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 >

第94部分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第94部分

小说: 战国风云之秦时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会没有用处呢?你们穿的钢甲,用的钢刀,我们今天使用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些学者研究出来的。黄帝制战车,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大禹治水。没有先贤和先圣的研究和发明,我们今天与野兽何异?”

    “这就是公子所说的,要给所有人增加苹果吧?”房萱若有所思的说道。

    赵政点了点头。“夏商之时,许多人还用着石头和木棍来打猎,耕种。那时的人们,大多数的平民,根本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我们有了铜铁。普通之家,也能吃上粟米,穿上了麻衣。这就是工具的作用,是学者的功劳。”

    “制器,可只是公输家和墨家的学问啊。当然,还有公子的师门。将来,公子的学堂,是要以传授这些为主吗?”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家学问都是有用处的。没有数算之学,工具也难以改进。没有治世之学,社会就会动乱。”

    房萱呵呵一笑道:“我明白了。有些学问是用来生产苹果、增加苹果的。有些学问是用来分配苹果的。有些学问是用来保护苹果,维护分苹果的秩序的。”

    赵政点了点头,“不错。以后,我要建一所大大的学堂,让百家的学问,都在那里传授。”

    赵政笑道:“你不是要做天下最聪明、最漂亮的女人吗?这也算是一门学问。”

    房萱羞恼的说道:“你敢对别人说出去,我,我。”

    “放心。我的嘴还是很严的。”

    房萱威胁性的冲赵政挥了挥拳头,“反正只有你知道我写了什么,但有第二个人知道,就是你泄露的。”说完,转身逃出了营帐。

    赵政苦笑着摇了摇头。他走出帐外,叫过呼槐和乌狼,离开了少年军营。

    半路上,田骑带着乌蒙迎了上来。田骑两人与赵政行了见礼。田骑呵呵笑道:“公子。我正要去少年军的军营找你。”

    赵政点头回了一礼,问道:“有什么事情么?”

    “乌卓送黄浩师徒去往邯郸,今日已平安返回。他还带来了夫人的消息,正要通报给公子。另外,我听阿虎来传公子命令,说公子打算精简卫队人数,降低卫队补给。我看山谷中的各类物资还算充裕,不知公子为何做此打算?”

    “我的卫队用不了那么多人。就按府卫两个百人队的标准来补给就足够了。乌卓来谷中了么?”

    乌蒙点了点头说:“卓家令正在悬阳洞厅等候公子。另外,我也想请公子去我们营中看一看。”

    “那我们先去见见乌卓,看阿母有何消息。你们那里,我原本也打算去看一看的。不如就明天吧。”

    “好的。”乌蒙欣然应诺。

    几人慢步回到悬阳洞厅内。乌卓与赵政等人相互见礼落座。

    “卓家令。黄师他们都安顿好了吗?没有人为难他们吧。”

    “公子。我将黄医士师徒送到了平原君府上,是平原君亲自出来迎接的。平原君还详细询问了公子遇刺的情况。听说公子没有出事,平原君很高兴,还让我转达他的关切。他让公子注意安全,尽量减少外出。我跟随黄医士进入平原君府中,等他们在客院安排妥当了,才去了夫人府上。”

    赵政这才放心,淡淡的说道:“那就好。听田叔说,阿母还让你带了消息来,不知是什么事情。”

    乌卓从怀中取出一个密函,递与赵政说道:“这是夫人令我带来交给公子的。夫人还说,邯郸的事情不需要公子担心,还让公子尽量呆在山谷中。另外,夫人还交待田叔,要派人进入太行山仔细打探,争取找到一条从太行山去往秦国的通道,以备不时之需。”

    赵政取过桌案上的刻刀,轻轻打开密函观看。

    田骑借机询问乌卓:“邯郸现在是什么情况?白进、李义怎样了?满江和其他人什么时候回来?”

    乌卓轻轻叹息了一声,“那天大朝议的时候,白进和李义被赵王召宣到议政殿。他们与郑成当庭对质,否认谋害了郑朱。白进家令还提出,那队雀卫其实是在郑朱大夫死亡的前一天被人围杀的,这可以派人调查核实。赵王和平原君等人同意调查。但安阳君提出,白进和李义确实有嫌疑,应该暂时先关押到庭尉署。夫人不顾嫌疑,出面反对。秦国使臣赢响也据理力争。但在安阳君和娄援、苏代等人要求下,赵王还是同意了暂行关押他们。据夫人派人打探,庭尉少卿苏代在当天就在私下里对白进和李义进行了严刑拷打,逼他们承认指使雀卫谋害郑朱。白进和李义都没有开口。不过。”

    “不过什么?”田骑眼中含泪,急声问道。

    “李义家令,他的腿筋,被挑断了。白进家令。他。”

