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196部分

武则天大全集-第196部分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仙走出来,高声宣布赐宴,群臣高呼谢恩,这才迈步登殿。

    李显自然走在最前面,排在第二的是李轮,紧随其后的是刘仁轨——这位文武双全的老臣已经年逾八旬,身体虽还硬朗,但如此高龄终究不适合主持朝廷,所以免去尚书仆射之职,晋升太子太傅;当然他一大把年纪也不可能真去东宫教李显读书,这是荣誉性的官职,除了坐而论道基本什么都不用干,就是闲居养老;李治念其年迈又免去他跪拜之礼,可以拄杖上殿。跟在他身后的是尚书令薛元超、崔知温,侍中裴炎,这三位宰相都是废黜李贤后任命的,再往后是武承嗣、王德真、郭正一、魏玄同、韦思谦等朝廷重臣,苏良嗣、姚令璋、袁利贞、杜求仁等东宫属臣也随之鱼贯而入……却见天皇李治已稳坐龙床等候大家。

    这与以往的礼法略有不同,原本应该群臣先入殿,天子要在百官的欢呼声中款款落座。李治之所以更改,皆因腿脚不便,随时都赖人搀扶,一向爱面子的他不想让百官瞧见自己走路吃力的样子——自从李贤被废,他的风疾愈加严重,又添了胸闷气短、心悸虚汗的毛病,身体完全清瘦下来,两腮凹陷、双目突兀,须发几乎全白了;其实他还不到六十岁,但残酷的病魔、纷乱的国事以及一幕接一幕的家族悲剧早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身心俱疲,他已不是当年那个兴科举、封泰山、拓西域、平高丽的天之骄子。见到百官向自己三呼万岁,只略微抬手示意免礼,一个字都没说。

    虽然袁利贞上奏,称内外有别不可同席,李治也采纳了,但是有一个女人注定还是要出现。她大权在握、尊贵至极、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任何人能控制她,她就是天后武媚!

    相较日渐苍老的李治,武媚虽也两鬓斑白,但昂扬的气魄却丝毫未被岁月侵蚀,反而愈加凌厉。她甚至不顾男女之别,命宦官微微卷起珠帘,公然展现自己的风采。群臣落座她率先举杯,以饱满的精神、浑厚的嗓音道:“来!众爱卿同饮,庆我三军得胜、四海升平。”李治不发一语,只是跟着举杯——究竟谁是主角?谁是大唐王朝的皇帝?

    群臣见怪不怪和光同尘,都顺从地举起酒杯,以天后之侄、宗正卿武承嗣为首的中宫亲信更是争相歌颂圣德。当然“圣”乃二圣,不仅颂天皇之德,也少不了称赞天后的伟大。

    一杯酒下肚,武媚意犹未尽,马上再次举杯:“往者已矣,望众臣工尽心竭力报效朝廷。今东宫元良至诚至孝、天纵神睿,又为皇家再添骨血,此亦当贺。”

    群臣本来有些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因为东宫一案,有多少官员落马?且不说宰相,仅刘讷言、格希元、周宝宁之类的文人就有一大批。最惨的是太子典膳丞高政,家里人竟然因为怕受牵连,合伙将他杀了;最倒霉的是给事中唐之奇,他给李贤当属臣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早就调离东宫,为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被流放。现在天后一句“往者已矣”总算给此案画上句号,大伙不用再担心受牵连了。不过李显当得起“天纵神睿”的考语吗?这似乎并不重要,天后无疑是在强调更换太子的正确,李贤已成过去,铁案如山尘埃落定,以后谁也别再提起,更不要妄想翻案。

    李治依然不说话,跟着举杯沾唇,甚至还露出一丝笑容,谁也摸不清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还是无可奈何的苦笑。

    紧接着天后又亲口宣布东宫大婚之事,气氛顿时更加热烈,所有官员都向李显敬酒祝贺。李显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索性站起身,笑呵呵向群臣致谢,还跑前跑后地和几个相熟的官员碰杯,直至苏良嗣拉住他袍袖、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他才渐渐收敛,毕恭毕敬向二圣作揖道:“儿臣之躯,父母所养;儿臣之位,父母所赐。儿无才无德,仰赖二圣光辉,值此喜庆之日恭祝父母福体康健、圣寿无疆。”

    武媚岂会瞧不出是苏良嗣教的,却不点破,笑着朝李治道:“瞧咱们显儿,也知道感恩了。”

    李治只是木讷地点了点头。

    武承嗣见风使舵,高举酒杯:“二圣英明,太子仁孝,万姓仰德,百僚沐恩。此天下之幸、社稷之幸!”他的呼喊把喜庆的气氛烘托到极致,所有人都面带笑容随之附和,那声音响彻大殿直冲霄汉,仿佛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这声赞颂。

