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187部分

武则天大全集-第187部分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他又能怎么样呢?作为儿子他只能忍着屈辱,叩谢母后这番“好意”。就在他把头磕到地上的那一刻,又听见父皇阴沉的声音:“近来朕病体不佳、心情烦闷,决意去东都休养,这次太子宰相不必留守,全部从驾!”

    四、雄心不复

    仪凤四年春,大唐朝廷又一次迁移到东都洛阳。从清晨到夜晚,从冬雪到春花,光阴不断重复着每一天,然而百官渐渐发觉,他们的天皇陛下似乎被默默流逝的岁月悄然改变了。

    就在二月初,正在与吐蕃谈判的娄师德传来消息,吐蕃赞普芒松芒赞病逝,终年不到三十岁,赞悉若、钦陵兄弟扶立了年仅八岁的器弩悉弄为新任赞普。按理说遇到敌国君主故亡这种事,李治是不会放过机会的,何况吐蕃现在幼主临朝、权臣当道。然而这次他竟出奇地冷淡,非但没有起意征讨,反而叮嘱李敬玄、娄师德等人尽快平息战火。从此他不再谈这场战争,甚至不再主动提及任何与打仗有关的话题。

    对于天皇的变化百官既感欣慰又有忧虑,欣慰的是不必再为没完没了的战事发愁,忧虑的是天皇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又开始懒散怠政。自从来了洛阳,李治的生活就是养病和享受,莫说臣下奏疏不看了,连朝会都不上心,甚至还轻车简从去了一趟嵩山,说是寻觅隐居的道人,请教养生之法。

    天皇一门心思“修身养性”,朝廷之事赖谁?太子是不可能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刻苦攻读《孝子传》《少阳正范》,于是天后理所应当担起了责任。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原先与之针锋相对的宰相郝处俊、李义琰如今地位尴尬,完全不是她的对手。三省之内上有王德真、裴炎、刘祎之等人鼎力支持,下有王本立、元万顷、宗楚客等人声息呼应,薛元超随方就圆,高智周唯唯诺诺,再没有大臣能挑战天后的权威。

    阳春三月,韶光正浓,洛阳又迎来一件热闹事——上阳宫落成。

    长安先有太极后立蓬莱,洛阳也是原有紫薇又建上阳,可是与长安的蓬莱宫不同,上阳宫虽然也建了几座朝堂,但基本上是供皇帝休养游幸之用,没有三省九寺等官舍。此宫位于皇城西南,北连禁苑,南临洛水,鸯瓦鳞翠,虹梁叠状,廊腰曲回,檐牙高啄;东有仙居殿、化成院、双曜亭,西有麟趾殿、洞元堂、神和亭;浴日楼启云承天、倚霄连霞,七宝阁光华闪耀、艳如霓裳;芳华门内细草如毡、花石为路,曲径通幽、水榭流香,真真一座秀美宫殿!

    督办此项工程的是司农卿韦弘机,他因修建恭陵名声大噪,如今是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对自己的大作信心十足,工成之日上书请二圣视察赏玩。李治不但自己去,还偕太子、皇子、满朝文武共游上阳宫。当群臣迈进宫门的那一刻,不禁左瞻右望大为咋舌——这座人间仙境不知靡费多少国帑?

    李治兴致挺高,领着百官东游西逛,登楼远眺,池边赏鱼,坐看春花、闲听鸟鸣,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那是一种既显无奈而又庆幸的笑容,现在他终于逃离朝政、逃离战争,不再想那些费脑筋的事了。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这会儿龙颜大悦,自然不会缺少赞美恭维之人。第一个就是薛元超:“今蒙圣恩,得窥上阳,感其清丽隽美又不失气韵风雅,远迈汉之甘泉、建章……”

    话音刚落,站在后面的少府少监裴匪躬一脸嬉笑道:“薛公之言差矣。建章、甘泉岂足为论?帝王宫室,德合于君。汉武虽服外夷,凶暴跋扈几坏社稷,故建章宫失之于粗犷;汉成虽倡儒术,沉迷酒色不辨忠奸,甘泉宫失之于阴柔。唯我天皇恩泽四海、德贯天日,故此宫气象清泰、雅艳相得,乃龙游凤翔、神仙之地!”

