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起宋末 >

第111部分

风起宋末-第111部分

小说: 风起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才甄五臣侧身避开枪尖,却将身后的士卒给露了出来。但听得噗得一声,杨可世枪尖便扎入了常胜军士卒喉咙之中。

    当下杨可世将手一抬,便将挂在枪尖的常胜军士卒挥起,只抡圆了便朝对面敌人扫去。

    常胜军士卒见得杨可世勇武,攻势顿然一阻。

    然则见得甄五臣已经冲入了敌阵,谁敢弃将领不顾?只能又壮着胆子围将上来,却也不敢近前搏杀,只数十人团团围住杨可世,其余人马则往后冲去,意图先击溃辽人青壮。

    眼看着甄五臣已经杀入阵中,自己对面又有数十常胜军虎视眈眈,杨可世也不敢转身,便命数名亲卫替自己护住背后,单以长枪为阻。却犹如一颗钉子一般,只护住将旗不退。

    将旗不退,身后诸人也不敢后退。

    却说甄五臣领着亲卫杀入杨可世身后阵中,一开始倒是势如破竹,连杀得数十名辽人青壮。

    辽人其他青壮见状,又欲要骚动起来。

    杨可世麾下士卒赶紧大声喝止,又分出数百人前来抵敌,这才堪堪遏制了甄五臣的杀势。

    辽人青壮一开始见得敌人勇不可挡,心中自是慌乱无比,只顾念另外一队中的亲人,再如何害怕也不敢逃走。如今眼见着敌人攻势被遏阻,辽人青壮们便也渐渐放松下来。

    后面尚未接敌的青壮,便有胆大的主动冲上前来助阵。

    有得西军精锐为主力,原本便已经阻遏住甄五臣的攻势。

    如今一头猛然又添加了筹码,天枰顿时便朝辽人一方倾斜起来,常胜军渐渐落了下风。

    一见着常胜军落了下风,辽人青壮们更加胆大起来。原来敌人也不过如此,一刀劈下照样一个伤口,一刀捅去照样一个血窟窿。

    大家都是一颗脑袋两条胳膊,谁怕谁啊!当下辽人青壮越战越勇!

    见得此状,甄五臣不由得暗暗叫苦起来。

    这些辽人青壮明显未经训练,何以竟然敢上前接战?平日里若是遇到这种情形,一旦自己冲入敌阵,杀得数人之后,对方便会呼啦一声四散而逃。

    想不明白啊!实在想不明白啊!

    耳听着四周惨叫声不断响起,不断有士卒倒了下去,既有自己这边的,也有辽人那边的。

    然则甄五臣越战越心寒!

    自己兵少,对方兵多,哪怕是一个换一个,输的也是自己。

    既然不能一举击溃对方,此战便已经毫无意义!当下甄五臣暴喝一声:“撤兵!”,复领着麾下转头杀出来。

    只辽人犹自未肯放过,只围着自己拼命厮杀。

    甄五臣心下更是慌乱,待到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再回首一看,麾下人马已经折损大半,只剩下二百余人。

    如今防守已经成功,正是反击之时,杨可世见状,便领着青壮追杀上来。

    甄五臣哪敢再战,只领兵不要命的往南面逃去。

    方才的苦斗青壮们犹自坚持了下来,何况现在打顺风仗?青壮们便只一个个不要命的追杀上来。

    此时一刻钟已过,便有军马追将上来,大声喊道:“张小乙、霍甲、武三等人,速速离队!”

    武三胆量小,听得老父已死,自己当活,心下悲痛之余,却也有几分窃喜,便收步欲要回转。

    奈何旁边张小乙实为孝子,闻听得其父被贼子所杀,乃愤然大怒,拔刀斫树,大声喝道:“父仇不共戴天,今日不杀光贼子,誓不生还。”

    于此时而言,忠孝乃立身之本。一旦被人扣上不孝的帽子,便寸步难行。

    这正是后世鼎鼎有名的”道德绑架“。大家同样被贼子杀害了老父,人家抛出身来报仇,你敢抽身而去?既然人家拼死,你也只能跟着拼死!否则旁人口水就能淹死你!

    武三听得此语,只觉脸上通红,心下羞愧不已,乃举刀附和道:“不杀光贼子,誓不生还。”

    又有人大呼:“贼子绝吾后嗣,正当以身死之!”这货明显是唯一的儿子死了。

    旁边众人为之所感染,亦纷纷举刀附和!当下士气如虹,众人只一往无前,直朝南城杀来。

第211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六)() 
却说辽人青壮闻听得自己父亲(儿子)为常胜军所杀,乃勃然大怒,欲要报此血仇。

    俗话说,谎言重复了一千遍,便成了真理,何况如今不是谎言?

