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183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183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不过刚才我说的,那是不能改的,察哈尔八旗四群谁也别打主意!”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那赵主席我就先告辞了。”桥本正康急匆匆出了察哈尔省府大门,小风一吹,他才发现里面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浸透了,冰凉凉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他心有余悸的看了眼察哈尔省府大门,太玄了!

    在省府里,赵振也是一脸茫然的看着赵子赟,刚才太跌宕起伏,他饶是天天跟着他,也是消化不了。

    “军长,你说宣战的事是真的?”忍了会,赵振还是忍不住问道。

    “真的,不过我知道桥本肯定要服软的。”

    “那是为什么?”

    赵子赟笑了笑:“赵振啊,知道东北有多少日军吗?”

    “四万多?怎么了?”

    “你觉得他们来得及应对我的宣战吗?”

    赵振恍然大悟,“难怪军长一说明天就通电全国,那桥本就急了,哪怕是只动用十七师,都可以在很短时间打到沈阳!”

    “对,长期打我肯定打不赢,但日本人不敢赌,万一就此挑起两国大战,是什么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原来军长早就算计好了,可那大自治区。”

    “放心,看我怎么逼日本人!”

    赵子赟还没逼日本人,贺衷寒就开始逼他,打铁要趁热,这个道理贺衷寒懂,他可不想上海一事产生变数,赵子赟找借口推脱,也不打招呼,就让新任三十一军政训处少将主任谢远灏带着一干政训人员来到察哈尔,而随同来的多数是政训研究班和军校特训班毕业的人,核心的包括派往三十一军三个师的王新衡上校、王植中校、刘正渠中校,以及骑兵师的翟宗心中校,突击师的沈膺中校。

    见贺衷寒居然要在三十一军全军铺开,赵子赟有些恼怒,压着火,他淡淡道:“突击师是临时机构,那里就算了,还请沈中校去警备司令部吧。”

    谢远灏本想提出反对意见,见他的脸色非常难看,只是一个人的调整,起冲突是在不值,他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站稳脚跟。

    “可以,就听从军长安排。”

    赵子赟算是幸运的,早期的政训人员可以说素质不错,除了军校毕业的,也是大学毕业,贺衷寒对这批人员也是亲自挑选,他可不会傻到派对察哈尔有恶感,或者很差的人去,现在的政训和特务还不能挂上钩。

    除了被洗脑,狂热的认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外,从人品上说,这些人多数问题不大,他们对来三十一军还是有种自豪感,这可是唯一一支痛扁日本人的军队,政治上的事他们不会多想,只知道委员长都认可的事,不会错。

    “谢主任,不知我和你们处长的约定你知不知道?”

    “知道!”谢远灏很给面子的立正大声道:

    “不得干涉三十一军的训练和作战;不能在三十一军顺便抓人;遇到作战任务,任何政训人员不得拒绝参加!”

    “很好。”赵子赟起身倒背着手来到这一群人面前,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军队的指责是保家卫国,训练和作战是第一要务,请你们记住,你们是来协助三十一军成为更强大的军队,而不是来指挥这支军队,分化这支军队的。”

    “是!”

    “另外,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在察哈尔出了军规,还有省府的各项规定,这些都不能违背,你们作为政训人员,更应该带头遵守。”

    “是!”

    “好了,今天就这样,谢主任,请你尽快拿出政训的方案来,我们再商讨。”

    掺杂,是一种危险的信号,王颂对此事忧心忡忡,将军统的事情更为详细的和赵子赟说了说,赵子赟开始有些后悔贸然答应贺衷寒。

    事已至此,只有想法子应对,方振武是老江湖,政训的目的是什么他想想就一清二楚,如果三十一军在思想上分化,那是致命的。

    在烟雾缭绕中,陈振林闷声道:“子赟,凡是都有两方面,不错,这些人是来宣传,让我们的官兵效忠老蒋,可另一方面,也可以考验我们的官兵,检验我们自己的宣传。”

    望着谢远灏草拟的政训大纲,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几个大字,赵子赟略有所思,除了国家这个提法和察哈尔有相似之外,其余的可以说没有多大关联,经历过浴火重生之后,赵子赟相信这种空洞的宣传是很难说服基层官兵的,中高级将领要出意外,就是没政训也是一样。

    “是的,我们可以静观其变。”

    大纲一字不改,送回到谢远灏手上,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在嫡系都难以做到的事,杂牌三十军会认可?

