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67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67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先生一开始就坐在这里,也没人介绍他的身份,乌素格吉勒格尔本来就觉得奇怪,如今他一发言,赵子梧居然小心听着,几人就知道此人不简单。

    “从小的来说,要想在一个地方能够长久待下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基础,县府不是雇主,不是作坊,赚钱不是县府的主要事情,当然,你们会说县府也需要钱,这不假,但要看如何得到钱,放垦卖地、增加税赋那是杀鸡取卵,我们要做的是源源不断得到岁入,你们想想,当牧民家里牛羊多得数不清,农户种地得到的粮食吃不完,还愁赋税?”

    “因此,我们要让民众有钱交税,而且愿意交税,县府并不需要从某一件事上获取利益,只要多伦兴旺,县府就不愁收入。”陈淑珍确实聪慧,从王颂几句话里就明白了这一系列的联系。

    开源的重要性要是向什么德王、云王之流去说毫无意义,但和这几个总管说却引起反响,这些人并不是世袭,有朝一日卸去总管的身份,说难听点和牧民差不多,至少他们的后代就享受不到特权。

    富龄阿、巴彦孟克、鄂斯日格门有些意动,几人相对开明些,知道其中的道理,另外几人则不以为然,他们更倾向于趁着在位多捞点,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既然如此,我正红旗就试试,旗内这么多儿郎在骑兵旅,我若不答应,恐怕回都回不去,还望赵将军和陈县长说到做到。”富龄阿脸色稍显凝重。

    “富总管不是也说了嘛,要是我们做不到,你旗下儿郎怕是也不会饶了我们。”陈淑珍笑道。

    贡楚克拉什接着话头说:“那我镶白旗也试试。”

    “既然贡总管也有意,当然可以,我还有一事和贡总管商议。”

    贡楚克拉什示意她接着说。

    “多伦计划要建精盐加工场,不知贡总管是否有意一起开发盐矿?”

    “盐啊?陈县长想怎么弄?”

    “多伦出机器、出钱、出技术,负责销售,贡总管负责出人,提供矿场,利润对半。”

    这玩意好像能行,贡楚克拉什还有些犹豫,富龄阿不干了,“陈县长,为何不和正红旗合作?”

    陈淑珍有些为难:“富总管,不是我不想合作,是正红旗还是绥远都统府管,不太好弄啊。”

    富龄阿一呆,显得非常郁闷。

    “富总管,慢慢来,我看你不如先弄好放牧之事,我承诺你正红旗所有羊皮、羊毛全部由我收购,你只管放手去养。”

    也只得如此了,这个插曲反倒让贡楚克拉什下了决心,“那开采盐矿我就和多伦合作!”

    “好,等下来我让那木海扎布与贡总管联系,对了,贡总管,你可别太亏待了你的人,工钱要给够啊。”

    贡楚克拉什有些汗颜,这居然还要外人来提醒他不要压榨自己旗里的人,他虽然对多伦这些做法表示怀疑,但试试也无妨,真如陈淑珍所说,那日子好过不少,自己的地位也要稳固得多。

    整个过程,那音巧尔计活佛都没说一句话,有些白来的意思,可不管赵子梧、陈淑珍这边还是几个旗总管都心里雪亮,这活佛不说话就是默许,说明他觉得双方的会商是可以的。

    这之后,那木海扎布的办公室热闹起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让他第一次感觉到当副县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量不干涉各旗群现有状况,逐步消除特权阶级,让广大牧民富裕起来。这是赵子梧和陈淑珍多次和他强调的原则,那木海扎布在工作中觉得非常精辟,当各旗群总管和周边几个旗扎萨克了解到多伦县府,尤其是赵子梧不会干涉他们内部的管理后,工作好做多了,整个多伦各族都开始凝聚起来。

    王颂很欣慰看到这些变化,他深信国家强大,军队才会强大,这个道理用在这时的赵子梧身上一样有效,军民关系融洽将极大提升战斗力也是他坚信的,如今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感觉待在这里意思不大,王颂决定返回阳高,那里的小弟子如今怎样了,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这一次赵子梧没过多挽留,他心里也挂念着阳高的弟弟妹妹,六月初,王颂启程离开多伦,孙名望和他一起走,他需要去阳高和罗尔夫会晤,商谈皮革厂和盐矿开采所需要的设备采购。

    关于赵子梧多次问为何要占领赤峰的事,王颂依然没给他答案,在王颂心里,还有个问号需要解决,察哈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人还会对张作霖下手吗?

