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三国我做主 >

第85部分

重生三国我做主-第85部分

小说: 重生三国我做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文一句话,说到刘琦脸色发烫,好险啊,幸未踹开门房,否则重生三国一世的英名都将毁于怒气一踹,看来古人哲言所说“动辄发怒之人,何以成大事?”是有道理的。

    “文兄所言极是,民心所向,天下则定。民心似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顺应**才是为官之道啊。”刘琦大放蹶词,又顺势分析道,“村民不敢开门,看实蹊跷,细想之下,却也在情理之中。”

    陈文点点头,接上刘琦话茬,道:“公子之言,乃圣明之言。我看村民蹊跷之处有二,一为被山匪作乱,害怕了;二为不知公子乃正义之师,糊涂了。”

    刘琦再次回头望眼这个村民分不清好坏的凤凰山脚下的村庄,叹了口气:“走,只是想问下村民一些城里的情况,没想到村民们已是杯弓蛇影,怕贼匪怕到骨子里去了。咱们官兵勿须扰民,以后更不准扰民,待吾入主新野后,文兄可要给这些村民好生宣扬宣扬,本公子是为民当家作主的,可不是作威作福的。”

    “是,公子仁义,兼任新野令,实乃万民之福。”陈文应答一声,对于结义兄弟大公子刘琦的仁义之心来说,村民的胆小怕事不足挂齿。

    刘琦带些遗憾地同陈文、陈武走出村外,见将士已将杜长等人的响马行头给扒了,便命陈武叫上所有将士在旁边田埂上挖一大坑,将所有的响马尸体就地掩埋。

    人多力量大,二百将士挖个大坑也不费多少时间,将所有响马尸体扔下土坑后,刘琦又命陈文简单地做了下悼念,将土推入,堆起一个新坟包,便率众干将士兵欲发新野。

    将五六十具响马的尸体埋葬后,天已漆黑,将士们点起了松子火把照明。

    夜风中裹挟阵阵寒意,天边有一半弦月孤零挂于梅梢,偶见苍穹几颗零落的暗淡星星伴月,由星月来看,刘琦感知到此时应是公元191年的元月了,该是农历年快到了,但从进入新野城一路所见的村庄与百姓来看,却看不出要过年的气氛,**的年月,连饭都吃不饱,到处充斥饥荒、兵匪、疾病,谁个老百姓还有心思过年啊?

    陈武领着八位壮士已换好响马的行头,竖起残破的“杜“字旗,就待刘琦一声令下,便要趁夜冒充响马欺诈进城,此时却见一老者远远地举着灯笼蹒跚而来,有个年轻壮士扶着老者同行,老者沧老的声音从风中传来:“官爷留步,官爷留步。”

    刘琦见一老一少在夜色中蹒跚而来,遂紧步上前,陈春等四卫将依然保持五步安保归佳距离在夜色中随刘琦脚步而移动,以防发生意外,谁知道这城郊野外的村民哪个不是刺客呢?

    当老少二人来到刘琦的队伍中,方看清陈武等响马打扮,又有残破的“杜”字旗在风中飘扬,一句话没说,吓得掉头又跑。

    “老爷爷留步,老爷爷留步。”刘琦见状急赶上前,便明白老者见到陈武等八骑士的响马行头,以为响马贼没死,自然是吓得不轻。

    老者听得刘琦声音并非暴唳之音,停下脚步,惶恐地等着刘琦、陈文及几个卫将迎过来。

    刘琦近前,见老者一脸惶恐状,而搀扶老者的青年却是双目有神,毫无畏惧之色,目光中隐隐透出一丝狐疑。

    刘琦上前一施礼,自报家门:“老爷爷受惊了,我乃新任新野令刘琦,奉荆州刺史之命剿匪安民,路遇一伙响马贼欲进村作歹,正好将其灭了。”

