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843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843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个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没人相信,中国是真想在帕米尔投原子弹,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个策略而已,斯大林天真的认为,中国会报复跟着进行核试验。

    他想错了,此时就是赵子赟,都完全放弃了在帕米尔进行核试验的想法,局势不同了,当然,苏联要做这样的事情,他没理由反对,反正和苏联是扯不起边界问题的,除非战争。

    五月十二日,在世界一片哗然下,莫斯科空投了一颗五万吨级的核弹,巨大的蘑菇云宣告靠近塔吉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地区的和什库珠克帕米尔东南部成了污染区,莫斯科等于自己封死了通往中国的道路,如果多来几次,帕米尔高原将成为第一个隔离国家之间往来的死亡地带。

    斯大林没想到,世界各国指责之声如海啸一般,东欧国家甚至爆发了游行,要求本国脱离华约组织,以免遭遇无妄之灾,始作俑者赵子赟偷偷擦了擦冷汗,幸好。

    当然,连周公都知道此一时彼一时,中国当初要是投下去,局面没这么糟糕,那时候局势不明朗,而现在,各国都认为中苏阿三国边界纷争,可以和平谈判解决时,莫斯科这一手,就显得卑劣了。

    一颗原子弹,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议会毫无争议的通过了中澳新南太平洋安保条约,虽说南太平洋没有什么外来威胁,不过这个世界有些不安稳,有盟友总比没盟友强,何况这份条约还涵盖着互不侵犯的条文。

    这个条约,让华盛顿错愕,紧接着,在南斯拉夫的强烈要求下,中国不得不拉上法国,签署了中法南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三国中任何一国,遭遇到武装入侵时,另外两国将给予军事支援。

    这个条约的核心,是南斯拉夫将中国拉入了本国防御体系之中,让中国在南斯拉夫部署空军,加强南斯拉夫的空中防御力量,查查克空军基地成为中国武装力量深入欧洲的第一步。

    而土耳其彻底倒向美国,签署美土协定,允许美国驻军之后,巴列维王朝感受到了来自苏联和美国的两方压力,借助中国力量简直是唯一选择,以保护石油开采为由,伊朗多次要求与中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最终,中国还是拉上法国,签署了中法伊共同防御条约,建立赞詹空军基地。在里海,中美苏军事力量,终于无缝撞在一起。

    至于后来英法伙同中国,及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兰芳、苏门达腊等国共同签署的东南亚和平协定,都有些亚洲版北约的味道,而美日安保条约、菲美共同防御条约,直接催生了中韩共同防御条约完全没有意外。

    四九年的下半年,成了找盟友的时代,美国除了与日本、菲律宾、土耳其签署了军事同盟外,强行主导西德建立,也是此举,让法国感到不满,戴高乐才会和中国一起,插手伊朗和东南亚。 '^*'

    同时,利用苏联在帕米尔进行核试验这件事,美国加大了在北约条约国的军事部署,由此引起莫斯科强烈反应,除了争锋相对建立东德外,斯大林担心再次出现匈牙利事件,利用华沙条约和美**事压迫,迫使东欧国家接受苏军的部署,在欧洲,紧张的关系让东西欧完全断绝了往来,冷战壁垒,开始落下。

    在亚洲,中印战争一败涂地的印度投入了美国的怀抱,虽然么有什么军事同盟协定,但美印关系迅速升温,大量美国援助抵达印度,杜鲁门甚至以租借的方式,向印度提供了贝劳?伍德轻型航空母舰,及一些驱逐舰,以此来通过印度海军,控制印度洋。

    倒向美国的,还有失去了一大半领土的印尼,至此,美国在亚洲,也打下印度、印尼、菲律宾、日本四个大钉子,从各个方面,也遏制着中国的扩张。

    从五零年开始完全形成的全球冷战局面,要完全搞清楚中美苏三个大国的战略和面临的压力才弄得明白,除了北约、华约是美苏明确的对抗外,中法南同盟、中法伊同盟都有些说不清楚是针对美国还是苏联,理论上,中国在欧洲,应该是和美国共同遏制苏联的,但中美关系又有些诡异,美日安保条约,中韩共同防御条约,可以理解为中美是针对苏联,也可以认为是中美直接对抗,毕竟菲美共同防御条约以及美印合作,明显是针对中国。

    因此,这场冷战是美苏、中苏、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除了苏联相对孤立外,中美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九州作为中美贸易跳板,一直都存在。

    后史评价二战后到冷战开始这五年,普遍认为中国是最大的赢家,利用战争和美苏矛盾,最终整死了苏联,拉拢英法,以自由贸易,军备竞赛,整垮了美国,其避实就虚,抓住要害,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让美苏无所适从,难以招架。

