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 >

第13部分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第13部分

小说: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着菜粥和老参鸡汤。公子丹本想婉拒,称可以自己动手来吃,她却不肯。

    过了片刻,鞠武随侍者进入殿内。他见公子丹神智恢复,面色虽然苍白,但已没有了死灰之色,心中一安,笑着对燕王夫妇说道:“恭喜燕王、王妃,公子神智清醒,饮食已复,不日便可痊愈了。”

    燕王笑容满面,感激地说道:“多谢鞠君施展萨满秘术,救得丹儿一命。姬喜不胜感激。”说着话,于榻上坐起,引鞠武入榻安坐,又继续说道:“君之大才,吾早有闻名。如今虽初次相见,却更为心折。吾如今只此一子,又自幼聪慧,有异于常人。燕国将来,必交于他手。甲师等人年迈,力不从心,吾恐他学业有所延误。姬喜有一不情之请,还请鞠君不弃,留于王都,让小儿可随侍先生左右,学些治国安家的本事。”

    鞠武迟疑,正想如何婉拒燕王。燕王妃也于旁边说道:“听甲师所言,鞠君生性淡薄,不喜功名俗事所扰,不愿为礼法所拘束。如君留下,可于王都选一山水幽静之地隐居,只管空闲时指点丹儿一二,吾夫妇决不敢以俗事烦劳先生。”

    燕王连忙接着言道:“在王都北上二十里许,有一别院,背倚景山,前临玉湖,原本是我夫妇闲时游猎避暑之地,寡人愿赠予先生居住。丹儿性烈,我也不敢再强行约束于他,平日可让他在宫中自由玩耍,每隔五日去景山随侍先生两日。他的学业,任凭先生做主,吾夫妇决不敢有所言语。”

    鞠武无奈,只得应道:“吾性子懒散,定性不足,所学颇杂,读书又从来不求甚解,却恐怕会误了公子学业啊。”

    燕王心道,正是如此方要请你为师啊。如果再给公子丹找个作风严谨,性子呆板的师傅,怕是要丢了他这条小命,要了自己这条老命了。

    他连忙说道:“先生的为人,姬喜十分仰慕。列国相争日急,燕国贫弱,正是需要求新求变之时。丹儿如能学得部分先生的洒脱和机智,于将来执掌燕国多有助益。还请鞠君不必推辞。”

    公子丹一边看着鞠武,一边想到:“以前到东北、内蒙游玩,只觉得萨满的歌舞似有一种魔力,让人心情激荡,情绪高昂。不想这次生死危机,却能被一曲萨满歌舞所救。这位先生,能够出入匈奴,习得萨满之术,决不简单。这不仅需要智勇出众,而且还要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拜他一个经历丰富、眼界开阔的年轻人为师,总好过听几个老头讲古。而且如果学会萨满之术,日后自己和自强再出现诸如此次的情况,也能有所应对和帮助。”

    他勉强于王后怀中坐起行礼,向鞠武说道:“姬丹多谢先生救命之恩。如能日后就学于先生,丹,一定尽心侍奉,不敢有违。”

    鞠武见推辞不过,只得接受。

十八、祖孙纵言战与和,秦赵施计互缓兵() 
在赵政、公子丹愉快出行的时候,平阳君却被困在咸阳客馆己近十日。原本昭王在他进入咸阳当日便传令于次日召见。但当夜武安君一封书信恰好传来,秦王阅后,心中对是战是和更加犹豫。于是传令延后召见,先与各位上卿大夫逐一商议,分析其中利弊。

    各卿大夫于战和之间各执一词,昭王的决心更加难下。最后他决定召见子楚,再详细征求一下这位质于赵国的王孙意见,顺便考査一下这未来秦王的品性能力和战略眼光。

    在王宫内院,昭王书房。两人屏退众人,对坐于案。昭王看着年轻而英武的子楚,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心中一阵感叹,也有些欣慰。他微笑着对子楚徐徐说道:“大秦公子以上阵拼杀为能,以外质他国为荣。自孝公而至你父子,历代嗣君太子莫不如此。当日选派王孙外质于赵,你等兄弟之中却只有你自荐而出,我便与你父言之,他那窝家中犬终于冒出了匹头狼。果然,十数年中,你数立功勋,为公族长老所重,为诸卿大夫所敬。如今汝父立你为嫡,吾心甚慰,吾心甚安。”

    子楚忙坐起敬谢:“不敢当大父之赞。我与君父安国君先后在赵国为质子,与君父相比,还相差甚远。所立些许微功,也不过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而矣。”

    昭王摆手:“你不必过谦。今日召你前来,你也应知所为何事。依你于秦赵的了解,于战和之间可有定策?”

    子楚沉思片刻,一边为昭王斟酒,一边缓声言道:“以吾看来,其实战与和之间并不矛盾,战即和,和即战。我们要商议的不是非战即和的问题,而是采取何种步骤、手段,以加快实现并吞三晋,一统六国的最终目标。”

    昭王闻言心中一振,眼中一亮。他举杯自饮,略有所思。良久,他笑而言道:“若依你方才所言,应取何步骤,用何手段呢?”