    见老者仍然惶恐地望着响马装扮地陈武等将士,刘琦又道:“这些是我将士,欲充响马诈开城门,是夜攻城恐伤军兵,更恐扰民,是不得已而为之。老爷爷勿惊。”

    老者一听,脸色开始舒坦,颤悠悠就要下拜,“老朽有眼无珠,不知县令到此,罪该万死。”

    刘琦赶紧搀扶住:“老爷爷不必多礼,适才我与将士进村敲门,不为别事,只欲探听下城里情况,没想到村民畏匪太深,无一人开门,唉。”

    “多有得罪,还望县令恕罪。”老者稍稍挺了挺腰身,“确如刘县令所言,村民畏匪太深,已遭过几次匪抢,见兵见匪就怕啊。”

    陈文在旁接话:“老爷爷从今后不用怕了,刘县令乃荆州别驾,是荆州刺史的大公子,专为剿匪而来。响马进村时,唯恐伤及百姓,是大公子不顾安危,挺身而出引开了响马。”

    “啊,大公子,大官啊,青天啊。”老者惊慌,荆州别驾的名头着实不小,听闻荆州刺史的大公子亲自剿匪来了,搀扶老者的青年眼睛不由亮了下。

    却见老者老泪纵横,“大公子挺身而出那一幕,老朽亲见,老朽又见大公子掩埋响马尸身,不记仇恨,善待死者,便知大公子悲天悯人,是为民作主的好县令,也是新野百姓的福气啊。”

    刘琦静静侍立一旁,不忍心打断老者抒发感情的一通倾诉,老者在对刘琦一番赞美后断断续续地将近日城里情况道明了,原来不久前从北方来了一伙战败的响马,忽然冲入疏于防备的新野小县,暴强地杀了县令,武力控制了县城,并强征民夫守城,搞得城里是人心惶惶,城民不敢出户,又听说周边几县也有响马山匪出没,象老者所居这座凤凰山脚下的村子里,很多青壮汉子都避难襄阳去了,田地一片荒芜。

    听完老者叙述,新野县的处境与刘琦估摸的差不多,只是对老者所说村中青壮汉子都避难襄阳一事感到忧虑,这年轻人都跑掉了,往后如何募兵?兵源何在?

    与刘琦的想法不一样,陈文却对搀扶老者的青年感起了兴趣,问道:“这位壮士,所有青壮都避难襄阳,为何汝却留居村中?”

    青年风轻云淡,答道:“家有老者,不宜远行。兵匪窜乱,襄阳岂能久安?恨世道浑浊,难遇涤清之人。”

    青年的回答,令刘琦心中一动,直视青年敏锐的眼睛,问道:“好一个忠孝之人,敢问壮士尊姓大名?”

    青年见县令刘琦面露兴奋之色,也是心中一动,不卑不亢道:“鄙人邓芝。”

第125章 主政新野() 
“汝是邓芝?”听青年报出姓名,刘琦不免心中又是一动,莫非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赫赫有名的邓芝?

    史书记载,在东吴斩杀关羽后,刘备与孙权结仇,伐吴失利,病死永安,邓芝按诸葛亮的意旨出使东吴,临死无惧,不辱使命,促使蜀吴修好,成为邓芝人生当中最大的亮点。

    据说历史上的邓芝年少时入蜀没有受到重用,便去询问擅长相术的张裕,张裕说他晚年一定能封侯拜将。于是邓芝先投靠巴西太守庞羲,不久被刘备召为郫县邸阁督,后来历任郫县县令,广汉太守、尚书。出使东吴之后又历任中监军、扬武将军、前军师、前将军、益州刺史、阳武亭侯。最后在延熙6年被任为车骑将军,授予符节。延熙11年率兵往涪陵平叛得胜,延熙14年去世。

    相师张裕的预言极准,邓芝封侯拜将,这也赖于年少邓芝心中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看来相师的话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由此,刘琦想到了在江陵盗得勾践剑而返归龙门镇时,遇到胡半仙缠着测字一事,刘琦于土地上划一成王,说不准以后还真能成王,这古代的相师神准啊。

