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230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230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次,为这张玫瑰红票子,察省集结了财政、银行、商会、实业的几位高级官员开会,巩天民率先说了当前的情况。

    “。鉴于察元在北方有良好的信誉,除察省外,其余各省都将察元作为流通的主要货币,仅次于银元,比法币要好,我们省银行进行过统计,目前散在省外的察元共有五千到六千万。”

    赵子赟听到这里,略略松了口气,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这里面俞鸿钧等人却是懂行的,不是有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这次风波会不会造成察省的整个金融信用体系的崩溃。

    “巩经理,察省的法币有多少?”俞鸿钧问道。

    赵子赟有些奇怪,这关法币什么事?巩天民却是很郑重的向俞鸿钧点头,他接着道:“察省也是支持法币最大的省,加上走,加上冀东物资转运和交易,法币流入量很大,眼下在全省的法币超过九千万!”

    俞鸿钧倒吸口气,他见赵子赟疑惑,解释道:“一旦察省也出现挤兑,民众是不管什么币的,而且他们在本省最不信任的就是法币!他们只会考虑拿着大洋和金条。因此,不能忽视法币在察省的挤兑潮。”

    “由于法币属于超发,中央银行根本应对不了法币的挤兑,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手头上有大量法币,很有可能无法从中央那里兑换到大洋或黄金,一旦贬值,我们手里的就是废纸!”巩天民接着解释道。

    赵子赟恍然大悟,外省会出现察元挤兑,同样,察省可能会出现法币和察元的挤兑,他面临的是双重压力!

    “我们能顶得住么?”

    巩天民想了想,先是点头,然后摇头,“从发行量来说,我们的银元和黄金储备是可以应付全部发行的察元和这几千万的法币,可这紧紧局限于察省,子赟别忘了,还有绥远也是一样,他们和我们拴在一起,逃不掉的!更严重的是,如果完全兑换,察省的货币将彻底完结,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工商业都将遭受重创,也许十年都缓不过来。”

    “没法子了?”赵子赟一呆,金融他是一窍不通。

    俞鸿钧脸色凝重:“可以说是绝境,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还不能反制,如果拒绝法币在察省流通,反而会引起更大的动荡,现在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应对法币的大量流入。”

    这个赵子赟明白,外省现在和察省交易大宗货币可以选择察元和法币、大洋三种,如果察元出了问题,法币的流入是板上钉钉的,除非察哈尔不做生意。

    对方一出手,就要让察省所有努力化为乌有,赵子赟心中那个恨啊。

    “这些还是表面的,如果察省的岁入因此大量减少,那取消农业赋税”俞鸿钧说到这说不下去了,他心里无法接受为了一己私利,彻底断送了蒙区刚刚出现的回归势头。

    “不行!要想办法!逼急了我就独立!”赵子赟终于表达出他不惜一切破釜沉舟的想法。

    在座之人鼻尖冒汗,此时宣布独立是什么结局可想而知,北方大混战!

    “子赟,我有个法子不知可不可行。”燕鹤鸣吞吞吐吐道。

    “都什么时候了!你快说说看啊?”赵子赟急道。

    和张瑞对望一眼,燕鹤鸣道:“我们没有足够的银元和黄金应付挤兑,因此,我和张瑞兄的意见是,囤货!”

    “囤货?”几人疑惑。

    “对,囤货,以前我们也遇到晋钞的大幅度贬值,作为商人,应对这种情况的法子就是囤货,紧缺货物是不容易贬值的,一旦达到量,还可以操控市价,只是这么大的囤货,我们没做过。”

    俞鸿钧却是心头巨震,要说比黄金还不容易贬值的就是紧缺物资,不过这对市场的打击是巨大的,以察哈尔的实力,一旦动手,将是会引起全国范围的动荡,说不定还会摧毁了法币。

    可不用这招,如何应对危局?俞鸿钧汗如雨下,显然,巩天民也是知道其中利害,定定看着他,身为财政厅副厅长,完全主管整个厅的他需要说出自己的意见,俞鸿钧面临最艰难的抉择。

    “察省完了,北方将彻底崩溃,到时候别说日本人趁机做些什么,恐怕德王自治,都不可避免。”巩天民淡淡的说着,好像有些漠不关心般。

    俞鸿钧知道他这话不是说给他听,而是说给赵子赟听,他见赵子赟依然等着他的意见,咬咬牙道:“那就囤货!用察省的全部法币,收购粮食、棉花!”

