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474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474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等到最后一刻”张一凡说完这句,放下步话机,忍不住泪水直流,边上的士兵和他一起默默流泪,腊戌,成了远征团的伤心之地。

第662章 增援() 
而此时,曼德勒出现变化,戴安澜带着几个团长、副团长已经在司令部院子里站了好几个小时,从早上开始,他们就一直在这里,要求救援周同团。

    杜聿明对此异常恼怒,呵斥不见效,他甩袖回屋,罗卓英则和戴安澜讲道理,现在救援,也失去了意义,失去联系一天多的周同团,很有可能已经全军覆没,此时前往腊戌,只会把自己搭进去。

    戴安澜不管这些,哪怕是去确认周同团全军覆没,他也要去,而且,他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退往八莫,不管是回国,还是去印度,他的机械化装备都将丢弃,以其这样,他宁愿北上试一试,实在不行,再转八莫。

    双方僵持,到了下午,罗卓英也火了,他威胁戴安澜,不听从命令,他可即刻免去戴安澜的职务,对此,戴安澜很坦然,并不所动,史迪威问询匆忙赶来,有那么一丝希望,他不愿放弃,见解决不了,他提出招募自愿前往腊戌的士兵。

    罗卓英和杜聿明商议后,同意了,本以为不过百八十人,没想到戴安澜治军有方,远征团苦战腊戌让人敬佩,八十九师绝大多数人愿意前往,连带这二百师也有不少人提出要参加。

    军心不可违,说出去的话也一时咽不回去,罗卓英只得派八十九师北上腊戌,并让戴安澜写下保证书,一切后果自负。

    四天,其实连戴安澜都不太相信远征团还存在,和史迪威反复斟酌,他决定还是天亮出发,自己的命不算什么,但他不能让一个师夜里冒险。

    腊戌西,张一凡守着步话机,望着远处散发硝烟的城市,其余士兵也四处站着,静静看着远方,他们在等最后时刻,等待离开。

    枪声渐渐传了过来,渐渐激烈,又渐渐弱下去,一上午,张一凡揪心的听着、看着,每次听到激烈的枪声,他悬着的心便会落下去,他生怕听不到枪声,明知无力回天,他还是希望最后时刻能迟一些来。

    不知何时,东南面传来炮声,张一凡一开始没注意,还是一名士兵提醒他,细细一听,他心剧烈跳动:“快!立刻去看看!”

    半个小时,侦查的特战队员回来:“参谋长!是日军南线阵地遭受攻击!”

    “什么?”张一凡大吃一惊,“你确定?”

    “我确定,我已经让其他人再往南去,很快他们就会汇报情况的。”

    隐隐感觉事情有变化,张一凡大吼道:“检查装备,准备战斗!”

    士兵们慌乱着,他则坐在步话机边上,紧紧盯着,猛然,步话机传来喊话,拿起细细一听,张一凡脸色浮现红色:“是曼德勒的友军在攻击日军阵地,听我命令,立刻前往车站!”

    除了武器弹药,其余东西都不要了,几百人发疯一般朝车站方向跑,他们要救车站的弟兄。

    腊戌南线,戴安澜亲率一个坦克连,一个团的士兵向日军的南线阵地发动了进攻,木庭大手下只有一个残缺不全的大队,根本无法抵挡,他现在连步枪弹都没几发,戴安澜只是试探攻击,他便下令火速撤退,同时电告佗美浩。

    接到电报,听到对方有坦克,佗美浩知道他除了撤离,没有别的办法,否则就是人家的菜了,望着山下车站,他长叹一声,下达了撤退命令。

    对方不战而逃出乎戴安澜意料,他猛然燃起希望,立刻下令加速前进,离腊戌还有两三里,枪声清晰可闻,戴安澜猛然从行进的车中站起来,望着远方,喃喃道:“奇迹”

    抵达车站时,枪声已经停了,远远看见车站废墟中站着、坐着一些人,衣服是察哈尔军服,戴安澜忍住心中激动,跳下车,快步走过去。

    张一凡远远就看到汽车、坦克朝这边来,他没有当初听到有援军时的兴奋,反而冷冷的看着过来的人,心中腾起怒火。

    “周团长,周兄。。”戴安澜急切的喊着。

    张一凡知道他是八十九师少将师长,见他走近,大喝道:“别喊了!别吓着这里躺着的兄弟们!”

    戴安澜愣了下,见是他,问道:“赵兄,周兄呢?”

    提起周同,赵一凡眼睛红了,好一会道:“谁是你兄弟?”

