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90部分

武则天大全集-第90部分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媚娘察言观色,见火候差不多,又抛出第二件法宝:“夫人,您为皇家操劳半生,真该好好报答您才对。我也由衷感激您老,却不知做点儿什么好。您老心中可有什么愿望?”

    卢氏的笑意倏然收敛——当然有!我要给受屈而死的亡夫杜才干平反昭雪,也为我这辈子受的委屈讨回公道!可这实在太难了,即便雉奴同意,长孙无忌那关怎么过?

    “是有个心愿,不过……唉!”卢氏无奈叹息。

    “很难实现么?”媚娘抱以同情,“要说也是,莫怪您老人家,就连万岁尚有许多不如意之事,皆因受制于人。不过近来万岁有奋起之意,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万事皆由自己做主,只怕也难得很。且不说前廷之人,咱后宫那位皇后娘娘便非泛泛之辈,与外廷也是一气的。其实身为女人,图个本分安宁就罢了,何必要掺和那些男人家的事儿?我便一向依从万岁之意,万岁说什么就是什么,百姓之妻尚要以夫为纲呢,这才是咱们女人家的本分。”

    “谁说不是啊!”卢氏瞧她一张巧嘴说得有来道去,也打趣道,“要是你当中宫之主就好了。”

    “瞧您说的,我哪敢指望?”媚娘一笑,把弘儿接了过来,轻轻拍着孩子的背不再说话。

    “嗯?!”卢氏的笑容凝固了。这个似是玩笑的想法一旦萌生,竟如星火燎原般在心中蔓延——媚儿怎就不能当皇后?这丫头待我恭敬有礼,不比那个梗脖子母鸡一样的王家姑娘好上百倍?再说雉奴本就钟情她,弘儿又是最受宠的皇子,不过受制于长孙无忌、褚遂良那帮人无法废立。听说他俩还曾私下还去游说过无忌……对啦!如今雉奴已开始违拗宰相之意,若趁此良机扳倒王皇后,改立媚儿为后,无异于拔除无忌安在宫中的钉子,说不定借这阵风雉奴就能……皇天佛祖!若当真如此,雉奴亲掌大权,我亡夫沉寂二十多年的冤案有望昭雪啦!如此大好之事,怎不值得一试?怎不值得一试啊!

    卢氏目光熠熠地看着媚娘,觉得奇货可居。媚娘却兀自低头哄着孩子,假装没瞧见,可她早已料定卢氏所思所想——成了!皇帝乳母已上了我的船。

    不过要让另一个人上船可没这么简单。

    鹤林院是皇宫中最清净的地方,薛婕妤自媚娘入宫的风波之后便不再抛头露面。近年她谨守佛前、诵经修行,极少与人来往,李治有时来看她,也不过说些起居安否之类无关痛痒的话。因她礼佛虔诚,颇有些嫔妃宫女来鹤林院参拜,或是斋祭之日焚几柱香,或是念几篇经文,薛婕妤虽不阻止,却也从来不主动与她们说话。

    但作为皇帝的启蒙师傅,她实在是个重要人物,不仅在后宫颇具威望,甚至许多大臣也敬重这位屹立三朝的奇女子。媚娘也试图努力结交,无奈婕妤永远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毕竟她太了解媚娘了,从先皇末年的乱伦,到感业寺时的偷情,再到二次入宫,在她面前媚娘几乎无秘密可言。

    事到临头需要人家的威望,媚娘拿定主意又来了。薛婕妤与往常一样盘坐在佛堂上,不厌其烦地敲着木鱼、吟诵佛经;媚娘也不开言打断,默默跪倒她身侧,也跟着一同默念。有人在旁,薛婕妤不会察觉不到,然而她竟视而不见,兀自念自己的经,媚娘决心以诚感人,也始终不发一言。

    将将过了半个多时辰,一部《妙法莲华经》诵完,薛婕妤好一番顶礼叩拜,这才站起身。媚娘总算松口气,正欲开言,却见婕妤不紧不慢点燃三支香,恭恭敬敬插在香鼎中,继而缓缓落座,翻开经文、敲起木鱼,又从头诵起。

    媚娘不禁蹙眉,朝侍立在门边的贴身宫女使个眼色。宫女会意,忙道:“昭仪有孕在身,切不可长跪。”这话明是对媚娘言,却是说给薛婕妤听的——昭仪肚子里有皇家骨肉,你还敢怠慢吗?

