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三国我做主 >

第137部分

重生三国我做主-第137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聘几次想抽身来新野,无奈周边战事吃紧,压力剧增,只得暗中关注儿子文岱在刘琦身边的成长,没想到儿子文岱在刘琦身边已出任偏将,且得以重用,而刘琦竟然将兵匪祸乱横行的新野治理的繁荣安定,万民臣服,悄然拉起了一支万人军队,可谓非等闲之辈。

    刘表将孙坚兵犯荆州战新野要求各郡对新野提供支持的公文,荆州七郡都已收悉,文聘收文后,立即修书一封刘琦亲启,派出信使快马加鞭送达新野,表达了援助之意。

    刘琦厚待信使,对文聘大将关心的表示感谢,让信使代为转达因公务繁忙还不及拜访文聘大将的谦意,并表示确保新野城在人在,力阻孙坚不越新野城池一步,却并未提出要向文聘借兵之事,话语间充满无比的信心与霸气,文聘信使看得出来,公子刘琦有必胜的信心和把握。

    送走文聘信使后,刘琦并没掉以轻心,与蒋琬、陈文二结义兄长一道巡视城防、战备。

    赵云也加紧了训练,新野城二十万民众摩拳擦掌,准备在青天县令与来犯之敌孙坚对阵时好好表现一番,连东汉开国皇帝的二任皇后阴丽华的族人阴老都主动留在了县府连同阴斯尼一起对民众进行了抗战宣传。

    一番巡视后,刘琦比较满意,不说对阵时赵云可能将孙坚刺于马下,就算孙坚饶幸战胜,新野城守起来也是固若金汤,届时孙坚攻不破新野,僵持数日后勤保障跟不上加之担心刘表襄阳援兵必会自乱,所以刘琦对孙坚的二万兵马来袭并不觉得是件很可怕的事。

    有探马来报,孙坚已攻破几座小城,正朝新野开赴过来,陈武将军所率两千兵马在新野城外五百里阻敌,已同孙坚战上了,按照事先计谋安排,陈武且战且败两日后将退回新野。

    刘琦暗中欣喜,果然孙坚直攻荆州,取道新野,而不是象史书上说被刘琦派江夏太守黄祖阻孙坚于樊、邓两县,当然史书记载孙坚是公元192年才在袁术派遣下攻荆州的,刘重穿越三国时,孙坚比历史上攻荆州整整提前了一年,这其中什么奥妙也只有与孙坚开战后才能获知,也或许穿越的事根本就没法说清,都几千年的历史了,也难保史书不记错啊。

    铁匠基地有人来报,赵云银枪已铸好,请公子刘琦去观摩,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银枪上该刻什么字。

    刘琦快马奔赴基地,径直来到刀神蒲元的嫡传弟子无为的练铁主炉前,无为手中已有一条明晃晃的银枪。

    无为呈上银枪:“主公,请过目。”

    刘琦微笑着接过银枪仔细端详,该银枪鬼斧天工,与赵云先前刺杀公孙瓒时丢失的银枪不无二样,果真无为是奇才,刀神蒲元所言非虚,确实是无为有为呢,无为能根据卫将陈春的描述,从未见过赵云银枪的无为,便能铸造出一条与赵云丢失的一模一样的银枪来。

    “好,太好了,无为有为啊!”刘琦端着银枪欣喜地望着无为,由衷赞道。

    无为脸一红,谦逊道:“主公过奖了,请给赵将军的银枪赐字。”

    古代凡是名人铸造兵器或名人所用兵器皆有在兵器上刻字的嗜好,象越王勾践剑、刘琦乾坤剑等等。

    刘琦想着赵云有了这把银枪将跨着白龙马跟随自己在三国纵横驰骋,脱口而出:“就在枪头处刻上‘龙出必胜’四字,此枪可命名为‘龙枪’!”