    “他怎么了?你吞吞吐吐的干什么?想急死我吗?”田骑怒视乌卓,高声喊道。

    “他的脸,被苏代用铁钎,给烫毁了。”乌卓恨声说道。

    “混蛋。”田骑一拳将面前桌案砸了个粉碎。他心中暗自为白进叹息。因为按照周礼,面容有损者不得为上大夫。

    赵政也叹息说道:“阿母信中提及。她亲自面见大王,怒告苏代要屈打成招,诬陷质子府。赵王也算明智,在阿母提出以性命担保之后,同意夫人将白师和李义家令接回府中。”

第145章 纵横学说惹人恨,无德乱世始皇朝() 
田骑听说白进、李义己被接回赵玉府中,这才松了口怒气。无论将来如何,白进总算保住了性命。

    "阿母说,赵王己下命令,改由平原君负责调查郑朱、郑卫身死之事。这说明赵王己对安阳君和苏代起了疑心。"

    田骑皱了皱眉头,"安阳君和苏秦、苏代两兄弟并无交集,他们怎么搞到了一起?"

    赵政摇了摇头,"苏秦当年,说动赵肃王,首倡合纵,身配六国相印,集合东方六国之兵,西入函谷,直下蓝田。若非张仪说动齐王撤盟,秦国危矣。后来,突然间有人揭露,苏秦、张仪同为鬼谷弟子。又有人传出消息,张仪是苏秦故意送入秦国去的。两人相约,苏秦在哪里,秦军就避开哪里。天下诸侯无不震怒,都觉得受了他们两人蒙骗。从那时起,纵横学说和鬼谷被列国忌恨,难以在各国存身。苏秦、苏代逃入齐国,可苏秦依然被刺身亡。张仪也被赶出了秦国,不明不白死在了魏国。只有苏代,靠着隐姓埋名逃过一死。长平之战,赵国青壮三去其一,己经无力阻挡秦军。因为害怕秦军灭亡三晋,一统天下,列国合纵的声音这才又高涨起来。苏代也趁机复出,先去了燕国,又来了赵国。苏代才来赵国几天?不足三个月吧?"

    "不错。苏代被赵王任为庭尉少卿,只两个多月而矣。"田骑回答道。

    "一个隐姓埋名,多年不敢露面的人,一个被天下诸候忌恨追杀的人,他能有实力在秦国刺杀平阳君?"赵政摇了摇头,继续说道:"郑朱就职下大夫多年,苏代有能力在多年前,在逃避追杀途中,安排下这样一名死间?他凭什么来控制郑朱,令郑朱甘心为他效死?"

    田骑也摇了摇头,感觉赵政分析的很对,苏代不可能有这样的实力。

    "难道是安阳君?"田骑迟疑的说道。

    "也不可能是安阳君。阿母评价过他,说他虚情假义,志大才疏。郑成将郑朱之死嫁祸给秦国黑衣雀卫。本来这件事情跟平阳君遇刺和郑朱自尽一样,都是环环相扣,有如羚羊挂角,毫无破绽,让人有口难辩,有冤难申。按照这幕后之人的行事风格,决不会给人留下把柄。他会什么也不做,让质子府难以自证清白,让赵王自己去判断、去猜疑。可安阳君却在雀卫死因上说了个明显的慌言,苏代又对白进、李义严刑拷打。这么明显的栽脏陷害,不像是那人所为,这些事情也引起了赵王和平原君等人警觉,也给了阿母和秦国洗脱嫌疑的机会。他们可谓是帮了那人的倒忙了。只是这样一来,却害苦了白进和李义。"

    田骑叹息一声,"白进的身份特殊,是武安君幼子。本来异人公子不想留他在邯郸,就是担心赵人报复,为难他来泄恨。是他自己坚持留下来的。因为他是公子的座师,按秦国公族律法,他有责任教导公子成材,保护公子安全。他相信赵王不会不顾君子礼法,故意杀他泄恨。杀他一个质子府家令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激怒武安君,给秦国攻打赵国留下口实。"

    赵政默然无语,暗自感动。

    乌蒙是个心思简单,不爱动脑的粗人,听赵政和田骑分析来,分析去,只觉头昏脑涨。他干脆直接的询问道:"那公子认为是谁策划了这些事情?安阳君和苏代为什么盯上了质子府?"

    赵政皱眉摇头,"我也猜不出是谁,也不知安阳君和苏代想做什么?不过,有一点,我想是十分重要的,有可能会抓住那人的一些蛛丝马迹。"

    "什么?"田骑和乌蒙,乌卓齐声发问。

    "赵夕告诉我,郑朱是赵国郑氏家主郑佩,在韩国收养的一名假子。"

    田骑轻声自语:"郑佩有四子三女,为何收养假子?而且,郑氏为了让郑朱出仕,可是花足了银钱,用尽了关系。这其中因由,确实可疑。"

    "田叔,请派人将这一消息告诉阿母,让她派人盯住郑氏,并前往韩国查证,希望能有所收获吧。"

    田骑点头应诺,"公子放心,我会派可靠之人前往邯郸,面见夫人。"