    虽其中亦有为他人所”道德绑架”者,奈何喊杀喊复仇喊多了,又见得旁边众人拼死厮杀,便也将自己陷了入去,开始不惧生死,拼命厮杀起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百度一下“集体潜意识”,当年抗战胜利便是靠得激发了民众的集体潜意识。作者本来想详细写来,奈何这东西太过专业,担心太费篇幅。)

    甄五臣领人只往南城退来,途中亦被辽人青壮追上几次。

    虽屡次死战得脱,甄五臣却越战越胆寒。以自己看来,这些辽人青壮怎么一次比一次凶残?

    最开始拼杀之时,辽人犹有惧意!

    待到第一次被辽人追上,便明显感觉到辽人青壮中有数十人异于常人,自己麾下一刀砍去,对方也不躲闪,但将身子稍稍一侧,能避开要害便避开要害,不能避开就算逑。只回手就是一刀砍来,正是同归于尽的打法。

    待到得第二次被辽人追上,便发现用这种同归于尽打法的辽人越来越多。

    越到后面,越是如此!

    人家人多,自己人少,且不说己方的伤亡明显大过对方,即便是一比一的交换比,自己也吃不消!

    正所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到得最后,甄五臣及麾下们已经吓破了胆,虽说大军未溃,却也再无战意。

    正为辽人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间,好在有亲卫复集结得五百常胜军前来接应!

    甄五臣见状大喜,急命援军阻住辽人,自己趁机得脱!

    援军虽见得甄五臣为辽人所迫,只得知对方为辽人新召青壮,却也没当回事,发一声喊便冲杀上来。

    原本想着一战便能击溃辽人,谁料得才支撑了半柱香便为辽人所击溃!只得相跟着逃来!

    一路上又汇集得副将所领兵马,其情形也比甄五臣好不到哪里去!照样也为辽人所破!

    待逃过石桥,甄五臣正才长吁了一口气,再回顾身边,这才发现当初的二千余人只剩下五百余人。

    喘息得几口,又回头看了看远处追来的辽人,甄五臣便赶紧命人搬来桌椅等物,放于桥上纵火焚之,以阻辽人。

    辽人为大火所阻,一时半刻过不得桥来,却只于桥头举刀大喊,状若疯狂。

    少顷之后,便有清醒的弯弓搭箭射来。

    此例一开,其余辽人也纷纷反应过来,相跟着弯弓搭箭。也有更清醒的辽人开始动手灭火。

    如今对面数千辽人,自己身边只有数百士卒,甄五臣又岂肯对射,只命人顶着盾牌往火堆里面添加柴草木器。

    此时的情形和当初何其相似,唯有双方角色互换了而已。

    如今换到自己势穷力尽了,甄五臣也无法可想,只得一边命人前去请高世宣领兵来援,一边派人火速知会郭药师。

    却说郭药师领人埋伏得王叶一阵,乃以弓箭攒射之,欲要取王叶性命。

    待到王叶既退,郭药师便领人冲上前来察看尸首。

    反复察看后未曾见得王叶遇难,郭药师只得长叹一声天意,便领着麾下退了下去,换了一个地方埋伏。

    如今析津府旦夕可下,不管是天赐帝还是小贼都只得从北门出逃。

    自己只要于城外设伏,便不用担心其逃出生天去。

    只埋伏得半晌,犹自未见得对方出城不说,就连城中的哭喊声也小了不少。

    初时郭药师犹自大喜,如此说来,当是常胜军渐渐攻克了全城。

    然则又过得半晌,便听得城内喊杀声大起!

    郭药师闻声大惊,何以突起变故?城中又何来的辽人的兵马?

    俗话说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先将破城之功实捶了再说,反正如今天赐帝即便逃出城来,也无处可逃。

    当下郭药师也顾不上设伏了,领着兵马便急急回城增援,又于半路上遇得刘延庆。

    刘延庆这货虽然治军无能,驭下无方,到底也算打惯了仗的人,闻听得城中喊杀声起,自知必有变故,便赶紧领兵前来一看究竟。

    两人一相见,刘延庆本欲以郭药师设伏刺杀王叶之事相责,奈何如今析津府内突生变故,便也顾不得此事,只联袂火急返回。

    此时高世宣犹自纵兵于南城内劫掠。

    甄五臣派去向高世宣求援的亲卫尚且未回,而郭药师、刘延庆二人已先领兵而至。

    眼见着石桥上火起,郭药师便开口道:“辽人纵火为阻耶?”

    甄五臣闻得此语羞愧欲死,便磕头道:“郭帅,辽人势大,末将独力难支,遂为之所败。便不得不纵火为阻。”

    郭药师便开口道:“辽人可有援军前来?”

    甄五臣以实相对:“未曾有援军前来。败末将者,实为辽人青壮。”

    郭药师闻言大怒,一马鞭便抽在甄五臣脸上,喝骂道:“数千精锐竟为辽人所败!留你何用!”

    甄五臣也不敢躲闪,只能着着实实地吃了一鞭。

    见得甄五臣未曾闪避,郭药师其怒稍解,复开口道:“辽人来得几许青壮?”

