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220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220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急召集会议,他首先检讨了自己过于大意,被对方抓住漏洞,出乎意料,二陈和楚峰都没太当回事,也是,这个年代政治、军事的事情更为敏感,相比之下,经济到不是那么引人注目,陈淑珍反而认为土肥原至少有句话是对的,凭什么给从不支援察省的南京缴纳关税?如今察省关这一向就给南京带来不少收益。

    “子赟,再说了,这关税把持在那些人手里,你不是不清楚,他们走私起来,可也是肆无忌惮的。”

    赵子赟苦笑了下:“就是因为察省贡献大,真要走私起来,会很明显的,那老蒋”

    陈振林打断他的话:“考虑太多是不行的,察省已经这样,如果南京有意见,我们也好以此搪塞日本人,总之我认为是不吃亏的。”

    核心领导层没意见,随后的扩大会议却是反对声不少,俞鸿钧就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么做对日本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察省不但会进一步被孤立,还将成为日本人的帮凶,彻底摧毁中国的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赵子赟不置可否,政治、军事不行,工业又能怎样?民族工业都集中在沿海,越发达,日本人开战后的红利就越大,他巴不得从经济上将其摧毁。

    可底是不能交的,他随即提出一个说法,当前也就是察省的各种制度较好,华北自治,中央态度不坚决,避开政治上的纠葛,转为经济上的,是化解当前局势的最好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这至少对察省是有利的。

    俞鸿钧还想说什么,不过总觉得那里不对劲,别的不说,这龙烟铁矿的事情居然没有反对就非常让他诧异,合作还未开始,先看看再说吧。

    土肥原回到平津,和多田俊回报后,开始和外务省一同操办此事,授意察铁和陈淑珍进入实质性的的商谈,而此时,日本军方之间的矛盾便体现出来了,华北驻屯军很想自主推动此事,土肥原作为关东军派往华北活动的人,其取得的成果自然不能算在驻屯军头上,加之他和赵子赟商谈的是经济上的事情,远不如政治上那么重要,多田俊也没太当回事,他也不会想到这事会弄出乱子来。

    一个龙烟铁矿,就能勾起日本人极大的兴趣,察铁应过于敏感,渡边二郎随即便请兴中公司的十河信二立刻飞赴张恒,参与谈判,将龙烟铁矿作为兴中公司的第一笔在华投资业务。

    兴中公司的背景赵子赟早已知晓,这是满铁的子公司,日本政府官方入侵华北经济的先锋,属于经济工作的国策机关,是否需要狮子大张口呢?和老师商量良久,他决定在龙烟铁矿上按规矩来办。

    当下龙烟铁矿的开采量已经达到年三十万吨,全部供应张家口钢铁厂,经过评估,整个铁矿作价一千万元,兴中公司以七百万元拿到百分之五十股份和未来密不公布的百分之二十股份,兴中公司答应引进日本钢铁企业,在矿山交通和开采方面采取新的技术,以提高产量。

    有了这个引子,十河信二对人造丝就谈得比较快了,兴中公司将和察哈尔联合化工厂合作成立张北人造丝厂,计划投产二百万磅的生产线,兴中公司占百分之六十股份,出资两百四十万元。

    工业方面的合作还有不少小的,不过都是兴中牵头,由随后进入的日本公司具体商谈,十河信二这次重点之一还有贸易,他在张恒设立办事处,与永兴、光华达成协议,三方共同开展察哈尔和满洲、日本本土的贸易,也就是走私,主要大宗商品为察省的皮毛、猪鬃,满洲的大米和日本的糖、人造丝、药品、橡胶等,同时,由兴中公司出面,替察省采购华北沿海的盐、河北的棉花。

    涉及走私,自然和冀东有瓜葛,殷汝耕便搀和进来,日本人是主子,赵子赟是恶霸,他谁也不敢得罪,任凭察省各种办事机构入雨后春笋般在冀东设立,当月,日本商人便从冀东走私到察省白糖两百万公斤,人造丝六百万公斤,棉布一千捆,汽油煤油两千多箱,光人造丝一项,永兴就能获取差价一千五百万元,还未算这些东西给察省带来的税收。

    这么大面积走私,外界虽然知之不多,可察省突然间有大量非本省出厂货物南下,傻子都明白,各界一片哗然,不过奇怪的是南京却沉默了,个中缘由,只有少数人知道,比如熊斌,赵子赟在和日本人达成经济秘密合作后,便让俞鸿钧飞赴太原向正在那里说服阎锡山的老蒋汇报,损失的关税,由察省秘密送抵中央。