    天下之幸……社稷之幸……天下之幸……社稷之幸……

    然而余音散尽,大伙又陷入无声的尴尬,尤其是刘仁轨、薛元超、魏玄同等老臣,面对珍馐连筷子都没动,提不起一点儿兴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只是一场做作的表演,哪有什么幸事?大唐接连失去两个优秀的太子,一个是疾病夺去的,另一个竟是被他母亲抛弃的,现今的太子究竟何等资质,谁瞧不出来?连那两场胜仗也不值得夸耀,东突厥本来就是臣属,戡平叛乱算什么丰功伟绩?吐蕃在噶尔兄弟主政下日益壮大,大唐屡次征讨损兵折将,只能坚守抗拒;而且前不久文成公主病逝了,唐吐之间再无半分情谊,以后冲突只会更多。兵燹连年不息,军资开销消耗巨大,加之灾害频发、冗官靡费,乾封年间的强盛早已一去不返,哪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不过是丧事当成喜事办,粉饰太平罢了。

    但与衰退的天下形势相比,朝廷内潜伏的危机更为深重,而且无法明言。近年天皇养病,名义上是由东宫监国,其实政务都是天后、太子和宰相们商量着办,也因此弄得矛盾重重、争执不断,耽误许多大事。如今倒是不争了,太子换成了纨绔子,郝处俊、李义琰等作风强硬的宰相全被罢免,朝政大权几乎完全落入天后之手,她扶植许多亲信,遍及三省六部,天皇却一概不管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大唐朝将被这个有能力更有野心的女人带往何方?

    “薛元超……”一个略带嘶哑的声音打破沉默,虽然这声呼唤很低,却令所有人翘首瞩目——天皇说话了!这是今晚他第一次开口。

    薛元超跟李治不仅是君臣,还是朋友,凭着多年的心有灵犀他预感到李治必有重要的话,忙绕出宴席,如在朝会上一样出班施礼。

    李治语速很慢,似是边想边说:“太子灵慧聪颖、仁孝可亲,此天意所钟,如今婚事已定、子嗣无忧,将来必能绍继大统振兴社稷。东宫群贤争相拱卫,《易》曰‘终日乾乾’,《书》曰‘天道酬勤’,故君子为学不可辍。朕命你兼任太子左庶子,辅佐监国、督促学业,莫辜负朕之期望。”

    薛元超响亮地答了声:“臣明白。”他现在的官职是中书令,加上太子左庶子就不仅是宰相,还是东宫最重要的属臣。

    李治审视他良久,接着叮嘱道:“朕与卿自幼相善、挚诚相交,今共白首于朝堂。回首四十年烟云,既有喜乐同欢,亦有舛逆衡决。瑕疵莫追,来日可期,今朕疲病无力祸福难忖,望你善始善终,恪尽天赋,则上无愧于祖宗,下播惠于苍生。”

    这番话说得甚是沉重,薛元超既感动又有些悚然,连忙伏倒在地:“臣不才,蒙陛下厚恩。必思老骥伏枥,鞠躬尽瘁。”

    这番对话看似平凡无奇,却是两个聪明人的交流,许多心照不宣之言暗藏其中——疆土拓而复失,朝政理而又乱,粉碎了专横跋扈的长孙无忌一党,却又亲手培植起一个专权擅政的皇后,李治辛辛苦苦折腾大半辈子,结果都是白忙。国势也就这样了,好不到哪儿去,却也坏不到哪儿去,媚娘既爱揽权,索性让她管去吧。李治的豪情壮志消磨殆尽,已对朝政不抱任何期许,既无力也无心,但他对李家社稷还有一份推卸不掉的责任,那便是立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延续统治。知子莫若父,他虽然夸奖李显“灵慧聪颖、仁孝可亲”,但那是场面话,对这孩子他一点儿都不放心。然而太子换了好几个,无论国家还是他都再也经不起变更,所以李显“天意所钟”不能再变。苏良嗣、姚令璋等“东宫群贤争相拱卫”,对李显循循善诱,但教育的成果仍不理想,所以“天道酬勤”“终日乾乾”,他要让薛元超担起教导太子的重任,哪怕牛不喝水强摁头,硬逼着也要让这孩子勤学上进,将来才不至于出乱子。

    薛元超对李治之意了然于胸,赶紧答应,而李治后面的话更使他深感责任重大。不仅以君王的口吻命令,更以朋友的身份委托,所谓“舛逆衡决”暗喻的正是当初他主审东宫一案,未能保全李贤,透着几分埋怨。但“瑕疵莫追,来日可期”,李治不追究,晋升他为尚书令,只求他这次能把李显教好,唯有如此才对得起祖宗社稷,对得起天下百姓。李治甚至坦言自己“疲病无力祸福难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就差挑明了说“我死之后你就是托孤大臣”啦!因此薛元超诚惶诚恐,发誓效仿诸葛亮,鞠躬尽瘁辅佐少主。其实这不仅是李治对他的期望,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最后机会,宦海沉浮四十年,毁誉参半荣辱一身,眼看将近耳顺之年,就把今生最后的心力都贡献在李显身上吧!

