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471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471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哨兵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有些警惕问:“你到底要做什么?”

    “是这样的,我是这个村的,你们的衣服太怪了,村里父老都有些害怕,让我来问问。”

    哨兵也是读过书的人,闻言大概明白了一些,可能村里的人以为他们是什么乌七八糟的军队。

    “我们蒙疆战区的军服就是这样,至于为何是这样,我也说不清楚,你大可放心,我们和其他军队没什么不同。”

    “蒙疆战区?”年轻人愣了下,露出惊喜之色:“你们是蒙疆战区赵司令的部队?”

    “对,你见过赵司令?”

    年轻人露出尴尬笑容:“我都没离开过昆明,怎么会见过赵司令?我是在报纸上看到的,你们蒙疆战区可真厉害!”

    “那是!”哨兵露出自豪的神色。

    “既然你们是蒙疆战区的,我就不担心了,打扰了!”年轻人说完,兴冲冲地走了。

    蒙疆战区军队临时驻扎在赵家堆的消息不胫而走,知道的耐不住好奇,赶来一探,不知道的,听了别人夸张的描述蒙疆战区战功,更是按耐不住,尤其城内年轻学子,蜂拥而至。

    一时间,赵家堆热闹起来,不过不少人来看了后,说也没啥,除了穿的怪了点,和普通人没啥两样。对军队有些了解的人则是兴致勃勃的在那夸赞:“仔细瞧,瞧那哨兵。”

    “有啥不同?”

    “你多瞧一下,我看了半个时辰,他们几乎都没动过!”

    “这有那样难呢?”

    “不难?你回家试试刻!”说话人不屑道。

    随着懂得一些人的解说,很多人开始慢慢靠近,张望着里面的训练,哨兵只要他们不靠近大门,基本不管,这一来,整个营地四周都围了不少人,不停的啧啧称奇,尤其是狙击手的训练,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要不是训练不需要伪装,估计没人会发现他们的存在。

    军营中的训练并不统一,作为山地师精锐,周同已经不需要搞什么形式上的训练,各营、连下的战斗小组也是根据需要自己安排训练,虽然有些乱,但没人闲着,多看一下便能看出道道。

    远征团在赵家堆的时间有近二十天,他们在等史迪威协调汽车,将他们运往腾冲,倒不是史迪威摆架子,要自己的直属团威风一把,而是这三千一百人的团装备实在太多,赵子赟不惜血本空运来弹药物资,他的武器弹药没法通用,只能自己解决,他可不想自己的远征团因为物资吃败仗,虽然很可能远征团不会参战。

    这近二十天已经让周同和他的将士家喻户晓,原因只有一个,远征团军纪实在太严,严格得让外人看来近乎苛刻,外人看不到军营之中的情况,但能看到进城官兵的情况。

    周同并不靠关起门来避免麻烦,而是大胆的让手下人也领略下南方风情,了解南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对作战是有帮助的,他也需要手下人尽快适应这里的饮食,避免水土不服。

    进城的官兵一律是不得携带武器的,而且不得过夜,不得饮酒,不得在公共场合抽烟做不雅之事,本来蒙疆战区的战果就被传的神乎其神,昆明民众那是万分好奇,尤其这里的联合大学,有不少东部来的学子,他们见到远征团官兵便不管不顾的上去缠着问。

    察省自从开始军中教育,士兵的素质普遍高出其它军队一大截,学子们惊讶发现这些官兵识文断字,说出来的话也很文雅,而且不会有什么不耐烦的神情,唯一让他们不满的是,这些官兵是断然拒绝任何礼物,哪怕是要求他们分享食物也不可能,而且只要时间一到,便毫不犹豫返回军营。

    昆明城是大军集结又离开,远征军本就是抽调精锐,老蒋的政治部门也是一再强调军纪,但和蒙疆战区远征团相比,差距依然存在,给昆明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远征团后来一战成名,成为这个南疆重镇民众和学子狂热追捧的原因之一。

    远征团的离开是赵家堆村民难以忘记的,这支军队走的时候,不但将场地恢复了原样,带走了所有不属于这里的东西,周同还找来那个村里的学子,委托他将两百大洋交给村长,对远征团在此驻扎给赵家堆村民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并以大洋作为补偿。

    此事被昆明各报纸争相报道,有人说是假惺惺收买人心,更多人则是夸赞远征团为远征军中的精锐王牌。

    是不是王牌得在战场上看,蒙疆战区在缅甸碌碌无为三个月后,打出了惊天一战。

    腊戌是蒙疆战区远征团的第一仗,也是唯一一仗,这一仗之后,蒙疆战区再也没派过任何一支军队进入缅甸作战,但也是这一仗,成就了蒙疆战区远征团在中国远征军中第一团的称号,无人敢不承认。

