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806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806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要没有任何职务,才能称为独立。”

    赵子赟顿悟:“毛公好主意!”

    杨杰闻言笑了起来:“看来我过几年,也是有事情做的了。”

    由于朱老总决定退役,并退出政坛,国防部长的职务除了彭老总,已经没有其他选择,毛公对彭、傅二人出任国防部正副部长没有异议,不过他提出国防部也应考虑由三人组成,按设想,应该是两党以外的第三人,不过这国防部太重要了,建国初期大意不得,思考片刻,朱老总提议由李宗仁出任另外一位国防部副部长。

    提议通过,国防部正副主官算是确定了,除了已经商量好的下属各部外,国防部下还设有一个办公室和三个厅,办公室负责内部、外部协调,及文件往来工作,国防一厅主管征兵、退役,人员晋升、军事法庭等,主要与人有关,国防二厅主管预算、经费、军饷下发以及审计核查,国防三厅主管军事情报,包括外事活动和驻外武官等。

    办公室和国防三厅初步定下来由李建波和唐毅主管,国防二厅和三厅拟由谭震林和彭真主管。

    陆军总司令拟由特木得出任,副总司令则由薛岳出任,陆军部常务副总参谋长由张煜出任。海军总司令陈振林,副总司令叶挺,海军部常务副总参谋长由陈绍宽出任。空军总司令孙仲华,副总司令叶剑英,空军部副总参谋长由杨相林出任。

    杨杰依然领导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则由第三野战军刘总出任,三个三军总参谋长分别为左权、卫立煌和高志航。装备后勤部部长为孙震,副部长萧劲光,政治部部长由第一野战军罗总出任,副部长由沈忠毅出任。

    五大军区司令分别由叶启杰、吴克仁、贺、林、粟出任,副司令为布塔其?朝克、冯钦哉、高桂滋、徐老虎、谭震林,参谋长为何柱国、牟中衍、孙连仲、周士第、罗瑞卿。

    吴增隆回到海军陆战队,出任海军陆战队总司令,黄克诚出任副总司令,张一凡为参谋长,下辖四个师。

    战略司令部由张自忠出任总司令,张云逸为副总司令,谢俊为参谋长,海外战区司令部由老徐出任总司令,黄显声为副总司令,于学忠为参谋长。

    那木海扎布和札木斯朗?云登将退役从政,近卫集团军由陈赓升任司令,陈离为副司令,戴安澜为参谋长,一零五空降师调出近卫集团军,由叶飞重新组建一支新的空中突击师调入。

    五个集团军司令分别由双方将领和起义将领中的陈明仁、孙立人等著名将领相互交替,配合组建了班子,师一级以上,陆军大致完成了整体的编制。

    海军由苏斌、方莹、张爱萍等人分别三个战区司令,由于海军还在建设之中,部分职务空缺,三个战区实际上只有一只舰队,处于学习训练提高之中。

    空军南北战区司令部由徐焕生、阎海文分任司令,这个没办法,空军是****弱项,还不同于海军刚起步,已经有实力有规模,毛公支持不要让外行来折腾,只是提名了一些人,出任航空军的副司令等副职,有种参与学习的意思。

    东北义勇军不再独立存在,杨靖宇和魏振民将退役,转为政务人员,任辽宁副省长和沈阳市长,赵尚志和夏云杰转任五个集团军中的第一、第三集团军副司令,手下义勇军一部转为黑省武装警察,一部退役,抽调精锐人员,加入东北军区下属各师,也是打散混编。

    大致有了人员的充实,杨杰提出了统一军衔的问题,根据国内外的军衔制度,他建议设置将官四等,校官三等,尉官三等,士兵多个等级,不考虑设置元帅,也不考虑设置什么特级上将。

    杨杰的建议总的来说是务实,赵子赟表示同意,不过他建议不要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直接用大将替代一级上将,建议得到采纳,按照方振武的编制设想,可以确定的是三军正副总司令,军区司令,海军战区司令,空军战区司令,加上战略军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和机动作战司令可为大将,其他副职,参谋长,空军航空军、海军舰队司令,可设为上将,根据需要,也可是大将,到师一级,则为中将,陆军虽然不设旅,不过一些单位相当于旅一级编制,比如乙种师,比如战略军中也有可能是旅,比如海外驻军,比如大型军舰指挥官等,这些职位对应于少将,团一级为中校到上校,营一级为少校,连以下为尉官。

    以后是可以以这些职位来确定军衔,不过现在要考虑特例,针对预设的这些人员安排,初步确定了三军总司令部正副司令,参谋部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五大军区司令,空军南北战区司令,战略司令部司令、机动作战司令部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外战区司令,以及装备后勤部、政治部部长为大将军衔,其余人等经过讨论评价后,评定一些人为大将,其余为上将,以此类推,把各级能确定的,确定下来,一些战功突出的,可考虑提升一级。

