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249部分

武则天大全集-第249部分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人齐刷刷跪倒:“罪臣叩谢圣恩!”就属元万顷的声音最响亮,张魏二人也还犹可,郭正一早已泣不成声。

    王隐客宣完圣命跳下马来,立刻换了张笑脸,将他们挨个搀起:“列位前辈连日遭难,幸而无性命之忧,恭喜恭喜!”又指了指身后那些兵道,“神皇命你们立刻启程,晚生已备下四匹良马,这些士兵也是我特意挑选的,都关照好了,绝不会为难各位。神皇亟待复命,晚生就不多扰了,他年有缘咱们后会有期。”他瞧得深远,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尤其是元万顷、魏真宰,说不定将来还得共事,多结善缘没坏处。

    “真会做人!”元万顷呵呵一笑,“难怪你小子升官。”

    “前辈玩笑啦……”王隐客略一拱手,扬鞭复命而去。

    郭正一学问虽好,脑筋却一向不灵光,挣脱绳索拭去眼泪,不禁发问:“元老弟,你似乎早料定咱们没事,究竟为何?”他早年和元万顷曾一同跟随李征讨高丽,故而称呼较为随便。

    “哈哈哈……”元万顷仰面大笑,“神皇若真想杀咱们,昨天就跟徐敬真、弓嗣业他们一同斩了,何必留待今日?”

    “那神皇为何单单赦免咱四人?”郭正一刨根问底。

    元万顷拍拍身上的土,攀上马背才道:“郭兄,怒小弟直言,你死里逃生其实是因为你无知啊!”

    “无知?!”

    “诚然您是第一个反对武氏之人,论起来比裴炎还早,但那不是因为您老眼界多高、智谋多深,只因为您死守遗诏不知变通。在神皇眼中您根本就不是有威胁的人。而且您罢相后又当了几年国子祭酒,教育不少后生,现在许多都考中进士了。杀您?既没必要,又和后生之士结怨。以神皇之英明,不会干这等傻事。”

    “唉!”郭正一恍然大悟,却长长叹了口气,“我本不适合为官,又逢此变革之时,今后还是老老实实当个耕读村夫吧。”

    元万顷本来就喜欢卖弄才学,一番话说得郭正一茅塞顿开,不禁自鸣得意,信马由缰走了会儿,又忍不住去问张楚金:“张尚书,您知道您为何死里逃生吗?”

    “哼!”张楚金素来不喜欢元万顷为人,虽然心里也糊涂着,却不屑理睬。

    即便他不搭茬,元万顷也要卖弄,笑道:“我比您晚一年入牢,一切缘由尽知,您是得益于百姓啊!其实以您与徐家的关系,本来必死无疑。可您下狱后竟有不少百姓唏嘘落泪,那时我便知您死不了。杀您一人而失民心,神皇觉得不划算!”

    张楚金虽然没理他,这番话还是听进去了,也不免暗自感慨——幸也!积善必有余庆,数十年宽政爱民,百姓终于没有忘了我。惜乎年已古稀远涉蛮荒,恐无缘再归中原,残生要抛在岭南啦!

    “至于咱们……”元万顷回头瞅了一眼魏真宰,“为何被赦那还用说吗?若我估计没错,多则半年少则数日,必定还有旨意,召咱们回去官复原职。”他心里还在做宰相梦,范履冰已升任春官尚书、同平章事,故而他自觉拜相之日也不会远。

    魏真宰没说什么,仅一笑置之——他和元万顷不一样,元万顷是武氏心腹,参与机密谋划,而他是地地道道的外臣,和武氏没那么深的关系。不过孔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焉知这是祸还是福!

    张郭元魏原不是一路人,性情各异、才学有差,但此番同往岭南少不得互相包容,渐渐也没那么多隔阂了。押解他们的士兵果真无半点儿苛刻之处,不让他们戴刑具,居住在官驿,每日晚行早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游山玩水。如今走了四五日,忽有洛阳使者追来,竟是大宦官范云仙。

    “神皇有口谕……”范云仙骑在马上满脸笑容,“元万顷暂留,别有安排,其他三人请继续上路。”

    “哈哈!必是神皇召我回去。”元万顷得意扬扬,朝郭正一等人笑道,“得与三位盘桓数日,小弟甚感荣幸。但圣命既至,不能奉陪三位啦!”

    张楚金、郭正一自惭形秽相顾而叹,就此作别而去。魏真宰却有几分踌躇,凝视元万顷良久,突然抱拳拱手深深一揖,叹道:“唉!君之才可惜。不忍闻淮阴之叹,就此别过……”

    元万顷闻听此言心下一颤——不会吧?抬头再望,魏真宰已跨上马背,头也不回地走了。

    待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范云仙将元万顷领到路旁一棵大树下,宣布口谕:“经朝廷有司详查,元犯万顷曾与徐敬业交结,久蓄悖逆之心,着即赐死。”

    “什么?!”元万顷僵立当场——与徐敬业交结?一个全心全意为武氏而谋的人怎可能与徐敬业交结?如果曾经同殿称臣就是结交,那朝廷百官岂不尽数当杀?

