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三国我做主 >

第122部分

重生三国我做主-第122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你,你说什么呢”黄舞蝶扭动着身子,避开了刘琦的问话,将饱满丰实的胸脯压得刘琦透不过气来,更有两条灵动的大腿竟然将刘琦跨下怒张的小弟弟夹的紧紧的,欲拒还迎。

    黄舞蝶腿间湿滑滑一片,刘琦的小弟弟哪受得了这种春水的荡漾,兴头上的刘琦也顾不得那鱼泡的事儿了,欲念一动,出奇顺溜地便进入了黄舞蝶的体内。

    没有了鱼泡的隔离感,有了桃花源处肌肤的亲密接触,有了一汪春水的充分滋润,水ru。交融间,刘琦感受到了别样的酣畅淋漓,尽情享受着男欢女爱的无比快感

    不知挺进了多少次,反正男人做那事儿的时候也没几个人会闲得无聊去算,当激情消退的那一刻,刘琦疲乏地伏倒在了黄舞蝶白花花一片柔软的胸脯上,意外地发现黄舞蝶露出了一个无比灿烂的笑,这个笑看似心满意足、心甘情愿,更带着几分神秘。

    刘琦与黄舞蝶高。潮过后,黄舞蝶神秘的笑泄露了天机,刘琦顿时明白过来,这是一个阴谋,一个不戴套的良苦用心的阴谋。

    毫无疑问,所谓不见了装有鱼泡的木盒,竟然是刘琦中了黄夫人与黄舞蝶母女俩合伙设计好的要为刘琦生个孩子的圈套,这个圈套中得

    女人啊,嘴上说得好听,但心里总记挂着名分的。

    黄夫人的那点意思,仅从暗中拿走鱼泡这一点上,刘琦便能猜出来,就算黄舞蝶暂时与刘琦没有名分,但黄夫人却想着得让女儿留下个孩子拴住刘琦的心!

第180章 冒充劫匪() 
由于没有鱼泡的隔离,犹如不设防的新婚之夜,刘琦与黄舞蝶如鱼得水,一夜尽兴

    晨起,刘琦同黄舞蝶一道向黄夫人请安,一进门,却见黄夫人无视刘琦的存在,却先是紧盯着黄舞蝶的脸色细瞧,母女俩似乎在用眼神交流,结果是黄夫人与黄舞蝶相视一笑。

    刘琦多少明白了母女俩笑中含意,装作不知,朝黄夫人恭敬作揖:“师母初到新野,不知昨晚睡得安好,可否习惯?”

    黄夫人笑道:“这儿比起襄阳,有儿女在身旁,倒是踏实多了,有劳公子费心了。”

    刘琦四下张望没见黄叙,问道:“怎么没见师弟呢?”

    黄夫人脸显心疼之色,语气充满了母爱:“也不知叙儿哪来那么足的精神,睡得晚,起得早,大清早的在院子里舞剑拉弓,然后告诉了我声说要赶早地绕城跑上一圈,晚些回来,想必叙儿是要尽早的熟悉下新野的环境。”

    刘琦恭维道:“师弟想着带兵呢,年青人就得有股子冲劲,是个当将军的料啊。”说着望下黄舞蝶,又道:“小徒平时公务缠身,往后若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师母包涵。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蝶儿可要照顾好娘亲哦。”

    黄舞蝶挽着黄夫人胳膊,心情愉悦,道:“那是自然,娘就在新野安家了,待过些日子,我便要去襄阳接父亲一起来住。”

    刘琦道:“一家人团圆,那敢情好。”

    黄夫人却微微叹息一声,道:“老头子是个倔强的脾气,襄阳城里与蔡中郎斗上的那口气不出,恐怕不会离开襄阳半步的。”

    黄舞蝶哼了一声:“什么蔡中郎,纯粹一个大族子弟、无理蛮夫,早晚要让他好看的。”

