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 >

第56部分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第56部分

小说: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孟氏作为府中长媳,应该出面来回应。但孟氏却双目无神地呆坐在一旁,全无反应。赵玉心道:她能忍住哭声,不给众人添乱就已不易,指望她来拿主意是不要想了。她只得替孟氏出面问道:“国礼下葬,诸般礼仪都有定规,我等只听太仆、神巫吩咐即可。想来叔父所问,是由谁来抬棺、由谁来哭灵、由谁来捧神位、由谁来烧祭文等事情吗?”

    赵胜点头说道:“不错。你与大王报丧之时,曾提过要全家回封地守丧。我知道,你是不想让阿高和阿政显露人前,不想让他们被牵扯进朝争之中。但六哥后人,只此一对男孙,许多礼仪,只能由他两人来做才好。”

    赵玉无奈地点了点头道:“多谢王叔体谅。便让他两人为父兄捧灵吧。其他诸事,就麻烦族中各位兄弟和子侄了。”

    赵胜答应道:“那便这样吧。其他诸般礼仪人选由我和三哥来定。至于接待列国使臣之事,我也叫赵悝代他兄弟出面。”

    赵章于一旁插言道:“大王吩咐过,老六的葬礼,怎么隆重怎么来,一定要让老六走的风光,走的安心。你们家人有何要求,也尽可提出来,我和老九一定给你们办到。”

    赵玉起身行一谢礼道:“多谢两位王叔关照。我平阳府子嗣单薄,不敢在此时留于邯郸。我等要求都已向大王禀明,大王也已同意我等回乡守丧。等父兄葬礼结束,我们便起程回平阳。至于我父兄到底被谁人所害,如果有了明证和定论,就请两位王叔派人知会一声。除此之外,父兄身后诸事,任凭大王和诸大夫处置,我等再无所求。”

    赵章急忙阻拦道:“六弟的封爵、封地全不要了吗?我赵国何时如此苛待过功臣?如此作为,岂不令英雄齿冷,壮士寒心?不行。我这就去见大王,要让赵高袭爵,哪怕不要封地和军权,至少也要延续平阳这一爵号和俸禄。”

    赵胜于一旁拦住他说道:“昨日你离开之后,大王与我和虞上卿继续商议到深夜,大王对这些事情都已经有了定案。关于袭封之事,也有了两全之法。”

    赵章尴尬地停住身形,迟疑地问道:“什么两全?”

    赵胜冷笑道:“阿玉担心高儿和政儿被牵扯进代北军权交接和列国合纵这些政争之中,怕被有心人利用和谋害。所以这才让高儿拒绝袭封,我所说可对?”说完目光直视赵玉,等她回答。

    赵玉点了点头说道:“王叔所言正是。高儿年青,又有赵括的例子在前,为不误国家,不误己身,莫如回乡,安安静静地读几年书。"

    赵胜又冷笑一声,猛然板起面孔,轻轻说道:“看来,你是断定了秦赵之间必有一战。你也不看好列国合纵之事。你急于离开邯郸,是怕将来秦军围城,你和阿政身处险地,进出两难吧?”

    赵玉闻言,心中不由一阵荒乱,她急中生智,故作发怒,反而起身逼问赵胜说道:“王叔何出此言?要陷我于何地?我赵玉是怕死之人吗?我赵玉是背祖之人吗?父兄之灵就在堂前,王叔便如此相欺吗?”。

    赵胜丝毫不为所动,只平静地继续说道:"你放心。我等和大王从来没有想过利用你母子跟秦国讨价还价。我赵氏自先祖成为晋国上卿开始,二百余年来,便没有做过出卖姝妹以求苟安的事情,从来没有为难过嫁去列国的王族女子。所以你大可不必如此小心,如此费尽心力的逃出邯郸。"

    赵章于一旁吃惊地问道:"秦国要打来邯郸了?廉将军抵挡不住秦军?你们在说什么胡话呢?"

    赵玉尴尬一笑,叹息说道:"这又如何说的准呢?君父爱我疼我,如珠似宝。不也无奈地将我赶出家门,以卖唱为生吗?世事无常。我一个弱女子,怕了,胆怯了,不可以吗?我不知秦国是否来攻,也不管列国能否合纵。我只想安安稳稳过几年与世无争的日子,让高儿、政儿平安长大,延续平阳一脉香火,这点要求过分吗?"

    赵胜也起身逼近赵玉,狠狠盯住她道:"你回到平阳那里,就能得到安稳吗?秦军东来,平阳正当其锋。你欲投奔秦国,去当你的太子妃吗?"

    赵玉豪不示弱,昂首逼视赵胜说道:"王叔你内蓄三千门客,外与信陵君等列国公子勾联,欲取大王之位吗?"

    赵胜怒道:"休要胡言挑拨,吾赵胜岂是犯上作乱之人。"

    赵玉也高声呼喊道:"我赵玉又岂是忘恩负义,背叛父祖之人?"