    范云仙和他也算老熟人了,索性敞开直说:“神皇有恩典,您的妻儿老小一概不株连,放心去吧。”

    元万顷呆愣半晌,忽然仰天狂笑:“哈哈哈……我元某自诩神机妙算,能料别人生死,却料不准自己!我怎就没想到……哈哈哈……我是该死!太该死啦!”

    此刻元万顷终于醒悟——神皇是该杀我啦!郭正一被赦,因为他无知;张楚金被赦,因为他有德;魏真宰被赦,因为他有才。而我有什么?我只有阴谋诡计和一肚子秘密!神皇要改朝换代了,那将是一个效法周室、佛光普照的新王朝,如此光明之世留我这阴谋为体、桀骜不羁之物还有何用?况且我身为北门学士,知道得太多了。昔年与郝处俊、李义琰的对抗,谏言十二事的酝酿,所谓的李贤谋反案,天皇驾崩前后的一切布置,对薛元超、刘仁轨等人的算计,废黜李哲的布置,庆山和洛图的真相,乃至对李唐忠臣、宗室有计划的杀戮……这一切我都参与啦!现在神皇要当圣洁无瑕的皇帝,要把这一切秘密永埋地下。是啊!不杀我是隐患,公然杀我又让其他追随者觉得凉薄。那怎么办呢?只好让我在流放途中悄然“病逝”。

    伴着厉鬼号叫般的凄惨笑声,元万顷用马缰绳在树杈上打了一个死结,当他踩着大石头把脑袋探入绳套的一刻,果如魏真宰所料,发出了淮阴之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第78章 媚娘清除异己,李唐宗室已无完卵() 
一、日月凌空

    永昌元年冬,新平道行军大总管薛怀义率领大军“得胜”而还。这是一场没理由不获胜的讨伐,实际上唐军根本没与敌人接战,滋扰边庭的突厥游骑只有数百人,哪敢挑战二十万大军?听到消息就吓跑了。而骨笃禄鉴于几次南下失败,也意识到此时跟唐朝硬拼是不明智的,故而他亲率大军北上,转而与鞑靼、契丹、回纥等部作战,意在进一步扩充势力,将来再跟当朝一较高下。留守的突厥军不多,根本无法与唐军接战,只得逃窜躲避。突厥逐水草而居,广袤的草原到处是家,对他们而言暂时避让也没什么损失,就这样,唐军浩浩荡荡耀武扬威,在突厥领地畅游一番,直至紫河(今内蒙古乌兰木伦河)流域也没遇到半个敌人。虽说一仗未打,却不影响薛怀义建功立业的热情,他在敌人早已舍弃的单于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置酒庆贺胜利,还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刻石纪功而还。

    对普通的大唐子民而言,他们并不晓得遥远的塞外发生了什么,只看到凯旋的旌旗,听到胜利的锣鼓,还听说在单于台立碑纪念,真以为打了胜仗。大军归来之日,洛阳百姓欢呼雀跃夹道相迎,三军将士自然不便戳破这美丽的谎言,况且既然是胜仗,人人记功有赏,谁愿坏自己的好事呢?薛怀义“不战而胜”,媚娘却很满意,其实她早知道骨笃禄领兵北上,就是让薛怀义来一次大获全胜的表演,以此掩盖征西域的失败,塑造自己的赫赫武功,只要这个目的达成就可以了。故而她欢欢喜喜晋升薛怀义为右卫大将军,加授辅国大将军,改封鄂国公,赐帛二千段——鄂国公乃昔日开国功臣尉迟敬德的封号,现在竟授予一个和尚男宠。

    而随着这场所谓的胜利,有一位真正的名将走到了人生尽头——左鹰扬大将军、燕国公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虽然从未有过对媚娘不利的举动,但在媚娘看来他始终是个隐患。毕竟黑齿常之是李治提拔起来的,早年又曾跟随刘仁轨,怎能全然放心?再者程务挺被杀、王方翼死于岭南,而今黑齿常之已是大唐最厉害的将军。昔日长孙无忌不就因为忽视李导致失败吗?如果常之在媚娘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有何异动,以他的统兵之才和在军中一呼万应的威望,谁能抗拒?薛怀义回师后一些没随他出征的将领难免要有议论,尤以右鹰扬将军赵怀节最为不忿,几度明里暗里讥讽假和尚无功晋升。媚娘正好逮住这机会,授意周兴诬告黑齿常之与赵怀节勾结谋反,火速将二人捉拿下狱。黑齿常之也是极聪明之人,知道此乃神皇有意为之,不待严刑拷打就在狱中自尽,赵怀节也随即被杀。