    说出这句话,他没由来的觉得一松,从此,算是和察哈尔捆在一起了。

    总方案出来,具体的操作却没有那么简单,察哈尔财政厅不可能拿着大笔的钱去卖物资,商会成为最重要的力量,尤其是燕鹤鸣、张瑞掌管的大公司,除此之外,他们还将联合信得过的人,嘱咐他们在和外省交易时,尽量委托对方采购物资来充抵货款,不要让法币大量流入,至于这里面产生的额外费用,由察哈尔来承担。

    作为经济共同体,赵子赟不得不将此事通报傅作义,请他派可靠之人一起参与,至于老阎,他打算消化一段时间后再说,绥远在船上,傅作义虽然不懂这些,但他能从赵子赟的语气中听出事态很严重,关系生死存亡。

    外界都在看这货币上的纷争如何解决,不少学经济的在替察哈尔想着法子,不过任何法子都绕不过一个死结,法币是国民政府法定货币,察哈尔根本没有抗衡的基础。这一次日本人摆明了袖手旁观,且不说他们内部对是否无力占领察省意见不一,放任南京摧毁察省经济,等待赵子赟求援,岂不美哉?

    察省只有默默收回察元,北方各省看到赵子赟还算实诚,没有跳起来宣布察元取消,松了口气,宋霭龄看到报纸上的消息,乐得又蹦又跳,她打算再动用大量法币从察哈尔购买物资,让法币彻底冲垮察元,孔祥熙知道这场货币战争他赢定了,唯独担心的是察哈尔造反或投靠日本人,见赵子赟低头,他才算是放下心来。

    不过他有些不敢相信赵子赟会这么老实,紧紧盯着北方的一举一动,端倪出现在河南、河北、山东,赵子赟还是给了阎锡山面子,没在山西折腾,在燕鹤鸣和张瑞等人暗地里操作下,几省的粮食、棉花开始持续流出,源源不断被运往察哈尔,随即粮价和棉花价格开始上涨,不过此时还没有引起大的动荡,江南地区粮食存粮不少,投机商人见有利可图,收购大批粮食前往河南交易。

    “燕兄,如今已经花出去四千万法币,还有四千万,怎么办?”张瑞在这方面不如燕鹤鸣,有些忧心忡忡。

    燕鹤鸣笑了笑,能无声无息用了一半,他已经很知足了,“我估计已经有人注意到我们,现在只能放手一搏!我们这样”

    下一手棋需要阎锡山的帮忙,陈淑珍亲赴太原和他会晤。

    “你说甚?”老阎差点没吓趴下。

    陈淑珍的请求很简单,在晋南,察哈尔将建立几个收购点,放开来收购粮食棉花,老阎当然知道这一来别说北方动荡,山西恐怕都跑不了。

    “子赟让我和阎主任商量,就是不想瞒着盟友做事,阎主任请放心,造成山西动荡,察哈尔会出手相帮的。”

    老阎头上虽然冒汗,不过挺佩服赵子赟的胆量,他没想多久就同意了,这事没得商量,否则赵子赟在阳高摆开阵势,最先崩溃的就是山西。

    有了老阎的支持,察哈尔在晋城、平陆摆下战场,燕鹤鸣不在偷偷摸摸,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大肆收购粮食棉花,如此一来,江南、华中地区粮食如潮水般涌入,随即,燕鹤鸣再提高一成收购价,投机商疯了,他们不知道察哈尔要做什么,但他们知道,眼下是赚钱的大好良机!

    孔祥熙发现不对时,燕鹤鸣手上只剩下一千万法币,这点量,察哈尔还是有能力消化的,消息爆出,各界哗然,一个省进行囤积物资操纵市场,古往今来,闻所未闻!

第305章 刀兵相见() 
在察元风波刚起之际,内蒙的动荡却加速着,这场动荡注定要让一些人走下历史舞台,注定让一些人永久失去权利,八月份,大漠草原响起了枪声。

    后来有人说赵子赟是故意放纵以达到自己出兵乌盟的目的,也有人说察元风波让他疏于防范,察哈尔高层却知道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七月初,赵家姐弟经受了他们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也许老师王颂看到他们成亲,蒙区出现破冰,再无牵挂,安详的闭上了他的眼睛,一个穿越者终止了他在这片土地的脚步。

    在王颂最后的日子里,赵子赟几乎没出过后院,一切事物都交由陈淑珍和陈振林来打理,赵子玉和陈娇儿更是衣不解带守在边上,王颂也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不停的絮絮叨叨,生怕漏说呢什么重大事件,给三个孙子孙女带来灭顶之灾。

    最后一刻,他久久拉着赵子赟的手,凝视着他。

    “爷爷!”赵子赟泣不成声。

    “子赟,未来的路就靠你自己了,你要相信自己,你已经有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爷爷这一生最感到欣慰的就是认识了你们一家人,子赟,把我葬在子悟身边,我和他好好说说。”

    “爷爷!”赵子赟大哭,“您不要离开我,您不在我身边我害怕!”