    有不少史学家认为,中国聪明的抓住了二战结束后,各国急于恢复国力,以应对新威胁这一点,把一堆国家捆绑在自己这条船上,这比美苏拿********,拿战争军事威胁来说事,更容易得到各国的认同,而构建了自由贸易大市场,让很多国家至少在这个年代,在一二十年内,都有着高速发展,都是赢家。

第1237章 忙碌的工作(一)() 
妻子还在澳大利亚游荡,在伊丽莎白热情邀请下,赵子玉和陈娇儿还去了新西兰,这个美丽的岛国让二人流连忘返,赵子赟不明白,伊丽莎白为何与妻子和大姐关系这么好,外交部说,英国已经照会驻伦敦大使馆,伊丽莎白公主将再次访问中国。

    他是不知道,伊丽莎白公主是英国皇室的法定继承人,她父亲乔治六世身体状况不佳,上次出访中国,只是一种礼节性的回防,而这一次,公主出来,已经是刻意安排,让她开始接替乔治,出席公开场合。

    英国的亚洲利益和中国戚戚相关,作为英国未来的君主,伊丽莎白公主有义务和中国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在中英关系出现紧张时,发挥作用。

    英国政治家经过分析,认为不管赵子赟是否当政,由于中国国体的特殊性,他的影响力都将是非凡的,既然伊丽莎白公主和赵子玉、陈娇儿有着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加强这种关系是必然的。

    现在伊丽莎白只是公主殿下,还不是女王,与赵子玉和陈娇儿的来往并不**份,何况女人之间来往,顾忌也少,便于沟通,对今后她的登基,有利无害。

    妻子不会来,赵子赟是工作、家庭两难顾,好在孙夫人在党代会后,事务大减,瑞儿、莹儿都住到她那里去了,孤家寡人的赵子赟干脆吃住都在总理府的办公室里,全力忙碌着他最后的工作。

    他这一发力,周公顿时感到肩头上的压力松了很多,尤其是赵子赟更愿意去关注那些杂事,让他有更多精力放在即将到来的大选和悉尼峰会后带来的大量外交事务上。

    大的章程,各部都不会忽略和有大漏洞,赵子赟主要推动的是各部的其他工作,他与科教文部首先解决了一直以来,空有科技这个职能,却无具体方案的状况。

    说白了,也就是科技工作的投入问题,赵子赟主张科技投入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包括什么数学、文学研究,就是那种没有直接产出,能直接在实业上应用的科学技术,这以科学基金来解决,主方向是大学,一些知名的科学人员也可以申请,为避免一些民间高手孤军奋战,基金里有一个后补助的口子,只要个人阶段性成果得到本领域专家的认可,可以对其前期工作进行补贴。

    此外,科教文部对各大学有硬性规定,必须开放基础研究的实验室,科教文部根据其开放的结果,给予补贴。

    另一个方面就是创新,这基本是面对实业的,包括科学技术奖和创新补贴,奖励很直接,补贴有些复杂,对于有工厂实体,开展创新的,科教文部对其使用大学的科研设备,进行检验检测等能够证明开展创新工作的支出,进行全额补贴。对于个人创新,尤其是参与创新大赛,采取扶持补贴,分成不同的情况进行支持,一种是创新前申请,得到认可和批准后,补贴一定费用,一种是创新后,根据创新大赛地区和国家评选结果,进行补贴。

    如今,创新大赛和个人创新已经成为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除了梦想基金和腾飞基金外,这两年又出现了十几个新的投资基金,推动这创新大赛更加火爆,四八年,南方陆续建立了上海、武汉、成都、广州、昆明等多个梦想园,无数小型企业出现,给实力平添了强大活力。

    当然,张垣梦想园依然是创新者心中的圣地,这里水平最高,各大投资基金的总部也都聚集在这里,提供着让人向往的机会。

    为庆祝建国,科教文部已经发布公告,举办世界创新梦想大赛,外交部已经向建交国提交备忘录,欢迎各国前来参赛,现在已有法、英、南、澳、韩等十余个国家外交部给予了回应,将参加中国这次创新盛会。

    大赛举办地,放在了东方明珠,上海,经历了几番沉沦,上海终于有机会迎来世界瞩目的目光。

    作为中国曾经最辉煌的北京城,因首都没有定于此地,一度变得平庸起来,平津特别区,也不足以让其找回应有的地位,不过在赵子赟与科教文部推动各项工作中,北京恢复了活力。

    文化也是科教文部的弱项,报纸、书籍杂志、音像出版管理,只是一种行政工作,文化的难点在于看似大,却有些虚。

    赵子赟想到的办法是在北京举办世界文化博览会,计划两年一届,利用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故宫这个超级皇城,打造北京这个文化中心,为此,科教文部已经会商建设部,投入修缮费用,并请梁思成牵头,对北京城进行规划设计,那些必须保留,那些拆除重建,那些可以作为商用等等。

