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起宋末 >

第164部分

风起宋末-第164部分

小说: 风起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事全为猜测,并无半点实据。

    只如今赵良嗣将后果说得如此严重,童贯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当下童贯便开口道:“仲亮有此疑心,莫非曾察觉耶律大石有何不妥?”

    当然有不妥!大大的不妥!

    今年年初,耶律大石不过是一名文官而已,手下一名士卒也无。十个月不到,这货麾下已然有得五万士卒,又结交得朝廷这等强援。

    前后势力之差,不啻天渊。若说耶律大石背后未曾有人扶持,那便是鬼也不信。

    即便天机老人为了报恩,暗中出手相助。只按理说来,顶多也是助其避祸而已,又何须费尽心力助其增长势力?

    今日赵良嗣一再劝说童贯早日将耶律大石召回,与其说忌惮耶律大石,倒不如说忌惮其背后黑手。

    这才过得十个月,耶律大石势力已经增长若此。

    若是再过十个月,情形又是如何?

    即便如今耶律大石忠心朝廷,待到其势力再度增长后,谁又敢保证其继续忠心朝廷?

    多大的势力便有多大的野心!

    虽则自己已觉不妥,奈何耶律大石这背后黑手实在高明,行事之时简直天衣无缝,未曾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如今恩帅让自己找证据,自己又去哪里找?总不能说耶律大石势力增长过快,即便眼下忠心,今后也必定反叛?

    虽则如此,赵良嗣受童贯恩重,对其颇为忠心,自然不肯坐视其冒险,自当勉力一劝。

    好在没有证据也有证据的办法,那就是动之以人情!

    当下赵良嗣便拜伏于地,泣道:“当日下官为辽人所欺,旦夕且死。恩帅乃暗中携之归宋,此活命之恩,下官死生不敢或忘。今后十数年间,下官几番以拙计献于宣帅案前。非为其他,正欲以薄才以报宣帅大恩万一。不意恩帅不以下官才学鄙薄,言听之,计用之,叨天之幸,亦曾数度成功。恩帅既以国士相待,下官又岂敢不以国士相报?前有活命之恩,后有国士之礼,下官并非草木之人,自当为恩帅死之。”

    童贯闻听得此言,也不由得留下泪来,赶紧蹲下扶住赵良嗣,开口道:“本官并非昏庸之人,仲亮倾心相助,本官又岂会不知?有何话语,仲亮正可说来,本官定无不允之理。”

    赵良嗣挣脱童贯双手,到底也是磕了一个头,这才开口道:“下官虽无实居,却也心知这耶律大石必成大患!恩帅万万不可纵之于外,更不可命之攻取西京道。”

    听到“不可纵之于外”,童贯犹在点头;然而听到“不可命之攻取西京道”,童贯却犹豫了起来。

    赵良嗣见状,便继续开口道:“恩帅若单为西京道一事,且待此次事了,下官愿再度出使金国,到时哪怕碰死金人殿中,亦当替恩帅讨回此地。”

    童贯闻言,便拍着赵良嗣的肩膀道:“仲亮且请起身,此事本官依你!待到此次事了,本官定当召回耶律大石。只相金人讨要西京道之事,能成则成,不成则罢,且休要以死相求!于本官而言,即便十个西京道,也还不回一个仲亮。”

    赵良嗣闻言大喜,若果然如此,恩帅定能避此大祸。

    23

第322章 群英汇聚(一)() 
辽地正是乱世,原本便有得许多盗贼为乱。再加之萧干于南京道大肆清剿,便将其余十数州的盗贼也尽行驱来了童贯把持的易州、涿州。

    然则童贯麾下才得六千余士卒,保守城池尚且不足,又哪里有能力跟着剿匪?

    到得如今,二州之地除了有宋兵把手的城池外,其余乡间皆已是盗贼横行。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则如此,道路上犹自有大把的商人往来贩运。

    如今实在是发国难财的好时机!

    当日宋辽两国于新城等地有得三处榷场,往来贸易繁盛,辽地的皮货、湖盐、东珠等物纷纷销往宋国,又从宋国大量采购得粮食、丝绸、茶叶等物。

    如今榷场已经关闭,明面上的贸易途径顿时截断。然则市场经济又其实如此容易操控的?既然不能于榷场之中明着买卖,自然而然地走私之风顿时便盛行起来。

    榷场关闭之初,走私之风渐起,往往便是许多人三五成群,往来贩运货物。虽则贩运量不大,好在平日里的普通货物如今皆成了奇货,利润倒是奇高。

    正如食物链上的一环扣一环,走私的人多了,自然盗贼也就多了(这里插一句,古往今来,许多盗贼背后都少不了地方豪强的背影)。

    所谓物竞天择,盗贼一多,三五人一伙的贩夫走卒顿时便没了活路,取而代之的便是上百人乃至上千人一伙的商团。

    平头老百姓自然没有这等号召能力,组织不起这等规模的商团。

    这些商团背后要么便是某家豪强,要么便是几家豪强联手。不仅人数多,装备也不差,人人皆是刀枪齐备,队伍之中偶尔还会有几幅盔甲。

    有得如此人数同装备,商团遇到不开眼的小股盗贼,自然是不用理会;即便遇到大股盗贼,也不肯前来拼个两败俱伤,往往是攀攀交情,再稍微交点买路钱便能安然通过;若是运气好,万一遇到其余小股的商队,没实力没背景的那种,商团自然也免不了扮一回盗贼。

