、“沙箱”、“海难”等等这些大变态的美国海军,五百公里半径的舰队防空圈都不一定能高枕无忧。(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二五〇章 胜负未决() 
导弹已经够麻烦,到处出没的“熊”和“逆火”侦查机,有时候就更让人防不胜防。

    一旦“鹰眼”没盯住哪片海域,溜进来嗅到了战舰气息的俄国侦察机就会叫来一大批远程轰炸机,投掷数量惊人的反舰导弹;要彻底摆脱这种麻烦,美国人其实只要让舰队远离海岸线就可以,但是今天的这场决战,俄国人又不是傻子,谁会跑去大洋深处和全球第一海军决胜负?

    面对战略困局,u。s。navy已经没有慢腾腾和对手比拼耐心的基础,一场濒临勘察加、距离阿留申也不太远的战斗,就是双方彼此试探的底线。

    在“雄猫”的努力下,一番导弹齐射之后,苍穹中很快绽放出几十朵耀眼的火光。

    弹道呆板的ksr…5导弹,虽然速度很快,还是容易被aim…54c成功拦截;tws模式天生不能保证所有“不死鸟”都得到目标指引,三十六枚“不死鸟”发射出去,除掉几枚故障弹以外,面对“王鱼”的拦截成功率大概在百分之八十,合众国倾力打造的盾牌效果的确相当不错。

    一波“不死鸟”扫射之后,天空中拖着尾焰狂暴冲刺的“王鱼”就只剩下二十几枚,这个数字仍然不少,但已经在“宙斯盾”系统能够应付的限度之内。

    除此之外,内层防御圈的“飞行天使”中队也会采取行动,在两百公里距离上发射aim…120b导弹实施拦截;“斯莱姆”导弹的战斗部重量只有“不死鸟”的三分之一强,但是导引精度却更高。击坠“王鱼”的难度不大。也许这波导弹还没进入日m…66“标准”导弹的拦截范围就会被全部击落。

    战场态势大概如此。接下来,根据e…2c“鹰眼”的观察和解算,指挥中心很快排除了这一波次“王鱼”的威胁。

    预判弹道与航母战斗群坐标还有相当距离,意识到俄国人只是在虚张声势、用一大批反舰导弹来“吓唬”自己,坐镇“罗斯福”号的威廉*普拉特却没怒发冲冠,毕竟刚才接到“逆火发射导弹”的讯息后,一干指挥官们的确都十分紧张,不管怎么说。导弹没落到头上来总是不坏的。

    综合前出侦查平台的讯息,在作战态势图上显示出来,战斗群指挥机构很快确认了威胁暂时解除。

    除了空袭还在进行的西部海域之外,到处都找不到俄国人的战斗机、轰炸机、或者远程侦察机,那么,即使伊万们的下一波“逆火”已经上路,现在离航母战斗群也至少有七百公里之遥,暂时还没进入“鹰眼”的视线。

    双方爆发决战,u。s。navy第一回合防御基本成功。

    在vf…21中队的努力之后,“不死鸟”没拦住的那一群“王鱼”反舰导弹还在突防。不过这时候,不仅vfa…122中队的“超级大黄蜂”战机已经顺利补位。徘徊在内层防御圈的e…2c“鹰眼”预警机也解算出了来袭导弹的弹道,发觉这些吓人的大家伙根本没瞄准航母战斗群、而只是瞄准了一片空荡荡的海域飞行。

    对红海军的重型反舰导弹,美国人的情报工作并不是十分到位,虽然缺乏载机导引的制导类武器不能轻易改变弹道,“飞行天使”中队的f/a…18e/f们还是一一锁定目标、实施密集的“slammer”拦射,争取把导弹全都拦截在水面舰艇的防空杀伤区之外。