    “正是在下。”邓芝回过话后,见刘琦木讷了一般,却不知特种兵穿越的刘琦已在历史的天空中神游了一番。

    “哦,邓芝,这有些砍断腿不能骑用的马匹,让村民们拖回村去,大过年的腌制些马肉也能熬过一阵子。”刘琦关心道。

    “谢大公子。”邓芝朝刘琦揖礼,对刘琦爱民的举动印象深刻。

    “去。”刘琦挥挥手,压抑住得遇邓芝的心中喜悦,朝已扮好响马的陈武下令:“武将军,连夜进城,急行军,出发。”

    “是。”陈武应答驾的一声率领八骑扮着响马的壮士朝新野城快马疾驰。

    邓芝眼巴巴地望着刘琦领着二百亲兵急行军向新野城而去,忽然间心中涌现出巨大的失落感,从刘琦闪过一丝欣喜的眼神中,邓芝以为刘琦会即刻招赘其入伍随军,却没想到刘琦漠然视之,很是打击了下邓芝的自信。

    邓芝本想还与这位勇武正直、真心爱民的新野令刘琦畅谈下时势的,让刘琦感知下其有多么的雄才大略,结果人家大公子并非有招贤之心,邓芝忽然又觉得这位刚上任的新野县令缺乏慧眼,也就按捺住毛遂自荐的冲动,盘算着待过完年后,赴洛阳投奔好士的庞羲。

    大丈夫当有所为定能封侯拜相,邓芝脑海中经常浮现相师张裕的话来。大公子刘琦人虽爱民,却不好士,难道我满腹经纶的邓芝就那么不入你荆州大公子的法眼吗?

    邓芝遗憾地再次望了眼渐渐消失于夜色中的刘琦军队,有些无奈,心中长叹一口气,对老者说道:“爷爷,大公子已走远,我去叫村民来割马肉。”

    老者佝偻着身子,连连摆手:“伯苗不可。”

    邓芝知道爷爷胆小怕事,笑问:“爷爷是恐吃了响马的马肉,反遭响马贼报复屠村不成?”

    老者担心道:“老爷正有此虑。”

    邓芝却道:“爷爷多虑了,响马乃强悍之武夫,无官兵镇压,自然抢掠百姓,如此大公子的彪悍官兵驻扎新野,响马贼要么与官兵争城,要么会远遁他乡避其锋锐,自是无暇顾及百姓仓粮,何况百姓家仓十有九空,无利可图也。”

    老者有点不相信,仍是半信半疑:“伯苗,汝说的似有道理,真能那么确定响马不再进村么?”

    邓芝拍拍胸脯,朗声道:“爷爷尽可放心,我断然不会拿全村百姓性命开玩笑。吾自幼熟读兵书,摸准了响马贼的心理,若这点儿小事还料不定,那就枉活二十年了。”

    “好,就依伯苗之言,咱爷孙俩就去村里叫人抬马割肉,这么好的马肉lang费了也怪可惜的,有了这些新鲜马肉,村里乡亲倒是可以过个丰盛的大年了,真是雪中送炭啊。这都多亏了大公子呢。”

    老者相信邓芝言之凿凿的分析肯定响马不会来作践村民,心里很是兴奋,在邓芝的搀扶下一路絮絮叨叨:

    “伯苗啊,还是大公子县令为民作主呢,要不是大公子挺身而出,领了官兵将这些个杀千刀的马贼给剿了,就怕又不知谁家的姑娘要遭秧了。”

    “伯苗啊,身逢乱世,有志青年当投奔明主,我看大公子刘琦县令勇武正善,必是深得民心之人,大公子将有不可估量之前程。”

    “伯苗啊,做人不能忘本的,我看大公子刘琦人就不错,伯苗年后,可投大公子门下,替老夫报答公子舍身救村民的恩德啊。”