    “好,朕信得过你。”李治略感宽慰,病怏怏地倚在龙床扶手上,不再言语——能做的都做了,人事已尽,坐观天命吧。

    刘仁轨、魏玄同、刘景先等人皆对太子不放心,见天皇如此安排不禁颔首,大为赞同。武媚也端起酒杯:“武王托周公,汉武委霍光,职责之重莫过辅佐少主。薛爱卿老成谋国、学富五车,定不负众望。来!本宫敬你一杯。”

    “臣不敢。”薛元超曾三度贬黜,皆与武后有关,前番又遭她所迫审判李贤,对这个女人实存戒意。如今领受李治这么重的委托,她出来道贺,竟还比出周公、霍光来了,这究竟是正话反话?

    武媚微微一笑,那笑容似乎无比真诚、无比和蔼:“明德之士无不尊师重道,何况皇家?今后我儿之事有赖于卿,此酒受之无愧。请……”说着竟站起身,拿起御壶斟了满满一杯。

    “谢天后。”薛元超松了口气,这才敢领受。

    满朝文武何尝不是暗捏一把汗?见此情形忙一同举杯,似乎都对加强东宫教育表示赞同。独李显一人十分不高兴,急得抓耳挠腮,又不敢反驳——苏良嗣絮絮叨叨的够磨人了,如今又来个薛元超,再加上袁利贞那帮书呆子,这日子怎么过?以后别想痛痛快快玩了。

    小宦官高延福接过天后亲手斟的御酒,捧到薛元超面前,薛元超叩谢圣恩,拿起来还未送到唇边,忽听背后有人说话。

    “启禀二圣。”一名侍卫进殿施礼,“太平公主请求见驾。”

    二、太平公主

    侍卫一声禀报,百官皆感诧异,脸上的神色都不大自在——内外不同宴的建议算是白提了,天后自作威福、喧宾夺主已经过分,公主怎么也来了?这真是时移世易,千百年来的礼法体统皆弃之如敝屣,还有没有规矩?

    李治身体不舒服,本不想多说话,可女儿的要求实在越礼,只好再次开口:“不准。去告诉她,有话散宴再说,现在不许胡闹。”

    “是。”侍卫领命而去,可没过片刻又回来了,一脸为难之色道,“公主说有件特殊的礼物献给二圣和列位大臣,无论如何都要……”话未说完突然一个趔趄——有个中等身材、腰挎宝剑的黑衣武士闯进殿来,将他推倒在地!

    麟德殿内顿时大乱。此人的行径不仅失礼,未得召唤持剑入殿,恐有刺皇杀驾之心。百官又惊又怒,这家伙太嚣张了,当着这么多人就敢闯宫,外面的侍卫怎不拦阻?莫非还有元恶大奸在背后撑腰?细细打量,这名武士年纪很轻,身材也不算魁梧,面如冠玉、眉清目秀、颔下无须,明显是个少年。他的戎装与一般侍卫大不相同,头上戴着鹖冠,衣袍长裤乃至靴子都是黑色的,腰中蹀躞镶嵌美玉,周身上下的刺绣甚是华美,却与十六卫将官皆不一样,根本辨不出他的来历。但此人绝对胆大包天,独对百官毫无惧色,手握剑柄睥睨四顾,似乎全不把众人放在眼里。

    李敬业、程处弼、丘神、郭齐宗等十几个武官立刻跃起,身上没兵刃,就抓起割羊肉的餐刀,围上去欲与之搏斗;范云仙、高延福等宦官都慌里慌张护在御桌前。勇敢的官员挽袖撩袍往前冲,胆小的浑身颤抖连连后退,真有几个文人吓得钻桌底下去了。眼看一场恶斗迫在眉睫,却听御座旁传来一阵笑声。

    “哈哈哈……”天后武媚手据桌案大笑不已,似是瞧见了平生最有趣之事,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听到这莫名其妙的笑声,满朝文武更觉毛骨悚然——怎么回事?这疑似刺客之人莫非与天后有关?霎时间所有人皆是一头冷汗,丘神等人也不敢贸然动手了。武承嗣等中宫亲信与反对他们的大臣互相对视,彼此眼中皆是疑惑,摸不透是谁设下此局,究竟有何图谋。众人转而窥视天皇,却见李治仍无精打采坐在那里,似是这辈子莫名其妙的事见多了,竟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毫无反应。

    天后兀自笑着,而紧接着又有一人狂笑不已——李显也认清来者的面目。这位太子从来不懂矜持,笑得前仰后合,拍着手大声喝彩:“好!哈哈哈……太平,你还真有点儿威武之气,把我都唬住啦!有趣有趣!”在他身旁,素来老实规矩的李轮却是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

    太平?!

    百官面面相觑:“是、是公主殿下吗?”不怪大伙瞧不出,公主居于深宫内苑,谁见过啊?

    “呵呵……”那武士瞧着众人瞠目结舌的滑稽样子,终于憋不住了,也笑出声来,果真是银铃般的少女声音。

    谁能料到公主会以这副装扮出现?群臣虚惊一场尴尬至极,且有被戏弄的感觉,真不知说什么好。右金吾卫中郎将丘神冲在最前,位置最显尴尬。他的祖父丘和、父亲丘行恭皆是名将,所以他也自幼从戎,其战功远不能与先人相比,钻营媚上的本事却强爷胜祖,脑筋转得极快。见此情形他故意把刀子往桌上一扔,叉腰大笑:“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