    这一仗有历史的必然性,史迪威在张恒和赵子赟讨论了很多,确实改变了整个远征军的命运,史迪威不再固执的认为中、英联合在缅甸作战是必然的,他抛弃了远征军必须应英国人的要求反攻仰光,重新占领这个印度洋的重要港口,为中国抗战运送物资的唯一设想,滇缅公路依靠仰光出海口不能是唯一通道,密支那通往印度雷多的公路要提前谋划,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史迪威公路提前进入设想。

    当然,如果有机会拿回仰光,那更好,促使史迪威抛弃仰光,提前谋划中印公路的重要原因就是英缅军的糟糕表现,戴安澜八十九师按照命令抵达同古,便发现英缅军一路溃逃,直奔仁安羌,这一情况报到史迪威和罗卓英那里,史迪威便立刻想到赵子赟说的,缅甸,英国人是没心思死守的。

    如此,联合英军,反攻仰光的计划便彻底不在他的设想范围了,不过,没靠英军犯错误,史迪威犯了另一个错误,他转而固执认为中国远征军至少可以在曼德勒挡住日军的进攻,当然,他的意图也明显,如果远征军能够守住曼德勒一线,那么从密支那修建通往印度雷多的公路就非常现实。

    总体来说,这个设想还是不那么离谱,史迪威的错误在于他缺乏实战经验,更忘了赵子赟说过的话,低估了日军,高估了远征军。

    当然,这也有原因,为了守住曼德勒,同古的八十九师虽然没有像历史上二百师苦战一场,但也在同古守卫了四天,和日军五十五师团硬碰硬打了一仗。

第658章 突袭蜡戌(一)() 
军队变了,指挥官未变,戴安澜的八十九师给史迪威吃了定心丸,他坚信老蒋派出的所有师都是这个实力,以九个师的兵力没有理由挡不住日军三个师团。

    将英国人抛到一边,史迪威得到了罗卓英的认可,也不是很反对守卫曼德勒一线,他也知道,失去仰光,美援除了走印度,已别无它发,虽说密支那到雷多的公路还不知飘在那里,但缅北在手,靠人畜也是可以保障一定的物资进入中国。

    日军也确实拿这个战略头痛,曼德勒像一根钉子,牢牢把住了缅北门户,在八十九师同古崭露头角后,孙立人的新五十二师也在棠吉让五十六师团吃了苦头,两支中国王牌师让日军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付。

    攻入缅甸的日军十五军确实只有四个师团,五十五、五十六师团编号也靠后,十八师团算是战力较强的主力师团之一,三十三师团论实力也远超五十五、五十六师团。

    攻克仰光,也必然要驻守,樱井省三的三十三师团担任起了这个任务,其一部沿着亲敦江向北攻击仁安羌的英缅军,真正发动北上攻击的只有三个师团,百武晴吉的十八师团和竹内宽的五十五师团居中沿着仰光向北的铁路主攻曼德勒,渡边正夫的五十六师团在东侧,沿着萨尔温江西岸,意图从东枝、和榜击穿中国人的防线。日军这三个师团都满编,总人数在六万出头,相比之下,新编十一军三个师,兵力近四万,第六军三个师,三万人,六十六军三个师三万人,中国远征军总兵力十万。

    以十万对六万,从中国各战区的这几年作战情况看,那是抵挡不住的,除非全部换成蒙疆战区的部队,但重庆和史迪威都认为,以前顶不住是装备问题,现在远征军的装备可是上了档次的,何况还有新十一军这个唯一的装甲军,当然,新十一军中仅仅是配备了汽车机械化的新编二十二师也被人忽略。

    在初期挡住日军锋芒后,史迪威和罗卓英围绕曼德勒建立了一个防线,其中以六十六军新二十九师和新五十二师居左,扼守住曼德勒至仁安羌一线,不管英军但还得给英军擦屁股,掩护其逃往印度,新二十八师做为预备队,驻守腊戊一线。

    八十九、二百和新编二十二师组成的新十一军居中,扼守曼德勒至开西满爽一线,四十九、九十三和暂编五十五师组成的第六军扼守开西满爽至景栋一线。

    典型的一战防御体系,理论上来说,应该可以挡住日军,史迪威在主观认为他能行的同时,还忘了这里是缅甸,英国人殖民缅甸给这里没带来什么好处,日本人打进来之前,缅甸人只有默默承受,但现在情况不同,在不少缅甸人眼中,日本人是解放者,而不是侵略者。

    远征军帮助英国人,对于缅甸人来说,是帮凶,加上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远征军士兵进入缅甸后,一些习俗上的问题,也让缅甸人诸多不满,想想也是,赵子赟进入外蒙这种地方都小心翼翼,缅甸还更加不同,由此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僵持过程中,百武晴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轻兵奇袭腊戌,这个计划成功的重要基础便是缅甸人的帮助,通过隐秘的山间小道,跨过萨尔温江,绕过开西满爽,从开西满爽东部秘密北上,越过孟嘎,一举拿下腊戌,从而切断中国远征军的后路。

