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三国我做主 >

第78部分

重生三国我做主-第78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表沉吟片刻,哦了句,问道:“我已关注此事,琦儿有何看法?”

    刘琦道:“孩儿虽弱冠之年,也已年方十八,当为父亲分忧,为社稷作想,请父亲允我带一千兵驻扎新野,即刻兵发南阳剿匪,定不让父亲失望。”

    “这”刘表犹豫了,刘琦说的话,刘表明白了大半,剿匪势在必行,若对山贼稍有纵容,待山贼坐大时,便是纵贼为患了。新野县虽小,却山多地广,极易藏匪,且匪乱横行,前些时日新野县令遭匪刺杀,正缺一职,刘琦此时提出驻扎新野定是早有谋算。

    此时,凭刘琦的勇武与机智,派上一千官兵兴许能将山贼剿灭于萌芽,一来可绝山贼与宗贼相互勾结作乱的后患,二可规避同在襄阳城中的妻弟蔡瑁与大儿子刘琦之间的生死决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只不过要刘表调拨一千军给刘琦却让刘表为难了。

    刘表接替王睿之职走马上任荆州刺史不到一年,根基并不稳固,军权并不在握,上回刘琦争得二百亲兵都使蔡瑁颇有微词,此时刘琦还要一千官兵怎么可能?拿不出手啊。

    不过,对于刘琦欲出兵剿匪驻扎新野离开襄阳之事,刘表是肯定的、也是赞成的,至于一千军的事,刘表自然有办法应付,沉思了片刻,语重心长道:“琦儿,不怕你笑话,荆襄七郡之兵都已布防,此逢周边动荡,一个萝卜一个坑,兵力反倒捉襟见肘,实在调不动千军。你看,先带上你手上二百亲兵去剿匪,待兵力能机动时再调拨与你,如何?”

    刘琦小声道:“这父亲,二百亲兵剿匪,恐怕不够看啊。”

    这下轮到刘琦郁闷了,刘琦虽然确信刘表会允其离开襄阳前去南阳剿匪,并没奢望刘表会大方的调拨多少军队,只开口一千军能争多少就多少,却没想到刘表竟然一毛不拔。

    一千军都不给,没有军队还剿匪剿个毛啊?刘琦的脸顿时阴了下来,很是难看,此时得做些脸色给刘表看,要让刘表知道,我刘琦是你的亲生儿子啊,这孤身去南阳,好歹你得有个说法是。

第114章 县令委任状() 
刘表见刘琦一脸的为难之色,心中感到难过,大儿子刘琦是为父亲分忧,父亲竟然不拨一兵一卒,面对成千上万强悍野蛮的山贼与宗贼,指望刘琦二百亲兵剿匪确实不够看的。

    刘表叹了口气,知道如今的大儿子刘琦可不是好糊弄的人,便想了个万全之策,说道:“琦儿不必忧心,二百亲兵虽不够看,我却允你自行募兵,切记不可强征。滋事体大,待我明日召集帐下议巢匪之事,议妥后汝便可择日带亲兵赴南阳。”

    “是,谨听父亲教诲。”刘琦暗自窍喜,虽未争得一千官兵,但无意中获得了自行募兵的权利,那就意味着以后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了。

    刘琦与刘表谈妥离开襄阳驻扎新野之事,管家刘忠出列,及时进谏:“主公,忠有一事禀告。”

    刘表和颜悦色:“管家有话请讲。”

    刘表授予了刘琦募兵之权,见刘琦面有喜色,心中稍感欣慰,不管从何种角度来说,蔡瑁谋害亲子刘琦,刘表心里是非常痛楚的,但为了荆州的局势稳定及受朝廷重托,刘表只能忍辱负重,所幸刘琦福大命大总能逢凶化吉,似乎现在的刘琦已经成为了蔡瑁的强劲对手,不知明日帐下议事蔡瑁会有何态度,刘表心里并没有底。

    “主公,近日公子府前发生多次兵戎相见,如主公言,府中杀气太重,不宜留居,早该拆了重建。只是一直未寻到合适府址一拖再拖,如今公子不日将赴南阳剿匪,我寻思将公子府拆了,建座寺庙镇邪,更兼将刘一、刘二、刘九、刘十忠勇四卫士的尸骨移至庙中求得亡灵守护,可保公子平安。”

    刘表欣赏地望了眼刘忠,眼前浮现刘琦府中那犹似“坐井观天”令人胸口添堵的天井院落,说道:“幸得管家有心,不知琦儿意下如何?”