第80章 生机盎然() 
火车飞驰在山岭之间,出张家口,过天镇,孙名望都不记得上次看到沿途熟悉的山西风光是什么时候的事了,眼前的景色并没有让他有多大感触,多年战乱之后,这些地方没有更好,只有更差。

    过席家湾,在罗文皂车站停靠时,孙名望就发现这里明显不一样了,首先是人的状态,这里的人明显脸上多了笑容,其次便是路旁原野你大片大片的绿色,庄稼长势喜人。

    到了阳高车站,孙名望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多人?

    如今的阳高车站早已大变样,整个车站足足扩大了一倍多,在铁路两边,延绵有好多新修的仓库,听过的没听过的商号名字挂在仓库门上,车站右边巨大的空地上摆放着几个很大的圆筒,还有不少机器,五六个持枪核弹的士兵守在边上。

    “王先生,那是什么?”

    王颂也没见过,不过看外形他多少能猜到一点,“也许是做水泥的机器。”

    出了车站,几个随从提着行李,王颂和孙名望沿着大路朝城走去,路两边的田地也是绿油油的,一直延绵到远处的山丘,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孙名望从未见过如此规整的田地,左看右看,似乎看不够一般。

    从西关进了城,连王颂都有些吃惊了,眼前的繁华早已不是他离开时的景象,出了各色商人、小贩,居然还有不少蒙古人、**人等掺杂其中,什么时候其他民族也来这做生意了?

    唯独没变的还是县府,除了不破烂,孙名望都觉得这地方可以拆了,式样老旧不说,和一路过来看到新建的房子比,这里有些格格不入。

    王颂没有直接回赵家大院是因为他知道此时家里一定没人,果不出所料,进入薛儒的办公室,就一眼看到坐在茶几边上的赵子赟。

    “呀!王先生!”听到脚步声,抬头看见他的薛儒惊喜道。

    “老师!”赵子赟闻声急忙站了起来,他是真想王颂,要是在家,他都想扑过来紧紧抱住他。

    两人手忙脚乱的看座、上茶、递烟,生怕没招呼到。孙名望看着心跳不已,在多伦也好,一路偕同来阳高也好,他并不觉得王颂怎么样,话不算太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今看到二人如此毕恭毕敬,王颂不说话二人都不敢坐,才发现也许自己看错了,这位老人可不简单。

    “王先生怎么也不拍个电报,我也好去车站接。”

    “几步路的事情,国圃何必计较。”

    “这事要是让淑珍知道,还不骂死我?”薛儒直抓脑袋。

    “就是,娇儿要是知道,我就惨了!”赵子赟也是一脸苦相。

    王颂哈哈笑了,尊重并不是他在意的,他是对这种真情感到欣慰。“娇儿呢?”

    “我去告诉她!”赵子赟一溜烟没了影。

    他的身影消失后,王颂才收回了目光,“国甫,子赟没惹什么麻烦吧?”

    “他会惹什么麻烦,要不是他死活不同意,我都打算把这县长,哦就是知事的位子让给他。”

    “国甫夸大了,他一个毛孩子,怎么能做县长。”

    “王先生,这我倒是要好好和您说说,您也许过于严厉了,有志不在年高,子赟确实有不足,我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王先生想必也看到了阳高这几个月来的变化,说实话,我是做不到这一切的。”

    王颂心里还是很满意的,嘴上当然不会夸奖弟子,他笑道:“国甫言过其实了,这也是你领导有方。”

    “哎,王先生,别人说我也就愧受着了,在您面前我还是不敢受,有些事别说做,我连想都想不到。”

    “国甫不必自谦,领导者识人用人也是重要的,子赟在能干,没有你的支持和信任,那也是做不成的。”

    这一点薛儒倒是可以自豪,见孙名望坐在边上不说话,说道:“先生还没给我介绍客人呢。”

    “咳,老了,有些事都注意不到,国甫,这位是多伦商业局的局长,淑珍的得力手下,也是多伦商会的会长孙名望孙先生。”

    “不碍事,不碍事。”孙名望慌忙道。

    “孙先生,这位便是阳高的县长薛儒,他还有个身份你绝对想不到。”王颂笑道。

    见孙名望有些迷惑,王颂解释道:“你的顶头上司可是他的夫人。”

    孙名望恍然大悟,他刚才就奇怪薛儒口中的淑珍怎么会和本县县长同名,原来是一家人,一家出了两个县长,也是奇事,赵子梧还真敢用。

    “见笑了,按我本意,淑珍去做多伦县长,我就卸任,不然传出去不好听。”薛儒解释道。

    “迂腐!这是好事,怎么不好听了?你国甫凭本事做事,淑珍也一样,我觉得你应该骄傲!以后断不可这么想。”王颂严肃道。

    此时薛儒更多的是感慨妻子当初看得比他远,如今日新月异的阳高让他很有成就感,赵子梧是不是想当军阀,他已经不在乎了。

    “先生教训得对,薛儒以后再也不提了。”

