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156部分

武则天大全集-第156部分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范云仙却突然告诉她一个消息——据传闻,武敏之可能与那位既定的太子妃杨思俭之女有染!

    媚娘半信半疑,这桩婚事是母亲最先提出来的,敏之不可能不知此女的身份,甚至还开过一次玩笑。固然他年少风流、招蜂引蝶,也不会胆大到引诱太子妃吧?

    此等丑闻关乎皇家颜面,媚娘不便声张,至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悄悄把母亲和敏之召到自己寝宫,屏退所有宫婢,命范云仙紧闭殿门在外看守,这才怀着忐忑的心情提起此事。武敏之都没等她把话讲完就匆匆请罪:“娘娘赎罪,孩儿一时糊涂,确实做下越礼之事,引诱了那位杨姑娘……”

    媚娘只觉胸口气息一窒,若非手扶桌案险些晕厥,继而缓过气来二话不说,抄起桌上的亮银烛台,劈头盖脸朝他打去!

    那支蜡烛还在烧,险些引燃了敏之的发髻,媚娘早忘了自己的尊贵身份,揪住他头发,抡起烛台狠狠地打。

    “松手!别打啦!”杨夫人匆忙拾起拐杖,护到孙儿身前,“他就是有错,你也不能下此狠手啊!”

    “这便狠了?”媚娘气得浑身颤抖,“您知道他干了什么吗?他玷污了皇家声誉,甚至玷污了整个朝廷。打几下就狠了?这是掉脑袋甚至抄家灭门的罪啊!”

    杨夫人却道:“天大的罪又不是担不起,就算万岁知道了还真能抄咱家?是亲三分向,他不过是年少风流、浪荡不羁,你就不能替他遮掩遮掩?”

    媚娘听母亲这话越发有气:“这门亲事是咱家力促的,如今弄成这样子,还怎么迎娶?传扬出去皇家脸面何存?”

    只要孙儿有难,杨夫人一切是非都顾不上了,只是张开手臂一味护着:“他年轻不晓事,你就饶了他吧。”

    “不行!”媚娘弃了烛台,一把抢过母亲的拐杖,继续追打着:“死狗奴!跟我去见万岁,把这事说清楚,看他要不要你命。”

    “娘娘开恩啊!”武敏之扬手挡开拐杖,乔模乔样揉着膀子,装作打疼了的样子,继而英俊的脸上又露出一屡笑靥,那是放肆的、玩世不恭的表情,或许他这种笑容能让情窦初开的少女羞涩,能让风流泼辣的妇人春心荡漾,但此时此刻媚娘只感觉毛骨悚然——什么年少风流、浪荡不羁?这完全是有意为之,是报复!是挑衅!是算计!这狼崽子从没释怀他妹妹的死,但他食我之禄无力反抗,就用这种方式来报复我、羞辱我!还要羞辱我儿子……不!或许他的用心比这还要歹毒百倍,倘若此事蒙混过关未被察觉,婚后他和太子妃继续藕断丝连,难保那姓杨的死丫头不会生出个他的孩子,试想万一野种侥幸承继弘儿之位……天哪!那时他不仅彻彻底底报复了我,甚至篡夺了整个天下!狼子之心何其阴毒?

    恐惧之后,媚娘愈加愤怒——真是错翻眼皮,你以为有我母亲撑腰便可为所欲为吗?你以为我在乎家丑外扬、不会大义灭亲吗?你以为你替我在朝中办事,就拿住了我的脉,我便不敢动你了?我武媚岂容欺辱我儿子的人活在世上?何况弘儿还是堂堂皇太子,国法家法哪样治不了你?狼崽子,我今天就要你的命!

