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642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642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黄炎培还对外宣布启动全民教育计划,从民国三十三年起,三年内,将在各省都建立一所职业学院,高等教育,要覆盖蒙疆百分之五十地区,初等教育,要覆盖百分之八十。

    雄心勃勃的蒙疆教育委员会一棍子把重庆教育部打得眼冒金星,紧跟着,延安也抛出重磅炸弹,筹建延安大学、延安农业大学、延安医学院和延安师范学院,并向全国招聘教师。

    一时间,南方人心浮动,当有人告诉张伯苓南开有先生辞职跑了,老先生大笑:“好!跑得好!”

    东北的事情已经搅得老蒋焦头烂额,蒙疆教育委员会又添乱,老蒋愤怒可想而知,他叫来戴笠:“你那个计划,可以实施了!”戴笠大喜,赵子赟在东北的清扫行动,让他损失巨大,终于可以对这个不共戴天的敌人动手,他毫不犹豫回去后就下达命令,唤醒黄鹂鸟。

第924章 东北初定() 
时间跨入二月,一个有些心惊肉跳的春节过后,蒙疆雷霆万钧的扫荡行动进入尾声,长白山区还有些土匪武装负隅顽抗,不肯投降缴械,不过赵子赟知道,这些小虾米已经翻不起大浪来,消灭他们,也只是时间问题。

    重庆倒是为此做了不少文章,说十年抗日,一朝被自己人剿灭,何其悲哀,国府严厉斥责蒙疆,声称这样的东北如何敢交到赵子赟手里?

    只不过雷声大,没啥实际的,外界都知道,蒙疆联合政务委员会已经电保张鸿、罗隆基和马麟分任吉林省、辽宁省和热河省省长,估计重庆也只能答应,这也宣告东北四省中的三省正式加入蒙疆,剩下一个黑省,本来重庆是有机会折腾一下子的,可苏联宣战后,为避免以后的麻烦,老蒋只能将黑省政务放一放,让苏联人去和延安折腾,反正延安也不会贸然提出主政黑省,双方算是都阴着。

    经历初期动荡,在清扫后期,三省民众已经安稳不少,联合政务委员会在商议三省政务人员时,也没忘了收复民心,孙夫人调集大量粮食和衣服棉被经过铁路、陆路运抵三省。首先平定的是热河,征战热河期间,大兵云集,一些地方武装早就被清理了,热河地界太靠察哈尔,这里的武装要么是跟日本人的,要么就是跟延安的,只有极少数是自发的和重庆的,清理起来并不费力,何况承德一地确实打了场大的,这两边来来往往,承德人口并不多,重新成为省府后,管理起来的难度也不大。

    伪满洲国的新京清理难度也不大,日本人和溥仪早就把这里弄得只剩下两类人,要么是走狗,要么是胆小怕事的普通人,反抗人员是少数。只有沈阳,才是麻烦最多之处,这也是赵子赟要亲自去沈阳说服两个师长的原因。

    沈阳城很多人界于走狗和普通人之间,他们不是被动帮日本人做事,但也不是死心塌地为日本人做事,而且有不少是在日本人占领期间,爆发起来的大户,罗隆基抵达沈阳,了解完情况后,庆幸蒙疆兵团的无情扫荡,否则他的工作还真不好开展。

    为确保政令统一和支持朝鲜战区,蒙疆联合委员会并未在三省成立议会,并且三个省长兼任省府所在市的市长,说白了,就是短期内的集权。罗隆基手上有两大助力,一是孙夫人调集的物资,不全白送,但可稳定住当地物价,二是经历山西之后,蒙疆学乖了,半年前就开始培训警察,罗隆基手头上有自己带来的警察五千人,能够确保全省主要城市的治安。

    除此之外,他还有个杀手锏,一亿察元纸币,这是用来兑换民众手里的伪满洲国元用的,换句话说,蒙疆联合政府将承担毫无价值的伪满洲元带来的损失。罗隆基相信,只要告示一出,民众的心顿时就会归顺。

    只是此前,他得先来狠的,发布告示,辽宁执行的是蒙疆联合政务委员会的各项规定,关系到民生的第一件,便是土地政府化。

    这是蒙疆第一次在真正的占领区不过渡直接使用土地政府化的政令,本以为蒙疆会有一个过渡期,想看看情况再说的一些大户人家顿时心里发凉,政令一出,现在他们的地契成了废纸,就算省府会重新登记,给他们二十年过渡,那也宣告短期内无法交易了。

    想得通的,知道一代江山一种玩法,咬牙认了,想不通的,便开始准备离开,别到时候土地没了,金银也没了。

    寒冷的沈阳如冰窖,光复的好心情消失得无影无踪,很多人愁眉苦脸,感觉蒙疆来了也没什么好的,紧接着的警察全体被解职,蒙疆来的人接替,原伪满洲国的小官员、职员被清退,都已经无法让麻木的心有任何波澜。

