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78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78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走!”赵子赟气鼓鼓道。

    “子赟,国甫的安排有道理,我们都离开阳高,他反而好办事,我们不能给阎锡山留下借口,也不能让你大哥为此分心。”王颂说道。

    紧急计划迅速开始执行,薛儒先是上报省府,除他以外,赵子赟、马麟等人都辞去了现有职务,他请省府派人来接替,同时告示阳高民众,鉴于省府恢复了各项赋税上缴省府的新规定,阳高县今年不再进行水利建设,各项经费相应压缩。

    随着王颂等人秘密撤离,杨受成也做着准备,他将库存小麦和面粉全部分批从长城外运往多伦,并电告赵子梧请骑兵旅提供全程护送,大批现金也运往多伦。

    阳高地震了,再怎么隐秘,民众们还是发现了细微的变化,比如面粉厂的机器声已经不是彻夜在响,职业学校里的护士学员也持续减少,外界只知道是什么外出学习,据说是光华医院郑医生带队。

    水泥厂进入停产状态,传说是设备检修,种种迹象都让人感觉不对,当粮商掌柜们打着去巡视店面的借口离开阳高,部分民众已经知道大事不妙,好在薛儒还在,算是没有形成恐慌。

    二月份,阎锡山和老蒋打着嘴仗,一会江电、一会歌电,大谈和平,几番提出两人一同下野,避免战端,这一手倒是没迷惑着老蒋,可迷惑了民众,尤其是山西民众,阎总威望大增,各方都对他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高度评价。

    政客永远都是出尔反尔,说一套做一套,两边嘴上说着,手底下可没闲着,老阎先是到河边村老家向冯玉祥演了一出戏,又送东西又送钱,彻底得到了冯玉祥的支持,二人还歃血为盟,发誓要反蒋到底。然后派人去沈阳,拉拢张学良,老蒋也没闲着,一边调兵遣将,一边也拿出大把银子,加上高官厚禄加以分化。

    大战在即,任何力量都显得至关重要,得知张家口晋军第八军面向多伦防御,老蒋喜出望外,这一次他觉得可以彻底收服赵子梧了,别看独立师万余人,在老蒋眼里,可是虎贲之师,当年北伐大战的傅作义师早已烟消云散,唯独这支劲旅还完好无损,只要独立师愿意帮他,别说进攻,单单表明一个态度,就不知能牵制住多少晋军,何况赵子梧骑兵旅千里奔袭给他印象深刻,可以说阎锡山的察北、晋北、绥远都在攻击之下。

    派往东北的人过了山海关就分成了两路,一路进朝阳、赤峰秘密前往多伦,二月底,老蒋的代表方本仁和贺衷寒抵达了多伦。

    此时,独立师里也并不统一,李肃认为一旦开战,阎、冯占有绝对优势,老蒋恐怕是凶多吉少,不如派人解释,依附阎为好。张志新虽然同意此看法,但独立师和阎锡山已经势同水火,张会诏第八军的态势已经说明了一切,此时就算加入反蒋阵营怕也难受重视,是否可以考虑投靠张学良。陈振林等人则是持中立态度,建议不要参与两边的争斗。沈忠毅和吴增隆则私下找了赵子梧,他们还是偏向南京。

    方本仁和贺衷寒突然到来让独立师几个主要将领大感诧异,极力反对此时和南京有接触。

    “我先见见再说。”赵子梧不置可否。

    初次会面气氛显得有些凝重,不管方本仁和贺衷寒怎么说,赵子梧都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解释军中现在也是意见难以统一,二人只得暂时作罢。

    其实这次方本仁和贺衷寒是信心满满,尤其是贺衷寒,他不认为赵子梧有拒绝的理由,因此,二人已经将条件开出,赵子梧对此心里是满意的,他没有答应只是因为一来就谈妥各项事显得太急迫,还有就是他想看看张学良的反应,反正两边还没开战,拖拖也无妨。

第93章 该摊牌了() 
三月,几经辗转,王颂等人来到了多伦,赵子赟和陈娇儿差不多一年多没见到大哥了,兴奋异常,赵子梧也丢下手里的事,足不出户和老师、家人在一起。

    陈淑珍对薛儒不肯离开阳高非常担心,王颂向她解释了其中缘由,并安慰她,说赵家已经离开阳高,薛儒并没有性命之忧,陈淑珍这才稍稍放心。

    众人之中最为高兴的就是在阳高憋了一年多的常风,按他夸张的说法,就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堂堂独立师警卫团团长窝在阳高屁事没有,都快发霉了。好在这一年独立师也没什么大动作,常风也算没错过什么。

    赵子梧借口家里有事,老将不会面,方本仁和贺衷寒郁闷不已,不过从军校出来的贺衷寒还是发现事态对己方有利,大批粮食进入多伦,这说明赵子梧在备战,他向方本仁解释道:“我想赵子梧还是有顾虑,这里地处北地,一旦开战,他没有任何救援。”

    “这个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方本仁蹙眉道。

    “不,他需要态度,张学良的态度!”贺衷寒肯定道。

    沉默了一会,方本仁道:“你的意思是他真正担心的是张学良?”