    刘琦道:“早该听父亲之言拆了府邸,也就不会生出那多杀戮。孩儿当于赴南阳新野前,将府拆了,免得又徒生事端。如今,远赴南阳,恐怕也得有个三年五载,暂时也不用在城里新建府邸了。”

    刘琦说的话不无道理,刘表很为有个聪明却又明事理识大体的儿子而欣慰,高兴地说道:“剿匪多艰险,那就暂时委曲琦儿三两年了,待荆襄平定,定要为琦儿记上大功一件。”

    刘琦起身朝刘表拱手辑礼,说道:“孩儿不敢邀功,剿匪是孩儿职责,义不容辞,能为父亲排忧解难,能使荆襄黎民安居乐业,便是孩儿平生所愿。”

    见刘琦谦逊有礼,并非难缠之人,又想到刘琦离开襄阳便可避开与蔡瑁的争端,刘表大喜,忙叫上传令兵通知蔡瑁、蒯良、蒯越、黄忠、王粲等帐下重臣,明日巳时议事,又令管家刘忠到刺史府库领取拆府建庙资费。

    刘琦拜见刘表,达到了拆府建庙及驻扎新野兵发襄阳的目的后,与管家上了候在刺史府前的马车,志得意满地回了公子府。

    次日上午十时许,蔡瑁、蒯氏兄弟及黄忠等刘表帐下重臣齐聚刺史府议事厅,刘琦作为别驾从事本应该参加议事,但刘表怕刘琦与蔡瑁当面起冲突,便没有让刘琦参加。

    刘表召集帐下部将谋臣开的刺史办公会上,当刘表提出允诺刘琦自行募兵、欲派刘琦赴南阳剿匪时,各人怀揣肚皮官司,却出人意料的顺利,没受到任何非议便通过了刘琦任新野县令赴南阳剿匪的决议。

    蒯氏兄弟蒯良、蒯越认为是刘表家事,自然不必过问,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黄忠已从女儿黄舞蝶获知刘琦已从江陵回来,并成功盗取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越王勾践剑,黄舞蝶转告了刘琦择日会专程拜访师傅黄忠,黄忠也已猜到了徒弟刘琦取得勾践剑后,必是要独立出来,发展自己的军队,不再受人掣肘,所以黄忠也没有提反对意见。

    蔡瑁却暗自欣喜,认为南阳郡山多地广人稀,穷山恶水,匪乱横行,加之刘琦弱冠之年缺乏号召力,自然无法募兵,也无法将匪剿尽,恐怕刘琦带得刘表赠得的二百亲兵不到新野便被成千上万的山匪反剿了,所以蔡瑁也没有反对刘表的提议。

    蔡瑁欣喜是有道理的,在襄阳城谋害刘琦不成,多少顾及到刘琦的父亲荆州刺史刘表的感受,而刘琦离开襄阳后便失去了刘表的保护,只要愿意,蔡瑁便可以放开手脚兴兵剿灭刘琦的二百亲兵了。很明显的,若刘琦没有被山匪所灭,到时蔡瑁以刘琦剿匪不力,或以刘琦通匪罪名,集南郡两万精兵包围新野名正言顺地将刘琦军事正法,刘表远在襄阳就算有心救子也无力回天了。

    既然帐下诸臣无异议,刘表便快刀斩乱麻,根据刺史会的决议,即刻下了委任状,任命刘琦为别驾从事兼新野县令,说是匪情紧急,勒令刘琦三日后上任,县令任上边巢匪边募兵,刘琦在剿匪中能不能做大或者被匪所灭就看刘琦的造化了。