    “正是。”人堆里的元万顷早按捺不住了,一猛子窜出来,“自古帝王建功者众,然厚德载物者实寡。我天皇陛下非但功高,贵在尚武而不黩,恤士卒之苦而罢征戎,谅小邑之失而恕新罗,乃圣明仁慧之主,居此宫室正襄其德。臣唯愿天皇仙福永享,寿运绵长!”这献媚的本事也是一山高过一山,李治的无奈罢兵到他嘴里成了仁恕厚德。郝处俊、张大安等人见他如此粉饰太平,都不禁蹙眉,连始作俑者的薛元超也暗暗摇头。

    然而这番话却正说到李治心坎里,虽敷衍了一句:“此言忒过。”却也不免有几分欣慰。

    说话间已至观风殿,此殿坐西朝东、占地广阔,可充朝堂。侍臣知李治体弱劝其小憩,于是君臣一同入殿,哪知还未落座,忽听后面一声呐喊:“陛下!臣要弹劾!”

    谁敢在这时候败天皇之兴?大家回头望去,见一青袍官员快步走到殿中央——狄仁杰。

    此时狄仁杰已不是大理丞,前番他因权善才之事再次名声大噪,事后转任侍御史,专司举劾非法,倒也物尽其用。李治领教过他的厉害,知道跟这人急不得恼不得,唯有苦笑落座:“卿欲弹劾何人?”

    狄仁杰抬手一指:“就是他!”

    韦弘机修了这座华丽宫殿,又得群臣夸赞,正得意洋洋,猛然见狄仁杰怒对自己,不禁愣住——弹劾我?!这怎么可能?我兼受二圣宠信,怎还有人敢弹劾我?

    狄仁杰厉声质问:“韦弘机,我且问你,上阳宫耗费多少国帑?这两年外务兵戎,内有荒旱,何敢劳人伤财修此奢靡之物?”

    韦弘机不屑一顾:“我所用并非尽出国帑。东都多豪族,我勘核土地,没收强占之地,开营田之利,所获者资于修建,有何不可?”

    “哼!”狄仁杰森然道,“亏你官拜列卿、明知法度,还敢问有何不可?天下之地皆属朝廷所辖,昔贾敦实为洛州长史,回收逾制之田悉予百姓。而你不经东都地方,自谋其利,还不是枉法?”

    “信口雌黄!”韦弘机理直气壮道,“我督办此事,未贪一文钱,何言自谋?我是为今上所谋。”他之所以有恃无恐,就是因为他营田所得皆入内帑,说穿了是帮皇帝赚私财。

    狄仁杰脑筋一转,不再争辩,转而躬身施礼来问李治:“陛下,是您命韦弘机把本应分予百姓的田归为己用吗?”

    这句话问得太直,又当着百官的面,李治焉能担此恶名?忙道:“胡言!朕岂能与百姓争利?”

    狄仁杰顿时逮住理了,把眼一瞪,喝道:“大胆韦弘机,竟敢陷君于不义!”

    韦弘机叫苦不迭,只能强辩:“不敢!修建宫室乃为封禅……”

    “哼!难道圣上还能把宫殿带到嵩山上去?你当我不知么?你所修者非只上阳宫,芳华苑中宿羽、高山等殿皆你所为。大兴土木营建宫舍,乃你一贯媚上之术。”

    李治毕竟新得一座宫殿,见韦弘机受窘心有不忍,有意打个圆场了结此事。哪知还未及张口,狄仁杰抢先跪倒请奏:“臣对陛下亦有进言。且不论此宫花费多少,人力不可不惜,百姓不可不养,养之逸则富以康,使之劳则怨以叛。远者秦皇,近在隋朝,多造宫室,遂使土崩瓦解。去岁劳师远征,一场大败粮草俱失。陛下近来深居养病有所不知,洛阳城正闹粮荒,就在这上阳宫外万千黎庶嗷嗷待哺,陛下何忍居此锦绣画堂而观百姓困笃?”此言一出非但李治有愧,在场的群臣也脸上无光。

    哪知狄仁杰这还不算完,又回头扫视众人:“韦弘机无状,陷君于不义,且导上奢华,乃祸国之举。我等知而不言,便为同流合污,俱是惑君小人!安有尧舜在位,而小人在朝者?”

