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35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35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锡山话音刚落,议论声更大了,是有些小道消息,说阳高民团消灭了这个,消灭了那个,可谁信?真要那样,在场之人恐怕都比不了。

    二师师长孔繁尉有些不屑,“督办不会相信那些捕风捉影的事吧?”

    捕风捉影?阎锡山笑了,“兰荪,你说说阳高民团的战果。”

    朱绶光清了清喉咙:“据查,六月十日,方振武部兵犯阳高,民团歼灭俄国义勇队六百多人,全歼灭方振武炮兵营,炸毁山炮十二门;七月十日,胡德甫旅、武勉之旅共计七千多人,从浑源方向攻打阳高,被民团在小东村设伏,二旅仅两千余人得以逃脱;八月七日,刘月溪旅、弓富魁旅及胡德甫、武勉之二旅残部再犯阳高,一万三千余人,逃脱者不足三成,八月二十日,张万庆旅携溃兵三四千人共计八千余人三犯阳高,几乎全军覆没,被俘着达四千之数,自我晋军与国民军交战一来,阳高民团共抗击五个旅近三万人,歼敌一万余人。”

    屋中顿时炸了锅,参谋长说的一定是核实过的,只会算少了,绝不会多算。孔繁尉张着嘴一脸震惊望着赵子梧,都说傅作义守天镇算牛了,和眼前这一位比,差了一大截子。

    赵子梧同样震惊,阎督办不可小觑啊,居然调查得没多大出入,那么自己和方振武、徐世昌合作,包括军火之事怕都隐瞒不住,该怎么说呢?

    “安静!安静!”朱绶光不满的敲了敲桌子,众人纷纷闭了嘴。“我查过各军战果,没人能与阳高民团相比,这点毋庸置疑。”

    见众将都耷拉着脑袋,阎锡山大乐,小样,敢向我邀功索赏?“赵团总,说说,你怎么打的?”

    望着一屋子面色不善的将领,赵子梧叹了口气,阎老西这是那自己压制其他人,让矛头都指向他了。

    “督办,诸位将军,要说阳高民团取得如此大战果,还是和督办与诸位将军分不开的。”

    一句话让屋中人都脸色好看了许多,还算会做人。

    阎锡山玩这套熟练无比,他可不轻易上当,“哦?那到请赵团总好好说说。”

    “首先,督办的策略正确无比,在国民军大举进攻时集中兵力固守天镇、阳高、大同、左云等县城,这就极大的牵制了国民军的兵力,比如在阳高,侯守常团长让方振武一筹莫展,我才有机会伏击俄国义勇队,要不是天镇、大同的牵制,我不可能在阳高和国民军连续作战,因此,督办的战略是这次我们与国民军作战取胜的基石。”

    “有道理。。”多数将领都附和。

    阎锡山很是受用,他的钉子战术只是为了不让国民军占住地盘,可不是从战略高度考虑的,不过给赵子梧这么一说,他成了运筹帷幄的大师,如此不露痕迹的吹捧让他心中舒坦。

    “还是子悟能够领会我的意图啊,哈哈你接着说。”

    “好的战略离不开坚定的执行者,这就要感谢再坐诸位将军了,比如两位傅将军,一东一西牢牢守住了天镇和大同,老实说,民团是沾了你们的光,在其中浑水摸鱼,若是没有天镇、大同,加上雁门关一带拖住了西路军的主力,我们阳高民团恐怕早在东西夹击下不复存在。”

    傅汝均听得心花怒放,守个城都被赵子梧说出花花道道,他虽没见过赵子梧,可自家家眷确实是从阳高平安归来,侯守常自然没提赵子梧,但他相信这事绝对和赵子梧有关。

    “赵团总说的客气了,浑水摸鱼也要本事,何况这鱼也太大了些。”

    傅汝均的话让再坐之人都会心的笑了。

    “当然,阳高民团人少装备差,这期间还是和国民军有了妥协,这点还请督办和诸位将军能够理解民团的难处,并不是民团想要依附国民军,实在是实力不济。”

    其实这一点是阎锡山最欣赏他的地方,战战和和,简直是将他中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保地盘、歼敌两不误,还和一些国民军高级将领套上交情,他阎老西也没想着把国民军赶尽杀绝,和韩复榘、石友三打得天昏地暗,私下里还不照样眉来眼去?

    “这个不妨事,权宜之计而已,子悟做得很好。”阎锡山开口定了性,没事。

    一番吹捧,屋中气氛显得很融洽,几位主要将领思讨着下来要和这个民团团总多亲近。

    “赵团总,不知民团伤亡如何?”