    想至此,媚娘高高举起拐杖,用尽全身力气照定敏之的头狠狠砸下去。只闻一声闷响,敏之额角汩汩流下鲜血,染红了他俊美的面庞:“你……”他欲言又止,眼中露出一丝怨毒的目光,却就势扑进祖母怀中。

    媚娘兀自不饶,狠狠在他身上踢了一脚,继而朝外嚷道:“来人呐!把这无法无天之人押下去,给我乱棍打死!”闹得这么厉害,范云仙在外面早听得一清二楚,可他晓得此乃皇家丑事,传扬出去谁脸上都不好看,也不好真把人家打死,硬是装作没听见。

    “冤孽!冤孽啊!”杨夫人紧紧抱住敏之,用肥大的衣襟将他护在怀里,苦苦哀求,“我受尽辛苦沙内澄金生了你们姐妹仨,原指望个个富贵美满,哪料得磨砖成镜、水中捞月。如今死的死、亡的亡,除你之外就剩这点儿骨血了,你要还把他往死路上逼!佛祖啊,我还享的什么荣华,受的什么富贵,不过是黄连木做的磬槌,心里苦楚有谁知……”干号了这么几声,狠狠瞪着媚娘,“不如你、你先把我打死吧!”

    媚娘见母亲跟自己寻死觅活的,简直欲哭无泪:“您老也太偏心了吧?且不论弘儿是何身份,他贺兰小儿是您孙儿,难道弘儿就不是您孙儿吗?凭什么他这般欺辱弘儿?”

    杨夫人掏出帕子,亲手为武敏之拭去血迹,抽抽噎噎道:“反正我就是不由你动这孩子,要动他先要我的老命!不就为一个妃子吗?大不了思俭之女不要了,再给弘儿另挑一个。”说罢死死抱住敏之,轻轻吹着他受创的额头,“怎样?还疼吗……”

    媚娘注视着这一幕,二目欲喷出火——这算怎么回事?与杨家的亲事是您老提的,若不为了圆您的心愿,鬼才在乎结这门亲!我受过你们弘农杨氏什么恩?我受苦之时那些杨家亲戚又在哪儿?还不都是看您面子?如今您却为了这小子,什么亲上加亲的全不顾了,他算什么?荒唐越礼,为老不尊,念的什么经,修的什么佛,有些事真当我不知吗?

    媚娘想咒骂、想呐喊、想把浮华家世之下埋藏的丑事全抖出来,但她望着母亲凄惨的样子,望着那如雪的白发、堆垒的皱纹、日渐佝偻的背,又不忍再说。母亲年逾九旬,还能有几日光阴?何必把一切戳破,搞得老人家无地自容呢?

    杨夫人爱怜地注视着敏之,苍老如枯枝般的手抚着他的额头,那神情仿佛想在摆弄一件无价之宝,又像是小姑娘捧着心爱的娃娃。媚娘将拐杖一抛,怅然坐倒在榻上,也不知是该哭还是笑,唯有对天吁叹。正在无语之际,殿外忽然传来杂沓的脚步声,似有许多人快步奔过廊下,又听见范云仙正与几个宫婢说话,声音越来越嘈杂,继而又隐隐听到远方有呐喊之声,却不知喊的什么。

    “怎么回事?谁敢搅扰,给我打!”媚娘满腹怒气无可发泄,朝外吼道。

    范云仙将殿门微微敞开一道缝,朝里面回道:“听说是大兴善寺正堂起火,各处闲散的宫女、小使都往蓬莱山上跑,咱的人也跟着凑热闹,大伙儿儿都去登高张望呢!”

    媚娘还没反应过来,杨氏却已面露焦急之色,唯恐自己耳音沉没听清,又问了一遍:“哪儿着火?”

    范云仙把头探了进来,高声回道:“大兴善寺!”