    这句话更厉害,等于把群臣都拖了进来,谁还坐得住?郝处俊、李义琰、张大安早对大建宫舍意见颇深,只是未敢谏言,趁此时机赶紧开口:“请陛下惩弘机之罪,以儆效尤!”魏玄同、刘景先、崔知温乃至裴炎、刘祎之也都觉得此宫太过奢华,连忙跟着奏请。眼看声势已成,其他人想置身事外也不行,薛元超、高智周也跟着顺势奏请,连裴匪躬、元万顷等辈也蔫溜溜挤在众人之后。

    韦弘机威风尽丧,只能伏地哀恳:“陛下!臣绝不敢导君奢靡,实是想为陛下把宫殿修得好一些……”

    但哀恳已无用,只见李治大袖一挥愤然道:“朕素喜勤俭,不尚奢华,弘机所为甚是不妥,况结怨百姓乃陷朕于不义。着即免去司农卿之职!”其实这话未免有点儿做作,他方才赏玩甚乐,哪有半点儿不喜奢华的样子?一者李治被狄仁杰之言触动,心中确实惭愧;再者也是因为听说洛阳闹灾,唯恐老百姓有怨上之言,才决定把韦弘机扔出去当替罪羊。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韦弘机又悲又愧,一心一意巴结二圣反倒把自己害了!回头扫了眼群臣,跟狄仁杰一场争辩输在理上也无话可说,反倒更怨王德真、万元顷等人——什么同气连枝?通通靠不住,多余蹚中宫这汪浑水!抱怨也无用,只能摘下冠戴灰溜溜走了。

    狄仁杰叩谢已毕,站起身环顾群臣道:“忠奸是非,自在人心。以后再有人敢劳人伤财、导上奢靡,便是此人下场!”

    霎时间,群臣竟觉这青袍小官如巍峨高山般气势凛然。李义琰本是直率之人,这些日子因受猜忌强自隐忍,这会儿见狄仁杰锄奸甚感畅快,再憋不住心里的话了,上前一步施礼道:“陛下!方才狄御史明言,洛阳正有饥荒,还望陛下……”

    他话还未没说完,人群中王本立突然高声打断:“李相公!饥荒之事早在半月已有处置,洛阳官仓已开,又从江南调粮赈济。您何必反复重申此事,招圣上烦心呢?”

    李义琰欲进言请李治振作精神,就算不再让李贤监国也得亲自主政,千万不能再让天后揽权;只要皇帝能平心静气信赖臣下,一定会听到公正的声音!哪知话未出口便被打断,李义琰气得浑身颤抖,有心豁出去大闹一场,却觉自己手腕竟被郝处俊死死攥着——忍住!似王本立这等小辈岂敢轻易顶撞宰相?这分明是摸透了主上猜忌之心,此时闹事又复何益?

    李治缓缓起身,似是漫不经心道:“上月戴至德病故,朕甚感怀念。记得以前他和刘仁轨共掌尚书省,分任左右仆射,刘仁轨凡事先声夺人、精明干练,戴至德则深沉寡言、不事张扬,为此还闹出笑话呢。有个妇人因地方诉讼不平告到省中,戴至德已接牒文,哪知妇人听说是他,竟说:‘我要找解事仆射告状,非是你这不解事仆射,归我牒!’戴至德也不争辩,笑着归还牒文,让她自去找刘仁轨……”说到这儿他瞟了一眼李义琰,感叹道,“唉!其实戴至德何尝不解事?那是深沉老练,非紧要之事不言,非不当之时不言,倘遇军国大事必密章上奏,使朕获益良多。似这等不树私情、不掩上功、懂得进退的宰相,恐怕再也没有了。”说罢降阶而去。