    哪知薛婕妤充耳不闻,眼睛都没眨一下,仍是自顾自念经。媚娘真是服她这份定力了,索性回首吩咐:“我有几句话要对婕妤说。你先退下,叫这院中婢女也暂且回避。”

    “是。”宫女遵命而行,院中洒扫的灰衣老婢也都退出去。整个鹤林院立时宁静,唯有木鱼片刻不住地响着,婕妤还是目不斜视毫无反应。媚娘踟蹰着开了口:“婕妤,您老是媚儿的恩人。我自幼孤苦,在宫中十余载未得先帝宠爱,因而……唉!这话怎么说呢?我知道您心里有些瞧不惯我,但也请您体谅难处。咱们同是女人,又同是宫中女御,这寂寞深宫的苦楚您也曾……”

    “阿弥陀佛。”薛婕妤突然低声打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昭仪所欲分老身略知,不过老身乃是修行之人,清净为本,不闻是非。况朝廷之事非我辈所能擅议,昭仪免开尊口。”

    媚娘一愕——好个精明之人,已料到我为谋夺皇后之事而来。但事已至此,由不得你推诿,无论如何也要拉你下水。

    “原来如此……但婕妤真的心无牵挂吗?你含辛茹苦养育万岁多年,也需体恤万岁与臣妾的这份情意。我为万岁苦守佛寺,万岁为我不惜逾越礼法,我们确是情真意切,苍天佛祖为之动容。身入中宫不仅是臣妾非分之想,也是万岁所愿,您老就不能帮忙成全吗?当年感业寺痛苦相思,不也是赖您老穿针引线么?”媚娘似乎十分动情,一双妙目仿佛随时会滴下泪水。

    薛婕妤却似话已说尽,根本不理睬。

    媚娘又换说辞:“臣妾出身不高,不敢望关陇名门望之颈背,但妇人之德未敢忘怀。当今皇后王氏倚仗门庭、交通外臣,对万岁诸多不敬,又害死我女儿,这些事难道您丝毫不知?难道您就眼睁睁瞧着她胡作非为,眼睁睁瞧着万岁被他们操于股掌之上?”说到此处媚娘强自匍匐于地,“臣妾求求您了,恳请婕妤为陛下考虑。”

    薛婕妤仍不理不睬,轻轻敲着木鱼,时隔良久才如吟唱般开口:“五蕴皆空,四大无我,六根清净,一心沙门。老身双耳不听是非事,只在佛前念弥陀,昭仪从何来便归何处去,恕我不送。”说罢此言又闭了嘴,不发一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皆不奏效,媚娘黔驴技穷了——是啊!此人乃高祖婕妤,身在宫中三十余载,亲眼目睹过三个皇帝的后宫,什么事情没经过?什么手段没见过?都是人家玩剩下的呀!是我小觑了她……难道真的无懈可击?

    堂内寂然无声,唯有木鱼咚咚地响着。思索良久,媚娘站起身来,满脸无奈道:“婕妤真的不愿听我说说心里话吗?那我……”

    薛婕妤依旧不理不睬。

    “唉!昭烈访诸葛,而得三分之策;文殊访摩诘,而论不二法门。妾本诚心而来,既然婕妤不肯垂训,晚辈也不再扰您清静了。”媚娘说罢往外走,不过她还留了最后一招,待一足跨出佛堂,突然扭回头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给事中薛元超是您侄儿吧?”

    薛婕妤依旧不答,可她敲击木鱼的声音明显顿了一下,渐渐乱了节奏,显得颇为踌躇。

    媚娘心中冷笑——我就不信你老人家真的五蕴皆空、六亲不认!越发故作感慨道:“您兄弟薛收乃先帝之心腹,名列十八学士,若非英年早逝,禄位必不在房玄龄、魏徵等人之下,褚遂良那等后进之人更是望尘莫及。只可惜他去得太早,非但没能得享高位,还抛下儿子无人抚养。多亏有您这么个姐姐,含辛茹苦把侄儿元超培养大,教其读书,得赐和静县主为妻,如今又在门下省任正五品给事中,这一切来之不易啊……”

    “你到底想说什么?”薛婕妤终于按捺不住了。

    “不过是想劝您珍惜侄儿的前程。”

    “你这是威胁?”

    “我?!”媚娘冷冷一笑,“我区区一女子,哪有这么大本事?”

    “你本事还小么?攀结太子,二度入宫,皇后、淑妃都被你踩在脚下,太妃公主都说你好,宦官宫婢都对你唯命是从,难道还有比你更神通广大之人?”

    媚娘不免有些心惊,原来自己算计皇后、淑妃的招术都不曾逃过此人法眼,只是薛婕妤不愿趟这浑水罢了。她稳了稳心神,回敬道:“您老过誉了,即便妾身侥幸获宠,毕竟也只是在后宫。威胁您侄儿的另有其人,以您老的智慧难道参不透?”

    薛婕妤当然明白她说的是谁,心中烦乱,时隔半晌才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罪人。我不能……”

    “谁才是罪人?”媚娘倏然提高声音,“薛元超才智过人,又与今上是总角之交,侍奉东宫多年,器重提拔乃是正理。谁挡他的路,谁才是真正的罪人!”

    “你把话说清楚,谁挡了他的路?”

    媚娘偏偏不肯挑明,却道:“您心中当真不知么?这些年谁把持朝政大权独揽?谁阻碍万岁提拔亲信?谁勾结王皇后压制内宫,甚至逼迫万岁立庶子为嗣?谁心狠手辣荼毒亲王驸马?谁党同伐异,意欲将东宫旧僚排挤出京?昔日万岁亲信一个个放外任,长此以往早晚会轮到薛元超。且不说他仕途将有挫折,您老年纪也不轻了,侄儿身在京城还能时常见面,若他发往外地十年八年不归,您老有生之年是否还能与侄儿团聚可就难说了。这些都可不论,难道您就不替河东薛氏的前程想想吗?”