    “啊?!”杨夫人搂着敏之的手顿时松开,慌乱间摸不到拐杖,想挣扎着站起来,却身子一晃摔倒在榻边。

    “娘!”媚娘也顾不上发火了,忙扑过去搀。

    “快、快带我去看。快啊!”杨夫人气喘吁吁,仍不住嚷着——若论寺庙建筑精美、高僧云集自然当推大慈恩寺,玄奘法师圆寂后其弟子窥机法师传其衣钵主持译经场,但若论及庙宇广阔则首推大兴善寺。这座寺院是隋文帝敕建的皇家道场,因杨坚在北周时爵封大兴郡公,该寺又坐落于靖善坊,故而取名大兴善寺,占地之大乃京城诸寺之最,一应制度与隋朝太庙相同,其开山祖师灵藏大师不仅是有道高僧,还是杨坚的总角之交,兼管天下所有寺院和僧尼事务;天竺高僧达摩笈多也曾在此翻译佛经。入唐后大兴善寺虽不再受皇家青睐,但在教众心中的地位依然崇高,万众朝拜香火鼎盛,尤其弘农杨氏族人更视之为圣地。

    眼见老夫人急不可待,谁也顾不上方才那场争执了,媚娘和敏之双双搀她出门,范云仙扯着嗓门把休息的宫婢宦官都喊出来,一行人打着灯笼、抬着肩舆绕过太液池,跌跌撞撞攀上了蓬莱山。刚一落轿,杨夫人便跪在冰凉的山石上,面朝正南双手合十,不住祷告:“佛祖菩萨显灵,佑我宝刹脱此劫火!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虽说靖善坊距东内很远,但此时夜半三更黢黑一片,那幽幽火光一望可见。

    武敏之想将祖母搀起,但杨氏不肯。媚娘见母亲如此虔诚,索性也陪着跪下来。皇后既跪,侍驾的宫女宦官焉有不跪之理?呼呼啦啦全跪倒在山间,也不管会不会念经,都跟着念叨着:“老天保佑,快快灭火啊!”

    然而众人的祈祷终究没能感动皇天佛祖,火势非但没小,反而越来越大,不多时那熊熊火焰染红了半边天,腾起的滚滚浓烟宛如一只庞大的怪物,张牙舞爪盘旋在长安城上空——极尽一坊之地的大兴善寺完全笼罩在火海之中。

    “阿弥陀佛……难道是天意?是劫数?”杨夫人身子一软,瘫倒在山石上,两行老泪簌簌而下,“天意啊!庄严宝刹毁于一旦,自此妙法难传,莲花不绽,我弘农杨氏福泽尽矣……”

    大火不仅烧掉了佛寺,似乎也烧掉了杨夫人的精神寄托。无论是丈夫亡故寄人篱下的日子,还是在女儿入宫无依无靠的岁月里,早已年过半百的杨贞之所以能够坚强地挺过来,依靠的就是信仰。无数个凄凉黑暗的深夜,她默默吟诵着《法华经》,期盼着希望降临。隋朝早已经灭亡了,不可能再复辟,但作为隋杨宗室之女,杨贞依旧希望她的家族能够永远兴旺、富贵绵长。然而与皇家联姻失败,还有这场无情的烈火,终究还是毁灭了她的希望——关陇贵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历史注定迈向皇权独尊、迈向科举之路,哪怕是作为媚娘亲眷的弘农杨氏,迟早也会像被媚娘打倒的长孙氏、于氏等关陇名门一样,无可避免地归为平凡,泯然众人矣。

    见母亲哭得这般凄惨,媚娘心中的那些委屈早已烟消云散。无论母亲有多偏心,无论母亲做错了什么,甚至干出多荒唐的事,她毕竟是赐予自己生命的人啊!媚娘再也不说一句埋怨的话了,爬过去紧紧抱住母亲,陪着她一同垂泪……

    看在母亲情面上,媚娘没再追究此事,但是却将对武敏之的仇恨牢牢埋在心里。杨思俭之女既被敏之玷污,自然不能再做太子妃了,这桩婚事出尔反尔,该如何向李治解释?实话实说不仅有碍皇帝颜面,事涉自己外甥更是莫大耻辱。无奈之下媚娘只能硬着头皮跟李治编瞎话,说杨姑娘突然身染恶疾,对李弘的病情恐怕更不好,也难尽儿媳之孝,还是不要她了。李治倒是丝毫没犹豫就答应了,宣布推迟太子大婚。此时他顾不上这么多,靖善坊的火灾闹得长安人心惶惶,为了平息种种皇天不佑的流言,他宣布重建大兴善寺,惜乎许多珍藏的佛经亡于大火,已无可挽回。而且除了这场灾难,他又获知一个悲痛的消息——英国公李薨逝!