    计划如果成功,在曼德勒一线的中国远征军将陷入绝境,曼德勒防线也变得毫无意义,百武晴吉敢提这个计划,是因为他通过缅甸人已经了解到,腊戌有大量中国远征军的物资,占领此地,不但可以就地补充偷袭军队的物资,还将造成曼德勒一线中国远征军的物资短缺。

    计划得到饭田祥二郎大加赞赏,他需要尽快击败中国远征军,占领曼德勒,不但可以打开印度的东大门,也将彻底断绝美国给中国的援助,依靠现有兵力,他需要大胆的计划。

    随即,饭田祥二郎将十八师团二十三旅团抽出,临时将五十六师团的五十六搜索联队配属过来,加上十八师团山炮十八联队一个大队,十八辎重兵联队一部,组成了佗支队,由二十三旅团佗美浩指挥,发动了这次奇袭计划。

    佗支队总兵力九千,攻击腊戌有些冒险,但十八师团参谋长武田寿掌握的信息足以让这个计划有很大的成功性,腊戌的守军只有新二十八师两个团,另一个团则在腊戌到曼德勒的道路上巡防。

    经过四天的秘密行军,在缅甸人的帮助下,佗支队成功的躲过了中国远征军的搜索部队,绕过了孟嘎,腊戌就在眼前。

    六月三日,九千多日军突然出现在腊戌地区,并迅速的发动了攻击,在腊戌外围防守的杨励初八十二团一战即溃,根本不是五十五联队的对手,随即,佗美浩开始围攻腊戌。

    消息传到曼德勒远征军指挥部,顿时一片哗然,罗卓英和杜聿明都觉得要大祸临头,中国远征军全靠曼德勒-腊戊-畹町-芒市-遮放-龙陵-保山这唯一的一条滇缅公路支撑人员和物资的供应,而腊戌,就是咽喉。

    被人卡住咽喉,滋味可想而知,曼德勒防线崩溃在即,杜聿明提出,必须立刻增援腊戌,如果来不及,也要不惜代价夺回来,他建议抽调八十九师和二百师,紧急赶往腊戌。

    史迪威不同意,他认为出现在腊戌的是日军轻兵部队,新二十八师应该能够抵挡住几天,他倾向于抽调新二十九师前往增援,同时,要求老蒋,从国内派兵增援腊戌。

    罗卓英左右为难,史迪威的要求也有道理八十九师和二百师是扼守曼德勒的主要力量,还兼顾协防驻守在开西满爽的新编二十二师,一旦两师调走,曼德勒防线十分空虚,新二十二师恐怕难以挡住五十五师团,如果这一线被突破,东、西的第六军和六十六军都将无路可逃。

    但腊戌也要命,万一夺不会来,就不是第六军和六十六军无路可逃,连带着曼德勒的新十一军也跑不掉。

    史迪威不清楚,罗卓英心知肚明,那新二十八师、二十九师听编号还在孙立人的新五十二师前,但这不是日军,编号靠前不代表战斗力也靠前,这两个新编师是康泽的别动队改编而来,装备不差不假,但这些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

    老蒋喜欢他们,就因为康泽是**急先锋,罗卓英无法向史迪威解释,新二十八师十有**守不住腊戌。

    争论半天无结果,最终张轸做了折中方案,由新五十二师增援腊戌,史迪威对孙立人是满意的,罗卓英也知道新五十二师一个师就顶新二十八、二十九师,如此折中看着还行。

    但这也有问题,新五十二师距离最远,扼守着曼德勒东,亲敦江边的敏建,加上换防,恐怕不是三五天的事情。

    罗卓英头大,瞅见司令部外花花绿绿的衣服,他顿时有了主意:“史迪威将军,我建议让蒙疆战区远征团前往腊戌增援,新五十二师随后赶往腊戌。”

    这个建议让张珍、杜聿明拍手称好,远征团人数少,独挡一面不太现实,但帮新二十八师一把,撑个几天,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史迪威思索半天,也认为可行,蒙疆战区这个团来到曼德勒,除了训练和帮他维持城内秩序,可谓毫无用处,已经让不少人质疑。

    老史倒是想用一用,可三千出头的加强团,总不能让他们去挡住日军一个师团,现在派往腊戌,加上新二十八师两个团,差不多也有近万兵力,不说灭了佗支队,帮新五十二师争取几天时间应该问题不大。

    “行,让周同去。”

    时间不等人,远征团立刻集结,带足装备,乘坐汽车赶往腊戌。

    在这一刻,周同还不知道等待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