    老者婆婆妈妈地说了一大通,却不无道理,听得邓芝脸上有些挂不住,刚才心里还寻思着年后去洛阳投奔庞羲,这下爷爷又要其投奔公子刘琦以报救村民之恩,这让邓芝很为难。老者说的没错,做人不能忘本,人吃良心树吃根,若一个活着的人失去了仁义道德,那就是一具没有思想与灵魂的躯壳了。

    想到刘琦并未有招贤之心,却又有救命之恩,扶着老者回村的路上,邓芝思想非常的矛盾,最终决定尤其在不好士的大公子帐下委曲的逢迎,倒不如投好士的庞羲门下获得尊重

    刘琦骑在马背上,感知到了邓芝的心理预期,这是老天有眼呢,在即将入主新野大缺人才之际,送上了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三国名将邓芝来了,刘琦不高兴才怪。

    凤凰山脚下的村子里所遇到的邓芝,刘琦确信是历史上其人,而不是重名的凡夫俗子,为何?刘琦从重生前读过的史书得知,邓芝确实是义阳新野人,也就是东汉时期的南阳郡新野,并且邓芝看上去二十岁上下,也就是公元171年左右出生,与史书记载基本吻合。

    邓芝,字伯苗,据史记载,邓芝生平性格正直、简单,不会修饰情绪,所以没有士人和他结交。而且对当时东汉人士无甚敬重,只有曾器重过姜维。邓芝为将军二十多年,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身上的衣食从官府资取,不治私有财产,妻儿甚至有饥寒的日子,死时家中也没有多馀财物。

    又从邓芝在延熙11年率兵往涪陵平叛得胜的经历来看,邓芝应是文武全才之人,如今剿匪用人之际,得遇邓芝正是老天的应景之笔啊。

    刘琦没有在遇见邓芝时即刻招贤邓芝是有原因的,考虑到邓芝性格正直简单,恐怕开口求邓芝投入刘琦门下,反而会易起邓芝狐疑与反感,所谓无功不受禄,邓芝必会厌嫌刘琦以剿灭响马救了村民免于贼乱而居功自傲,开起口来强求的意味就太浓了。

    身为新野县令,针对邓芝高傲的性格,对于邓芝这样的特殊人才,刘琦当然有办法使得邓芝不日投归门下,欲擒故纵是也。

    刘琦于马上腹诽着,为了网罗人才,必须要有奇思妙想啊,想着以后身边有个历史名人邓芝在新野陪着治县,那也是件重生三国很光彩很出彩的事了。

    二三十里的路程,急行军起来也就半个时辰而已,陈武率领八骑壮士已经先期赶赴新野县城诈开城门,而刘琦带着步卒在后面隔个一两千米尾随。

    当陈武带着八骑响马装扮的兵士飞奔到新野县城的护城河前,故意命骑士打圈扬起烟尘,并有骑士摇着残破的“杜”字旗在城门前拼命晃着,城门守卒不疑有诈,以为是杜长从外县劫掠趁夜回城,徐徐放下吊桥,陈武一马当先,八骑壮士挥动长矛长枪冲进城去。

    陈武就这么轻易的诈开了城门,并未遇到任何的盘问,可见响马的军事素质之低,连口令也没有,或许是守卒见是“杜长”领了兄弟来自然要急开城门来表功的,怎么也想不到会有官兵来犯,更想不到是扮着响马行头的官兵来占城。

    杜长部署防守城门的响马并不多,也根本拿不出更多的人手,几十人而已,毫无疑问,仅仅片刻功夫陈武便占领了城门,稍有违抗的守卒人头落地,弃刀抱膝叩头求饶之人幸免一死。

    陈武将城门大开后,刘琦带着二百亲兵、押着二十辆装有军用及生活物资的马车,急速进城,留下一队人马守卫城池,其余人等押解投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