    黄夫人瞪眼黄舞蝶,嗔道:“蝶儿,公子面前,不可乱说话。”

    “是。”黄舞蝶嘟下嘴,低下头来,偎依着黄夫人,心里是不服的,却在母亲面前一副乖乖女的样子。

    刘琦可不想听这母女俩人前论是非,也不想在母女俩面前评论蔡瑁,便把今日要与黄舞蝶同去益州请刀神蒲元出山的事说将出来,说什么不能陪师母逛街深表遗憾云云。

    黄夫人甚为惊讶,担心道:“益州那么大,道途又艰险,我听说那边兵荒马乱的,公子能不去吗?”

    刘琦当然知道益州很大,而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就在益州境内,刀神蒲元应该在锦官城,也就是四川成都那个地方,蜀道难是难,但此刻刘琦急于请出刀神蒲元,一刻也不想耽搁,再难也要去一趟的,若是晚了一步被刘备请走了蒲元那就悔之晚矣。

    黄舞蝶见刘琦沉默不语,便对黄夫人道:“娘,公子其实是为了哥哥能训练出一支五百名神箭手而急着要去益州的。”

    黄夫人疑惑地望望对面的刘琦,又望望身边的黄舞蝶,不解地问道:“蝶儿,此话怎讲?这去不去益州,跟叙儿又有什么关系?”

    黄舞蝶想起刘琦所说的,回道:“娘有所不知,大师兄蒲元可是益州着名的铁匠,公子义兄蒋司马已遣人去当阳运做箭的毛竹去了,竹箭带管的铁尖儿新野还无人能铸,这不就想请蒲师兄来新野帮衬下嘛。”

    黄夫人哦了声“敢情是为竹箭之事,原来如此”,做父母都有偏心,只要是能有益自己儿女的好事多半是赞成的,也就唠唠叨叨起来,要刘琦与黄舞蝶去益州的路上要小心谨慎、多备些衣服、干粮、多带几名卫士。

    刘琦留下黄舞蝶与其母亲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家常,叮嘱黄舞蝶先行收拾些旅途备用的衣物,便告辞离开,径直往县府议事厅去,并让卫将陈冬通知蒋琬、赵云、陈文、陈武、邓芝、文岱、张二麻子、李大、丁四等人齐聚议事厅。

    少倾,蒋琬、赵云等心腹干将急匆匆赶至议事厅,众将坐定,刘琦开门见山,将欲成立五百人的弓箭队由神射手黄叙任队长及欲同黄舞蝶远赴益州锦官城请刀神蒲元一事说与众将,请众将商议。

    众人面面相觑,觉得事出突然,纷纷议论了一番,觉得成立五百名弓箭手由黄叙任队长之事尚可,而在襄阳信使明后两天即将到新野之际,刘琦选择这个时候出远门却不妥。

    商议一阵,赵云、陈武、文岱当即表态,一切听公子安排。

    张二麻子、李大、丁四等人也表示赞同,并无异议。

    邓芝、陈文与蒋琬三人意见倾向一致,建议公子刘琦在不日须赴襄阳述职的节骨眼上不可离开新野,否则搞不好触怒了刺史刘表及中郎将蔡瑁,事情便要变得更复杂了。

    陈文、与邓芝邓相望下,还是推出蒋琬来说服公子放弃益州之行。

    蒋琬面有难色,道:“公子,刚才大家也商议了,由黄公子任弓箭队长倒是人尽其才。只是,若公子即日赴益州误了襄阳述职一事,一恐主公不悦,二恐蔡中郎借机生事,三恐地震不幸来临,新野不可一日无主。我想,公子襄阳述职后再择日赴益州也不迟,还请公子三思。”

    刘琦心里打定了赴成都请刀神蒲元的主意,自然不会轻易改变,说道:“琬兄的话不无道理,我已获悉刀神蒲元正在锦官城中,机会难得,蒲元可是民间贤士,求之若鹜,要知道刀神不会在锦官城中坐等我们,一旦错过机会,被别人捷足先登,悔之晚矣。琬兄说是也不是?”