    导弹疾飞,爆炸四起,一场矛与盾的生死较量,美国人暂时还表现不错。

    面对多批次、多方向的战斗机拦截,数十枚呼啸而至的ksr…5仅有寥寥几枚顺利突防、进入到美国海军日m…66“标准”导弹的火力范围内,飞行高度降低到一百五十米的反舰导弹很快被“宙斯盾”系统捕捉到踪迹、继而遭遇了迎头拦截的舰空导弹,几朵灿烂烟花过后,这些远远掠过航母战斗群的咆哮怪兽也变成了翻滚燃烧的大火把,继而从“宙斯盾”雷达显示屏上消失。

    成功防御了一波空舰导弹齐射,美国人总算松了口气,双方的较量还远未分出胜负。

    突防与拦截,就在战场上的较量如火如荼之时,龙云驾驶的白色二十号已经甩脱了“雄猫”机队的追杀;面对脱战的“死神”,实力跌落严重的vf…21“自由枪骑兵”中队,两架仅存的f…14a+战机已经返航,其余滞空战机则忙于拦截“王鱼”,一时间居然没人去追击他和他的su…27m2战机。

    驾机一路加速脱离,rwr告警很快沉寂,对身后的天空态势洞若观火,龙云很清楚美国人现在满眼都是拖着火焰疾飞而来的重型空射反舰导弹,现在恐怕是顾不上他这一架孤零零的战斗机,如果他真想深入敌阵、突破美军空中防御圈,那现在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但是他不会这么做,因为,突防当然容易,但是成功突防以后呢?

    su…27m2,一架纯空优挂载的战斗机,即使杀到美国人的航空母舰近前,也无法对其构成威胁,反而必定会陷入大批美军战机的围剿,这种情形,高加索天空中遭遇过一次,死里逃生的龙云当然不会再逞能,而且他现在也不需要单机突防,只要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给美国人制造麻烦就可以。

    接下来,就在u。s。navy的一票战机忙于拦截“王鱼”、后方紧急升空的战斗机还没就位时,龙云也忙着奔赴下一战场。

    驾驶白色二十号进入弧形航迹,人在摆脱美国人的电子干扰之后联络了一下“鲁斯兰”,接收到后方运输机转发的空情信息,确认红旗第22轰炸机航空团已经返航、南方天空中的大规模防空拦截战也告一段落,就果断驾机沿着美国人的空中防御圈外围兜圈子,向南方海域的红海军水面战斗群靠拢。

    水面战斗群所在方位,在总司令部的计划里,也就是近卫第317轰炸机航空团的突击位置。

    赶赴战场时,龙云抬腕看了一下飞行表,凌晨六点二十九分,天边逐渐漫照开来的光辉将天空映的一片透亮,这对战斗机的目视空战比较有利,对他自己来说,则少了一种极好的掩护,不过他现在并没纠结于此,而在考虑红海军的整体战术。

    对远东战区总司令部的安排,龙云对海空作战了解不多。

    但即便如此,他也很清楚的知道,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单单一个轰炸机团的tu…22m3决死冲锋,意义实在不大;接下来,就看双方指挥官的战场指挥能力如何,也许,还要加上一点必然会有的运气,按照迷信成癖的海军说法,大概就是一种冥冥中注定的命运。

    导弹平台与航空母舰,tu…22m3与f…14的对抗,曾经是红海军与美国海军都重点研究的作战课题,各自出发点完全相反,所得的结论却很有一些共通之处。

    既然是来自二零二零年的现实世界,对这些研究,龙云当然做过不少功课,他查阅过苏联军事战略研究部门的一些报告,这里面既有可观务实的分析,也有主观臆断的狂想,当然大多数资料都介于两者之间,不过归而总之,大多数头脑睿智的海军战略战术研究人员都提出一点,那就是在反舰导弹与航空母舰的对抗中,如果双方武器装备、技术水平和指挥能力没有大的差距,那么任何一方其实都有机会取胜。

    这样一来,生与死的边界,也因此而变得有点模糊不清。

    红色帝国的研究大概如此,至于美国人这一边,因为对苏联反舰导弹、远程轰炸机的具体作战能力不甚了解,各种推断也层出不穷,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就是“俄国人毫无机会”——至于论据,因为在航母战斗群三百五十公里外徘徊的e…2c“鹰眼”,能够发现距离舰队七百公里远的“逆火”,而后这些“逆火”需要以两马赫速度奔袭十二分钟,才能突进到三百公里距离、进入导弹发射阵位,而在这一段时间内,美国海军完全可以紧急起飞至少两个中队的二十四架f…14“雄猫”,携带一百四十四枚aim…54进入战场。