    也就是说,初步已经确定了二十四人为大将,毛公对这个没有异议,不过他提出,作为联合军的总司令,赵子赟未能拥有最高军衔,走到哪里都说不过去的,他建议赵子赟为特例。

    对此,赵子赟坚决反对,不能搞特例!杨杰思考良久,提出一个建议,确实,很多将领都将退役,转为政务工作,这之前已经有部分人了,他们的战功不能忘记,否则别说军队里过不去,天下人也会说闲话的,他建议采取受于军衔后退役,已经退役的,比照补授等级。

    这建议算不上特例,说白了也就是明确以什么军衔退役的,比如赵子赟,可以是以大将军衔退役,同样的人当然包括朱、彭、傅,三人完全可以毫无争议的以大将军衔退役,其余那木海扎布,以及现在已经转为政务工作的,聂、陈等人,均够得上以大将的军衔退役。

    此事当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尤其是其他级别,涉及面非常广,恐怕没有三五个月,搞不定!

    从军衔引申出来的,是勋章问题,这肯定要做,否则,军人的荣耀将无法体现,难题是涉及三方人员,功绩各不同,甚至有些起义将领曾经和毛公他们血战无数次。

    赵子赟对此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他也就此提了出来:“我们可以设立独立自由勋章和抗日战争胜利勋章,凡参加抗战的,不管属于哪一方,按照功绩发放,独立自由勋章则需要有一个界定,我的想法是参加过北伐的,参加过红军的,以及在察省早期做出贡献的,才能考虑发放。”

    毛公听了,觉得有些道理,起义那些将领,撇开以前的内战因素,以北伐为其功绩,是说得过去的,红军和察哈尔将领,也划定了一个特定时期,基本上没有冲突。

    “要是参加抗战,但后期和我们作战被俘虏的那些人,还考虑吗?”杨杰蹙眉问道。

    “考虑!”赵子赟肯定道:“抗日战争是国战!这和他们这之前、之后的表现没有关联。”

    朱老总点头道:“这很公平,功劳不抹杀,独立自由勋章更多的是体现为这个新中国建立付出鲜血的人的功绩,能够获得这两种勋章,更加荣耀。”

    “除此之外,我还想设立一个人民英雄勋章,以表彰那些突出贡献的个人,比如英勇作战的士兵,为国家独立自由,赢得抗战胜利的其他人。”赵子赟说道。

    毛公很赞同,勋章不仅仅是军人才有的荣耀,还有普通人,最直接的,就是那些军工生产者,他们的付出,完全超乎人想象,不比战斗在一线的军人差!

    至于等级,比较好确定,勋章三级,奖章三级,麻烦的也是评定,这需要时间。

    前前后后花了四个多小时,大体算是把这些事情理顺,达成共识,杨杰和朱老总因挂着蒙北,告辞要离开,毛公见赵子赟心情很好,说道:“子赟老弟,关于各部人员设置问题。”

    赵子赟一听,头嗡的一声,慌忙起身道:“毛公和孙夫人做主就行,我没意见,没意见。。,我那里还有几个报告需要细细看一看,毛公,我先走了。”

    也不能毛公说话,他连走带跑,一溜烟没了影,还未离开的杨杰直摇头,毛公笑道:“他是躲不掉的”

第1180章 如何恢复南方?() 
出门,赵子赟便看见廖梦醒站在他车边,想回头,只是这不是让毛公有理由和他说事情么?只得硬着头皮来到车前,廖梦醒见他笑道:“我看你刚才是想躲?”

    “没有的事!”赵子赟立刻回击,“廖姐姐找毛公?他在的。”

    “不,找你,知道你在商量军队改制的事情,不好打扰,我已经等了有一会了。”

    “我还有些其他事情。”说着,赵子赟急忙上车,不过廖梦醒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拉开前门坐了上去,和司机说道:“去联合政府大楼。”

    走进会议室,赵子赟脸上郁闷的神情还未消失,老于见他,也不管他表情不大好看,说道:“来得正好,说说你的看法。”

    赵子赟一头雾水:“我什么看法?”

    “昨天送你那的文件,你没看?”老于脸色不好了。

    “看了!看了”赵子赟急忙回答,坐下来想了片刻,还是问道:“哪个文件?”