    甄五臣便开口道:“约莫四千有奇。”

    郭药师又抽了甄五臣一鞭,复哈哈大笑,开口道:“区区四千青壮而已,又何足为惧!前次萧后领六千余青壮来攻,尚且为本官信手破之。”便转头朝亲卫开口道:“速领人前去灭火,且看本官亲领精锐再破辽人。”

    自己好不容易才放了一把火阻住了这群不要命的疯子!如今郭帅竟然要派人去灭掉火堆,找死也没有这种找法啊!

    甄五臣闻言大惧,遂跪地苦求道:“大帅,此次辽人青壮非比寻常,万不可纵其过桥,否则我等必死无葬身之地。”

    郭药师听得此语,心下也是大奇。这甄五臣也算是跟着自己的老人了,胜仗不说,败仗也打过不少,只是哪怕是被打得全军覆灭,也没见过甄五臣惧怕若此。

    虽则如此,有得自己麾下八百精锐,再加上甄五臣麾下得五百士卒,算起来也有千三之数。而对方只有四千青壮而已。按常理,五百精锐便可破得万人精壮。如此自己又有何惧?

    若说辽人青壮可怕,郭药师自是不信。当初萧后领青壮前来相斗,也未见有何出奇之处,还不是一触即溃?

    且如今才过得一个时辰,即便吴起再世,孙武再生,也不可能短短一两个时辰便将青壮调教成死士。

    当下郭药师便暴喝一声:“速速撤去火堆!”

    旁边甄五臣又岂能眼睁睁见着郭药师送死,便跪行前来,抱住郭药师的马腿大声号泣道:“大帅,万万不可!当以猛火先阻住辽人,再思破敌良计。”

    旁边的刘延庆见状,只是笑而不语。

    郭药师看了刘延庆一眼,又见得甄五臣已为辽人吓破了胆,不可再用。便命人将甄五臣扶出城去,复顾谓刘延庆道:“大帅!此事似有蹊跷,不若我等联手破敌如何?”

    当初析津府旦夕可下,二人为了争功而起龃龉。如今事起突然,眼看着到手的功劳又要丢了。既然功劳要丢了,那还有什么可争的?

    刘延庆便点头答应了下来,却也留了个心眼,开口道:“还请郭将军领常胜军为前锋,本官亲领西军精锐为后继。”

第212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七)() 
于郭药师看来,甄五臣麾下的常胜军为辽人青壮所败,实在是匪夷所思!

    唯一的解释便是大军分散劫掠,不意辽人已经聚集的大批青壮,这才为辽人各个击破,狼狈逃得回来。

    既如此,此次自己破得辽人青壮后,自不便再分兵劫掠。

    当先全盘占领北城,杀光所有敢于反馈的辽人青壮之后,这才敢去搜刮民财。

    只是若如此,又恐宋人跟在后面捡便宜。

    刘延庆的八百士卒可是在后面虎视眈眈。

    到时候自己领兵在前面出生入死,拼命厮杀,刘延庆领着西军在后面四散劫掠。苦头自己吃,甜头刘延庆来尝,岂不是白白便宜了这厮。

    如今听得刘延庆此语,郭药师心下自然明白,这货打得就是这个主意。

    如此郭药师自是不肯,当下便开口道:“刘帅若以兵为后继,只不知待末将破得辽人后,财物又当如何分配?擒拿辽君之功又当如何分配?”

    刘延庆也是老油条了,便笑着道:“前次已同你商量妥当!但凡劫掠之财物,各凭本事。至于擒拿辽君之功,你我个半如何?”

    见得甄五臣的常胜军为辽人青壮所破,刘延庆心中也有几分害怕。

    如今郭药师肯为前锋那自是最好。

    若是郭药师为辽人所败,自己尚且能抢先逃走。

    若是郭药师破得辽人,那自是最好。便任由这货于前面冲杀,自己只领军于后面劫掠民财。

    唯有既然郭药师在前,擒拿辽君的机会要比自己大很多。

    故此刘延庆也不肯吃亏,自己劫掠的民财是自己,你擒拿辽君的功劳一人一半。

    郭药师也不是傻子,当下便开口道:“既是如此,末将大军已疲,不若请刘帅领兵破得辽人,末将以疲卒为后继?”

    刘延庆肯定不愿意。

    双方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定了下来,南城的财物归刘延庆,北城的财物三七分,郭药师占七成。若是擒拿得辽君,功劳一人一半。

    二人计议已定,便开始排兵布阵起来。

    以郭药师自带的八百精锐为前锋,意图一战击破辽人青壮。

    方才逃回的五百常胜军为中军,让他们仔细看看前锋如何破敌。

    至于刘延庆的西军,自是准备了许多的口袋之物呆在最后,时刻准备前去劫掠民财。

    众人排列已完,此时石桥上的火势也稍稍小了下去,只石桥已经被烧得通红。

    当下郭药师便遣人前去,熄灭火堆,取水泼冷石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