    “单从军事上来说,他并不担心阎锡山对付他,这里不是重点,反而张学良一旦也加入冯、阎阵营,他就会腹背受敌。”

    “我明白了,只要得到张学良不进攻他的保证,他应该会帮我们。”

    三月十六日,方本仁从沈阳方面得到想要的东西,经过吴铁城斡旋,赵学良口头上答应不干涉察哈尔这边,于是他又紧急约见赵子梧,时间不等人啊,冯玉祥已经返回潼关,大战在即。

    “子悟,你现在没有顾虑了吧?”将情况说明后,贺衷寒问道。

    在此之前,赵子梧已经和老师进行了沟通,差不多了,该摊牌了。

    “耀庭兄,衷寒,我原则上同意,只是”赵子梧本意是想说如何出兵,怎么打由他来定。

    方本仁却会错了意,他急忙插嘴道:“赵师长,除了察哈尔省主席一职,还有独立师编制增加为军外,这次出兵的各种费用也由我们承担。”

    赵子梧愣了下,随即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说既然要出兵,我需要准备,还请耀庭兄向校长说明。”

    方本仁松了口气,“这个自然。”

    “子悟,既然耀庭兄说了承担出兵费用,你不妨说说要多少?”

    “这个”赵子梧还真不知道,这种费用怎么算?“要不我回去让军需处算算?”

    方本仁和贺衷寒忍不住笑了,“子悟,你可真有意思,其实这就是一种补偿而已,你还真去算啊?耀庭兄,干脆你说个数吧。”

    伸出三个指头,方本仁缓缓道:“三百万,如何?”

    赵子梧暗自吃了一惊,这么大方?他算是手里有巨款的人了,都觉得不可思议,那其他那些摇摆不定的呢?

    “行,耀庭兄怎么说怎么好,我出兵并不是为了钱。”

    秘密协定签署,方本仁大大的出了一口气,阎锡山后院要起火了。

    三零年三月二十日,冯、阎发通电反蒋,各方军阀汇集太原,推举阎锡山为海陆空总司令,冯、李、张为副总司令,长长的名单让人拙舌,这几乎涵盖了老蒋阵营外的全部知名人物,并且成立了九个方面军,总兵力达到八十万,随即汪精卫也发动政治攻势,从各方面看,南京都岌岌可危。

    李肃等人对赵子梧与南京签署秘密协定非常不解,这种形式下把宝压在老蒋身上非常不明智,对此,赵子梧只有一句话,八十万大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这话怎么听都让人难以信服,别的不说,冯玉祥名下的西北军就不是吃素的,主帅一意孤行,众人也没办法,只得做着准备。

    四月一日,阎锡山组建了北平军政府,在得到各外国公使的同意后,他觉得已经胜券在握了,按照他与冯玉祥的协定,由晋军组成的第三方面军主攻方向是津浦路,冯玉祥主攻平汉线,陇海线两军共同担任。

    南桂馨再次提出解决赵子梧,这样第八军也可以腾出来,建议得到阎锡山的认可,三方面军总指挥徐永昌不得不照办,他下令赵子梧独立师即刻从南口进关,编入第三路军张荫梧部,进攻山东。

    赵子梧随即通电拒绝,声称中立,并警告说,任何意图进攻多伦的军队都将受到独立师无情的打击。其实双方都知道开战是必然的结果,只是履行下程序罢了,随即,徐永昌宣布独立师为叛军,让驻守张家口一线的第八军平叛。

    晋军第六军一部随即进驻阳高,彻底断了双方和谈的最后一丝可能,南边还没开战,北面倒是先打起来了,不少晋军高级将领对此很是不解,就算要解决赵子梧,此时合适吗?他们不太相信张会诏的第八军能够摆平赵子梧。

    防守是一回事,进攻又是另一回事了,张会诏此时就有些头大,依托外长城,防守住张家口到赤城一线不是难事,要想进攻多伦就有些麻烦了,别看他是一个军,人数并不比赵子梧多多少,把稳起见,两个师的进攻是必要的,问题就在于如果赵子梧不死守多伦,而是主动出击,留下的一个师要想防守住现有阵线就不太可能。

    将自己的担心上报了徐永昌,老将知道赵子梧没那么好搞定的,如今已经势成骑虎,他就算对赵子梧有好感,也不得不从反蒋集团的角度考虑,仔细斟酌后,他下令李服膺第四军进驻张家口,协助防守。