    朱绶光的问话赵子梧不敢怠慢,他面露沉重之色:“参谋长,民团可谓损失惨重,打方振武时还好,伤亡不到一成,小东村伏击由于缺乏重武器,又损失了两成,民团人数减少至一千人,好容易补充了些新兵,也是我大意,被刘月溪、弓富魁突击得手,加上新兵训练不足,那一战民团伤亡了上千人,以至于后来勉强打败张万庆后,再无战力,不得已才和徐永昌讲和,让他们通过阳高。”

    他的话在场之人都信了,否则赵子梧就神了,“那民团现在情况如何,有没有收编国民军?”

    “民团在阳高还是有些声誉,我来之前有不少人报名参加,眼下连同新兵有两千多人,国民军倒是收编了一些,不多,也就几百人,尚有两千多俘虏不知如何处理,没有督办的命令,我不敢擅自收编。至于装备,几次大战损失了不少,好在打张万庆时截获了他的一些军火,长短枪有五六千支,还弄到四门炮,督办,你看是否需要上交?”

    这次大战连枪带人晋军各部都弄到不少,远远超过赵子梧所说的,堂堂阎督办怎会盯着属下这点东西,他觉得赵子梧还是实诚,军火的事他知道,赵子梧直接说出来让他好感大增,他笑着摆了摆手:“不必,你留着吧,俘虏你也收编。”

第42章 独立旅() 
随后各军做了总结,讨论了收编国民军的方式,赵子梧见过了关,心里松了口气,剩下的便是民团的未来。他不相信阎锡山不提此事。

    果然,临近结束,阎锡山丢了个眼神给朱绶光,朱绶光会意的点了点头,“诸位,督办决定借此机会扩军,原则上旅升为师,具体编制会后发到诸位手上。”

    在场的人兴奋起来,扩军意味着升官,几位代理本军将领更是眉开眼笑,看来要坐正了。

    “阳高民团战功卓著,督办的意思是升格为正规军,编制暂定为旅,不知诸位可有意见?”

    这事没人会不识时务,众将领纷纷表示同意,心里盘算着是否将这个旅划归自己名下。

    “赵旅长,你有何想法?”朱绶光笑着问道。

    还是躲不掉啊,赵子梧硬着头皮起身道:“督办和参谋长抬爱,子悟自然感激不尽,只是民团原是家父组建,本意是保护一方,顺带保护赵家的产业,因此,民团多为地方子弟,我恳请督办和参谋长能让我旅驻防阳高,不出省作战。”

    “哦?赵旅长,不知令尊现在何处?”

    “家父已过世,家父在世时常说山西在阎督办治理下政局稳定,才将上海的产业逐步转移到阳高,我还想有机会将我们赵家再阳高的产业继续扩大,从军实在不是我之所愿。”

    阎锡山与朱绶光小声嘀咕了几句,神情微微有些不满,他想了想道:“也罢,你这个旅就编为独立旅,驻防阳高。”

    会议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中结束,有心和赵子梧结交之人发现了阎锡山的态度,心中暗叹,暂时放下和赵子梧往来的心思。

    赵子梧出了门,思索着是否即刻返回阳高,李肃在边上也不吭气,他有些失望,这是多好的机会,顺着阎锡山,在活动下,说不定升格为师都可能,他真不知道赵子梧到底想要什么。

    “赵旅长留步,督办有请。”阎锡山副官快步走到他面前,将他拦住。

    得,还没完,赵子梧平稳了下心情,跟随副官来到一个院子,正厅显得很气派,副官进去通禀,随即便让赵子梧进去。

    立正、敬礼,赵子梧场面还是做足了,阎锡山心情好了很多,一边走过来一边招呼道:“来,子悟坐下说。”

    赵子梧板板正正的坐在侧面的椅子上,卫兵进来到了茶,赵子梧目不斜视,仿佛没看见茶杯袅袅升起的水汽。

    “子悟啊,以你的能力,投效军中,前途不可限量。”

    若不是了解大势走向,以及自己建军的真正目的,阎锡山如此情真意切,赵子梧说不定就投效了,他想了想,还是只有拖。

    “督办抬爱,我本该在督办麾下效力,只是有几句肺腑之言想说与督办听。”

    “你说。”

    “来山西之前,我也在黄埔军校读了几天书。”

    阎锡山大为惊奇:“还有这事?那你为何又来山西?”

    “家父过世,我匆匆从黄埔退学,因家父生前已经准备回山西,我只能来到这阳高,民团也是不得已接手,眼下家中只有兄妹三人,妹妹弟弟年幼,等他们学业结束,我还准备让他们来山西,督办,我不愿意离开阳高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阎锡山也是家庭观念很重的人,赵子梧说的话他能够理解。

    “你不上报阳高的战果,就是怕我将你划入正规军中?”