    疑虑归疑虑,谢远灏还是按照计划开始了他的政训,政训的内容其实是涵盖两个方面,比较中规中矩的是以黄埔军校为蓝本的军队政治教育,包括了解党义,灌输主张和观点,强调纪律等等,这一些内容,赵子赟其实是认可的,三民主义从表面上说是以复兴中华为目标的,只不过执行的人变了味罢了,但在这种公开宣扬中,那是非常冠冕堂皇的。

    第二部分其实就是三民主义的法西斯化,都是贺衷寒等人在复兴社时弄出来的,暗示独裁,强调国家军事化,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剿匪等等,如果深究起来,这些内容是和第一部分有冲突的,不过谢远灏这些人采取选择性忽略,强调为实现三民主义,这些是必要的手段。

    若是要赵子赟评价,谢远灏提出的很多东西和**比差远了,士兵也是人,而且几乎都是贫苦出身,你不和他谈如何过好日子,如何为了好日子而不惜流血牺牲,反而大谈什么剿匪、权利集中的重要性,士兵如何会感兴趣?

    作为最高长官,赵子赟在军部听了谢远灏讲的课,放心不少,他清楚,现在的三十一军就算认可谢远灏说的,也是有限认可,他需要防备的是这些政训人员采取不正当手段拉拢分化三十一军的官兵。

    他找来军事调查局局长唐毅交待任务:“从现在起,你们除了关注各方军事动态外,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盯住这些政训人员。”

    “是!”

    “你要注意,不要采取任何行动,重点是看他们用什么手段拉拢我们的人,那些人动摇,还有,他们在这当中,有没有违反军法和察哈尔各项规定之处。”

第235章 麻烦的政训() 
不出赵子赟所料,任凭谢远灏如何耗费口水,军部人员多数是听听而已,察哈尔也不是不宣传三民主义,这些套话他们知道,至于观点什么的,察哈尔就从来不禁止有其他观点,说到纪律更是笑话了,三十一军不说是有最严的军法,但绝对是执行军法最彻底的部队,加上中高级将领都是重建三十一军的中间力量,他们比政训人员更看重纪律。

    对于谢远灏特别重视的第二方面,一是没有什么实质的可操作的东西,二是这个时候还不流行宣誓效忠,三是三十一军的升迁和南京关系不大,连谢远灏都不知道有多少效果。

    拉帮结派这种事情在三十一军也不大好弄,谢远灏工作一段时间才知道三十一军的军规真不是盖的,他就是有心拉拢,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合。

    平时忙着也不好找,闲下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军部的大小军官,除了很少一部分成亲后在外面购置住房外,多数都是住在军部附近的统一住房里,有家室的两三家一个院子,没家室的七八个人租用一个院子,吃饭各吃各的,很少会凑在一起,反而吃了饭,在院子外树下、操场边会聚集谈论些事情。

    外出吃饭的很少,谢远灏一问才知道大家是嫌麻烦,首先这外出吃饭是需要报备的,这还不是阻止大家出去的原因,重要的是自从上海事件发生后,三十一军的军规中规定在外吃饭不得喝酒。北地寒冷,不少人都喜欢喝一两口,这规定一出,外出吃饭还有什么意思?

    不在张家口的各师、旅军官来军部办事,多数都选择在军部专门的招待所住宿,这里不但可以买到饭菜,还有定量的酒提供,而且这招待所和军部的住宅区只是一墙之隔,可约几位好友小聚,不过这种情况也不多见。

    没了酒桌这个媒介,谢远灏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饭后他也曾经在外面和那些军部军官们聊天,不过人家的话题更多是军事上的,偶尔会对省府、军部的一些事情评头论足,但基本和政治无关,他有些插不上嘴的味道。

    此外,让谢远灏难受的是他也要遵守这些规定,做到这个位置,他已经对官场上的一些事情很依赖,每天晚上待着不出去,日子出奇难受,出去报备还是小事,关键十二点前必须回来,加上张家口几乎没有夜场,难不成在街上晃悠?**他是不敢去的,那里是军法处重点盯的地方,三十一军已经有人因为管不住自己,落得开除军籍不予安排的处罚。

    憋得实在难受,谢远灏便提出去各师瞧瞧政训情况,这是他的指责范围,赵子赟没有理由拒绝,也是给他个面子,军部安排车辆人员,没让他出钱。

    就近不就远,谢远灏第一站就是宣化的二十二师,说是驻扎宣化,二十二师其实在城外,王贵和张煜一样,并不像多伦的李建波,他俩的师部都不在城里。

    谢远灏本以为在此处的王植中校会叫苦不迭,却发现他神采奕奕,满面红光,心中一喜,低声问道:“你这里进展顺利?”