    走私一事老蒋其实没有什么办法,赵子赟这么做反而能够让走私有那么一点约束,至少两百多万的关税还是秘密回到自己手里,他只是忽略了孔、宋家族在其中的损失。

    那一个小头来堵住南京的嘴,核心领导层是没意见的,俞鸿钧虽然达成使命,但心里非常不安,其中利弊他非常清楚,可老蒋答应了,他也不好多说,并且对老蒋密令他关注察省到底走私多少,岁入多少感到深深失望。

    受这件事最大的影响便是平津,赵子赟后来说跳火坑居然跳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便指的是这个,平津是华北的经济命脉,冀东和察省联手走私,影响可想而知,赵子赟开心的看到,平津不仅仅是关税损失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民族工业收到打击,可以说,走私直接摧毁了平津的经济基础,渡边二郎和十河信二不是没有预见这个结果,他们认为,此举可以逼迫宋哲元就范,可现实是华北驻屯军和他们的沟通协调不够,他们也小觑了赵子赟的实力和动作。

    进入十二月,平津一片萧条,宋哲元压力巨大,现在他不但不能从平津获取收益,还得考虑民生,局势变成这样,他对赵子赟的恼怒可想而知,幕僚对察省如此胆大妄为真的是瞠目结舌,看人家这才叫顺势而谋,占尽了便宜。

    如今赵子赟已经把爪子都伸到冀东,胁迫平津,宋哲元如何肯答应?迫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压力,他一边和老蒋沟通,希望南京能够给察省施压,一边和多田俊打着太极,要求天津必须限制赵子赟的走私,否则他不会考虑自治一事。

第292章 借题发挥() 
从心底说,老蒋对赵子赟如此压迫平津还是乐于见到的,他不担心一个宋哲元乱,北方几个省主席走到一个圈子里才是可怕的,但宋哲元的请求不能不重视,放任察省胡来也不是事,为此,他派赵子赟名义上的老师张继再赴张恒。

    张继对赵子赟已经很有戒心了,他在一边旁观,觉得这个名义上的弟子真不是省油的灯,随时都有可能弄出不好收拾的事情来,这些时日,他也刻意冷落了双方的联系。

    此次密会,他并不指望赵子赟会给面子,不过一番商谈后,赵子赟居然答应收敛些,当然,前提是等日本人提出来,这一刻,张继发现越发看不懂这个弟子了。

    他不知道,真逼迫宋哲元倒向日本人是赵子赟不愿意见到的,先不说他还不是这种人,光从军事角度,他就不能接受宋哲元和日本人合作,拿察省开刀,那样变数就太大了。

    政治还是大于经济。赵子赟相信日本人会给台阶,他也可以从华北当前的风雨中抽身出来,不过事情变化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一个一二九运动不但把宋哲元,也把他弄到风口浪尖上,老宋急于摆脱政治上的风波,见何应钦言辞尖锐,他便把目光放到冀东上,对外宣布是察省大肆走私在先,造成平津动荡,赵子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算是官方第一次明确指责赵子赟,确实把目标从平津转移到察省,平津学子怒斥赵子赟为卖国贼,要求中央严惩,并号召平津抵制察省所有货品。

    小子太不地道,不过赵子赟却是笑容满面,心情大好,老宋还真跳起来了,这回他有无穷的借口抽身了。一边约见桥本正康,质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一边和南京沟通。这乱麻麻的局面老蒋开心啊,他大致已经猜到赵子赟搅局的想法,眼下宋赵矛盾再次爆发,华北自治恐怕有些难了。

    需要给赵子赟的支持也简单,张继已经带回来他的意见,那就是中央不在此事上置评察省,避免赵子赟下不来台。不过这一来,却让宋哲元产生了误会,他认为这是老蒋想要逼迫他离开平津,于是,他决定向日本人那边靠一靠。

    结果也确实达到他的预期,南京退让了,何应钦离开北平,北平军分会取消,潜在威胁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即,宋哲元提出限制冀东的走私,恢复平津的经济,这一点符合华北驻屯军的利益,多田俊也答应了。在桥本正康和赵子赟沟通后,他答应收敛些,前提依然是政治的事情,他不和宋哲元纠缠。

    日本人也许对事情发展顺利过于兴奋,在逼迫南京取消北平军分会,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时出了问题。

    按照日本人的设想,为拉拢河北省主席宋哲元,委员会将以宋哲元为委员长,委员十六人,包括察哈尔系、宋哲元系、东北系、旧皖系、旧直系人物及平津士绅,察哈尔省主席赵子赟、天津市长萧振瀛、北平市长秦德纯为核心。

    这只是一种对外说法,并没有实际的权利,只是想表明华北自治的形成,但桥本正康得到这份名单时,就知道不好了。

    果然,赵子赟还没看完,就将名单摔在他脸上,头也不回的走了,至此,一手操办此事的驻屯军总司令部和华北特务机关头目们才发现高兴过头了,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

    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紧急赶往张家口,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利益交换,能够让赵子赟改变主意,不过这次他失算了,任凭他如何费尽口舌,赵子赟都不松口,除非他做委员长!