    一代名将不曾落败吐蕃、突厥,反而无辜丧命于政治斗争,步了程务挺的后尘,令人扼腕叹息。而随着黑齿常之的死,大唐再没有文武双全、威望隆重的大将,就连李知十、马敬臣、王杲、刘敬同之流也陆续病故。此时东突厥的势力虽被削弱,但阿史那骨笃禄这个大患依然存在;而西域也牢牢握于吐蕃之手,继阿史那元庆逃归中原后,西突厥右厢五部的可汗阿史那斛瑟罗也被论钦陵击败,放弃领地逃到洛阳,媚娘扶植西突厥防御吐蕃的计划完全失败,只能依靠娄师德、唐休璟经营边镇,转为被动防御。在这种情势下处死能征惯战的黑齿常之显然是不明智的,但万事顾当前,为了梦寐以求的龙椅媚娘不惜自毁长城……

    黑齿常之死后,另一员自百济降唐的将领沙吒相如沉不住气了。他与黑齿常之共事多年,又同为刘仁轨招降之人,岂能不惧?为保住性命,他立刻跑到武成殿向媚娘谢罪,深刻检讨自己多年来与常之的交往,发誓洗心革面报效神皇,唯武氏马首是瞻。媚娘很“宽宏”地原谅了他,为了让天下人再度领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道理,将其晋升为右骁卫大将军,并赐其改名为沙吒忠义——有多大才干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忠!

    在虚幻的胜利中、在无尽的欢呼中,大唐王朝又迎来一个喜庆的日子。永昌元年十一月初一(公元689年12月18年),媚娘再度大飨明堂,这次不仅改元“载初”,连历法都改了。

    相传夏、商、周三代各承天命,正统相继,建立历法以示承受天命,因三代皆是华夏正朔,所以被后世合称“三正”。夏历以寅月(一月)为正月,商历以丑月(十二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十一月)为正月。大唐自武德二年起施行傅仁均制定的《戊寅历》,因该历法有较大偏差,故而太史令李淳风在隋朝《皇极历》的基础上精确推算,于麟德二年编成《麟德历》颁行天下。该历法首创“进朔法”,将朔日提前或推迟一日,出现大小月之别,称得起是华夏创立历法以来最精确的一部。现在媚娘把这一切推翻,改为周制建子,于是从这天起十一月变成正月,永昌元年十一月初一即载初元年正月元日。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擅自变更历法,正朔易则天命更,周历兴而李唐除!

    媚娘再次向天下展示自己的雕龙之技,亲自写了一篇两千余字的改元诏书,其辞曰:

    朕闻元皇纂历,则天地以裁规;大圣握图,法阴阳以施化……我国家创业,尝有意改正朔矣。所未改者,盖有由焉。高祖草创百度,因循隋氏;太宗纬地经天,日不暇给;高宗嗣历,将宏丕训,改作之事,屡发圣谟……宜以发挥大宝,申明历数,恢皇家正土之符,继炎刘真火之序,摛之罔极,垂之无穷。以周、汉之后为二王,仍封舜、禹、成汤之裔为三恪,所司求其苗裔,即加封建。其周、隋宜同列国,其嗣使主祭焉。布告遐迩,咸知朕意。

    媚娘不仅阐述了改元、改历的意义,并给予天下臣民许多好处:宣布徐敬业谋反案、宗室谋反案完结,如果仍有支党未被查出,一律赦免,不再追究;朝廷九品以上职事官都晋爵一阶,全天下百岁以上老人版授刺史,赐粟五石、帛十段;九十以上者版授州司马,赐粟四石、帛七段;八十以上者版授县令。凡年满二十一岁以上的户主,赐爵一等,女子每百户赏酒肉一份;鳏寡孤独不能存立者,给予赈恤;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旌表门闾,终身免税。参与修明堂的工人都赐散官,死于工程不能受赏的,给其家人一笔抚恤金。近年西域之役、岭南之役、突厥之役,凡参战士兵一律免徭役,战亡人赠勋官两转,若有孤儿者州县给粮安养。内外五品以上官员各举荐贤士一名……毫不夸张地说,媚娘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遍邀天下人心!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改元、改历本身有道理吗?战国时邹衍创立“五德终始”学说,土、木、金、火、水,历朝历代各承五行之运。虽然近千年来儒生们对各朝德运屡有争议,但对上古时期的看法基本一致,即黄帝属土德、夏属木德、商属金德、周属火德、秦属水德。隋朝自诩为火德,无论怎样推算,唐承隋统也不应再是火德了。但是媚娘“恢皇家正土之符,继炎刘真火之序”,又把德运确定为火德,这显然打乱了五德相承的次序。改周官、用周礼、行周历、延周德,甚至连给武士彟的追赠都曾是周王,媚娘何以对周朝情有独钟?因为儒家之学出于周,推崇之盛世莫过于周,媚娘就是要用周的一切弥补其女性身份的不足,让天下儒士无话可说!而随着这么多崇周复古的制度,她所酝酿的那个新王朝的国号也不言而喻啦!

    不过天下百姓才不管那么多呢,反正这个女人给大家许多好处,她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呗!而且随着李唐宗室和忠臣的削弱,攀附武氏的士人逐渐崛起,朝廷早已不是铁板一块,期盼媚娘改朝换代者大有人在。

    当然,媚娘给大家送了礼物,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