    如今众人既然要设下妙策,欲要引动金人东来,此事自然不宜大张旗鼓。

    不管是暗中前去迎取天祚帝归宋的刘延庆人马,还是即将假扮天祚帝东来的郭药师人马,都无法光明正大地出兵。

    好在如今易州、涿州不仅大商团多,盗贼也多。

    当下王叶便同刘延庆领着这百余西军精锐化为贩卖茶叶的商团北上,而郭药师则领着千余人马扮作盗贼紧跟其后。

    如此一来,刘延庆的商团正可以在前面探路,而郭药师这千余盗贼正好远远吊在后面以为防护。

    有得如此安排,路上其他商团不肯前来招惹,没看到这些人都死在旦夕了么?即便连大股盗贼也不肯前来招惹,这商团已然被他人抢先盯上,且对方势力也不弱,自己且不妨另外找目标下手。

    再来看看金人这边。

    完颜斡鲁只一战便破得天祚帝青冢大营,擒获得辽国重臣无数,连得着缴获牛羊数十万匹,如此自然是大胜,可惜却让天祚帝这厮逃得一命。

    待到拷问得众人不得天祚帝所在,完颜斡鲁无奈,也只得遣出十数名将领,使之各领五百人马,以青冢大营为中心四散搜来。

    事情正如完颜斡鲁所料,天祚帝既然同耶律达鲁引得千余人马潜逃,其踪迹自是难以隐瞒。很快便有将来遣信使回报,已于南面察觉得天祚帝踪迹。

    完颜斡鲁闻言大喜,便使得三千人马押运缴获往中京道而回,自领其余人马火速南下追杀天祚帝。

    要说天祚帝这货果然气数未绝,当初逃命之时,每到得一处便遣得一名皇子或者重臣引得数十人马分兵逃去。

    面对着这种二选一的选择,金人前锋每次都鬼使神差般做错了选择题,一番辛苦下来,也只不过擒获得一个假货,白白耽搁了时日。

    直待到完颜斡鲁领大军赶上,情形这才得以改观,手下人马既众,天祚帝分兵逃,大不了自己分兵追呗!

    众人只一路火速赶来,沿途便擒拿得梁王、赵王等人,然则一直未曾追及得天祚帝。

    只回顾天祚帝沿途留下的痕迹,正笔直朝夏国而来,完颜斡鲁心下不由得大惊。

    金主原本给自己的旨意便是领兵肃清中京道辽军残部,自己闻听得天祚帝所在,便悍然抗命领兵西来,这原本便已经是杀头的死罪。

    且喜破得天祚帝青冢大营,擒获无数,以足以赎得此罪。若能再擒拿得天祚帝这厮,自己尚且能更进一步。

    唯有金夏两国虽无邦交,却也未曾开战。若天祚帝果然逃入夏境,自己又岂敢领兵入境擒拿?只恐如此必然引起两国交战!

    金主的心思自己也明白的,这数年来朝廷便已经吞并得如许大的辽国,虽则将四京之地,数千万民众吞入腹中,却一直未曾消化得尽,腹内尚且有得许多辽人为乱。

    以朝廷说来,当务之急便是肃清内乱为上。

    若自己胆敢擅开边衅,引动得金夏两国开战,虽则朝廷兵力强盛,倒也不曾惧怕夏人,只如此一来,必误了朝廷的安内之计,引得金主大怒。

    到时候朝廷大军在外于夏人征战,腹内的辽人再乘机兴风作浪,万一因此国势有所反复,即便金主肯饶自己,自己有哪里有颜面苟活?

    见得天祚帝往夏国逃来,完颜斡鲁不由得心急如焚,当下也不敢再顾惜兵力,只日夜兼程往前追来。

    如此日夜行军,常恐有覆军之灾,底下诸将自然不肯,便再三劝谏。

    成败在此一举,完颜斡鲁心意已决,自然不肯听从,只反复催动大军前来。

    好在这货于军中威望颇重,故此金兵虽有怨言,也不得不遵命而行。

    只三日间,金人便已经到得东胜,便闻听得有辽人引军袭击得夏人,故此如今夏人已然遣得重兵谨守边境,且欲要寻辽人报复。

    完颜斡鲁闻此欣喜若狂,乃仰天大笑,高呼道:“天助我也!”