    “孙局长此次来阳高有事?”添过茶水后,薛儒问孙名望。

    “此次前来是受陈县长委托,与罗尔夫商量购买机器的事情,不过今天一路所见,我又有了在此考察一番的想法,还望薛县长给予协助。”

    “这个没问题,孙局长想看什么都行,至于购买机器的事我看孙局长不如交给子赟去办,那个大鼻子最怕子赟,说和他做生意只有亏本,没有钱赚。”

    “子赟还有这本事?”王颂不太相信。

    “具体怎么弄的我也不清楚,每次交易子赟都会给上海、天津发电报,说是了解市场价格,然后才和罗尔夫谈,弄得罗尔夫每次都要给些折扣才行。”

    王颂知道赵子赟是用相互压价的法子,上海有孙经理,自然可以了解,天津却是第一次听说,“他什么时候认识天津的人了?”

    “不是认识,是他派过去的,说是准备在那里建立一个办事处,方便以后采购,还想在天津做生意。”

    “他派过去的?谁啊?”

    “我只知道先生走后,上海有人给他发来电报,好像是他的同学,叫什么李良,说要来阳高投靠他,不知怎的,就给他弄到天津去了。”

    “李良啊,我知道,他是子赟当初最要好的同学,算算也毕业了,那小子不错,能帮子赟也是好事。”

    “所以说,先生不能用老眼光看子赟了,他如今可比一开始成熟稳重多了。”

    “还会不会朝你拍枪?”王颂笑问。

    “怎么会,自从他受伤后,就不再鲁莽了,还常说用枪解决不了问题,对了,我忘了告诉先生,阳高县府也准备做些改变,效仿南方,知事改为县长,下面设民政、财政、农业等局,我们已经上报省府,并提议由子赟出任副县长,主管工、农、商业。”

    “是不是快了些?我觉得他还是在磨练下。再说省府恐怕也不一定同意。”

    “先生多虑了,省府那边子赟比我还吃香,如今他不但可随意出入省党部,连德国驻太原的领事都成了他的朋友,在太原不知道薛儒的人遍地都是,不知道赵子赟的恐怕不多。”

    正说着,走廊里传来奔跑声,“爷爷,爷爷”

    一个娇小的身影飞了进来,王颂刚起身,陈娇儿就扑到他怀里,“爷爷,想死娇儿了。”

    王颂轻轻抚摸着她的背,眼角微微有些湿润,分别三月,他也很想念这个乖巧的孙女。

    “娇儿,让爷爷好好瞧瞧,好像又长高了?”

    一身淡蓝色衣裙,陈娇儿显得很有青春活力,听到二哥说爷爷回来了,她就丢下手里的事,一路飞奔过来。离开王颂怀抱,她才发现屋里还有陌生人,急忙站到王颂边上,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我说你跑那么快干嘛!”赵子赟紧跟着气喘吁吁走了进来,“一个大姑娘家,不顾形象在街上跑,像什么样子。”

    “要你管!”

    “行,行,我不管!”

    见赵子赟有些不高兴,陈娇儿心又虚了,“二哥,我是听爷爷回来,才这样的嘛,下次我一定注意。”

    “还下次?你要记住,如今你也是县里有影响的人,说话做事别人都看着,女孩子满街跑本来就不妥,加上认识你的人多,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会让别人心慌的。”

    “二哥说的是,娇儿知错了。”

    二人一番言语,王颂看得直点头,三个月不见,赵子赟变化果然很大,孙名望则是被他们两个的称呼搞糊涂了,低声问薛儒,这才明白其中原因。

    “子赟,娇儿想见爷爷也是人之常情,平时你不也夸娇儿能干嘛,她还小,别太严厉了。”

    “薛大哥,我哪小了?”陈娇儿不满,她最怕别人说她小,这样她和赵子赟就不是一个年龄段了。

    “就是因为她能干,才要严格要求。”

    孙名望听得直乐,两人岁数都不大,尤其是陈娇儿,看着也就十六岁上下,说话语气如大人一般。

    薛儒见他笑,笑道:“孙局长可别小瞧娇儿,她可是那些农户心中的女神,子赟说的不是没道理,她在街上乱跑,肯定有人会瞎猜,不信你可以看看外面,是不是聚集了一群人?”

    孙名望心道怎么可能,起身来到窗前一望,顿时呆了,不是一群,是一大群,足有两三百人,聚集在县府外的街道上,一边张望,一边交头接耳。

    “孙局长,没错吧?子赟,你还是出去解释下。”

    赵子赟瞪了陈娇儿一眼,她则是冲着他吐了吐舌头。

    见孙名望疑惑,薛儒解释了陈娇儿的身份,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