    薛婕妤手腕一软,木鱼槌“咚”的一声落地——媚娘终于触到了她的软肋。

    媚娘长出一口气,接着道:“遇高人不打诳语,干脆对您直说吧。要想保您侄儿前程无碍,就必须扳倒那个人。圣上自万年宫遇灾之后已立誓,必要夺回大权,而皇后便是那人在宫中的内应。外朝之臣多慑于权势屈服那人,唯有从后宫着手。现在不仅是妾身想不想当皇后的问题,更关乎朝局动向。当今圣上是您学生,如今他都快三十了,难道您忍心继续让他受制于人?凭着您侄儿薛元超与圣上的关系,若无人从中作梗,当宰相还算难事?我武媚今日在佛祖面前立誓,只要您肯帮忙,我将来一定劝说万岁尽快拜您侄儿为相,不但如此,还要请玄奘法师亲自为您落发受戒,为一寺之主持,让你们薛家姑侄风风光光傲视百僚!”

    “这……”薛婕妤再度陷入沉默,可这次她的背影却微微颤抖,双肩不住起伏,似是心绪极不宁静。

    媚娘不再啰嗦:“该说的都说了,为与不为您老自作决断!”说罢迈步出门,头也不回地去了。

    薛婕妤呆坐在那里,喘息良久才平静下来,颤抖着拾起鱼槌,欲继续诵经,可她心神已乱,哪还诵得下去?只敲了几下便直挺挺伏倒佛前:“阿弥陀佛,弟子凡心未泯,求佛祖宽恕……为了侄儿元超、为了我薛家子孙的锦绣前程……武昭仪,你赢了……你又赢了!”

    二、天罗地网

    六月十九日,传说是观音菩萨成道之日。

    观音在东土地位极高,其原因始于五胡时期。北凉国主沮渠蒙逊曾患重病,太医束手无策,高僧昙无谶建议他吟诵《妙法莲华经》之《普门品》,恳求观音菩萨降福。沮渠蒙逊依法而行,果真不药而愈,自此天下广传菩萨灵验。据说众生受苦受难之时,只要诚心呼唤观音菩萨名号,便可获得解脱。每逢观音成道之日,天下寺院尽开法会,黎民百姓虔诚祷告。

    隋唐皇族本就多信法华宗,这样重要的节日更是不可忽视。鹤林院中也召集宫中信徒,齐诵《普门品》:“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来的不仅是嫔妃宫女,千金公主、城阳公主乃至卢夫人也来了,都随薛婕妤一起诵经。不过城阳公主是真虔诚,千金公主却是来凑热闹,诵了不到一半便跟卢夫人聊起来。

    “怎不见武昭仪母女?”因为诵经声大,千金公主几乎嚷出来。众人不禁蹙眉侧目,但她比皇帝还长一辈,谁也不好说她。

    卢夫人赶紧爬到她身边:“武昭仪最近身子不好,杨夫人在立政殿陪她呢。”

    “萧淑妃怎没来?”

    卢氏满脸不屑:“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同为兰陵萧氏,有法乐、法愿那样的大师,也有什么都不信的。”

    “诶?皇后也没来。”

    卢氏更没好气:“也病了。”

    “什么病?没听说啊。”

    “说是失眠心悸,一大早就把蒋孝璋叫去诊脉,她娘亲魏国夫人也进宫来探望。闹得跟真事儿似的,我看八成是心病!”卢氏虽不住在宫里,但大事小情没她不知道的。

    忽听外面宣号:“皇上驾到……”

    院中之人皆感意外——皇帝一般不参与法会,即便参与也该到大慈恩寺一类的寺院,怎么跑到鹤林院来了?来不及多想,忙施大礼,经也不念了。唯薛婕妤一动不动,依旧高声诵着:“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

    李治缓缓走上佛堂,也不与婕妤说话,轻轻坐在她身旁。宫人们候了片刻,见皇帝没有打断的意思,于是诵经声再起。这篇冗长的经文好半天才诵完,众人又三跪九叩才算结束,只是皇帝在场谁也不敢再坐下。李治自己取了点燃三炷香,恭恭敬敬插在香鼎内,这才转身道:“听说师傅发下宏天大愿,祈求社稷久安,特来致谢。”

    “陛下客套了。”薛婕妤含糊答应,心中起疑——许愿都是各人心里的事,我许什么愿他如何知晓?信口胡言,跑来干什么?

    李治却似无事一身轻,溜溜达达在佛堂内转来转去,时而问几句不打紧的话。薛婕妤正不得要领,又见从院外快步跑来好几个宦官,为首一人正是范云仙:“启禀陛下,承香殿侍臣有事奏报。”

    李治正信手翻看佛经,随口道:“何事?”

    云仙身后一个矮矮的宦官道:“此事有骇视听,请陛下挥退……”

    李治却道:“什么有骇视听?你们成天大惊小怪,弄什么玄虚?若又是鸡毛蒜皮之事,看朕怎么收拾你们!”

    “不敢!”众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