    诸将也便放下心来。

    前面数日火速行军,大军已然疲惫不堪,再闻听得此喜讯,蹦紧的弦一旦张开来便不可复回。

    完颜斡鲁见状也没有办法,便不得不领大军于东胜休整得一日。

    要说天祚帝果然气数未觉,金人到得东胜,这货刚好汇合得耶律大石大军,离开东胜往南京道而来。两军最近的距离不过六十里,也就几个时辰的路途。

    就有得金人这一歇息,平白地又将差距拉开了一天。

    接下来完颜斡鲁便领大军沿着天祚帝踪迹而来,待到得云中府,便得城内金兵前来禀告详情。

    完颜斡鲁闻言又惊又喜。

    喜得是天祚帝果然往这边来了,且麾下不过三千人马,距离自己不过一日路途。

    惊得是观天祚帝行踪,想必正要往南京道而去。南京道如今正是辽人的地盘,自己又依稀闻听得萧干正于南京道内大举征兵。

    若让天祚帝同萧干汇合,其势复振,只恐大事必起反复。

    虽则如此,完颜斡鲁也不敢再度日夜兼程赶路。自己麾下虽然彪悍,却也不得不小心行事,历史上阴沟里翻船的事情多了去了。毕竟对方平白无故地多了三千士卒,情形不明,自然是小心为上。

    前文已经说过,马军若要保持得七成战力,每日间行军大约在一百二十里。当下完颜斡鲁也只敢命大军每日间行进得一百五十里,如此一来,只需数日便能追及得天祚帝,且大军战力无需太过折损。

    却说耶律大石也是精细之人,原本便已经料得背后定当有金人追来,故此便早早于后方留得斥候。

    当下便有斥候将此等情形飞马来报,天祚帝闻言大惊,正要催动耶律大石日夜兼程赶路。

    然则耶律大石早有计较在此,又岂肯如此冒险行事?

    后面的金人快,耶律大石便也快,后面的金人慢,耶律大石便也慢。

    两波兵马只一前一后火速往南京道追逐而来。

    23

第323章 群英汇聚(二)() 
又过得两日,两支人马前后脚已经到得怀安,眼看着再往东去五百里便到得居庸关,完颜斡鲁也不由得着急了起来。

    若是天祚帝逃入南京道,一则恐彼同萧干大军汇合,二来当初金主曾同宋人有约定,将南京一道尽数付与宋人。

    夏国同朝廷并无邦交,自己尚且不敢擅入。如今宋人同朝廷正好得如同蜜里调油一般,且彼等正出动大军征伐南京道,又岂肯轻易让自己领兵进入?

    自己若是强行得来,其后果犹胜无令入侵夏国。

    以此说来,一旦天祚帝入得南京道,便能逃出自己追逐。

    这数日以来,完颜斡鲁已经提快了行军速度,犹自未曾追及得辽人。见得此状,完颜斡鲁心里也很明白,想来天祚帝等人业已发觉得自己踪迹,正在拼命前来。

    可惜越靠近居庸关,完颜斡鲁便不得不越加小心。

    自己虽有得近三万大军,南京道可是有萧干十数万大军,若自己再冒险赌一把,大军日夜兼程追击,又刚好萧干已经领得大军出得居庸关,到时候可真的是匹马不得北还了。

    虽则如此,好不容易追逐上了天祚帝的踪迹,完颜斡鲁也不肯轻易放手。

    当下便命完颜照立领得三千精锐,携带得三日干粮,日夜兼程往辽人兵马追来,欲要以这三千兵马为弃子,迟滞得辽人大军。自己又催动大军火速前行,欲要于居庸关前擒拿得天祚帝。

    这一招果然有效,完颜照立只催动兵马日夜前行,这才过得一日,远远地便见着前方数里外正有大队辽人在火速逃命。

    再定睛细看队伍之中的帅旗,正是天祚帝的五爪金龙旗。

    完颜照立见状心中大喜,虽则这一日一夜不眠不休的行军,自己麾下战力已疲,往日里十成的战力,撑死能发挥得五成出来。然则完颜照立全然不惧,只催动三千兵马火速扑来。

    眼看着再过得几日便可入得居庸关,重振辽国尚有希望,天祚帝的心情也一日好似一日。

    这一日大军照常前行,天祚帝正在与随行的宠妃调笑,谁料的猛然间听得后方一阵喊起,无数金人已经策马急冲而来。

    天祚帝见状自是大惊,只挥鞭于马臀上狠狠鞭得一阵,斜转马头冲出队伍便欲要再度弃众先逃。

    耶律大石要将天祚帝这只猪仔卖于宋人,早已经在防备这货单独逃跑,如今见得此状,赶紧命得数十心腹前去追赶天祚帝,护着其往居庸关而逃,自己则赶紧领着大军催动马速向南而转。

    但凡骑兵追逐,逃的一方若不肯认输逃命,有胆量回头交战,从无就地转身的道理,除非活的不耐烦了。

    以骑兵而言,最大的依仗便是马速。哪一方已经将马速提到最高,便能占据绝对的优势。

    追击的一方策马前来,轻轻松松便能将马速提上来。而被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