    “子赟,不怕,你长大了,按你想的去做,照顾好娇儿和你姐姐,爷爷等着你的好消息。”

    午夜,王颂离世,张家口乌云密布,察哈尔都统府后院陷入死一般的沉寂,赵子赟、赵子玉、陈娇儿三人呆若木鸡,坐在王颂边上一言不发,知道这个结果,可他们依然不能接受,接受爷爷的离去。赵振彪坐在门口地上低着头,他接触王颂时间并不多,但知道他在三人中的地位和分量。

    “子赟,今后就靠我们自己了,你要振作起来。”赵子玉轻轻擦去眼中再次溢出的泪水说道。

    “二哥,我们一定不会让爷爷失望的。”

    赵子赟缓缓抬起头:“好,我们三个用一个崭新未来来告慰爷爷在天之灵!”

    赵子玉点点头,然后扭头看着赵振彪,欲言又止。

    “子玉,你不用和我说什么,你只需要知道,我站在你背后。”

    “振彪。。”赵子玉满眼爱意。

    王颂的丧事不可能大办,但陈淑珍和陈振林依然不能阻止赵子赟为王颂守灵七天的决定,灵堂就设在后院,马君武携一壶香茗来到灵堂,独自坐着泡茶,自己每喝一杯,就给对面的空杯子到一杯,然后将里面的茶水洒在地上,就这样重复着这个动作两个小时,中间一言不发,只有细细观察,才会发现他轻微起伏的胸膛和一直湿润的眼眶。

    北方大学凡听过王颂课的人都来了,有的一副挽联,有的敬上一支烟,有的只是默默鞠躬,但不管是谁,都不说一句话,生怕惊扰躺在那里的老先生。

    薛儒、马麟等最早认识王颂的人亲自去了阳高,为王颂修墓,而陈振林、楚峰等人则是在驻地打了上千发子弹,然后酩酊大醉。

    民众并没有直接受到王颂恩惠,但他们也从张家口异常压抑的气氛中感觉到王颂离去对他们省主席巨大的打击,这种感觉还来自王颂的墓地,他的墓紧邻这赵子梧,但墓碑异常简单,没有墓志铭,却醒目的刻着孙赵子玉、赵子赟、陈娇儿、赵振彪的大名,北方大学也悄悄将新建图书馆上的图书馆几个大字换成了王颂楼,这是察省唯一一件以名字命名而没受到赵子赟反对的事。

    王颂安葬后,赵子赟依然没有恢复过来,他时常坐着发呆,话也少,陈淑珍知道他需要时间,也不过多打扰他,和俞鸿钧密切关注着察哈尔反击孔祥熙的情况,马麟、张鸿等人也在各自的厅尽量处理事情,这种无主的情形持续到七月二十一日,德王为稳固自己的政权,看到察元风波引起整个察哈尔动荡,他认为此事必将造成赵子赟和中央的决裂,机会来了,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率兵攻入四子部落旗,准备清除班第贡扎布的势力。

    傅作义对此事非常头痛,德王已经照会他,这是蒙古自治政府内部的事情,要他不要干涉!在归绥和他商谈的班第贡扎布郡王得知自己的家人和亲信都被德王控制,急的不行,他要傅作义一定想办法解决,救出他的家人,否则他只有回去归顺德王一条路。

    傅作义左右为难,救,给德王借口,闹到南京自己不占理,何况他现在也卷入察元风波,难说南京就等借口收拾他。不救,不但班第贡扎布失望,恐怕蒙区都会失望,而且就算救,他也没有好办法。最终,他决定在上报南京前,通报赵子赟,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陈淑珍接到绥远急报,知道此事重大,处理不好以前取得的成绩将荡然无存,她将电报放在赵子赟桌上,并提醒他要冷静对待。

    看完电报,赵子赟也觉得有些棘手,德王敢这么做,背后肯定有日本人撑腰,这段时间察哈尔的日本人已经不稳了,连续挑事,都被他一一化解。

    “淑珍嫂子,你通知他们开会。”

    没多久,陈振林、楚峰到了,四人进了边上的房间,紧闭门窗。

    情况大致说了说,四人都沉思,良久,楚峰道:“不管怎样,人必须要救!”

    “这个我同意,只是救人必定和德王的人起冲突,这才是需要考虑的,我们现在要判断日本人会不会借此闹事。”陈振林道。

    “德王此举意图很清楚,他选择四子部落旗一是这在乌盟管辖范围内,而是他避开我们挑衅绥远,如果我们纵容他,那些想要和我们合作的旗就不得不考虑我们能否保护他们了。”

    赵子赟点点头:“淑珍嫂子说得有理,可以明确几点,一,德王有日本人撑腰,而日本人也想扶持德王,牵制我们,二、日本人借德王想探我们的底线,并想借察元的事情让我们彻底投靠他们,三,德王借此警告乌盟、锡盟甚至是伊盟的扎萨克,我觉得,我们要出兵!”

    “子赟,四子部落旗不归我们管,会不会。”陈振林蹙眉。

    “我就是要让德王和日本人知道,他们打错算盘了!我出兵不仅仅是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