    刘表为荆州稳定大局考虑,巴不得刘琦即刻离开襄阳避免与蔡瑁发生摩擦。刘表能想到的道理,蔡瑁与刘琦两虎相争,伤了谁对刘表都不利。

    仅靠二百亲兵,三日后赴南阳新野剿成千上万的山匪,刘表还真下得了决心,当刘琦接到县令委任状时,却见委任状上廖廖几笔,其中有句“兹委派荆州别驾从事刘琦兼任新野县令自行募兵剿匪”,落款某年某月某日,盖有刘表刺史大印。

    刘琦接到县令委任状一时还真想不过来,这委任来得太快了,根本就没有让刘琦有募兵练兵的准备时间,看来蔡瑁是想要看到刘琦的被匪所剿的悲惨下场了。

    刘表已经委任,刘琦自然不敢马虎,紧急召集管家刘忠、文岱、陈文和陈武商量赴新野之事,当刘琦将委任状呈给大家看时,各人表情不一,兴奋与愤懑的情绪都有,兴奋的是大公子刘琦终于可以独立发展自己,可以募兵拥有自己的军队了,兄弟们可以追随刘琦征战天下建功立业了;愤懑的是刘表与蔡瑁等人就这么用一张委任状将大公子刘琦给打发了,从此襄阳就剩蔡瑁一人独大了。

    大家将委任状传阅了一遍,刘琦将盖有刺史大印的委任状抖了抖,问道:“文兄,你怎么看?”

    陈文捋捋胡须,平静地说道:“公子,这一天早晚要来的。方才细读委任状,几行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玄机,恐是主公怜爱公子瞒过蔡瑁有意为之。”

    刘琦望了望陈文,将委任状捧在手中再次读了一遍并未发现什么玄妙之处,递给陈文,疑问道:“文兄,请指教。”

    陈文接过委任状,平展于案桌上,指了指状中文字,说道:“公子请看,这一‘兼’字,还有一‘募’字,极有奥妙。”

    刘琦奇道:“奥妙何在?愿闻其祥。”

    陈文道:“委任公子为新野县令,重在‘兼’字,却是明确公子别驾从事的身份,与管辖新野县的南阳郡守中郎将文聘将军并职,剿匪时可与文将军相互借力,有文将军的一万精兵作后盾,何愁山匪不灭?此奥妙一也。”

    文岱听了眼睛一亮,插言道:“文兄所言极是,父亲赠与二百副铁甲时曾有言,令我好生追随公子,若得机会定与公子一叙。”

    刘琦面向文岱,说道:“文将军乃忠义之士,乃父一片赤诚,我早已感知,三日后去得新野定当拜会。”

    刘琦指了指委任状,又道,“文兄所言极是,不知其二奥妙如何?”

    陈文道:“此状另一奥妙之处在于一‘募’字。”陈文说着习惯性地捋了捋长得不算长的胡须,并不急着道出原委,反问道:“不知大家对这一‘募’字有何看法?”

    大家沉默了一阵,陈武等不及了,嚷道:“文兄,别卖关子了,募兵就是募兵,难道还有什么讲究不成?”

    刘琦再次默念了一遍县令委任状原文,将眼光停留在“募”字上,实在想不出这个募兵的“募”字有何特别之处。

    管家刘忠摇了摇头,表示不理解,刘琦正胡乱琢磨之际,少年文岱开口了,不紧不慢地说道:“公子,正如文兄所言,凭委任状中一‘募’字,便是主公赋予了公子极大的兵权。从‘自行募兵剿匪’六个字看,并没有限制募兵多少,一千军是募,一万军也是募,十万军还是募,就算是百万军也在募兵之列啊!”