    酒井隆说不出的恼怒,要不是在察哈尔的日军兵力不足,他都想制造第二个沈阳事件。此事最终被驻屯军将皮球踢到关东军处,让始作俑者土肥原来解决此事。

    “赵君何必在乎一点微名呢?”

    “微名?”赵子赟蹙眉:“确如土肥原先生所说,是微名,但我和土肥原先生可是说好了的,政治上的事情,我和宋哲元不搀和,你们折腾此事,都不和我沟通,完全是不把我当回事!这件事我不可能松口,先不说当年他伙同宋子安扣留我未婚妻,就他弄出那个卖国捐恶心了我这么长时间!”

    “你不是也和阎锡山和解了吗?”土肥原很无奈。

    “这不同,那是双方摆明了态度开战,生死由命,他算什么,当**还立什么牌坊!土肥原君不如劝他将委员长让给我,这恐怕现实些。再说了,当年好像我和土肥原君有过共识,关东军出兵平津,灭了宋哲元交予我管理,我会按照你们日本人的要求自治的。”

    土肥原无功而返,这结果他预料到了,在天津的驻屯军司令部,新任司令官香月清司一脸阴沉,多田俊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个烂摊子,事情成僵局,宋哲元这边态度也很明确,他不接受赵子赟做他的上级,不是面子问题,他是怕赵子赟借题发挥。

    “土肥原君,赵子赟这么做有何意图?”

    “司令官阁下,此事得分两方面来说,首先,我们的失误是不可否认的,宋、赵二人不和,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华北驻屯军在此事上有些想当然了,其次,我们一直认为赵子赟并不是个可以操控的人,当损害他的利益时,他会翻脸的,这一次可以看成他是借题发挥,故意给我们制造麻烦,从而化解他自己的压力。”

    “压力?”

    土肥原笑笑:“司令官阁下可以把他简单理解为张作霖,他是不甘心做傀儡的,从他在察省的所作所为,无一不透露出他的野心,这样的人有些时候比宋哲元好操控,有些时候却是很难,就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不过就是想借我们摆脱南京,但他又不想彻底投入到我们的怀抱当中。”

    “哦?那这样我们这次岂不被他利用了?”

    “可以这么说,但利用是双方的,我和他打交道多年,也摸到他一些脉搏,这次我和他商谈就感觉到,政治介入察省是有些困难的,因此,我认为,姑且可任由他折腾,一旦他和帝国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就找机会解决他。”

    “他现在正在损害帝国的利益!我看现在就可以解决他!”香月清司道。

    “司令官阁下,确实如此,但我们也有失误,我们忽略了这些中国人相互之间的防备和猜忌,他们都是有野心的人,谁也不会轻易交出权力,除此之外,现在动察哈尔的时机不成熟。”

    “哦?那你认为成熟的机会是什么?”

    “从战略地位来看,平津远高于察哈尔,我们现在动察哈尔,有可能把平津推到南京那一边,因此我认为,等到张多铁路通车,平津地区掌握在我们手里,时机就成熟了,我们完全可以找理由制造第二个沈阳事件,而赵子赟就是第二个张学良,没人会帮他。”

    “那你对当前局势解决的意见是。。”

    “将察省和平津单独对待,既然已经这样了,不如将错就错,察省继续经济介入,为以后做好准备,而平津仍然以政治解决为主,我们不妨给宋哲元一些暗示,表达我们对赵子赟的不满,暗示他今后可以把察省交给他,从而将他绑到我们的船上来。”

    “你的意思是也可以和赵子赟说同样的话?让他们相互猜忌,我们好各个击破?”

    “是这样的,华北之自治,我们需要调整想法,这些地方实力派不可能走到一起,消灭他们才是正途。”

    一番思索后,香月清司道:“土肥原君言之有理,看来我们还是要先掌控平津。”

    冀察政务委员会最终成了平津冀政务委员会,老蒋得知后。

第293章 晋察绥经济一体化(一)() 
全国上下对此事也是议论纷纷,着名卖国贼赵子赟居然一手将日本人蒙古自治和华北自治弄得不伦不类,当真出乎人意料,不过更让人意外的是宋哲元才就任委员长,赵子赟就伙同傅作义、阎锡山弄了个晋察绥经济一体化委员会,阎锡山任委员长,赵子赟和傅作义任副委员长,伊克昭盟各旗扎萨克和察哈尔八旗四群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