    赵章和孟氏不知两人为何突然争吵起来,只是紧张地看着两人,不敢出声。

    "秦乃虎狼无义之国,如昭王有命,秦军逼迫,你当如何?"赵胜继续逼问道。

    "都说春秋无义战,可列国争锋也还有周礼约束。自从平王东迁,数百年来,诸候之间可有以子女人质相互逼迫的事情吗?"赵玉立刻接言。

    "怎么没有?攻打中山国之时,乐羊就曾遇到过这种事情。"

    "如果秦国学中山国以我等逼迫邯郸,那王叔就学乐羊好了,让秦军将我母子做成肉糜送入邯郸便是。"

    赵胜闻言一愣,旋即继续说道:"如此这般,你等死不足惜,我却只担心邯郸军心摇动。"

    赵玉昂首抗辩道:"我赵玉体内流着赵氏王族之血,君父自幼便以君子之道教我养我。我岂是乐羊儿孙可比?如秦国真敢效仿中山国,做出以子逼父旧事,赵玉有死而矣,岂会丢我父兄尊严。再者,如秦军东来,吾母子可即刻回返邯郸。"

    赵胜逼视赵玉道:"可敢立誓?"

    赵玉同样逼视赵胜道:"我说过,世事无常。我不会以誓言约束己身。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们都会离开邯郸,大王亲口答应过我,你敢阻拦不成?"

    赵胜又逼近一步,盯着赵玉道:"当我不敢吗?只要我一声令下,你们休想出城。"

    赵玉丝毫不退,也平静地望着赵胜说道:"你可以试一试。"

    两人相互对视,良久不语,屋中一下子安静下来,但气氛却十分紧张。

    赵章表面担心两人闹起来,其实内心中却兴奋无比。他心中暗道:"最好平原君惹恼了赵玉,两家争斗起来。蔺相如病重多时,据说己挺不了几日了,大王正要在我与平原君中选择一人,接替他为相国。只要平原与平阳两府闹起来,我从中稍加挑动,赵胜也就失去了与我争夺相位的可能。而平阳一系人等,为讨好于我,必然也会支持我承接相位。"

    孟氏听闻两人争吵,心中十分不安。她内心中无比纠结,因为平原君那些话,让她对赵玉一定要带她们母子回平阳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她迟疑地开口说道:"王叔,玉姝。君父和夫君就在灵堂看着你我。你们都冷静一些可好吗。阿玉,既然大王和王叔不愿你我回平阳,我们就留在城中便是,何苦这般力争,伤了族人和气。还真有人敢在邯郸害我们性命不成。对高儿袭爵之事,王叔不是说有两全之法么,我们先听一听,又有何妨。"

    赵玉闻言,心中一痛。她知道,平原君故意与自己争吵就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孟氏对自己的信任,已经有了动摇,平阳府势力面临分裂之忧。想到这里,她心气一泄,再难与平原君对峙,目光一转,败下阵来。

一零九、财富总是迷人眼,权势经常惑人心()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秦时雨最新章节!

    平原君赵胜见孟氏和赵玉对于离开邯郸已经产生分歧,心中暗喜。他知道此事不宜相逼太急,借孟氏开口,赵玉败退之机,不再与赵玉对峙。

    他轻哼一声,返身回座,故作姿态地说道:“既然大王已经许诺于你,我也不会枉作恶人,强行阻拦你们离开邯郸。实际上,我已尽可能地让阿高和阿政少在人前露面了。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你赵玉。”

    赵胜说到此处,又将声音抬高,拍案起身,目视赵玉继续说道:“我也不怕与你说实话,我与六哥确实互不对眼,我们从小就相互争斗,打打闹闹了一辈子。可争斗归争斗,我内心依然敬重六哥,因为他和我一样,都深爱赵氏。他为国守边,奋不顾身,为安赵氏,呕心沥血。可你呢?身为赵氏贵女,你做了什么?秦军逼迫日急,赵国势如危卵。在此危难之际,你一个女子,又嫁为秦人妇,即便要躲开邯郸,我也不怪你。可你如何非要拖着平阳府,拉着赵高母子弃爵而逃?你让六哥那些军中下属如何看待大王,如何看待我等?你让他们如何安心南下,据守邯郸?”

    见赵玉闭口不言,呆立房中,赵胜乘势追击,继续说道:“赵高是平阳府唯一后人,有些责任他必须要承担起来。况且他的年纪也不算小了,我和六哥象他这般大时,早就封了爵进入军营了。六哥和赵成在秦遇难,这个事情必须要查清楚,这个仇必须要报。春秋史策有言,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赵高不承袭爵位,不入军中历练,将来如何报仇?你打算让赵高躲到何时?你到底是何居心,仅仅是打算让赵高他背着不孝之名,被代北诸将所唾弃吗?还是别有用心?”