第203章 甘宁借兵() 
刘琦将无为铸造的银枪命名为“龙枪”是有一定道理的,赵云字子龙,跨下白龙马,手舞银龙枪,毕生跟随刘琦冲锋陷阵,就如枪头所刻“龙出必胜”,寓意深着呢。

    “龙”在古代的象征是至高无上的,“龙袍加身”就意味着要当皇帝了,“龙出必胜”看上去是赵云使用的龙枪,却暗合着刘琦乘龙而出,百战必胜。

    无为多聪明的人啊,立刻明白了刘琦有用意,神色庄重的给龙枪刻起字来。

    片刻功夫,无为将刻好字的银龙枪交给刘琦,刘琦再次鼓励一番无为后,拍马向赵云训军的校场赶去。

    刘琦笑盈盈地将银龙枪交给赵云,道:“子龙将军,好马配好鞍,将军配龙枪,给。”

    赵云接过银龙枪,仔细端详,惊道:“主公,是我先前战公孙瓒时丢掉的那把枪么?咦,怎么还刻上了‘龙出必胜’四字呢?”

    刘琦见赵云抚摸着新枪爱不释手,淡然一笑,道:“先前那把银枪丢就丢了,如今大战在即,我寻思着将军该有把好枪的,便找了蒲师兄与无为特意为将军铸造一把好枪,就叫龙枪。”

    赵云喃喃道:“多谢主公美意,只是‘龙枪’,这枪名儿太大了,愧不敢当啊。”

    刘琦哈哈大笑:“有什么敢当不敢当的,子龙将军乃龙将军,亦是常胜将军,用龙枪,龙出必胜,再大的名字也不为大。”

    “谢主公赐名,子龙定当持枪扞卫汉室江山,为主公冲锋陷阵肝脑涂地万死不辞。”赵云持银龙枪单膝跪地,神情激动。

    刘琦扶起赵云,随后同赵云巡视一番校场,见军阵旌旗招展,刀枪林立,将士们昂首挺胸,雄纠纠气昂昂,一看阵势,便知非名将赵云无人能练成此阵。

    “两日后开战,子龙将军有信心否?”刘琦尽管对战胜孙坚不存在疑虑,还是不免一问,表示对赵云的关心。

    赵云谦虚道:“战事瞬息万变,对阵比拼的是军队将士的实力与气质,我强敌也强,与孙坚开战,虽不能打保票一定赢,但必胜的信心还是有的。”

    刘琦拍拍赵云的肩膀:“有劳将军了,龙出必胜,我相信。”

    出了赵云的训练校场,刘琦回到县府议事大厅,稳坐军中帐,时刻关注孙坚率兵与陈武对战的动态。

    若不出意外,估计孙坚追击佯败的陈武,于后天清晨便会直达新野城外,据陈文观天象,后日天高气爽,虽正值盛夏,清晨却是正面与孙坚对陈的最好时机。

    刘琦召集了蒋琬、陈云、邓芝等人于议事厅中商议,守城的文岱派人快马来报,城外有个叫甘宁的鲁莽青年带了十几骑不修边幅的随从吵嚷着要进城,并且要求新野县令刘琦亲自前去接见。

    “甘宁?”刘琦心中一惊,甘宁甘兴霸,东吴名将,荆州南阳人,早年投奔刘表,寄居江夏太守黄祖门下,那都是公元204年的事了,这个时候的甘宁也就是个毛头小伙子,貌似没这么早就在三国出场?

    “主公,那个叫甘宁的很横,说半个时辰里不见到主公,他就要带人冲进城里杀人了。”文岱派来的信使焦急地说道。

    “放肆,哪来的毛头刺,全城都战时戒严了,将其轰走就是。”陈文一听怒了,兴许陈文还不知道甘宁很厉害的。

    信使并没动身,眼睛却盯着刘琦,没刘琦的发话,信使不好离开。

    “越是战时,越不能节外生枝,多派发些银两打发他们走。”蒋琬望眼刘琦,征询的语气,看来蒋琬也不知道甘宁的历史渊源,毕竟此时的甘宁在荆襄七郡并不出名。

    熟读三国的刘琦却知道,甘宁年轻时,是个非常有个性的青年,游侠义气,好与人结交,若有人尊他一尺,他必敬人一丈;若有人敲他一牙,他必要砍人脑袋,算是个敢爱敢恨、恩怨分明之人,最最特别的是甘宁深识水识,对水战、造船有着天生的禀赋,后期的东吴少了甘宁的话,恐怕历史早就改写了。

    刘琦隐隐意识到,甘宁将是刘琦重生三国横征海外、东踏日本必不可少的奇才人物,真是天助我也!