    蒋琬哑言无对,默然应允。

    刘琦又道:“我到新野任上一年,多亏诸位爱将鼎力扶助,从昔日破败凋敝,到如今繁荣昌盛,由二百亲兵发展至一万强军,由饥不裹腹发展到丰衣足食,可谓是兵精粮足,只待时变便可英雄用武。只是,不知诸位发现了没,我们的军队兵器落后,器械不足啊,若有刀神助力改良兵器,战斗力将精进十倍百倍。工欲善其事,必利其器,不是么?”

    刘琦语出,众将纷纷点头,无不信服。

    蒋琬基本上接受了刘琦即日赴益州寻访刀神的决定,却仍是不无担心道:“公子所言极是,兵器改良,战斗力精进,便可战无不胜,令敌人望风丧胆,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杀戮,请来刀神蒲元还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只是,襄阳述职一事该如何推托?此事亦不容小视。”

    刘琦见说服了蒋琬,心中有几分喜悦,道:“此事我早有主张,今日召集各位,就是要将本县赴襄阳述职一事暂且拖延一阵,待我请蒲元回新野后再从长计议。”

    邓芝忍不住,说道:“公子,只怕信使明后天就到,又当如何打发?”

    刘琦心里有点好笑,心想你们这些当谋士的不为我出谋划策反倒屡屡提出问题要难倒我来了?

    不过,刘琦知道蒋琬、邓芝等人并无恶意,而是出自关心才问那么些看似很刁钻的问题,想必这些个忠诚的古代谋士还从没有作好要拒迎信使忤逆主公的心理准备。

    “是啊,伯苗兄问得好,信使到后,又当如何打发,还请各位拿拿主意?”刘琦环视众将,淡然问道。

    陈武嚷道:“这还不容易,将信使扣留了,待公子回新野后再同信使回襄阳述职就是了。”

    刘琦赞赏地望眼陈武,道:“武将军倒也是个办法,只是此法显得对主公略有不敬,诸位还有妙法不?”

    邓芝拈拈须,道:“扣留主公信使不妥,我看倒可以善待信使,借个理由告之公子远游去了,然后由文将军或蒋司马同信使回襄阳代向主公复命,二十日后待公子回来再去襄阳述职。”

    刘琦微微点头,又轻轻摇了摇头,道:“此法说得过去,主公也能理解,只恐蔡瑁不信,必会说我心虚渎职不敢去襄阳,还有万全之策不?”

    张二麻子发声了,举起右手,并起刀掌,横在自己脖颈前作了个抹脖子的恶狠狠的动作,粗着嗓门道:“公子,干脆将信使咔嚓了,当作不知道述职这回事不就得了?”

    刘琦一惊,好个关东响马出身的张二麻子,想法异于常人,不能不说是个好办法,但刘琦不能表露出对这种带有“杀人灭口”性质的方法的赞赏,否则部下仿效起来,负面影响那是不可低估的。

    “还有别的办法没?”刘琦没有对张二麻子斩杀信使的话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最后望望蒋琬,又望望陈文。

    蒋琬轻轻摇了摇头,将目光移向陈文。

    最后陈文站了起来,拈了拈已长长了寸许的胡须,说道:“公子,诸位所说虽不尽合理,但也各有道理,由此,我倒有个万全之策,不知行也不行?”

    刘琦见陈文起身,心中一喜,这个智比孔明诸葛亮的公子府中忠诚而又智勇双全的卫士,如今已是刘琦的结义二哥,管辖万军的师长级将军、兵部司马陈文。

    跟随公子刘琦出生入死许多回的陈文,已是风姿绰约、气度非凡,定然有妙计良策。

    “文兄快快道来。”刘琦语气中有几丝兴奋。

    陈文挺胸抬头,字正腔圆,中气十足,道:“万全之策,不是没有,此法简单易行,冒充劫匪打劫信使即可。”

    陈文语出,举座哗然,好一个陈文,胆子也太大了,冒充劫匪本就不道德了,还要打劫信使,那就更是大逆不道了!这还算叫什么万全之策啊,坑人之策还差不多。

第181章 姐姐,为什么呢() 
刘琦知陈文既然说出冒充劫匪打劫信使的话,便有其道理,于是问道:“文兄,你说的是要冒充劫匪么?”