    陈文点点头,夸赞了一句:“岱弟一言中的,才思敏捷啊。”

    文岱将手一拱,淡然道:“文兄过奖。”

    “妙,妙,妙啊,主公圣明。”管家刘忠从陈文与文岱所分析的‘兼’与‘募’字,领悟了刘表亲拟县令委任状的良苦用心,拍案称妙,忽地站立起来,挺了挺驮背,拱手向北,毫无疑问,这张充满玄机的县令委任状给了大公子刘琦多么巨大的发展空间,刘忠不兴奋才怪。

第115章 剑风杀人() 
刘忠获悉了刘表亲拟县令委任状的玄机,心情异常激动,多年的处心积虑为刘琦积聚能量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这位汉室宗亲堂外甥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出来一呼百应,上能安扶社稷,下能护佑黎民。

    如今的大公子刘琦可不是以前的体弱无力的病公子,更不是无所事事胸无大志的花花公子了,面前的堂外甥刘琦腰悬越王勾践剑,府藏金缕玉衣和刘邦金简,麾下已有三百精锐亲兵,战斗力非比寻常。这回刘琦从新野独立出来,由小做大是顺理成章的事,刘忠想着堂妹陈氏临终所托,心愿了却一半,不经意地摸了摸随身携带的堂妹秘密的遗嘱。

    刘琦望了望兴奋的刘忠,又望了望陈文,对文岱的聪明机智甚为赞赏,笑道:“文岱年少,却能洞察玄机,实乃英雄出少年。”

    “公子过奖。”文岱被刘琦赞的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年纪小经不得夸赞,脸上还是不由浮起一丝快意。

    刘琦又道:“父亲一片苦心,吾定不能辜负父亲委任状所托,只因时间紧,还有诸多事情要办,府邸要拆而堆坟建庙,须要将六扇门暗道沉入地下隐蔽起来,还需要留下人来建庙。谁留下来,留多少亲兵下来,大家商议一下。”

    刘忠挺了挺背,笑道:“公子,还用商议吗?当然是我留下来最合适了,六扇门还有十位铜人卫士只听我吩咐,原一百山谷兵仍留在城外山谷操练,应付今后蔡瑁到庙中骚扰。进展顺利的话,不出三月,明年开春,便能在公了府上建起一座庙来。”

    刘琦望了望陈文、陈武和文岱,他们都没有意见,点点头表示接受了管家刘忠留下来建庙的提议。

    留下刘忠是明智的,刘琦知道刘忠处事稳妥狠辣,就算蔡瑁想挑衅,也会多几份顾忌,毕竟刘忠可是刘字辈的,虽为公子府的管家,却是荆州刺史刘表的大舅子,连蔡瑁派来坑害刘琦的四个貌美的丫环梅兰竹菊都敢杀,还真没有刘忠不敢杀的人。

    而对于文岱、陈文与陈武三个年轻人没有表态留下来建庙护庙,刘琦也是能理解的,想必年轻人还是愿意追随有王霸之气的同龄大公子刘琦奔赴新野开始金戈铁马的岁月,好男儿当征战沙场,就算不能衣锦还乡,也当马革裹尸,誓要做顶天立地生死无憾的男人。

    经过一番认真商议,大家最后决定留下十位铜人卫士和二十名暗道巡逻士卒守护即将隐没地下的六扇门,留下原来管家训练的一百山谷精兵应付城中事变,府中卫士陈春、陈夏、陈秋与陈冬四位经过三道鬼门关遴选出的忠勇卫士作为刘琦24小时不离左右的贴身亲兵护卫出征,其他卫士全部留下来保护管家刘忠及府中留下不走的丫环、老妈妈们。

    对于府中丫环、刘琦的姑姑刘氏及环儿、还有体形巨大的类人猿王,在刘琦出征之前,由管家刘忠征求他们的意见,要走要留,随其意愿。

    为防出征剿匪旅途颠簸造成贵重财务遗失,刘琦决定将笨重的金缕玉衣留给管家刘忠保管,尺寸不大且轻便易于携带的刘邦金简由陈文贴身保管随军,因为有汉高祖刘邦的金简在身,便于今后募兵,或备作某些重大场合举事或招降之用。

    陈文、陈武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