    等罗隆基发布告示,按照比例兑换民众手里的伪满洲元时,看到告示的人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意外了,以为是废纸的东西居然还是钱?不少大户人家顿足捶胸,这废纸他们丢弃了不少。

    罗隆基在辽宁这么做,是和张鸿、马麟一同商量的,三省共调集了两亿八千万察元,很不小的一笔数字,三人不愿意就这么打了水漂,他们希望有限度的兑换,只是这不好限制,因此采取这个法子,让民众先丢弃一部分伪满洲元,尤其是大户人家。

    当然,这也会让小户人家蒙受损失,不过三人的想法是,先确保生存,不管民众是否因为丢弃伪满洲国元而无法生存,三省将以物资发放来让民众活下去。

    如果一开始这么做,民众很有可能不满和骚乱,可眼下还能比这个更糟的?土地没了,眼见活不下去,却突然雪中送炭,哪怕这碳上有鲜血,也是让人惊喜的。

    紧接着,以工代赈政府令出台,修复战争中被破坏的道路来换粮食、被服,老弱病残者,三人以上具保后可以直接领取,辽宁省府承诺,这个冬天,不让一人饿死冻死。

    如阳光划过黑暗的天际,笑容重新回到民众脸上,接着,罗隆基再发政府令,所有关押人员,经过调查和甄别后,没有特别情况的,哪怕他曾经在伪满洲国工作,也将被释放,罪行较小的,家人担保缴纳一定的保释金,也可回去。罗隆基在告示中强调了一点,等所有审查结束后,未被关押的人员,和普通民众一样,将成为蒙疆正式一员,享有和蒙疆各省同样的权利,完成身份证明登记后,将可前往蒙疆任何一地,并能够凭借考试和培训,进入蒙疆任何部门。

    这便是蒙疆联合政务委员会一致通过的重生计划,合法身份,是最重要的一步,光复的喜悦和欢笑声重回沈阳城,不管有没有污点,从此干干净净做人,可以说是东北沦陷区每一个人的希望,蒙疆,给了他们这个希望。

    蒙疆重生计划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遭到南方的批评,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认为,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够苦难的了,蒙疆还要来这么一出,太绝情,也有人说,以其像在北平那样不明不白活着,还真不如蒙疆这样的,从此再无可担心的事。

    小蒋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轻易对蒙疆的做法进行评判,东北天气的严冬加人为的严冬他冷眼旁观,等三省都宣布完成身份登记后成为蒙疆正式一员后,他心里顿觉不妙了,他太清楚这正式一员意味着什么。

    果然,在四四年,东三省开始逐步向蒙疆各省靠拢,先是最低薪水的靠拢,这就保证了民众基本生活,实业有压力,察哈尔银行迅速介入,提供无息贷款,然后三省省府宣布,经蒙疆联合政务委员会批准,三省不但农业赋税全免,工商业税赋,也免除一年。

    接着,是基础免费医疗推行,然后是基础免费教育,到后来,小蒋是看明白了,蒙疆先是把所有人的希望都剥夺了,然后开始上菜,让无助无望,饥肠辘辘的民众看着桌上一道比一道还精美的大餐送上来,那种劫后余生的心情,可想而知。

    掉过头来看平津,小蒋恨不得自己跳上去做市长,看似没什么秋后算账,可小蒋知道,那是对民众,对有钱人的秋后算账才是平津军政的目标,百姓完全被丢到一边,不算账也没好处,也不知赵子赟是故意的,还是真紧张,开始限制蒙疆粮食外流,直接造成平津物价飞涨。

    尤其是遭受重大打击的天津,工商业遭遇重大损失,天津地区又不产粮食,得靠外调,可河北大部是延安控制的,外调就得从南方运,如今南方运的粮食都不够胡宗南和汤恩伯大军存粮用,那里还有多余的放到市场上?

    雪上加霜的是孔、宋家族大肆进入天津,趁着天津濒临崩溃和清算汉奸卖国贼的档口,将无数实业和土地弄到手,并掌控了天津城八成多的物资,勉强还有点实力的实业家也就此被一网打尽,遭遇日本人烧杀抢掠之后,天津掉入的冰窟窿比沈阳深多了,这个以往繁华无比的口岸失去的往日的辉煌,没有工商业,没有外贸,天津从此滑落深渊,成为所有光复城市中最悲惨之地。

    平津高居不下的失业率让两地民众不得不逃难,不过他们无法直接进入察哈尔和热河,三十一、三十四集团军封锁了所有要道,少数人采取翻山越岭的方式,想办法进入蒙疆,更多人只能南下,进入冀中八路军防区后便不管不顾的往山西走,小蒋得知后,很久都说不出话来,天津他可以理解,但和平解放的北平也这样,他实在无法接受。