    “告诉岱将军,大开城门,守城将士列队欢迎甘宁将军,不得怠慢,我率文武百官随后出城迎接。”刘琦不用多想,立即起了招用甘宁的心思,甘宁找上门来了,不管他什么目的,只要对甘宁够好,相信甘宁宁愿割掉脑袋都要誓死效忠刘琦的。

    “是。”信使领命而去,心里却搞不懂主公刘琦为啥要对一个二流子样的年轻人如此厚待,还有文武百官都要出来迎接,就是皇帝小儿来新野想必刘琦也不会这般隆重,更奇怪的是甘宁那小子怎么一下子就成为主公手下的将军呢?

    “大哥、二哥,速备车马,通知子龙将军整三千军迎接甘宁将军。”刘琦起身往外走去,蒋琬与陈文虽有不解,但还是欣然布置迎接甘宁之事,至于此时一个不知名的甘宁来新野究竟为何事,还有待见到甘宁后才能知晓了。

    迎接甘宁的仪式足够隆重,赵云派出了三千人马,一千骑兵、一千弓箭手、一千步卒威风凛凛地跟随在刘琦的豪华马车后面,刘琦帐下重量级的人物诸如蒋琬、陈文、邓芝、张二麻子等人以及军中够得上队长、都伯级别的人物全都出来了,古老的锁钠也吹起来了,战鼓也咚咚地敲了起来,一扫新野战备时的紧张气氛,就象办喜事皇帝嫁女般热闹。

    城门大开,守城将士城门两边列队,刘琦从豪华的马车上下来,文岱指了指城门外百米处的甘宁一行人,简要汇报了下情况。

    刘琦手一挥,步行朝城外走去,豪华马车及赵云率的三千军秩序井然地出城列队。

    远远望去,只见一高大粗猛的汉子横刀立马,不用问便是甘宁甘兴霸,后面跟了十几骑,肯定就是随甘宁一起闹腾的小青年了。

    刘琦小跑上前,无比激动又兴奋的表情,还未到跟前就朝甘宁抱拳作揖:“哎呀,不知兴霸将军来临,小县有失远迎,失礼了,失礼了。”

    “头儿,你啥时做将军了?”甘宁身边的小青年小声问道。

    甘宁也不由愣了下,只是让文岱传话要新野县令刘琦亲自来接,试试刘琦是否有容人的气度,果然仪表堂堂的大公子刘琦没有爽约,亲自领了百官前来,还敲锣打鼓,大公子一点架子都没有啊,从大公子身边的几个贴身卫士及身后几名魁梧的将军来看,大公子可不是怕事的人,而应该是成大事有非凡气魄之人呢。

    人家领千军万马的大公子乃汉室宗亲,如此屈尊对自己礼贤下士,我甘宁出身卑微,却受大公子皇恩浩荡般的礼遇,这份情是永远也还不清了

    就如刘琦所断定的那样,只要对甘宁足够好,便能获得甘宁的心,甘宁一下就被刘琦的气度所折服,更有感于刘琦出口便称兴霸将军,已令甘宁对刘琦顶礼膜拜了,民间所传大公子刘琦亲善为民且英勇仁义并非虚传啊。

    “还不快快下马。”愰惚间,甘宁似是刘琦麾下得力的将军,望着走上前来一脸诚恳的刘琦,甘宁气息都急促起来,朝身后吩咐一声,纵身下马,将缰绳一扔,朝刘琦跑去,离刘琦五步处单膝跪地,声音都有些哽咽了:“主公,我甘宁何德何能让主公屈驾来迎,还请主公责罚!”

