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51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51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攻打天镇一来,一万多人的暂编十六师连同军官伙夫在内,只剩下不到四千人,伤亡早已过半。

    “郭师长,我们和三十二旅也伤亡惨重,两旅现可战之兵不足六千人,如今不是攻天镇的事,是要防止赵子梧将我们围歼在此!”韩云鹏一脸的无奈。

    “放弃对天镇的包围,撤离到车站附近建立防线,我上报军长定夺,这次失利,由我承担一切责任。”

    听完了高维岳的叙述,汤玉麟张着嘴,脸上异常惊讶,“这么说第九军已经残了?”

    “副帅,副指挥,第九军已无力再攻取天镇,如果副帅没有援兵可派,我将回军固守张家口。”

    高维岳的第九军在奉军中战斗力不弱,何况这支军队是奉军中少有的军纪严谨的军队,张作相知道要是有办法,高维岳绝不会轻言放弃,“子钦,要不这样,你亲自去天镇,还是先围着,我随即调刘德庆的第十一师过来。”

    “副帅,不是我不想围,赵子梧在城外还有一个团的兵力,除此之外,他手下还有一支神秘的部队,根据他们伏击我运输线的情况,我估算至少有一个团。”

    “你的意思是他真实的兵力是四个团,城里两个,城外两个?”

    高维岳点点头,“不然很难解释他九千人的编制。郭希鹏部连同围攻天镇的两个旅现在总兵力不过万余,如何围?要是我将二十二师也调过去,张家口就没兵了。”

    有心再调兵过来,张作相却深知事不可为,涿州已经陷入奉军大量人马,要是天镇也是如此,大元帅先解决宿敌冯玉祥的战略便不可实现,维持对阎锡山的攻击更是困难,除非依靠装备上的优势,将天镇从地图上彻底摸去,于是,他才有了向张作霖要飞机、坦克的电文。

    赵子梧的战法比涿州更具攻击性,他城外的两个团在张作相看来比天镇城更要命,为避免更大的损失,等待十一师的过程中,他下令郭希鹏后撤五十里,依托铁路和铁甲车,防范赵子梧的偷袭。

    奉军暂时撤退,赵子梧也没闲着,仔细分析局势,他认为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今年南京和冯玉祥都不会有大动作,为此,固守天镇已经很不合算,在加紧修建城防的同时,他一方面动员剩下的百姓撤离,一方面召开了紧急会议。

    “眼下是固守没益处,撤离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一旦天镇丢失,我们不但失去的以后进攻的前哨,还将使阳高处于奉军的直接攻击之下。”

    李肃对此也没有好办法,奉军如果再来,一定是毁灭性的,两个团就此葬送在天镇,就算挡住了奉军进攻也得不偿失,独立旅将失去扩张的力量。

    “旅长,我觉得在外围运动中攻击效果很好,我们为何不照此办理?我建议固守天镇的兵力不要超过两个营,大量的兵力在外围,这样奉军进攻天镇的兴趣也要小很多。”陈振林说道。

    “我同意陈团长说的,要是奉军围住天镇不攻,伺机进攻阳高,到时我们的兵力就会不足。”楚峰嗡声道。

    张志新想了想问道:“旅长,你请阎锡山兵进阳高驻防的事有没有结果?”

    赵子梧摇摇头,“没有,我想他不会同意的,奉军主攻方向还是在晋南,那里是他的根本,不可能丢,阳高、天镇说白了对他可有可无。”

    “旅长,奉军在天镇吃了亏,一定会仔细了解我们独立旅,我觉得振林和楚峰说的有道理,要防止奉军兵临阳高,逼我们决战,放两个营在天镇牵制对方,运动中歼敌才是上策。”李肃分析道。

    经过仔细商议,独立旅决定调整战略,不再死守天镇,这一次赵子梧没有坚持,由张志新率三团一、二营防守天镇,他带领一、二团和三团三营、突击队、炮兵营在外线作战,为防止奉军突袭阳高,他第一次将特木德调入长城内,在席家湾一带等候命令。

第61章 留下买路财() 
双方调兵遣将的时候,已经到了十一月下旬,张作霖为尽快解决涿州之事,已经开始通过第三方斡旋,争取傅作义的投降,这将各界的目光拉倒涿州一方不少,不过还是有不少新闻媒体保留了一定的版面跟进报道天镇战况。

    高维岳部天镇城下失利从奉军各种渠道泄露出来,天津大公报率先抓住这一热点详细报道,言词自然有夸大之处,说第九军在天镇折戟,损失兵马超过两万人!

    “这报纸也胡说八道,第九军不过三万出头,损失两万人岂不残了?真当奉军是纸糊的?”茶馆里有人不屑道。

    “这很难说,郭希鹏后撤五十里这是事实吧?损失不大何必后撤?”有人辩解道。

    “这个。,咦,你说这赵子梧到底是何方神圣?怎么以前从未听说过?”