    只是他父亲和老师都要求他要把全部精力放在蒙疆入朝之上,胡宗南需要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期间他不但要协调完成胡宗南出兵之事,还要随时上报蒙疆在朝鲜的动向。

第925章 海外兵团() 
很多情况,小蒋弄不到,叶静怡也弄不到,整个二月,他所获得的,只有第一兵团继续在朝鲜东海岸挺进和蒙疆全力修复大连港两件事,对于后者,他尤为关注,曾向老蒋提出赵子赟有从大连跨海登陆朝鲜的可能,不过这个想法被老蒋直接否决,老蒋不是普通民众,渤海和江河是不一样的,何况日本人的军舰不是吃素的,赵子赟要想登陆朝鲜,首先得解决运兵船的事,那可不是风帆动力的木船轻易能做的事情。

    倒是对于叶静怡,小蒋越来越感兴趣,这个女子明显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但又不间断的向老师提供报告,包括蒙疆修建大连港的事情,他也是从她那里知道的,他实在搞不懂,叶静怡到底要做什么。

    叶静怡的心思,只有她自己最清楚,提供报告,她内心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任务,不管这报告有没有用,作为特派员之一,做到这一点,她认为已经对得起党国了。抛却公事,私心是只有这么做,她才有理由留在张垣,此时的她,已经不想回南方,这个春节,她宁愿一个人瞎晃悠,也不想回去,如果不是身份和家里的原因,她相信她一定会辞去一切职务,在张垣自由自在的生活。

    宋思雨去了沈阳,对叶静怡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如今二哥二姐经常不在家,想找人说说话,也只有宋思雨了,百无聊赖的她除了去孙夫人那里看两个侄女,多数时候是在街头漫无目的的晃悠,也正因为她晃悠,发现了更多的秘密。

    二月二十日,坊间流传的蒙疆留守战区渐渐露出一丝迹象,孙震第五兵团撤离东北,回兵山西,据说这次第五兵团不再全部驻守保定,而是驻守保定、太原、怀来三地,当二十八、二十九师在张垣南下而不是西进后,这个传闻被证实了。

    让人意外的是延安宋邓纵队正式接管了古北口、喜峰口、冷口和山海关,十八集团军冀东部队大部撤入关外,看护蒙疆东北的南大门,这标志着张垣和延安的军事合作从战役配合,进入到密切协防阶段。

    老蒋得到的消息比民间要多很多,比如东北魏振民所谓义勇军第二军重返江东六十四屯,比如杨靖宇第三军进入到虎林图们江沿线,夏云杰第四军进入到绥芬河一线,典型的替张垣守边境架势,不过老蒋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苏联人不傻,完全清楚东北义勇军是以他们为防御对象,这回斯大林的火气不会小。

    当然,老蒋也知道,苏军未入朝前,还要借助东北义勇军占领的黑省集结和准备物资,翻脸是不会的,而现在对于他和斯大林来说,进入朝鲜才是最重要的。

    二月二十三日,传说中的蒙疆日本战区浮出水面,在深刻理解总部当初各兵团各出一师是无奈平衡之后,各兵团司令达成共识,蒙疆是中国最团结的,绝对不能让外人笑话,不管留守还是出击,都是荣耀,为此,各兵团司令联名上报,日本战区,要最强战力,经过相互间投票选择,五大兵团最终选定傅显明第六师、金奎壁第十师、谢骏第十二师、董其武第十八师、孙进贤第二十师、马毓智第二十九师和第一零一师坦克师和第一零五师空降师进入日本战区,特例有两个,蒙疆近卫师和四十四师。

    老蒋一开始看到四十四师愣了下,等看到后面师长于学忠几个字时,脸色顿时变了,他任命的一个集团军司令,居然会同意成为蒙疆一名师长,太不可思议。

    他那里知道,于学忠为成为蒙疆一员,什么都不要了,牟中衍说让给他兵团副司令的位置,被他骂了回去,脸是要自己挣的,看到自己的集团军只剩下一万多人,于学忠直接提出他就是师长,没啥好说的。

    四十四师和蒙疆近卫师的特例,可不是纯粹的照顾,蒙疆近卫师曾经的荣耀是公认的,而四十四师成立最短,但却有着原新三十六师,如今的一零五空降师的影子,在平津战役中,于学忠率部死守,可以说是第五战区攻击平津最让人佩服的,蒙疆将士认可这种军队,不过光凭这个,整编后的四十四师并不能服众。

    赢得这个名额,是四十四师后来的努力,临时划归第六兵团后,于学忠部不是第一个过大凌河的,但却是第一个攻破盘山防线的军队,也正因为临时划归,在蒙疆各师既要考虑杀鬼子,又要减少伤亡时,于学忠和手下人只考虑杀敌。

    士气是打出来的,盘山一战,让这支军队第一次看到了兄弟部队相互配合,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回归东北作战,洗刷耻辱和军人荣耀双重作用下,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