    老于腾的就站了起来,周公急忙拉他坐下,“不着急,他来了,就跑不掉了。”

    老于悻悻坐下,将桌上文件递给他,赵子赟快速看着,大致明白了意思,这是一份关于本年度财政资金在南方投入的设想,由于意见很不统一,以文件方式下发讨论。

    恢复南方必定要投钱,这是可以确定的,联合政府计划投入不少于二十亿蒙疆元,看似很大,其实分到各省也不多,而且南方各省那一个方面都需要钱,巨额的钱。

    从恢复经济来讲,大头肯定应该投到工农业上,但从稳定南方民众来说,民生投入又是急需的,二者难以平衡。

    要想投入工农业,除了道路交通要改善外,工业如何选择也是大问题,这不仅仅涉及布局,还涉及现有的一些资产如何处置,是以国家控股企业为主,还是参股民营,亦或是干脆不管民营。

    “我大姐什么意见?”

    老于叹口气:“大小姐的意见很明确,先不管重工业,抓农业和民生,这让我们很惊讶,我们还是主张建立一些重工业的大工厂。”

    赵子赟想了想道:“我姐姐说的对,重工业如何做,不能拍脑袋,有什么资源,建在那里,这都需要实际调查决定,否则巨额的钱投下去,不合适就是巨大的浪费,相反,农业在各省都有传统,不会出大问题,不管怎样,先保证吃的,再考虑发展。”

    “至于民生,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南方多年战乱,那里还有什么民生,医疗、教育先行,让小孩,年轻人先有书读,这耽误一年,就要推迟一年向社会提供各种人才,哪怕是要建大工厂,也得有工人才行,教育培训不能不做。”

    老于闻言,默然,半响道:“可这经济耽搁一年,也是影响很大。”

    “那不见得,厚积薄发,欲速则不达,咱们已经结束内战,统一全国,大可打好基础慢慢来,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老于,你说是不是?”

    老于点点头:“我算是被你说服了,周公觉得呢?”

    周公也点点头:“这是很稳妥的做法,我们现在确实不能着急,战争结束了,统一了,很多人都想看到新气象,看到一夜之间,国家安定,变得繁荣,这不现实,我们还需要修复战争带来的创伤,不能头脑发热,中国这么大,很多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多考虑清楚,多想细一点,尽量少犯错。”

    正说着,黄炎培和张伯苓走了进来,“我说他在吧?此时不盯紧他,他一会功夫就不见了,周公,打扰了。”

    周公笑着打招呼,见张伯苓显得有些犹犹豫豫的,问道:“张先生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这个。”半响,张伯苓还是没说出一个字来。

    黄炎培见状急了,伸手道:“拿来!”

    又是扭捏了半响,张伯苓才从怀里小心拿出一张纸,黄炎培一把抢过了,拍在赵子赟面前:“兑现!”

    赵子赟定睛一看,是当年他写给张伯苓的那张纸条,顿时冒汗了,如今已经是联合政府,这花钱可不是他想怎样就怎样。

    看出他为难,张伯苓急忙拿起来要撕,赵子赟只能硬着头皮道:“张先生,我认账!”

    黄炎培乜着他,“你有钱么?”

    心一横,赵子赟咬牙道:“有!我就不信,砸锅卖铁,我弄不到钱!”

    张伯苓顿时心痛起来,埋怨道:“任之兄,我说不要这样,你偏不听!子赟,此事你不必放在心上”

    黄炎培哈哈大笑起来:“心软了?你们这些先生啊,这两天骂他不照面,不回话,这见面了,他一为难,又。。”

    张伯苓有些恼了,说道:“我是有条子,可这事是你任之兄管辖之事!”

    黄炎培乐了:“不错,是我管辖之事,可你却要特事特办,没这条子,我可只能一视同仁。”

    张伯苓愣了下,随即道:“行,慢慢办便是!”

    见他转身要走,黄炎培一把拉住他:“说笑而已,我只是想看看子赟现在是否还认账而已。”

    “他为人你不清楚?”

    二人这么说着,周公大致听明白了,一定是南开找了张伯苓,张伯苓不得已找黄炎培,想让南开的重建提前些,黄炎培大概是小孩心性一时起了,要张伯苓把当年赵子赟承诺的条子拿出来,让赵子赟给钱。

    “张校长,各大学重建都已经上了议事日程,我们这两天正在讨论是先经济还是先民生的问题,现在基本定了,先民生,张校长大可放心,不要说大学,就是中学、小学,都会作为重点,优先考虑的。”

    闻言,张伯苓露出喜色:“甚好,甚好!不瞒周公,若不是心里有南开情节,我是不愿意来找任之兄的,国家百废待兴,钱也要花在刀刃上,只要有计划,迟早些并无大碍,再怎么,也不会比抗战那时苦。”

    黄炎培也笑道:“我自然是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