    王植略略有些尴尬,他不是进展顺利,而是没进展,二十二师有个鬼才吴增隆,在军校就知道政训为何物,看过政训大纲,什么意思他心知肚明,在三十一军的黄埔校友中,他是唯一一个亲眼目睹赵子梧战死的人,这一幕他至今难忘,多伦一战虽然他没参战,但却从此奠定了他一个信念,三十一军必须团结在赵子赟身边,他要对得起赵子梧的知遇之恩。

    王贵有些大大咧咧,没把政训当回事,吴增隆趁机将此事收到手里,在和王植等人接触后,他发现这些人虽然算是军人,但从未进行过系统的军事训练,眼睛总是盯着师里的轻重机枪。

    还未等王植开展工作,吴增隆便找他们谈话,话题只有一个,作为政训人员,如果自身都不知道战斗为何物,如何能够言传身教?他因此提议全体政训人员进行必要的训练。

    王植本想找理由拒绝,可吴增隆随后便提出他的快速训练方案,实弹。

    这个**有些大,望着手下人眼巴巴的表情,王植自己都心动了,于是,全体政训人员开始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吴增隆便安排他们去山里训练,实际上就是打猎,猎物自然成了他们的盘中餐,于是乎,这些政训人员玩得不亦乐乎。

    搞清楚情况,谢远灏火冒三丈,劈头盖脸的臭骂了一顿,那里还有心思看什么政训结果,连一晚上都没住,直接上车走人,前往阳高二十师。

    王植郁闷不已,只得找吴增隆重提政训一事,这回吴增隆没那什么言传身教说事,正儿八经的和他讨论政训,他的目的已经达到。

    后来王植才明白吴增隆玩的什么把戏,暗叹黄埔的人心太黑。这二十二师按计划进行政训后,他才发现讲课问题不大,官兵都老老实实听,但团、营、连这一级指导员的工作很不好做,任凭天花乱坠,官兵根本不愿意和他们多说一句话,很是鄙视,原来吴增隆训练是假,安排他们去山里打猎是真,他闭口不提此事,到头来全师官兵都以为政训人员依仗身份和特权到山里游玩,每天提回来的猎物可都众目睽睽呢!轻飘飘,吴增隆让政训人员的形象全无,不管今后如何换人,都改变不了他们在官兵心目中地位。

    在阳高的王新衡上校也好不到哪去,张煜倒是没有像吴增隆那样下黑手,也确实放任王新衡折腾,只是二十师师长是张煜,三十一军有名的智将,这位一步步升上来的师长,不但打仗用脑子,带兵也一样,作为阳高公祭的带头人,他深知信念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在全军,抓学习,抓思想他最认真。

    王新衡倒霉的地方还有二十师的驻地在阳高,这里不但是三十一军起家之地,更是战神赵子梧的埋身之地,张煜不止一次带官兵前往云门山,每次他都会提及两件事,和赵子梧军长共同战斗在大同城的是二十师,荣耀!同样,师长带头叛乱,差点造成察哈尔万劫不复的也是二十师,耻辱!

    “我希望,我带领下的二十师将秉承荣耀,在军长身边战斗到最后一刻,我更希望,叛乱一词,永远不会出现在二十师任何一个人身上!”张煜这句话深深烙在全体官兵心底,如果二十师有人背叛,相信所有官兵会把他生吃了。

    王新衡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政训就麻烦了,冠冕堂皇的为国、纪律等等,官兵认可,还可以说出一二三四来,王新衡还以为二十师素质高,好说话,等他和手下人开始灌输一个领袖、一个政党什么的,并暗示一切都要听从委员长时,有人跳了起来。

    “难道我们军长、师长不听委员长的?”

    “难道委员长知道我们是谁,会直接给我们下命令吗?”

    一串串问题,让王新衡不知如何回答,更有甚者,直接质问政训人员,“你们是想策反我们,让我们背叛三十一军吗?”

    望着一双双不善的眼睛,政训人员胆怯了,他们头一次发现其实二十师也是狂热的集体,这如同和红区的人去讲服从委员长,一切以委员长的命令为准绳一样,纯粹找不自在。

    抵达阳高,在听取王新衡的汇报后,谢远灏无语,这种情况在杂牌军中完全遇不到,他记忆中,只有当年广州的党师可以相提并论。

    叹了口气,看来多伦的十七师也不用去了,效果不会好到哪去,骑兵师?谢远灏直接选择忽视,连汉人为主的步兵师都搞不定,蒙人为主的骑兵师更是别想了。

    回到张恒,谢远灏不得不将详细情况写成报告,上报给贺衷寒,在报告里,他提出了自己对三十一军的担忧,这支军队的凝聚力很强,他建议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来达到分化瓦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