    听到这话,戴安澜心道不妙,四处一望,见赵一凡身后有个木板,上面躺着一人,几名士兵在边上低头流泪,急忙过去一看,只见周同静静躺在上面,双目紧闭,脸上没有一丝血色。

    “周兄,我来晚了。”

    “你是来的太晚!五天了,爬都能爬道腊戌!你知道么,你哪怕早来一个小时,我黄林兄弟就不会死!”赵一凡猛然爆发。

    戴安澜顺着他的手望去,见一名中校躺在土堆上,人是见过的,他身子晃了晃,缓缓走过去,将身上衣服脱下,盖在黄林身上。

    “兄弟,原谅我来的太迟。”

    “戴师长,请你走吧,别打扰他们。”

    赵一凡的话很冷,冷的让人心颤,戴安澜环顾一圈,默默走开,走出十几步,回头道:“张兄,我知道你恨我们,请让我们帮你们做点什么。”

    赵一凡不答,戴安澜叹了口气,转身要走。

    “如果戴师长真想帮我们,就麻烦你收敛我们兄弟的尸首,我要带他们回察哈尔。”身后传来赵一凡冷冷的声音,戴安澜没回头,“这事就交给我们吧。”

    收敛阵亡士兵尸首不复杂,察省军装独特,很容易辨认,但也不简单,且不说有些人已经尸骨无存,远征团作战区域就很大,花了三天,戴安澜才完成此事,而这三天,他也理解张一凡的冷漠,远征团三千一百人,活着的仅有四百多人,完全没伤的不超过十人,驻守车站的两千多人,仅存四十一人,除了张一凡和三营营长李涛,团长周同和三名营长阵亡,连长全部阵亡,相当于排长的小队队长不足十人。

    巨大牺牲背后是惊人战果,在找寻远征团士兵尸首的过程中,八十九师官兵也清点了日军尸体,统计上来,让八十九师将领目瞪口呆,近五天鏖战,远征团让佗支队丢在此地的尸首就有四千七百多,还没包括没找到的,也就是说,佗支队的伤亡只会比这个多。

    如果一开始就按照计划派出新五十二师,围歼佗支队不是不可能的,戴安澜不由得心生愤怒,不是远征军士兵无能,是有些人太无能,他现在能够更深刻理解为何蒙疆战区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果。

    消息传到曼德勒,罗卓英等人又活跃起来,急报重庆,远征军击败偷袭腊戌的日军佗支队,歼敌五千多,大捷!

    史迪威没心情看这些人脸色,周同团伤亡惨重,已经可算是全军覆没,这是他的错误,从来到曼德勒,错误就伴随着他,他不能原谅自己,现在他唯一能弥补的就是把远征团带回去,不管活着的还是死去的,要让他们回家。

    张一凡虽然还是阴着脸,但对戴安澜的态度好了不少,他了解到戴安澜为了救援,几乎被革职,心中还是生出敬佩,在老蒋手下敢硬来,风险不是一般的大。他现在也没心思关注这些,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也有,缅甸六月已经很炎热,尸体腐烂极快,他没办法将阵亡兄弟们的尸首带回去,除非火化。

    痛苦挣扎了一天,他还是请戴安澜帮忙火化,这里是缅甸,他不愿意把兄弟们留在异国他乡。

    浩浩荡荡两百多辆车入缅甸,回去时不过三十多辆,巨大反差让远征团活下来的人沉默寡言,远征军司令部给了一切方便,史迪威要什么给什么,至于远征团离开,他们不在乎,如今远征军声名大振,日军已经停止进攻,曼德勒牢牢握在手中,这功绩,足够获得顶级勋章!

    腊戌硝烟散去,若是没有史迪威,恐怕远征团血战腊戌要等历史去证明他们的惊天五天,而这一切,随着史迪威和张一凡一同返回昆明改变了。

    抵达昆明的远征团依然在赵家堆休整,这里的村民还记得几个月前在这里驻扎的不一样的军队,不过让他们震惊的是远征团人数少的可怜,而他们也不再训练,甚至连门口的岗哨都没有。

    好奇让人猜测,随后便有流言,说这支蒙疆战区远征团中看不中用,上了战场便一败涂地,死的只剩下几百人。

    也是,没听说这个团有什么了不起的战斗,流言越传越离谱,到了史迪威的耳中,他此时正和重庆交涉,要求兑现给察哈尔的战机,这是他弥补的方式之一。

    听到传言,老史勃然大怒,他不能容忍如此说他的精锐团,在昆明陈纳德的司令部,他召开了记者会,远征团腊戌血战登上各大报头条,以三千兵力反偷袭日军得手,并坚守五昼夜,消灭了超过自己近一倍的日军,这都快是神话了,可这是史迪威说的。

    有人立刻前往曼德勒,向远征军司令部求证,罗卓英等人虽不承认,但也不敢说没这会事,毕竟腊戌一战,就是远征团独立完成的,这做不得假,连搭车都不行,唯独沾边的,也就是八十九师,可司令部不能断定戴安澜会不会配合。

