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204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204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谍影重重啊,赵子赟每次到特别安全局最怕看到董虎房间里的那些地图和名单,好在察哈尔鉴于省府的各项规定,工作以外的夜生活没有南京、上海那么丰富,这也让南京、日本两边的女间谍一时没有用武之处。

    不过北方大学的名气越来越大,各地年轻人都想着挤进北方大学,董虎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漏洞,任何一方都可以通过北方大学塞进人来,并可以以此为跳板,进入察哈尔军政系统。

    他现在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方面了,尤其是对外省经北方大学进入系统中的人,他不但要核实他们以前的经历,还将这些人完全纳入安全局的视线下,要知道有些人的潜伏期会相当长!

    陈淑珍也知道这有很大难度,她已经知会张鸿,只要有历史不清楚的,尽量避免进入政府系统,军队更是绝对不行!

    董虎的重点是北方大学中出类拔萃的人,尤其是出类拔萃的漂亮女学生,他不相信漂亮女子有几人是愿意读书的,对于进入学校就显露头角的更是如此,他认为这些女子一定经过前期训练,否则不可能这么厉害,这个论断让赵子赟和陈娇儿无语,虽然觉得他太胡扯,但也说不出反驳意见。

    此刻赵子赟桌上就放着几张照片,每一个都貌美如花,看着就让人心动。

    “她叫林琳,江苏人,今年十九岁,已经在北方大学学习了一年。”

    赵子赟看着照片,这是一个看着相当清纯的女子,眼睛大,像是会说话,五官极为精制。

    “她有什么问题?”

    “她小时候是跟随母亲生活,父亲是大户人家,她直到十三岁才因为母亲病逝返回家中,不过这个过程无法查证。”

    “她母亲是妾?”

    “对,被他父亲的正室赶出家去的。”

    “有些凄惨啊?你盯她做什么?”赵子赟不解。

    “有几个疑点,她在北方大学成绩很好,人也活泼,很多人都喜欢她。”

    “这不好么?”赵子赟打断他问道。

    “不是不好,是不正常,我请教过医学院的先生,一般小时候生活很悲惨的人心里是有阴影的,说话做事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何况你不觉得小时候没受过教育,现在却突然很出色很奇怪吗?”

    他这么一说,赵子赟也觉得有道理,“还有什么?”

    “最关键的是她对二小姐有兴趣,在一些场合都是力挺二小姐。”

    “娇儿?娇儿认识她吗?”

    “认识,不过我查看了资料,觉得她和二小姐的几次碰面看似巧合,但也可能是精心设计的。”

    涉及陈娇儿,赵子赟不敢大意了,“找个理由,把她弄走!”

    董虎笑了:“那到不至于,何况她在学校里很有人缘,弄走她也不太容易,你不用担心二小姐,据我分析,她接触二小姐的目的是为了你。”

    “为我?”赵子赟一头雾水,“这个你从何判断?”

    “她长得很漂亮。”

    赵子赟一呆,这是理由?

第267章 塞外谍影(二)() 
察哈尔间谍如云,别说核心领导层有些弄不明白,连王颂都有些搞不懂赵子赟的这种做法,楚峰倒是和他交换过意见,知道赵子赟这是欲擒故纵,真正完全清楚他的想法的只有陈娇儿,其实这也是他们二人共同商量的结果。

    自从日本人进入察哈尔后,保密工作已经成为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按照董虎的意思,就是要形成一种高压态势,让日本探子难以活动,本来赵子赟也是打算如此,和陈娇儿嘀咕了一段时间后,他改了主意,放任日本人折腾。

    两人没有将想法和王颂交流,他们是想试一试,看看成效。

    有这样的想法,还是源于上次德国人来,岛田英子被逼来打探消息的情形,陈娇儿觉得要有一些渠道让日本人得到他们想要的消息,否则难保日本人不乱想。

    保留渠道说着简单,做起来很难,二人一开始是根据董虎那边提供的一些情况来商量如何将日本探子纳入可控范围内,可商量来商量去,发现根本不可能。

    灵感来自岛田英子的行为,上次为桥本正康打听消息后,她不得不每十天去一次领事馆,把赵子赟和陈娇儿最近的动态告知桥本正康,岛田英子并不是专业的间谍,加上她是派来保护陈娇儿的,也没有什么其它理由出都统府,每次也就这么直愣愣的去领事馆,连借口都不找,一开始她见到赵子赟还会有些不安,不过见他也不在意她回领事馆汇报,也慢慢成了习惯,双方算是心知肚明的互不相干。

