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12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12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大了说,你可也抓住机会,成为一方霸主,往小了说,也可以在地方为所yu为,你忘了那些军阀是怎么产生的了?我们可以先去看看,实在不行,再做打算。”

    “就是,有老师在,大哥你还怕抓不住机会?”赵子赟插嘴道。

    这句话算是点醒了赵子梧,老师何许人?这么说来还真是一条把稳的路,回军校万一带兵的时候不小心挂了,那就算有天大的想法也是浮云。

    “这条路也并不好走,你们要有心理准备,能走成什么样,就全靠你们自己了。”王颂虽然提出了想法,可他心里也没底,毕竟他当初和赵海成商量的也只是一个不完整的计划。

    “老师,我是不是和大哥一起去山西?”赵子赟急切问道。

    “不,你留在上海,继续上学。”

    “为什么?”

    “不为什么!你老老实实待着!”赵子梧插嘴道。他明白王颂的意思,弟弟还不到帮他的时候,而且这一切都要看他在山西做成什么样。

    “这不公平!”

    “什么公平,十八岁后再和我商量,我是你大哥!这之前我说什么你做什么!”

    “你!老师,您看”

    “长兄如父,你的事你大哥做主。”

    王颂的话彻底断了赵子赟的念想,他郁闷至极,“那我还坐这干什么,娇儿,走!”

    看着弟弟一副无奈的样子,赵子玉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是这个家庭这段时间来第一声笑声,家里的气氛也随着这一声笑声变得温和起来。

    ;

第13章 起步() 
从陇海线辗转西安、太原,王颂和赵子梧几人前往赵家发迹之地,山西阳高。这一趟的行程异常辛苦,直系、奉系,还有冯玉祥的国民军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再次开战,华北、江浙到处都是紧张气氛,王颂和赵子梧沿途不得不多次中转,直到出了太原,换乘马车转大同后,才轻松了些。

    一路上赵子梧话不多,心事重重,王颂也保持着沉默,赵海成的死依然在他心头挥之不去,他已经认为自己来这个时代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跟随赵海成多年的杨三很善于察言观色,大少爷和王先生到阳高要做什么他不清楚,但这种状态他心里觉得并不好,于是,趁着马车行进缓慢,他坐在车帮上给王颂说着风土人情。

    王颂没多少心思听,只是人家热情,他不得已时不时的搭几句,当杨三介绍起这次的目的地阳高的一些情况时,王颂愣了。从赵海成开始在山西准备,王颂一直都没问具体位置,第一次听到阳高时,在他脑海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这个年代很多地名和他记忆中有很大出入,何况中国这么大,一个县的地名以往王颂根本不会注意。

    “你说这阳高紧靠着直隶和察哈尔?”

    “是呀,先生,这阳高离běi精、张家口不远,自古就是旱码头,算是晋北的大县,老爷一家就是靠经商起的家。”

    王颂心中暗暗叫苦,太大意了,顾不得再听杨三絮叨,他扭头朝赵子梧说道:“子悟,阳高这地方不行,你要早做打算。”

    赵子梧一直在想着心事,冷不丁的听到王颂说了不行二字,随口道:“不行就不行呗!”

    话出口,他才反应过来,“老师,什么不行?”

    王颂将头凑到他边上,压低嗓音道:“我说阳高不行,这地方以后是军阀混战之地,也是日军进攻山西的前站。”

    “那好啊,我还就在这阳高,看看日本鬼子能把我怎么样!”

    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王颂默然,点着支烟,斜靠在马车上,静静的看着天边飘过的云彩。

    到了大同,换乘火车,沿京绥线前往阳高,看着带来的物资上了火车,众人都彻底放下心来,不会有事了。一直到阳高县城,王颂和赵子梧都没再说过阳高时候适合发展的话题。

    下了火车,早有人来接,赵子梧交代了杨三几句,便与王颂跟随接的人前往赵家大院。

    “大少爷可能不记得我了吧?”来接的人自称是这里的管家,也姓赵,名富贵,年纪也有五十多了。

    赵子梧摇摇头,他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也难怪,当年老爷离开这里时还不到十七岁呢,后来老爷一家在上海扎了根,曾经让我也去,说实在的,上海我还真住不惯,没多久就回来了,那时候大少爷才四岁,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少爷都长这么大了。”老人感叹道。

    一路上絮絮叨叨,赵子梧算是听了个大概,这赵富贵算是赵家远房的亲戚,自小就跟着爷爷,直到爷爷去了上海,他就一直待在这阳高。倒是爷爷、父亲一直没忘了他,当初还让他去上海,这次赵海成听了王颂的话,决意要在阳高做准备,才又将他请了回来,帮着打理这里的一切。

    “大少爷,老爷怎么没一起来?”