    “得了吧,涿州以前,你知道傅作义是谁?”

    。

    各大城市都有人在议论北方的两座城市,很多人都是这次大战才听说过天镇,地图上找很久才找到。

    在南京参谋厅,也有一群人费力找着天镇及周边的地形图,“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居然弄出这么大的事!”

    代厅长张元祜少将没时间批评手下,他正仔细的翻看着各方汇总的材料,阎锡山让傅作义固守涿州他可以理解,这几乎是政治上的需要,也许在他心里,牺牲这七八千人的傅作义师是可以接受的,这是赌博的筹码之一。可天镇就有些看不懂了,在晋绥军北线全面撤退到雁门关,固守天镇有何意义?也是筹码?天镇虽说是山西的门户之一,但还没那么重要,政治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第一局局长李建侯上校坐在一边无所事事,掌理陆海军作战的他刚刚被骂了一顿,他心中委屈,晋绥军作战关他屁事,搞不清楚天镇战局也没什么,何况他阎老西也才加入国民政府,谁知道他的独立旅是个什么玩意?

    “去请朱局长过来。”张元祜头也不抬吩咐道。

    没多久,第二局局长朱怀冰上校到了,张元祜撇了他一眼,“岩声,你那里怎么样?”

    第二局掌理谍报等事宜,朱怀冰几乎动用了所有力量,并通过陈果夫联系山西党部,才获取了有限的信息,他望着手中汇总的消息,轻咳了一声道:“张厅长,到目前为止,我们得到的信息有限,不过也能够看出一些东西。”

    “独立旅并不像我们预想猜测那样,是阎锡山的王牌部队,相反,在晋绥军中他们是最不受待见的。”

    “哦?难道就因为他们是民团改编的?”张元祜放下手中的文件,双手交叉放在桌子上,非常有兴趣的看着朱怀冰。

    “有这方面的因素,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旅长赵子梧,山西方面传来的消息说他坚持不肯出省作战,只愿意驻守在阳高老家,为此,赵子梧还和阎锡山达成了协议,阎锡山不调他离开阳高,他也不要阎锡山的粮饷。”

    “还有这事?奇了。”

    “因此,可以说赵子梧的独立旅并不完全属于晋绥军编制,有些听宣不听调的意思。”

    “怪不得查不到他归属那个作战序列,也不知道他的直接上级主官,这么说他固守天镇完全是自作主张?”

    “也不完全,晋绥军与奉军开战以来,赵子梧是奉命驻守天镇,这天镇、阳高就是一体,也没有违背他不出省作战的初衷,不过后来应该是他抗令了,按照我得到的消息,阎锡山曾下令他撤离驻守大同。”

    “大同在阳高之后,你的消息要是没错,他固守天镇是受阳高的唯一办法,嗯这人有些意思,那他的独立旅是什么情况,真的有九千人?”

    “这个没有明确的说法,各方汇总消息来看,这个数字是有些依据的,据从阳高了解的消息,他一个连应该是一百五十人上下的编制。”

    “那也不可能有九千人啊?最多也就是比正常的一个旅多些。”

    朱怀冰笑了笑,堂堂厅长都觉得不可能,难怪奉军会上了当,“厅长有所不知,战斗兵员可能是这样的,我掌握的,他营有机枪连番号,团迫击炮连番号,旅有山炮营番号,其余工兵营这些都有。”

    “我明白了,加上火力支援部队,他的连可能是四个排,营是四个连,而团则是四个营!”不愧是参谋厅最高长官,瞬间搞清楚了情况。

    “厅长英明!这样就可以解释他一个团为何是两千多人,而不是常规的一千到一千五百人。”

    “好家伙,他这旅叫师还差不多!”

    “我想这是阎锡山故意压制他,只给了他旅的番号,不过粮饷自筹,只要有钱,顶着旅弄个军也不是什么难事。”

    随后朱怀冰又将了解的赵子梧以往战绩说了说,连李建侯都惊讶了,这么强悍的军队自己没掌握,被厅长批还真不为过。

    “你核实过吗?”他问道。

    朱怀冰白了他一眼,这个同仁可真是猪脑,没核实他敢乱说?

    掌握情况后,张元祜有些同情高维岳,光听名字谁会把独立旅放在眼里,“这么说来,独立旅要比驻守涿州的晋绥军第四师强,高维岳的兵力又不如第八军,打不赢就不奇怪了。”

    “是的,厅长,鉴于赵子梧部在山西并不得志,我建议厅长可向上峰汇报,将这支军队争取过来。”

    张元祜很满意的看了手下一眼,他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军队要争取,而且入手点他也想到了,钱!你阎锡山不是不给粮饷吗?国民政府给!