    赵姬叹息一声,返身回座,落寞地垂首而言道:“叔父如此相逼,不过是想把赵高当作旗帜,以为君父复仇之念来收拢代北军心罢了。何必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何必将我想的如此不堪。逢此乱世,列国公子能得善终者几人?叔父一辈,兄弟十三人,如今还活在世上的,只剩下您和三叔了吧。秦国并吞天下之心,自武王伐周,就为天下共知。魏韩屡败于秦军,而今赵国又败于长平,等秦军再次东来,三晋再难相抗,列国又岂能再袖手旁观。君父为人所害,我不知具体是谁所为,不知有何阴谋,但我知道,这一定是列国与秦国决一死战的开端。将来不知会有多少人死在这次交锋之中,死在各种阴谋之下。父兄只留下赵高这点骨血了,叔父非要将我们平阳一脉,赶尽杀绝吗?”

    赵胜摇头说道:“不要拿你自己的胡乱猜想来扰乱人心,不要拿着赵高母子的性命来威胁我等。君子立身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道之所存,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赵高虽然没有行冠礼,但业已成年。是否袭爵,可以自己拿主意,不需旁人代替。况且他有嫡母尚在,还不需要你这姑母枉自操心吧。”

    赵姬面色一变,转头看向孟氏。只见孟氏一直如方才那般垂首静坐,好似全没有听两人在争论什么。只是她躲闪的目光已经说明,她相信了赵胜所说,对赵高袭爵有了自己的决定。

    赵玉心中暗叹:“阿母教我的匈奴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利益能迷失人的眼睛,权势能惑乱人的心性。大哥啊大哥,妹妹我已经尽力了。但如果没有孟氏同意,我再强行干涉赵高袭爵,只怕我自己和阿政都难以脱身了。”想这这里,赵玉失望之极,只觉身心俱疲。

    赵玉还想再尽最后一次努力,让孟氏能够支持自己的决定。她思量再三,缓缓与孟氏说道:“阿嫂。父兄去秦国之前,对你母子必然有所交待和安排。你和高儿如何选择,赵玉不敢干涉,也无权干涉。但请你在做出决定之前,想一想父兄的交待,问一问高儿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孟氏茫然地抬头望向赵玉,又转头看了看赵胜,不知应该相信谁。她本来就不是善作决断的人,她内心不断回想赵胜和赵玉所说,两种选择在不停交战。

    平阳君和丈夫离开之前,确实曾与她说过,一但他们两人出事,一定要听从赵玉安排。可赵胜说的也有道理。如果赵高在此时选择逃避,那他将失去平阳府所掌控的力量,也会得罪大王和赵国重臣。那么将来,赵高还如何复爵?赵高将失去权势,成为一个普通的小民。赵玉一直说,生逢乱世,君子难为。可曾经出身普通家庭的孟氏知道,一个无职无爵的小民,想求片刻安稳,想求一顿饱餐是多么的奢望和艰难。想到自己曾经亲眼目睹过的种种苦难,她渐渐有了决断。

    孟氏不再理会赵玉那殷切期盼的目光,缓缓向赵胜行礼说道:“依叔父方才所言,大王对高儿袭爵,已有旨意了吗。”

    赵胜微笑说道:“这不是让我来先征询你们的意见吗。”

    赵玉轻叹一声,不再出言反对。

    赵章也是在内心叹息一声,暗自想道:“看来大王已经决定让赵胜来当相国了。”他内心失落,只安静地坐在一旁,冷眼旁观,也不再言语。

    赵胜环望三人,轻轻说道:“大王在长平战后,就曾让平阳君下令,让代北诸将率二十万步骑南下邯郸。代北军中的车兵步兵早已到达太行前线。可平阳君出使秦国之后,代北十万精锐骑军行动缓慢,一直借口防备匈奴和准备粮草,拖延至今。所以,大王有意由赵高承袭平阳君所有职爵,包括上军将职爵。让赵高携带平阳君信符去代北,督促骑军诸将南下邯郸。等代北骑军到达邯郸之后,大王将正式任命李牧为上大夫、左军将,接管代北骑军,赵高可以为李牧副将,协助其掌军。当然,赵高年幼,为其安全考虑,可以暂不赴军中任职,留在邯郸城内。”

    孟氏听闻要让赵高去代北督军,暗自担心,面色有些迟疑。赵胜连忙继续说道:“为保证高儿安全,大王已经准许,赵高可以保留平阳府中那队千人府卫。我也会让赵悝率领一千邯郸精骑,沿路护送高儿一同前往代北。”

    孟氏听说可以让赵高保留府卫,心中暗喜,点了点头,转对赵玉说道:“妹妹,你觉得如何?”

    赵玉心道:“你心中早已千肯万肯,我还有何可说。”她轻叹一声,无奈说道:“嫂子自己拿主意吧。”又转对赵胜严肃说道:“我只要大王和叔父保障赵高安全。如果高儿有事,我赵玉是决不会袖手旁观的。”

    赵胜轻笑一声,回应赵玉说道:“高儿袭爵之后,就是一国封君,赵国上将军,自拥千骑宿卫。大王和我也不会让他在没有子嗣前出征作战。在这邯郸城内,他还有何危险?”

    赵玉也不好再反对,只转对孟氏说道:“还是先征求一下高儿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