    接下来,简单比较一下俄国人的反舰导弹、轰炸机数量与u。s。navy的“不死鸟”数量,后者乘以命中概率,就可以得出上面的所有结论。

    这样的一番推理,书呆子们大概会连连点头、看不出一点瑕疵,但是身经百战的龙云却只会嗤之以鼻,他很快驾机接近了太平洋舰队水面战斗群,rr…800雷达的扫描信号,接下来就在“鲁斯兰”的导航指引下进入预定位置,准备继续骚扰美国人的外层防空圈,为近卫317团的轰炸机们开路。(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二五一章 二次突击() 
行动策略和之前一样,那么,这次会不会又是一场佯攻?

    这个问题,驾驶tu…22m3远程奔袭的红海军飞行员们不知道,坐镇伊尔库茨克的远东战区总司令部也不知道,或者说这其实就是一个需要随机应变的事,真正决定轰炸机突防性质的人,正是驾机赶往出发阵位的龙云。

    从战斗猝然发生、然后仓促终止的北方空域抽身,驾驶内油还算充裕的白色二十号与近卫第317轰炸机航空团汇合,龙云现在的计划很简单,按照出发前看到的战役规划材料,红海军太平洋舰队所辖的五个tu…22m3轰炸机团几乎就是倾巢出动,不过出于留有后手的考虑,一场远海较量中,总司令部方面的考虑是最多投入三个轰炸机团实施空中打击。

    三个轰炸机团,六七十架远程超音速轰炸机,阵容堪称庞大。

    不过看眼下这情形,既然无法对频繁机动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实施精确定位,所有战机一拥而上、万弹齐发的场面就不可能出现,红海军只能谨慎的一个团、一个团突击,虽然避免了“所有筹码都押在一起”的风险,却无法形成压倒性的火力密度。

    事实如此,不过……

    想到这儿,座舱里迎着初升朝阳飞行,年轻人在呼吸面罩后微微一笑,就好像是在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信心。

    不知道美国人的舰队在哪?

    这个问题,就让维克托*雷泽诺夫来解决吧!

    前飞接敌过程中,龙云始终都能接到“鲁斯兰”的无线电讯号。那架尺寸庞大、机内空间极其宽裕的an…124b几乎被iapo改装成了空中指挥平台。通过加密频道广播空情讯息。这种目标在战场上应该是十分明显、也容易遭到敌方攻击,不过看眼下这情形,北约在远东濒海的空中力量已经明显居于弱势,即使“鲁斯兰”大摇大摆的在天空中巡曳,美国人也没只能干看着没辙。

    “战场指挥控制平台”,这种在平行世界里还挺时兴的东西,在两大阵营基本上就是指预警机这一种机型。

    不过,以红色帝国武装力量的作战模式来说。和其他大规模战役行动一样,今天的远东海空中也没见到a…50的身影;没有预警机出没,却有一个空中广播样的辐射源在,大功率辐射信号让自卫队、驻日美军的电子监测体系感到十分迷茫,美国人甚至猜测俄国佬摸索出了一套新的作战体系,这一推断自然也发送到了u。s。navy的航母战斗群指挥中心,却只能和雪片般飞来的其他情报一样被暂时无视。

    大敌当前,刚刚进行过一场矛与盾的较量,击坠了全部“王鱼”的美国海军仍然精神紧张,俄国人的侦察机在到处活动。双方的较量显然才刚刚开始!

    轰炸机与截击机的对抗,理论上的推演结果。往往会和战场上的实际情形有极大差别,合众国的海军将领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局面,对所谓“俄国人毫无机会”的狗屁不通分析,久经沙场的指挥官、参谋们自然不屑一顾,而是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