    在涿州进入密集调停期间,天镇方面再次爆发大战,这次的主角是汤玉麟,高维岳失去了攻击天镇的实力,他见张作霖迟迟没有对飞机、坦克给予答复,便出了个馊主意,计划由他的十一师会同郭希鹏残部围困天镇,让高维岳的骑兵第一旅突袭阳高,逼迫赵子梧出城决战。

    一向不认可扰民举动的高维岳断然拒绝,那百姓做筹码他不屑为之,打不赢就是打不赢,何必玩这种伎俩?

    汤玉麟老羞成怒,怒斥了高维岳一番,他急调自己手下的骑兵旅和炮兵十九团过来,准备将阳高踏平。

    十一师师长刘德庆接过天镇的总指挥权,趾高气扬的带着手下及郭希鹏等人再次将天镇围了起来,随着十二军骑兵旅的铁蹄疾驰过天镇,炮十九团的火车呼啸驶往阳高,他下令开始攻击天镇。

    照样是火炮开道,密集炮火将天镇里外翻了几个来回,随即大批奉军士兵开始攻城。

    对方还击第一时间,郭希鹏就发现不对了,主力不在城里!

    可不管他怎么解释,刘德庆就是不信,这样的炮火下对方伤亡惨重是应该的,什么主力不在?

    一天攻击下来,就这样刘德庆还是没能攻破天镇,这下他开始考虑郭希鹏说的可能性,自己长官提醒过,和赵子梧作战要小心,他惯于分兵骚扰。

    小心无大错,他加强了对天镇周边的警戒,预防赵子梧在城外部队的偷袭。

    又一天过去,城外也没动静,攻击城池依然无果,刘德庆开始相信郭希鹏说的,否则说不通。可赵子梧的主力不在城里在哪呢?

    思索再三,刘德庆脸都绿了,赵子梧是阳高人,放弃天镇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阳高,想到这个地名,他暗道遭了,骑兵旅有麻烦了。

    接到刘德庆的电报,汤玉麟没太当回事,骑兵旅又不是吃素的,天镇阳高一马平川,何况还有炮团辅助,不过他还是下令十一师朝阳高方向移动,让郭希鹏负责围困天镇。

    赵子梧却如刘德庆所料,主力回师阳高,不过他的重点是那个炮十九团,光靠骑兵是不能攻克阳高县城的。

    常风警卫营连夜强行军赶回阳高驻防,楚峰突击队这沿途骚扰骑兵旅,减缓他们的行进速度,一二团赶往席家湾一带,准备关门打狗。

    骑兵旅旅长王永春率手下三千多人一路沿着铁路急进,骑兵的好处就是能跟得上火车的速度,天镇过后,沿途没有大事,除了独立旅持续不断的骚扰拖延了他的速度,问题不是太大。

    对方的意图他也明白,大批军队来攻,没有反应反而是不正常了,整整一个炮团,他不认为阳高撑得住,再说这也不是他的主要任务,将阳高轰成废墟,逼迫天镇的赵子梧出来救援才是目的。

    一个旅为炮团提供守卫,应该没问题吧?

    进入阳高地界,骚扰力度开始加大,楚峰突击队神出鬼没,打得王永春没了脾气,小队骑兵不是对手,派多了他又不敢,生怕中了对方调虎离山之计,火车上的大炮真真成了摆设,还是一个大包袱。

    到了席家湾,王永春真的后悔来错了,高军长比自家汤军长确实高明,小瞧赵子梧的代价就是生命。

    赵子梧的攻击从席家湾以东的虎头山开始,二团以重机枪和迫击炮为主要火力,生生将奉军打成两截,随即李肃的三团从东面扑来,将后路截断,持续攻击拖在后面的奉军骑兵。

    王永春听到后队枪声不断,心知不妙,唯一的出路是沿铁路往东打,集中火车上的机枪火力和骑兵的冲击力,撕开一个口子。

    正常情况下赵子梧肯定挡不住他,可他手里还有王牌,当李肃团承受着巨大压力时,他下令特木德进攻。

    自加入独立旅后未曾一战,特木德参加为数不多的旅会议时都颜面无光,蒙古人好胜,战绩本上自己名下空空的,太丢脸了。

    这次进入长城内,他就激动不已,可天镇连番大战,就是没他什么事,郁闷了好久,这次终于捞到机会,他都不用怎么动员,手下就迫不及待的吼叫着。

    上千骑兵冲锋其实很明显,别的不说,巨大的马蹄声很远就能听到。偏偏王永春的也是骑兵旅,也在冲锋进攻,声音的掺杂,容易让人误解。

    当从飞扬尘土发现不对时,特木德距离王永春已经不到五百米,这个距离对于高速奔驰的战马来说就是眨眼的事,何况王永春也来不及调整队形。

    蒙古人精于骑,热兵器时代射箭算是排不上了,不过赵子梧舍得,持续的实弹训练让手下的骑兵团也精于射,加上蒙古人很不怕死,多年游牧生活和争斗让他们很少有怯战一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