    陈文点点头道:“正是。”

    刘琦又问:“还要打劫信使么?”

    陈文再次点点头道:“正是。”

    刘琦边问,边开动脑筋,一想通,暗叹陈文足智多谋,高,实在是高,笑道:“哈哈,文兄此法甚妙,说与众将分享。”

    陈文应声是,众将停止议论,且听陈文如何解释冒充劫匪打劫信使一事。

    陈文正色道:“杀与扣留信使皆为不妥,信使明后日到,据此可派几十精兵冒充劫匪于半途拦劫襄阳信使,扒其服饰,劫其令牌,待信使到新野,以其无任何信物为由不予认可,但可告知公子远游不日即回,不可慢怠信使,好吃好喝好玩招待着,信使没见上公子无以复命,别无他法,必定留置新野等候公子归来是也。”

    陈武拍手道:“文兄妙计。”

    众将点头赞允,邓芝却有些担忧道:“文将军,新野无匪众所周知,也是报于主公知晓的,如今突然又冒出了一股流匪,此事传出去,恐怕对公子剿匪政绩有影响?”

    陈文淡然一笑,道:“邓司马勿虑,可在南郡半途劫住信使就是,反倒制造出了蔡瑁辖境内匪祸横行的事件,匪患与新野无关,一箭双雕呢。”

    陈武再次击掌称好,众将露出欣喜之色。

    邓芝依然有顾虑,道:“真如文将军所料一箭双雕倒是好事,只是,若信使快马已入南阳新野境内,又当如何?”

    陈文胸有成竹,道:“扮匪之人,着黑山贼服装,扮成已被剿灭的杜长余部,若在新野境内遇上信使,照样打劫,给信使传递一个山匪余部时刻伺机复仇、新野匪患严峻的假象,好给公子襄阳述职时向主公讨要兵马有个借口,亦是一举两得。”

    邓芝信服地点点头,转向刘琦道:“公子,文将军果然妙计。”

    刘琦道声好,见话也说得差不多,便开始部署起来,命关东响马出身的张二麻子带上其管家丁四、挑选二十个高大彪悍的麒麟兵,由从襄阳护送黄夫人而来的陈金、陈银、陈铜、陈铁四卫将随同张二麻子假扮山匪指认信使,力争在南郡境内打劫刘表派来的襄阳信使。

    新野县府公务交由蒋琬打理,一百女兵红色娘子军与一百特种兵麒麟军暂交由赵云接管一起训练,新野境内的收割小麦及预防地震之事由李大、邓芝带人督察,城防事务由文岱负责。

    考虑到蜀道难行,益州兵乱,为防不测,刘琦带上了精干卫士陈文、陈武、陈春、陈夏、陈秋、陈冬及十位铜甲卫士随行,由于黄夫人的到来,县府门前的“凤舞蝶飞成衣铺”有黄夫人打理,“华佗弟子医药铺”有丫环小玉帮衬,为了途中有个女伴好照应,并且为了增加刘琦与环儿独处的机会,黄舞蝶思虑再三,便将环儿也带上了一并去益州寻访师兄刀神蒲元。

    有过远赴江陵盗墓及赴常山寻访赵云的经历,对于外出或野外求生必需哪些物品,诸如干粮、简易锅灶、帐蓬、药品、绳索、弓箭、兵器、银两、打火石、军用地图、指南针、望远镜等不一而足,刘琦与陈文是了如直掌,能带的物什一件都不落下,当然少不了要带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