    “确实有这个想法,从军后难以照顾家里,而且枪弹无眼,我一旦有个差池,赵家就完了。督办,若是能行,民团还是照旧,不要粮饷,我保证若是再有外敌来犯,一定协助督办守好阳高。”

    现在有难处,不见得以后不能用,阎锡山决定活络些,顺势而为,就算赵子梧另有打算,也不是不可以利用,各取所需嘛。

    “子悟,有功不赏如何服众?你的顾虑我已清楚,民团升为独立旅不变,你驻守阳高、天镇两地,我不调你出战,当然,为避免别人多话,就按你说的,粮饷省府不管。”

    赵子梧连连称是,阎锡山想了想,接着道:“阳高知事现空缺,你报个人选,这样你筹集粮饷也方便些,省的别人说我不近人情。”

    “多谢督办,那我旅如何编制?”

    “按三个团,五千人编吧,近期你好好休整下,等编成后你派一团驻守天镇。”

    太原之行算是有得有失,正规编制让赵子梧很多事不用藏着掖着,还有了一个县做基础,只是阎锡山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驻防天镇就是他拖赵子梧下水的法子,直接面对奉军,真要有战事,你绝脱不了身。

    回程李肃心情好了很多,他上校参谋长的身份坐实,赵子梧被召见后先是参谋长朱光寿设宴请了他和赵子梧,这也给出了个信号,紧接着新任五师师长傅汝均请了赵子梧,对他保全阳高家眷表示感激,席间听闻赵子梧的独立旅需要粮饷自筹,有些愤愤不平,正好新编如的国民军缺少衣服等物品,他很爽快的将这些服装的的生意给了赵子梧的成衣厂。

    后续便有不少新进将领请他,赵子梧自然是要回请的,这一折腾,足足又耽搁了十几日,随着带来的小金鱼散散,他与多数人的关系拉近了许多,又有好几个师将服装生意交给了他,回请朱绶光时,赵子梧备了份大礼,这位首义元勋是十足的军事人才,他对赵子梧阳高的几场仗还是赞不绝口,为拉拢这个他看好的人才,一番努力后,还是让阎锡山给了独立旅十万大洋的犒赏,并补充了二十万发枪弹,赵子梧自然对他要表示感谢。

    回到阳高自然又是一番吃吃喝喝,合作的粮商掌柜就不可能不设宴,乡绅名流也纷纷出马,他们宴请的可不是什么民团团长,而是正儿八百的独立旅旅长。

    苦闷的杨三终于盼到工厂开工,无所事事、担惊受怕了几个月,他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单赵子梧带回来的订单就足以让他忙得头晕眼花,还有赵富贵、张瑞等人,积攒了一堆事需要他处理,赵子梧真的觉得招架不住了,他很想弟弟妹妹来帮他,好在王颂回电说尽快处理好上海之事,来山西帮他。

    杂事被他丢到一边,完成独立旅整编,恢复战斗力才是头等大事,八里台的兵营明显不合适了,一番查看后,赵子梧准备在阳高与天镇交界处重新建立兵营。

    民团本来就按照旅一级重新编制过,唯一的区别就是老阎给的编制比李肃设置的小,不过赵子梧不关心,反正粮饷自筹,大小还不是他说了算。

    将人员和装备细细清点后,独立旅编制会议在阳高警察所召开,核心人员依然是李肃等几人。

    “旅长,经过统计,连同伤愈归队的,我们现有原民团团丁三千二百八十一人,收编国民军二千七百三十人。”

    “收编的有那么多?”赵子梧还是有些印象。

    “旅长,你忘了方将军和徐将军的伤兵了?他们伤好了也决定加入我们,这就有五百多人,最后一战我收编了一千二百多人,还有一千人上下是陈团长出击长城外带回来的。”

    这件事赵子梧还真没仔细过问,他只知道陈振林出击收获也不小,“振林,说说。”

    陈振林简要说了出击后的事,他收获最大的就是让长城外好大一片地方成了赵子梧的势力范围,塞外乃是大名鼎鼎察哈尔右翼四旗,这四旗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扎萨克,由非世袭的总管统领,因而没有那些难处理的蒙古王公,而且这些游牧的蒙古族和汉族相对较近,也会说汉语。陈振林出塞外他们算是头一次见到汉族军队出面保护他们,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不但为陈振林提供吃的,还提供消息,派人当向导,这让走塞外的溃兵很没机会作恶,良心没泯灭之人只要给他出路,他自然会跟随,可以说陈振林此趟杀的人不多,收的人不少。

    “那我们现在有六千人出头了?”

    “不止!”李肃笑道,“旅长怎么就不想想有多少人想加入呢?”

    一战成名,众望所归,赵子梧心中有些得意,“有多少?”

    “光塞外就有上千蒙古人,本地也有一千二三,如果都收了,我们将达到满编!”

    屋中顿时热烈起来,七千人!

    “那就收吧,设置是不是按照原来的?”

    “我想做些调整,连增加一个火力排,配备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营增加一个机炮连,配备两挺重机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