第663章 狂妄之语() 
记者赶赴腊戌,在这里,他们从戴安澜嘴中得到真实情况,没错,远征团血战腊戌,五千人还是杀敌数,按照戴安澜推断,佗支队伤亡至少在七千人。

    赵家堆成了昆明城的中心,民众、学子、记者蜂拥而至,远征军铁血第一团的称呼不胫而走,可活下来的这些士兵依然显得很冷漠,让来此的人有种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感觉,张一凡更是如此,他不但冷,在记者的纠缠和追问下,他说了让各界哗然的话:“在我眼中,远征军就是废物和垃圾,根本不配军人的称号,你们别把我们和他们相提并论”

    有必要这么狂妄么?张一凡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人说让远征团滚回去,陈娇儿抵达昆明时,赵家堆一带不但冷清,而且指责之声不绝于耳。

    看到司令夫人站在自己面前,张一凡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他后悔那日说了不该说的话,毕竟后来很多报道不是指责他,而是指责察哈尔,指责赵子赟。

    有史迪威和戴安澜的电报,加上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陈娇儿知道张一凡和剩下来的这些士兵心中的痛楚,他们是觉得牺牲的太不值,在他们的认知中,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在察哈尔发生,强烈的被出卖了的感觉让他们难以摆脱阴影。

    将戴安澜电报的内容抄本递给张一凡,陈娇儿轻声道:“我知道你们的愤怒,你说的话虽然有些问题,但也不是什么大事,别太在意”

    陈娇儿这么说,张一凡更加不安:“夫人,我不该瞎说的。”

    “这件事过去了,我来,是带你们回去,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出兵缅甸,是我的主意,没想到会失去这么多人,这让我很内疚,希望你们能原谅我。”

    张一凡的家是希望基金的受惠者之一,他一直对陈娇儿抱有深深的感激,可以说,蒙疆战区很多官兵对陈娇儿的尊敬不亚于赵子赟,闻言他急忙道:“夫人,不能这么说,我们参军,上阵杀敌,是我们的职责,出征缅甸,也是打鬼子。”

    二人又说了会,随后张一凡陪着她去看其他士兵,在放着阵亡将士骨灰的帐篷里,陈娇儿含着泪,站立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开。张一凡没有打扰她,站在门口,低头看到陈娇儿给他的纸张,抬起来细细看着,戴安澜的电报内容同样充满自责,可张一凡知道,此事和戴安澜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这个团一直跟着史迪威,对司令部什么情况一清二楚。

    陈娇儿离开帐篷时,张一凡道:“夫人,我想向戴师长道歉,在腊戌,我实在是”

    “其实,心中最痛苦的不仅仅是你们,还有史迪威将军,你能想象当一名将军把自己手下送入绝境而又无能为力时的感觉吗?何况,他的无能为力并不是已经没有任何办法。”

    张一凡身子一震,从腊戌到昆明,他们剩下的人没和史迪威说过任何一句话,“夫人,我想见将军。”

    陈娇儿点头:“我正要去找他,我们一起去吧。”

    在陈纳德的司令部,史迪威正和他商量着关于察哈尔的飞机事情,陈娇儿和张一凡到来,让老史喜出望外:“美丽的夫人,请原谅我没有亲自去机场迎接你的到来,赵夫人,请让我向你介绍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热情的招呼陈娇儿坐,他很喜欢美丽的东方女子,尤其陈娇儿英语完全不成问题,二人说着话,这边史迪威转向张一凡:“张,你来了,我一直想对你说,我错误的将你们送去腊戌,让我们失去了周同这样优秀的军官和那么多优秀的士兵,我请求你的原谅。”

    “将军,这不是您的责任,从腊戌到昆明,我们对您不理不睬,这才是错的,希望将军原谅我们的无礼。”

    史迪威脸上明显浮现从一丝笑容,张一凡发现老人的精神突然间有了变化,他明白他们给史迪威带来的心里压力是多么巨大。

    “将军,不管结果如何,我想说的是,坚守腊戌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您在正确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张,你这么说让我轻松很多,至少我不会再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

    能够化解和远征团的心结是史迪威今天最开心的事,他提议由他请客,宴请陈娇儿和张一凡,这遭到陈纳德的严词拒绝,他套用中国人的说法,在这里,他是地主,该由他尽地主之谊,何况,他和陈娇儿不是只有闲话,很短时间,二人就达成了合作的意向,陈纳德将派人前往察哈尔考察察哈尔空军,为下一步合作,以及配合史迪威争取美国援助察哈尔飞机提供评估依据。

    和陈纳德话语投机,一是陈娇儿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气质和传统中国女子有差异,但和在国外学习生活回来的那些小姐太太们还是不同,并未一味的展示和炫耀自己的身份,二是陈娇儿的学识在女子中是出类拔萃的,她的思维方式很让陈纳德着迷,三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