    说起岛田英子,陈娇儿发现这不就是一种可控?有日本间谍不可怕,怕的是他们不活动,将这个想法一说,赵子赟猛然发现自己忽略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察哈尔的活动,入主察哈尔开始,他就没怎么限制,一两年下来,反而让他完全掌握了他们的动向,还能抢在蓝衣社之前行动。

    一旦威胁和压力降低,很多人会不自觉的放松下来,然后慢慢形成一些习惯,一些固定模式,赵子赟和董虎探讨后,董虎确认了他这种分析,这和保卫人员有些类似,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们更愿意参照以前的成功方式来进行护卫工作,变化是要承担不可预知的风险的。

    有了初步想法,陈娇儿一时兴起,做了一张岛田英子的活动路线图,从中发现不少有趣的事情,这岛田英子每天必然在陈娇儿之前起来,然后到后院门口查看一番,接着在门口附近锻炼,在确认陈娇儿起来后,她才会返回去吃早饭,其余时间安排就和陈娇儿有关了,不过中午时分,只要陈娇儿在都统府,她必然会在陈娇儿午睡时,坐在前院,陈娇儿以为她是在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看了几次发现她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正堂,若是赵子赟在里面办事,她基本上就这么看着,若是赵子赟不在,她反而时不时的闭目养神。

    陈娇儿不知道岛田英子是暗恋二哥还是关注她的行踪,但总算知道她暗地里对二哥还是很感兴趣的。这个行动路线图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陈娇儿来了兴趣,顺手将周边几个人也纳入观察之中,本想着是好玩,却不料还真发现了天大的秘密,一个人的行踪看似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但陈娇儿不是普通人,她跟随王颂时间太久,听到的故事也太多,这个人的种种迹象表现出他是一个有信念的人。

    将发现和赵子赟一说,赵子赟大吃一惊,看着陈娇儿详细绘制的行动路线图,他也觉得其中有问题,不过怀疑归怀疑,两人决定再观察,反正**在察哈尔的人多了去了,多一个无所谓,赵子赟还希望这条线今后能够发挥他的作用。

    两人的业余玩法在董虎眼中自然不值一提,但思路确实不错,秘密和楚峰、唐毅商议,五人便商量出一个大致的方案,在察省全面监视外出的日本人,任由他们折腾,通过绘制每个人的行动路线,慢慢掌握他们的行动规律,从而摸清楚日本人在察省的点,以及他们关注的地方,这才有了张北唐士道房间里以及特别安全局里的地图。

    过程是这样,楚峰和董虎很不明白赵子赟为何只监视不动手,尤其楚峰是知道赵子赟的打算的,他很怕被日本人嗅到什么味道,引起变数。

    这便是赵子赟和陈娇儿与其他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他们在等,等三七年,想在大战前夕将察省的日本情报网络一网打尽,这之前,他们要避免压力过大,让日本探子沉下去,难以发现,通过对周边人的观察,陈娇儿不信三年时间,董虎不能掌握察省的日本间谍情况。

    除此之外,赵子赟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对比南京、**和日本人的情报人员,他发现各有特点,他希望董虎能够通过监视和观察,从中学习和成长,进而形成察哈尔自己特色的情报网络,他深知这个年代获取情报的难度并不大,反而是传递情报和避免情报人员暴露的难度大,三年的学习,应该有些效果吧?

    至于如此放纵,秘密会不会泄露的疑虑,赵子赟和陈娇儿都不是很担心,除了秘密研制的一些东西需要保密,唯一的难点就是避免省府和三十一军被渗透,其他的,不是很重要,赵子赟私下和陈娇儿笑言,知道历史大势就是好,他根本不用刻意向日本人隐瞒什么,只要到时候抢先翻脸就行,不用过多的去考虑后果如何。

    放纵的结果除了将察省各方的情报人员分布图越绘越大,越绘越密外,还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唐毅的军事情报局一直对破译工作有难点,在三三年初将一部分选拔的人送往德国密码处学习后,唐毅将耿臻义当时写下名字,经过长时间考察的原太原电讯处的方应伯、刘天武、戴遥三人正是招入军中,成立了破译、侦听、译电三个科。

    三人有一定的基础,很快,侦听科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方应伯的破译科对于简单的单表替代密码还是有些心得的,但其它的难度就大多了,一直到三三年底,德国学习的一批人回来,情况有了很大改观,首先是自身的密码得到加强,采用了多表替代加变形的密码,德国学习回来的人员天分不算高,但他们接触了大名鼎鼎的恩尼格玛,密码机是没办法弄回来的,德国人不可能提供,不过学些人员已经大致了解了恩尼格玛的一些工作原理,对多表替代已经驾轻路熟。