    再无畏的英雄也难逃寿数,李毕竟是有年纪的人了,其实早在辽东作战之时他已感觉不好,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为国建功之心支撑他打赢了高丽之役。如今凯旋,告慰了先帝英灵,老将军也已精疲力竭,很快就病倒了,日渐垂危。

    李治闻讯后连忙调其弟晋州刺史李弼入京,转任司卫少卿(卫尉少卿),便于侍奉汤药,然后又将他家在各地任职的子弟召回京师,都集于晋宁坊司空府邸。除此之外还赐予御医御药,甚至让僧道念经禳寿,竭力挽救老将军的生命。

    但皇帝的一切美意李都拒绝了,甚至连家人准备的汤药也不再服用,声称:“我不过一山东农夫,如今位极人臣年近八旬,夫复何求?死生有命,不必再寻医问药。”他已做好坦然面对死亡的准备,只想平平静静过完剩下的日子。

    这一天,他突然对弟弟说:“今日我感觉好一些,想和全家人喝顿酒。”李弼料想兄长是大限将至回光返照,却不忍拂逆其意,按捺悲意准备宴席,全家人围聚在病榻前强颜欢笑。李仔仔细细审视了所有人,平静地说:“我快死了,今天是向你们道别,大家别哭,我还有几句重要的话要说。昔日追随先帝建功立业者甚多,若房玄龄、杜如晦之辈,我亲见他等自寒微而富贵,死后却因子孙不肖家业败亡,一生心血付诸东流,令人惋惜……”说到这里,他勉强拍了拍李弼肩膀,“咱们自草莽起家,今日之尊贵得来不易。我走后子孙后辈就托付于你了,你要好好管教他们,倘有言行乖张、忤逆不孝、交结匪类、居心不良者,当以家法处置,宁可打死也不能纵容,等到他们祸及满门就晚啦!”李弼闻听此言焉能不悲?却只能强忍泪水点头应承。

    虽然得到弟弟的承诺,李心里仍不踏实,微微瞟了一眼嫡长孙李敬业——李敬业早已不是个孩子了,而且善骑射、有勇武,前番接任梓州刺史确实平定叛乱立了功。当时蛮人聚集为寇、搅扰州县,官军与之隔河对峙,敬业到任后竟将所有官兵遣返,只带两个仆从渡河。蛮人见新任刺史只身而来都很诧异,敬业直入其营,对叛乱酋长说:“国家知尔等并无反心,皆因贪吏所逼乃至于此,大可免罪归田。若执意举兵便真成了叛贼。试想尔等区区之众挑战朝廷,能活几日?”众酋长闻听此言大骇,赶忙遣散子弟部众,然后向敬业投降。敬业也不深责,只将他们每人打数十板以示惩戒,然后悉数释放。一场叛乱消弭于无形,自此四境安然。

    此事传至京师,群僚都称赞他们李家一门英才,李却亦喜亦忧——立功固然是好事,但敬业的胆子也忒大了,如果那些蛮人不讲理或是一时激愤,岂不坏了性命?我虽征战一生,然事事谨慎,从不做冒险之事。敬业却喜欢冒险,又性情张扬,会不会因此招来祸端败坏家门呢?

    并非李想得太多,而是世事变得太快。莫说房玄龄、杜如晦之辈,就是权势熏天的长孙无忌到头来也不家破人亡了吗?李义府春风得意之际也曾傲视百官,岂会料到最后死在岭南烟瘴之地?兴衰无常,盈亏轮回,世事总是难以预料的。当年李对先帝李世民意气相投、忠诚不二,乃至先帝以后事相托,可是李世民临近驾崩之际还是将他远谪叠州加以考验,可见帝王之心永远是可怕的,永远是不可揣度又不能不揣度的。李世民如此,李治亦如此,更何况李治身边还多一个心机不可忽视的武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