    赵富贵并不知道赵海成已经不在人世,他接到的电报也只是说大少爷和一个姓王的先生要来。

    “啰嗦什么?回去再说!”赵子梧没由来的发了火,赵富贵不敢再问,加紧了脚下的步伐。

    赵海成置办的房子在东关附近,一座duli的院子,院子很大,三进三出,大门进去是一座二层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底下是一个大的正厅,东西两边各有两个木楼梯可上到二楼,二楼有三个房间,中间布置书房,左右各有两个卧室,其中一间较大,看上去是赵海成给自己准备的,另一间偏小一些,不过房中的摆设完全一样。后院也有一座两层的楼房,楼上楼下各有三间房,其余的平房、耳房错落有致,在后面还有一个中等规模的花园。

    两人安顿下来,赵子梧便独自一人去了后花园,王颂则拉着赵富贵了解情况。当提到赵海成被谋杀过世时,赵富贵眼睛一下子红了,片刻就泣不成声,好一会才平静下来,问清楚仇人是日本人后,他狠狠的跺了下脚:“这世道!”

    随后王颂说起他和赵子梧来阳高的意图,赵富贵恍然大悟:“难怪老爷会让我去办那些事。”

    还好阳高这边大小适宜都是赵富贵经办的,王颂和他聊了一会,便大致清楚了,赵海成自从听了他的话,就积极在阳高坐着准备,不但重新购置了现在的赵家大院,还花钱买通了县府的张知事,将这阳高民团划归到自己管辖,陆陆续续的召集了一些人手,有个五百多人。

    “这阳高没有驻军么?”王颂问道。

    “平时是没有的,山西晋军一般都驻守大同或者天镇。按照阎督军的令,没有驻军的县一般都会设置民团,由当地的农户参与,时不时的训练下,平时还是以农事为重。”赵富贵解释道。

    “这民团眼下是谁管着?”

    “这个老爷还没定,民团不是军队,老爷虽说弄了这个民团,除了召集过几次,还没怎么训练过,老爷不在时,都是我去县府交涉。”

    “那县府也不管?”

    赵富贵苦笑道:“县府张知事和老爷说好了,民团的事他不管,当然,开支县府也不出。”

    王颂算是彻底明白了,赵海成就是买了个虚名,也许他也还没想好怎么办,可能觉得怎么也要有个名正言顺的武装才行。

    “对了,王先生,老爷向德国人订购了一批军火,具体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军火?我怎么不知道?”

    赵富贵道:“这个我也不清楚,知道到老爷最早是去天津订的,好像天津那边不帮忙送到这里,老爷为这事还着急了好几天,后来和阳高这里的德国商人搭上了线,才弄妥了这事。”

    王颂知道赵海成一定是稳妥为先,怕路上出问题,宁愿加钱让阳高的德国人来办理此事,只是这民团也好,军火也好,只有赵子梧才有用。

    “赵管家,这几天不要和子悟提海成的事,他想做什么都由着他。”

    赵富贵点头答应,“那民团的事呢?”

    王颂想了想道:“你明天和他说一下,要是子悟不反对,你就去县府报备一下,就说民团的团长由赵家的大少爷接任,至于海成的事,先不要外传。”

    “这个我懂。”

    第二天,当赵富贵和赵子梧说起民团后,赵子梧点头同意了,并让赵富贵通知民团的兵丁两日后集合,他要先瞧瞧。听赵富贵说父亲在城外还建了个兵营,不由得摇摇头,父亲的做法让他觉得有些儿戏。

    “子悟,这几日我就四处瞧瞧,你也看看那民团怎么样,回头我们再商议。”王颂和赵子梧打了个招呼,便倒背着手出了大门。赵子梧也没想多问,叫上赵富贵一起去了县府,怎么说也要和县府张知事打个照面。

    这种拜访在赵子梧看来很无聊,送上礼品,张知事自然脸上如鲜花般灿烂,一番什么年轻有为的吹捧,当然他并没忘记提醒赵子梧这民团的一切费用县府都不负责,出了事他也不承担。

    出了县府,赵富贵又带着他去了德国人的康利洋行,拜访了经理罗尔夫,赵富贵先向他介绍了赵子梧,并解释说赵海成忙于其他事,以后这阳高就由大少爷赵子梧负责。

    相比赵海成,在广州上过军校的赵子梧和罗尔夫更容易沟通,出了生意上的事,两人还能聊一聊对当前局势的一些看法,本来只是礼节性的拜访,没想到一个在中国没什么朋友,一个在阳高没有人可交流,难得遇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两人反而聊了很长时间,直到赵子梧告辞,罗尔夫还有些恋恋不舍,一直送到大门口,“赵,你父亲订的货尽管放心,不要多久就到了,我很希望你经常来坐坐。”