    对方玩真的,赵子梧也不是好惹的,他电令已经秘密前出到锦盖的特木德骑兵旅南下威逼二道河。

    还没等张会诏出兵多伦,二道河就发来急电,独立师骑兵旅出现在附近,留守的保安纵队一个营无力抵抗,准备放弃二道河,退入长城内。

    张会诏顿时慌了神,对方骑兵旅看来是意图切断平绥线,他急忙调于镇河的二十四师进驻天镇,他可是清楚知道独立师骑兵旅其实是一个师的编制,大意不得。

    四月二十日,李服膺率第四军抵达张家口,他却发现张会诏此时愁云满布,一番细问,才知道那个骑兵旅真是让他头大如斗,特木德攻克二道河,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折向西,兵锋直指平地泉,那意思就是我想打那就那,你进攻多伦试试?

    望着地图上的平绥铁路,李服膺也觉得难办,当年国民军就是从多个口突入到晋北,防都没法防,何况那时山西绝大多数力量都集中在晋北,如今大同只有一个师,连同张家口这里,总共就七个师,这么长的战线是没法防守的,他心里知道,单独一个师恐怕不是赵子梧对手。

    “明甫兄,我看他这是想让你投鼠忌器,这样不行,我们要抓住他的要害!”

    “慕颜兄,何处是他的要害?”张会诏问道。

    李服膺将指头重重落在地图上的一点,“就是这,多伦!”

    “慕颜兄的意思是”

    “只要我们攻下多伦,他就失去了一切基础,到时候随他在草原上游荡,我不信他的军心还稳得住。”

    “好!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我只攻多伦一处,看他怎么办!”

    想法是不错,赵子梧确实不能丢失多伦,这不仅仅是军心,还关系到民心,若是晋军仅仅只对付赵子梧,这次他绝对是在劫难逃,但二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眼下是中原大战,主战场在中原!

    当老蒋得知北方赵子梧已经和晋军撕破脸,兴奋得连叫了几声好,这不仅仅是一万多人归顺的问题,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赵子梧在北伐中获得很高名望,裁军时又如此高调,民众很喜欢这样的军队,加上和几位活佛良好的关系,可以说在察北赵子梧的名气远远超过阎锡山,这样的军队都投入南京,说明了什么?

    中央中不少人不理解他为何会给赵子梧一个省,这样的拉拢力度似乎大可不必,当赵子梧一下子牵制住晋军两个军,不少人都反映过来了,老蒋深信赵子梧给他的惊喜应该不止这些。

    五月三日,在收拢了第八军,向李服膺移交防务后,张会诏率大军出了大境门,准备经张北直攻多伦。而此时,中原战区也大幕渐开,两边兵马准备妥当,准备一决雌雄。

    从地图上看,中原战局完全随铁路展开,陇海路在中,平汉路和津浦路在两翼,作为战区中央的陇海路云集了双方精锐,冯、阎二人在此埋下了失败的一笔,他们居然在陇海路形成联合作战,缺乏统一指挥不说,冯、阎的将领还相互不信任。

    陇海线一开战,孙殿英和万选才就抵挡不住顾祝同、陈诚的进攻,分别后退,退往归德的万选才居然被刘茂恩诱杀,随即刘茂恩投了老蒋,冯玉祥这才发现手下人其实并不忠心,这让他看谁谁有嫌疑。

    于是乎,降过阎锡山,又降过老蒋的石友三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别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这样一来,他不是想着如何打老蒋,而是想着如何防止冯玉祥突然翻脸。

    丢失归德,远在亳州的孙殿英陷入重围,这也成就了他守城名将的地位。开战不利,老冯怒了,一声令下,将孙良成和吉鸿昌两员猛将投入,硬是把装备精良的陈诚师打得溃不成军,可惜联合作战的后果显示出来了,两翼的晋军可没心情这么打,战机稍纵即逝,老蒋急忙调兵遣将稳住战线,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中原鏖战,北方也没闲着,张会诏出张北,北上多伦一路可谓顺风顺水,他眼前唯一的问题就是消息不灵,只能靠自己的侦查队前出侦查,赵子梧如今是如何布置的,一概不知,不过他觉得自己强攻多伦,赵子梧除了决战,任何花招都没用。

    在多伦,独立师也在紧张部署,和张会诏相比,这里的消息要灵通得多,不但有楚峰突击队侦查的结果,沿途的牧民也会传递消息,在他们眼里,张会诏是侵略者。

    “师长,张会诏部共三个师,另附属晋军炮兵第六旅一个炮兵团,总兵力达到两万三千人,目前他的杜春沂师居中,周原健师在左翼,于镇河师在右翼,三路齐头并进,如今已经距离宝昌不到五十里。估计他会在宝昌休整一两天。”李肃指着地图介绍着情况。

    “他这是要和我们再多伦城决战!”张志新说道。

    “多伦城并不大,我觉得还是可以按照天镇的方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