    五步是安全的距离,血溅五步之说便由此而来,陈春、陈夏等四季贴身卫将便是不离刘琦五步而护卫,若甘宁在五步之内跪见刘琦便有行刺之嫌,是极为不恭之举,所以甘宁在五步处停下来表明了心之诚,一声主公便将自个的前程托付给了刘琦,看来甘宁虽面相粗鲁,却也是知礼仪识大体之人。

    刘琦上前扶起甘宁,欢喜道:“兴霸将军快快请起,我刘琦最爱结交五湖有识之士,今遇将军,实属三生有幸。”转身又朝邓芝道:“伯苗兄,大摆筵席,为兴霸将军和这几位壮士接风。”

    “是。”邓芝领命而去,对刘琦厚待甘宁赞叹不已,大公子可是爱才之人,不以貌取人呢,甘宁行事怪异必非常人,大公子刘琦有眼光呢,估计新野与孙坚一战后,天下名士将思归新野了。

    “主公,我,我是来”一向豪爽的甘宁,见到刘琦安排如此大的场面接待,欲先道明来意,没想说起话来竟都有些结巴了。

    “有话慢慢说,先为兴霸将军接见,宴席上边喝边谈。”刘琦拦住甘宁不让说出后半句话,这种场面不是说话的时候,与甘宁这种性子直的人就得畅开了喝酒畅开了说话的。

    刘琦将甘宁请上豪华马车同车同行,正值午膳时间,在县府大厅里大摆几十桌,为甘宁接风,也让将士们趁大战前夕加加餐,补充下营养。

    酒过三巡,甘宁喝得脸通红,终于憋不住了,离席迎着刘琦拱手作揖道:“主公,兴霸有一事相求。”

    刘琦颔首微笑,知甘宁到新野的来意马上见分晓了,端起酒杯,自斟了一口,和颜悦色道:“兴霸将军请讲。”

    甘宁环顾了下众人,似有顾虑,稍稍停顿了下,鼓足了勇气,道:“主公,我是来借兵的。”

第204章 慈不掌兵杀七千() 
“借兵?”甘宁话出,举座皆惊,正值大战之机,新野兵马本就不足,哪有将兵马借出的道理,大公子刘琦如此厚待他,甘宁这小子真不识好歹啊

    “好,借兵几何?”刘琦不顾蒋琬、陈文等阻拦的眼神,直盯着甘宁便应允了甘宁借兵的要求。

    甘宁很激动,他感受到说出借兵的话后,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场面便微妙了起来,并有几个将士对甘宁表现出了不满的神色,唯有主公刘琦不问借兵缘故,竟然不打折扣便应允了,这是主公何等的信任与气度啊,今生若不为刘琦做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来,还真对不住大公子的知遇之恩了。

    刘琦虽未问原因,但并不表示刘琦及其将士们不想知道甘宁借兵的理由,甘宁也没必要隐瞒,顺服地望着刘琦,道:“主公,孙坚攻新野,荆襄之民众皆担责,我甘兴霸更不能坐视无睹。孙坚虽必经新野,须防从水路偷渡,前些时日我与江夏太守黄祖提议加强水防,却不得其待见,便想到主公仁义大德,冒昧前来向主公借兵前往汉口,即可阻东吴水军犯荆,又可阻孙坚之兵败退,只求主公借精兵二千,让我蜇伏江夏誓为主公埋下一支奇兵随时听调。”

    甘宁一席话,又引得将士们一阵议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事是要不得的,敢情人家甘宁不顾个人生死安危借兵驻江夏是为荆州的大局着想呢。

    毫无疑问,甘宁的一番正义凛然的话不无道理,由此看得来,甘宁行事虽有所不羁,却是精通谋略、深谙用兵之道,令众人刮目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