    也许是仗着有恩尼格玛密码机,这种加密方式几乎不可能重现,德国人还是很认真的向察哈尔派来的人教授了多表替代的破译方法,现在,方应伯等人需要的就是实践。

    要破解日本人的密码,第一前提就是需要大量的密电文,单一几份电文是没有破译的可能性的,赵子赟放纵日本间谍在察省泛滥,意外收获就是截取了大量的密电文,一开始光有这些难度也大,但和察省一些事情发生的事件相对应,渐渐有了眉目,首先突破的就是日本外交密电码,日本领事馆所发电文,几乎都会涉及到日期,这便是漏洞,卡西斯基试验在破译人员手中越用越熟。

    任何文字都有它自己的独特特征,掌握了一定的共性特征后,方应伯建议增加一些对日语非常熟悉的人进来,日本东京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延庆县人金堉经过考察,被招入军事情报局,同时,北方大学的数学天才也应召入伍,察哈尔的破译水平突飞猛进。

    在对日本人的密码破译的同时,唐毅也不忘对南京和**方面的密码破译,也是怪了,他经过一番努力,发现南京的密码破译比**的简单得多得多,他将这一奇怪现象告知楚峰,楚峰也是纳闷,和赵子赟提及此事,赵子赟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他倒是听老师说过两边的密码战,主要是几部出名的电视剧给王颂印象太深刻。

    如今倒是印证了故事的真伪,不过赵子赟比较郁闷的是老师讲的故事,涉及到的密码天才都是化名,根本不知道真实存在的人是谁,王颂有些后悔当时看电视时为何不多个念头,查一查原型是谁,如果他知道也就是这段时间,号称密码天才的李直峰投靠了杨虎城,一定会顿足没下手。

    这是命数,赵子赟和日本人的合作最终让李直峰放弃了来察哈尔的打算,否则在他的第一计划当中,是要来投靠赵子赟的。

    至于**的密码难以破解,赵子赟倒是不大在意,这个不是重点,他更关注的还是日本人,以及周边的阎锡山、宋哲元的动向,南京方面都是次要的。

    长时间的监视和标记,特别安全局的人员越来越厉害,他们现在跟踪几乎少有被发觉的,而且来练就了一双厉害的眼睛,坐在街边随意喝茶,四处看看就能轻易发现可疑之人,在总结了经验后,董虎开始陆续将外面的人招回来培训,有察省这个大学堂,情报人员的能力飞速提高,抛开特殊情况,他们已经和日本情报人员的能力不相上下,在隐藏和反侦察方面还略胜一筹。

第268章 纷纷杂杂又一年(一)() 
整个三四年其实大事挺多的,察哈尔年初折腾了一把,随后进入相对平稳期,全国的热情不会为一件事持续很久,尤其对一些既成事实的事件,日本人驻兵察哈尔后还是挺配合的,没惹什么麻烦,察哈尔民众紧张了一段时间,也慢慢习惯了,商人更是如此,只要赚钱,和什么人做生意不是太重要,日本商人有特权,运送货物可不会交什么卖国捐,他们进入察哈尔后,平津的市场几乎被他们垄断。

    到后来,宋哲元已经不管平绥线上的货物了,不少激进者大为失望,看来还是利益高于一切啊,什么爱国,口号而已,卖国捐反而成了不少平津实业家的催命符,没了察哈尔的原料,他们只有换地方发展一条路。看明白这些后,很多人对赵子赟也没那么敌视了。

    南京依然和察哈尔不冷不热,年底时,德国人的第一批飞机运抵察哈尔,五架he-45轻型侦察机、五架aradoar66教练机,和二十架heinkelhe51双翼战斗机,若是机型,一般而已,不过赵子赟也满足了,这种东西要想得到好的,别说德国人不会同意,老蒋怕第一时间扣下。

    察哈尔空军司令孙仲华、飞行大队长杨相林简直欣喜若狂,当初赵子赟告诉他们说有飞机了,两人不是很相信,眼见为实,后来德国人货物装船,赵子赟也没告诉他们,他也担心到了国内会不会被扣下,等飞机在德国人的特权下,经平绥铁路抵达张家口,二人才接到通知,合同中的三十架飞机到了!

    快三年了,孙仲华一直守着仅有的几架老式飞机苦苦支撑,勉强培养了七八人,如今这些飞机除了他们几个老驾驶员,他都不敢让新手飞,支撑他的唯一信念就是赵子赟从来都是说到做到,他相信一定会有飞机!

    现在孙仲华唯一的问题是他没有那么多驾驶员!不过有教练机,这还不是他担心的事,他最头晕的是赵子赟命令他要训练出最少一百名的飞行员,察哈尔是有三十几架飞机了,可也用不了这么多飞行员啊?

    随这批飞机而来的还有五架客机,以及一大批配件,直观看这配件多的有些离谱,只是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