    子楚一边为昭王继酒,一边轻声言道:“其一,许和以弱赵氏之心,散诸侯之纵;其二,调兵整军以固上党、长平,补充粮草、军械,以备灭国之征;其三,遣使于燕,威逼利诱,促其乘势伐赵,以拖住、转移赵囯军马于代北、中山,打乱赵国备战之举措,消耗其粮草军资;其四,许重利,让雄城于韩魏,令其委质于秦,撤离临近秦赵之军;其五,游说齐楚,共分赵地。其六,召回名将,共议灭赵之策。”

    昭王看着年轻的子楚侃侃而谈,而且沉稳有度,目光长远,心中暗自点头。特别是子楚将秦赵和谈作为最后灭亡赵国的一项准备来看待,更是打开了他心中的迷惑。他沉思片刻,端起酒杯,说道:“好。很好。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为一举灭赵,并吞三晋,就先许了他一封和约。”

    说着他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颇有意味地看着子楚说道:“不论如何,平阳君可算与你有亲。你不妨去探望一番,顺便透露些消息给他。”

    子楚笑着为昭王继满水酒,从容回应道:“孙儿还可向其示好,愿全力促成秦赵之和。然后再随他返回赵国,继续作为质子,以安赵国君臣之心。”

    昭王点头,却又摆手说道:“灭国之战不同以往。你己身为大秦嗣君,岂能再入险地。我记得再过三个月,便是你嫡母华阳夫人寿辰。等明日殿上商议和约之时,我可答应让你继续为质子,返回赵国。你可言,先要留下为母祝寿,让政儿母子暂代为质。等灭赵战事开始,有平阳君照顾,又有你此番替赵人说话,支持议和的功劳,想来赵人也不会难为她们母子。”子楚默然不语,良久方才头应诺。

    平阳君被困在客馆十日,内外隔绝,消息不通,但他心中却并不着急,反而有些高兴。昭王本己传令相见,却又迁延至今,说明秦国君臣正在权衡利弊,争执不休。拖的时间越久,说明秦国的困难越大,那继续攻打赵国的可能则越小,赵国付出的代价也会降低。虽然如此,他每天仍会向看管此地的百人将提出,要与以前长平之战时赵国派来的使者下大夫郑朱会面。

    郑朱被秦国扣压己有三年,目的是向列国表明,赵国一直在与秦议和。既然秦赵两国随时可能议和休战,列国对派兵救援赵国便会心存疑虑。所以他此次来到秦国,是怀了必死之心的。如果秦国选择继续攻打赵国,他会用性命来向列国表明,赵国将与秦国誓死一战,决不再言和。不过,在这之前,他要与郑朱会面,想要问问这位下大夫,为何没有了当年决死沙场的勇烈,苟活至今,被秦国所利用。

    时过正午,平阳君同往日一样,悠闲地走向客馆前院,去找那名秦军百人将。刚走出后院,正遇见那百将陪子楚向后院走来。

    子楚上前行礼,言道:“异人见过外父。秦赵交兵,往来断绝,累外父困于此间。异人虽心中忧急,耐何王命难违,还请外父见谅。”

    平阳君原本平静的心情顿时怒意升腾,也不理二人,转身便回。子楚苦笑,挥手对那百人将说道:“阿武,你我兄弟,多谢照顾。我自己进去即可,你守在这里,切勿让外人进来打扰。”

    百人将锤胸行礼,回应说道:“公子放心。有蒙武在此,一切无忧。”

    子楚轻轻拍了一下这魁梧雄壮的武士,回身进入后院。

十九、人间哪容真情在,爱憎难分恨意生() 
子楚独自步入后院,却见平阳君正一脸怒气地坐于堂屋之内,对他理也不理。赵姫的嫡兄赵成尴尬地迎上前来。

    “异人。你能于此时前来探望,吾等甚为感谢。”说着引子楚进入屋内,共同于榻上坐定。平阳君冷冷说道:“秦王肯召见我等了吗?想来贵国君臣己有了决定,不知是战,还是和?”

    子楚故作为难,满怀谦意地说道:“哎。武安君一战而定长平,鹿公、王陵等秦军诸将皆受鼓舞,纷纷进言欲一股作气,乘势攻打邯郸,灭亡赵国。”

    赵成怒而起身,狠拍桌案,“那便战吧!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赵国软弱可欺嘛?!若非赵括那竖子无能,秦赵两军在长平三年,尔等可占得便宜嘛?虽然我赵军精锐尽丧,但你们还能凑得出五千不更勇士,来披坚执锐嘛?还能组建得出那支攻必克、战必取的轻军嘛?”

    子楚忙道:“大兄息怒。请听我说完。”

    “不必再多说了。白起那老混蛋活埋我赵军四十万,邯郸军民皆欲报此深仇大恨。是吾父子不愿两国百姓困苦更甚,才背着骂名,力主来秦言和。秦国既然如此相欺,那便战吧!”