    乌卓发觉石厅内光线渐暗,知道天色己晚,起身告辞,行礼而去。

    乌蒙与赵政约好明天早上,到他营中视察的诸般事宜后,也行礼告退。

    田骑没有离开,他还有许多事情,要与赵政商议。

    田骑将一卷帐策递与赵政道:"这是近一个月来,谷中人员变动和物资支领帐策,还请公子过目。"

    "田叔。有您在谷中,阿母和我在邯郸,可算是全无后顾之忧啊。谷中这些杂事,你自拿主意就是。我只要了解下总数就行了。"赵政放下卷册,轻声笑道。

    "多谢公子和夫人信任。谷中现在己有人员两仟三百伍十七人。男丁一仟四百余人,幼童四百三十余人。有骑军伍个百人队,步军三个百人队,水军一个百人队。骑军装备以戈矛弓弩为主,步军二个剑盾百人队,一个弓弩百人队。另有阿虎督骑五十,阿豹少年军二百余人。平时各百人队负责放牧和耕种。己开垦田地两仟亩,修建牧场三处。田地新耕,估计产量不高,谷中补给还要靠山庄来填补。谷中存粮万石,战马七百匹,牛一百三十匹,羊三千余只。山庄还留有两个步军百人队,领民四百余。中皇山口建有一座牧场,放牧牛羊千只,有一个百人队驻守巡哨,百余领民放牧。平时用来掩人耳目,战时,山庄中人可撤至中皇山口避难。山庄和中皇山牧场中的人,只有几名百将和管事知道平安谷,必要时,可以由水军将他们暗中接来山谷。"

    "那其他人就要被抛弃在外吗?"赵政心中不忍。

    田骑点了点头,"留在山庄和中皇山中的人,都是赵国平阳城原有的领民。一但战事将起,他们中的青壮要被征召入伍,只剩下一些老幼。依照惯例,列国征战,不会涉及平民老弱,秦军也不会为难他们。"

    赵政略微放心了些,他也想起,战国历史中确实没有记载过,有列国军队屠杀平民的事情。"那一但赵王发布召令,征召青壮入伍,我们只能提供三个百人队,平阳城令那里不会怀疑吗?"

    "公子放心。虽然按以前惯例,我们要提供一个千人队。但是,以前那千人队中,也只派三个百人队交与赵军,剩余七个百人队归入平阳府卫,由平阳君亲自统带。而且因为连年征战,除了交与赵军那三个百人队满编之外,另七个百人队都只三四十人而矣。夫人从平阳府卫中拉拢来了四个百人队,除了赵满他们这百人队,其他三个百人队,会用来抵冲平阳府的应召。这样一来,我们提供的应征青壮不会比以前少,平阳城令也不会怀疑我们的。"

    赵政这才放心。他点了点头,轻声笑道:"既然秦军不会为难平民,那这些领民比我们还要安全啊。"

    "是的。这些都是周天子的遗德。按周礼,攻击平民的诸候士大夫,要被撤封,贬为奴隶。"

    "呵呵。还是春秋时代好啊,只要认输投降,交纳钱粮,不会有灭国、灭族之事发生。爵位和领地该是谁的,还是谁的。如果不服,下次再打,输了再赔钱粮就是了。"

    "哎。谁说不是啊。如果在春秋之时,长平战败,赵军投降。只要赵王赔钱纳征,四十万大军早被放回来了。"田骑双目微红,悲伤的说道。

    "秦王不仁,武安君心狠啊。"

    "啍。列国连年征战,早己杀红了眼啊。我怕用不了多久,军队的屠刀,会砍向平民啊。"田骑心忧的说道。

    赵政回忆历史,不由感叹道:"周天子的礼制和君子道德的约束,只剩下一层薄纱而矣。只差有人轻轻一戳,平民百姓的苦难就要开始了。以后只怕连屠城之事都会发生啊。"

    "谁敢如此失德,不怕天下诸候共讨么?不怕不容于天下么?"田骑惊声问道。

    赵政默然无语。他心中仔细回想历史,发觉一个可怕的事实。戳破这层君子道德约束薄纱的,就是秦军,就是邯郸之战。赵人因长平降军被坑杀之事,坚守邯郸三年,宁肯易子相食,拒不投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军队与平民相互攻杀的序幕。在历史上,被困于邯郸的赢政,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所以他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放开了对秦军将领的约束,不再顾忌平民伤亡。于是有了水淹大梁等诸多惨事。而赢政大一统皇朝的建立,到汉代非刘姓不王,更是使诸候和贵族失去了相互监督制衡,失去了道德约束。千秋功过集于一身,天下权势集于一人,华夏民族三百年一个兴亡的轮回正是由他开启。

第146章 完璧归赵得贤相,奈何岁月不饶人() 
夕阳西下,悬阳洞厅中燃起了灯火。田骑与赵政告辞,回了自己的洞窟。赵政心情低落的吃过晚餐,去了少年军营地。

    他在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