    “那好,只要罗尔夫先生不收我的钱我就来。”

    两人随即哈哈大笑。

    ;

第14章 摸石头过河() 
几天的闲逛,王颂算是对阳高有了个大致的了解,这个城池虽说不大,但建的异常规整,阳和台大殿在正中,以此为分割,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有桥儿北、桥儿南、辕门街、小东街等八条巷子,组成了标准的的四街八巷格局。出南北两个大门有大道通往四方,只是除了铁路和古道,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通往外界,不过火车站倒是有三个,除了县城西北外的阳高车站外,在罗文皂村和王官屯村还各有一个。

    当看见柳树巷的基督教堂时,王颂不由得感叹西方对中华大地的文化入侵真是无处不在。整个县城给王颂最大的感受就是像个大集市,店铺如此之多超出他的想象。早晨的米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当看到那么多的牙纪人、大粮店的采买人穿梭于各地粮贩子之间,他对在阳高发展如何解决粮食问题彻底放下心来,听说万庆永、德兴裕、万泰源几家大号存粮都达到上万石,他不由得侧目相看。

    布庄、杂货行、盐行、铁器行、山货行一应俱全,连摊贩都有上百个,叫卖声不绝于耳。王颂行走在大大小小店铺之间,看得两眼发花,心中对赵海成能够从这里起家有了一个认识,按现代的说法,这里就是一个大型物流集散中心,只要眼光准、胆子大,倒手转卖就有很大利可图,加上铁路交通便捷,连接着běi精、大同、绥远等城市,难怪赵海成要选择这里作为发展的基地。

    接连几日,王颂和赵子梧各忙各的,也没有更多的交流,感觉这样下去不是事,王颂决定找赵子梧好好谈谈,实在不行,他准备返回上海,等赵子玉有了一些经验后,陪着她,带着赵子赟一起远赴美国,也算是对赵海城一点报答。

    “子悟,你那边怎么样?”吃过晚饭,王颂看见赵子梧进了书房,便端着茶杯跟随了进去。

    “还能怎么样?一个民团而已,很多人都不知道打仗为何物。”赵子梧淡淡道。

    “子悟,实在不行就放弃吧。”

    赵子梧不做声,他是有些灰心,但也不甘心,最重要的是他有些迷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老师,我一直不知道您和父亲到底谈了些什么,父亲这么做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王颂抓起桌上的烟,点了一支,半响道:“其实我也不知道你父亲的真正用意,我猜想你父亲也没想好,只是先这么准备这吧。”

    “准备着?就如同老师说的,等日本人打进来时,有这么一个避祸之地?就靠这个民团?”赵子梧失声笑了。

    王颂眉头紧锁,声音渐渐冷了下来:“子悟!你父亲也许想得太简单,太理想化,可他毕竟在做!一个普通商人都想着做些事情,哪怕到时候没有用处,也没人会耻笑他!”

    赵子梧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也拿起支香烟点着,屋中顿时烟雾弥漫。

    “子悟,我来到这个时代也许是个错误,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这我早就该想到,如今还牵连了你们一家,这也无可挽回,我还是想回上海去,子玉、子赟那边我不放心,你要觉得真没什么意思,不如一起走。”

    “老师,回上海后做什么?”赵子梧双眼迷离。

    “不做什么,等适当的时候,就去美国。”

    “那以后呢?”

    王颂叹了口气,“没有什么以后,就在美国定居,直到战争结束,到时候你们若是想回来,看情形自己决定吧。”

    “那老师有何打算?”

    王颂摇摇头,“我这把年纪了,还能有什么打算?能看着你们在美国站稳脚跟,我就心满意足了。”

    赵子梧知道王颂话中的意思,弟弟还小,要是自己没任何想法,老师恐怕是以保全三人为唯一目的,算是给父亲一个交待,今日老师来找自己,就是最后一次谈论这事,过了今日,他相信王颂永远不会再提此事。

    “老师,如今军阀割据,各地都在争取牟利,您认为我们这么做能成吗?”

    思索了好一会,王颂道:“子悟,这个我真不知道,乱世不确定的事情太多,也许能成就一番事业,也许在军阀混战中消亡,子悟,重要的是你想做什么?为国家、民众,好像太遥远,为自己,又没多大意思。”

    赵子梧双手紧紧抱着头,低着头道:“老师,这正是我苦恼的地方,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