    子楚起身拉住激动的赵成,高声言道:“大兄不要激动,听我说完可好?经过安国君和我父子力争,应候等上卿大夫劝阻,昭王己有意动,传令于明日召见外父,商议和约。我这才敢来探望,告知兄等喜讯啊!”

    平阳君一边饮着美酒,一边看着两人卖力的表演,心中大感无趣。赵国公子多习兵法两家学问,他却偏好黄老和孔孟那一派。他向往稳定和谐的天下秩序,喜欢与世无争、清静自然的田园生活。他的理想是全家人孝悌守礼,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一起吃苦,一起享乐,男人在外耕猎,女人在内持家,老幼皆有所养,欢聚一堂。可如今呢?老妻早逝,偏夫人临死还背负着骂名。自己只此一子一女,女儿却被赶出家门,儿子与自己还不知能否活着返回赵国。真可算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了。惠文王兄,你救过我赵豹性命,对我这庶子兄弟有情有义,如今我可对得起你了吗?救命之恩可还得够了嘛?想到此处,不禁老泪纵横,怒喝一声:“够了。”

    子楚与赵成停下争吵推让,吃惊地看着平阳君,不知所措。

    “异人,虽然阿玉是那贱人所生,终究是我女儿。虽然你与阿玉未行婚礼,但你未娶正妻,我也勉强可算你的外父。你跟我讲句实话,你为何要抛下她母子,逃回咸阳?”

    子楚默然,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赵成也在一旁接着说道:“赵国可曾如你秦国这般,限制过你,欺侮过你?你作了什么不可告人之事?如果你敢抛弃阿玉母子,吾死也不会放过你。”

    子楚颓然坐于榻上,低沉地说道:“我为何逃回秦国?呵呵,问得好啊。吾母出身低贱,也不为阿父宠爱。我上有兄姝十数人,自幼不受阿父关注。我母子在安国君府,比之奴隶还有所不如,连求一温饱都是奢望。好在有公族身份在,得宗正寺卿鹿公照拂,按公族律制,配齐了文武教习,补了公士爵,配了贴身护卫。常言道,修得文武艺,求为大夫封。为求卿相之位,我自荐为质,远赴赵国。”

    说着,他起身向平阳君深行一躬身之礼,继续说道:“与列国质子不同,秦国公子出质,按军功算爵,主导大秦与所在国征伐谋划,消息打探。”

    赵成闻言,双目圆瞪,起身质问:“什么?你——”

    不待他说话,平阳君面无表情地抬手阻止,“让他说。”

    “哼。”赵成闻言,只得听从,恨恨地坐下。

    子楚也不理会,颇为怀念地自言自语:“我在邯郸急于立功,却因人地两生,无从入手。眼见岁月蹉跎,更加焦急苦闷。幸得此时,吕君来投,设宴欢饮,得遇赵姫。阿玉聪慧温柔,善解人意,又全心爱我,护我。我二人都是孤苦无依之人,现在相互牵挂、相互托付的感觉,让人迷恋而温馨。于是我放下一切,不再理会什么功业、什么职责,安然居于邯郸。不久,政儿出生,我三人在吕兄资助下,切实过了几年神仙般的日子。”

    说着话,子楚双拳紧握,泪如泉涌,起身而高声言道:“可天不从人愿!秦宫来人,质问于我,奈何为质数年而寸功未立?吕氏也向吕兄发难,奈何以家产公资奉养无用废人?我怕,我很怕。怕被召回秦国问罪,怕吾一家三口,生活无依!怕这幸福美满的日子,只是一个美梦而矣!而要美梦成真,正如吕兄所讲,只有一条路可走,便是争夺大秦王位。所以我不得不抛下她母子,返回咸阳。而我,成则一飞冲天,败则尸骨难存。”

    屋内三人,一时静默无语。

二十、往事如烟又如梦,假作真时假亦真() 
大秦客馆之中,平阳君打破了三人之间的沉寂,“长平之战你可有参与?”

    子楚毫无感情地说道:“先攻野王城,孤立上党。派人献策于冯亭,转送上党于赵国。引楼氏返赵,屡进佞言于赵王。联络匈奴与燕国拖住本欲南下上党之赵军。威逼上党军民献城以降。散谣言,离间赵王,令其撤换廉颇,重用赵括。派死士射杀赵括于阵前。等等。可以说,上党、长平之战,吾居功至伟。借此几乎灭国之功,又改名子楚,委身于华阳母妃,令我成为了太子安国君嫡子。”

    平阳君父子呆呆看着子楚,难以相信他所说的这些竟是真的。果如他所言,可以说就是这个被所有人轻视的大秦公子,一手搅动了这天下风云,一手将赵国送入了绝境。

    子楚接着说道:“昭王己同意议和,休整兵马,调集粮草,以备最终与赵国决战于邯郸。明日外父只需略作退让,便可达成此行目的。现在我身份已定,所做所行己露,不敢回赵。赵姫母子便托付给外父和从兄了。待战事己定,吾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