    群臣纷纷尾随天皇出殿,郝处俊、李义琰却黯然低头——因天后挑拨,皇帝对他们的厌恶溢于言表,宰相头衔已变成耻辱!但凡懂得自尊自爱早该辞职了。可他们不能退,并非舍不得禄米,而是东宫情势堪忧,他们一走李贤更危险了!而且事到如今已不仅是东宫之忧,天后所谋深不可测,似要掌控整个国家,日后唯我独尊行吕后之事。大唐将有社稷之危啊!

    五、东宫失志

    游罢御苑已将近正午,群臣谢恩辞驾,二圣与太子、英王、相王宴于芙蓉亭——帝王之家礼法森严,皇子即便在小时候也不常与二圣同处进餐,何况现在都大了,各立府邸各纳妃妾,全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机会着实不多。

    芙蓉亭位于上阳宫正南,因亭前有一座芙蓉池而得名,池塘之水引自洛河,碧绿清亮透彻怡人;虽说这季节荷花还没绽放,但已经可见几朵粉嫩的荷尖嵌于幽幽绿叶之上,着实可爱;时而几尾鱼儿穿梭莲茎,搅得水面微波粼粼,在太阳下闪着金光。池塘畔草木葱郁、槐柳相应,牡丹、海棠、芍药、连翘,各色春花皆已盛开,绚丽多彩摇曳多姿,和煦熏风拂过,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不过景色虽美,亭内气氛却稍显沉闷。李治似乎还在回想观风殿发生的事,只顾低头守着面前那碟豆儿,一粒接一粒慢慢嚼着。李轮自小就沉默少言、生性恬淡,又在宫中住的年月最长,食不言寝不语的甚是规矩。而素来爱玩、爱热闹的李哲今天也很沉默,微蹙眉头望着池塘,一个劲往肚里灌酒。唯独媚娘面带微笑,时而帮李治布菜,时而和儿子们说两句话——当然,从始至终她主动攀谈的只有三个儿子中的两个。

    太子李贤很难受,他的席位在母后和四弟之间,母后却隔过他与李轮说话,根本不看他一眼,光这样也罢了,李哲就坐在他正对面,甚是尴尬——只因父皇顺从母后之意,将驸马赵瑰外任为寿州刺史,并勒令常安公主随夫赴任,将这对夫妇遣出了京城。继而母后又自告奋勇管教儿媳,将英王妃赵氏召入宫中,幽禁于内侍省一个小院里,任由她哭闹就是不许婢女进去伺候,只给生的食料,说是要让她自己劳动,消磨骄纵之气。赵氏生于公主之家,自幼使奴唤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会自己干?关了几天,宦官觉得院里没动静,进去一看竟活活饿死了!事情虽是母亲干的,但她打着维护东宫、避免嫌隙的旗号,所以这口黑锅也要他李贤来背。

    他几度举杯想跟三弟说话,可李哲扭脸往亭外瞧,根本不理他,看来误会颇深。他又想干脆大点儿声把此事说破,但父皇阴沉着脸在一旁坐着,最近已动辄得咎,谁知哪句话说不对又把他老人家惹火。李贤满头是汗,如坐针毡,吃这顿饭简直是受罪!

    “轮儿。”媚娘以玩笑的口吻问,“新婚燕尔感觉如何啊?”

    李轮本就腼腆,闻听此言连脖子都红了,低声道:“还好。”

    “算来我那儿媳身孕已五个月,无恙否?”

    李轮放下筷子、坐直身子,规规矩矩道:“蒙母后惦念,一切尚好,只是她最近稍觉腰痛,不敢劳乏,若不然今天定来侍奉您。”也多亏他没带刘氏过来,李贤也不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