    在确定了五零年三月举办世界文化博览会之后,他指示科教文部,出台文件,把琴棋书画和戏曲定为国粹,邀请梅兰芳、齐如山、程砚秋、荀慧生等人商讨建立公司化的戏班,编排新剧,邀请书画大家在长安举办建国书画大展,带头采用毛笔,做文件批示。同时,以特别党员的身份,向毛公建议文工团区域合并,推动话剧和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

    赵子赟还利用当初自己与陈娇儿合唱带来的影响,提升演艺界的地位,从各民族中寻找一些知名歌曲,灌制唱片,在电台播放,一系列手段后,文化开始出现繁荣。

    借助博览会这个想法,赵子赟还推出了香港世界商品博览会,他要让贸易圈内国家,都来香港设窗口,在这里进行商品洽谈和交易。

    也只有中国能够完成这种大手笔的活动,其他国家,要么实力不够,要么议会就会为支出吵作一团。

    不过真正让周公感到惊讶的,是赵子赟在农业上的超强能力,谁都想不到这个都没怎么种过地的人,有着超出农业家的非凡实力。

    赵子赟没法解释,爷爷就是搞农业的,七八十年后的农业当然不是现在的中国能够想象的,王颂早已给出了方向和全套的设想。

    国土资源部联合各大学,在王颂的猜想基础上,完成了大农业区规划,赵子赟灌输的耕地不是越多越好得到了广泛的认识,而这一次,他一项项把控着中国农业的未来之路。

    首先,他就把西藏、青海划成了生态脆弱区,禁止大规模的养殖业和种植业,简单来说,青稞亩产量少于四百斤的地区,不得耕种,养殖牦牛,人均不得超过十头,生活困难,一个是移民,一个是财政免费提供农用物资。 360搜索 妙…筆…阁:第三极崛起 更新快

    其次,是水资源保护,长江、黄河上游,距离河道两公里距离内,禁止耕种,引水灌溉渠,有着数量和规格的严格规定,以此配合的,是工业用水总量被控制。其他水系、湖泊也要逐步取消周边的耕地。

    农业现代化工程,是赵子赟重点抓的工作,产出是首要指标,小麦亩产五百斤,玉米一千斤,水稻一千斤等是粮食作物的标杆,为达到这一标杆,水利配套是考核各地农业工作的重要指标。

    机械化程度要求是百分之九十,无法进行机械化耕种的,只有一种可能,不适合,这就让地方试图采用梯田扩大耕地变得不可能,说老实话,王颂当年告诉赵子赟的,就有他很反感所谓的山地梯田,耗费巨大,产出的粮食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相反,赵子赟认为山区有限耕地,可以发展蔬菜和果树,蔬菜经济价值大,农户愿意精耕细作,果树有些植树造林的意思。

    至于蔬菜、果树这些经济作物,赵子赟的要求只有一个,满足本县的可自行发展,满足本省的,需要省国土资源厅统筹协调,满足跨省需求的,需要国土资源部统筹协调,这主要是避免这些产品在一个局部形成过大的产量积压。

    总之,种植业、养殖业,他都采取当年在察哈尔的方式,结合农业区域规划,来实现宏观调控,至于出口,基本上是禁止未加工的农产品出口,这不仅仅是不值当的问题,也是避免大量农产品出口压制了周边国家农业生产,他希望想出口赚钱的公司,以永兴和多伦牧业为例,出口终端商品,现在永兴的各类豆罐头和多伦牧业的奶酪、奶粉,都是欧洲畅销食品。

    除了这些,赵子赟推行了很多制度,比如农用物资专卖制度,民间要想经营,得取得专卖证,其定价,是实业部核准的,原则上,是工厂出厂价下浮百分之二十作为销售价格,实业部给予农用物资生产企业免税和补贴,不直接补贴农户和经营者,是为了避免有人从中渔利。同样,实业部明令禁止各省、各县有直接或者变相的农业生产补贴,避免同类农产品区域间的恶性竞争。

第1238章 忙碌的工作(二)() 
至于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赵子赟依靠的是农业职业学校、农业大学和大学里涉及农业的专业,他把当初与陶行知共同建立的试验示范基地推行到全国各地,在科教文部单列农业技术专项基金,支持农业技术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