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140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40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那位又矮又胖、满脸横肉的安保员摇摇晃晃地走进了候车大厅:“好了!先生们、女士们,非常抱歉,这都是这该死的战争给闹的,不过还算幸运,去柏林的乘客,请带好你们的行李物品到月台剪票上车!”

    生活还得继续,只要战争没有真正的爆发,一切都得照常。

第266章 被玩坏的三号坦克() 
    新的作战环境下,埃里克决定对装甲部队进行大规模调整,第1装甲师首当其冲进行重组、改编,501坦克营和502坦克营也被规划到这一级别中,重新规划为第111坦克营和第112坦克营。

    整个装甲师被规划为四个级别或单位,师以下为坦克旅,约3000人;摩托化步兵旅;约3200人,机械化炮兵团,约1200人;另外就是后勤体系。四个单位可以分化组合,在战斗中采取不同的打击方式对敌方阵地或营区进行无死角覆盖,最后出击的摩托化步兵旅对战场实施清场。

    坦克旅下辖2个坦克团,共有各型作战坦克约300多辆。坦克团下辖2…3个坦克营,每个营配备各型作战坦克70到80辆不等。战时能够**完成攻坚和掩饰步兵突击队的任务。

    装甲师之下共有两个**作战指挥机构,即营指挥部和连指挥所,其中连部为最基层指挥机关,拥有**作战能力,战时以小规模穿插,突破敌方防御体系,起到策应大部队整体改变战场形势的作用。

    连指挥所由1个装甲车侦察排、1个摩托化通讯排、1辆三号指挥型坦克以及10辆三号坦克组成坦克突击队排。

    但是,问题也来了,因为德国骤然组建的装甲师、且增加了各单位坦克的配额,导致与外售订单相冲突,虽然建制完整,但一直没有满编。生产跟不上,外销型三号坦克占用大量的产能。

    目前,每个营下辖的作战单元分为轻型坦克连和中型坦克连,碍于四号坦克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离试验型,测试等,最后正式投入生产还有一段时间。

    即使四号坦克下线,德国目前也只能给外售订单让路。而二号坦克也因为过时进入新兵营作为新兵训练。

    这样一来,目前仅有三号坦克一力支撑国防建设,其中三号A型和B型被划入轻型坦克连,C型和D型被划入中型坦克营。

    A型和B型均是50毫米36倍径的坦克炮,C型为50毫米39倍径的坦克炮,仅有D型装备了一门75毫米36倍径坦克炮。

    36倍径的75毫米坦克炮让三号坦克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机动性,为了保证射击的稳定性,设计方有意限制了车速,所以,也只能算滥竽充数地划入中型坦克。

    由于D型坦克的烂性能立即被叫停,所以中型坦克连虽然建制完整,但坦克的配置同样没有满编。

    三号原型坦克因为性能和设计过时,被曼施坦因拿走了一部分,分别改成了一种代替装甲车给步兵旅提供直接火炮支援的新型坦克,装备的是一门75毫米24倍径榴弹炮。这种型号在交付部队后,定型为三号C/D型,为此,曼施坦因赋予了他一个新名称,突击炮,与突击队相得益彰。

    D型坦克的问世源自于德国的宿敌法国,在一战中匆忙研制的2C超重型坦克,虽然隆美尔当时也在前线,却没有直接与之交手的机会。

    但是,隆美尔的心里非常清楚,以三号坦克现役的50毫米坦克炮,对它对还够不成有效的杀伤。于是,投机取巧地为三号B型坦克改装了一门更大口径的75毫米36倍径的坦克炮。这种小身板扛大炮的畸形产物被命名为三号坦克D型。

    三号坦克的小身板骤然压上如此庞大的重型火炮,立即表现出不适症状,速度也提不起来,遇到陡坡或下坡时,极容易发生翻车。

    曼施坦因清楚这个问题,实际上厂家也同时感觉强行加装大型火炮后,三号坦克的稳定性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其冲锋陷阵的性能,但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取代。

    曼施坦因考虑到这种坦克的效率实在太低,作为埃里克安排在国防军的装甲武器总监,不得不立即喊停了D型坦克的生产,通过反复验证后,决定考虑在更大的平台四号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一种专门用来反制敌方重型坦克的型号,以弥补D型坦克平台太小的缺陷。

    于是还未问世的四号坦克原型,再次增补了几个附加方案,除此之外,曼施坦因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屈服于仅有四号原型无法满足“全能”的情况下,暂时让步。

    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三号原型坦克在改装成三号突击炮后。

    剩下的拆去一部分上层炮塔,留下完整的底盘,并在上面安装了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Lsfh105S型榴弹炮。

    这种专为坦克设计的轻型榴弹炮搭配置了一套自动装填系统,富余的空间和几乎等于没有遮蔽的上层,仅用6毫米的铁皮包裹着下半部分。车载32枚炮弹,其中12枚在车内空间不够的情况下被悬挂在车位后方伸出的一截半米金属盒内,可以让车体保持重心平衡。

    基本上等于没有装甲的这种改进型装备,在部队服役后定型为三号L型。所以第1装甲师才有一个被赋予“机械”二字的炮兵团,整个炮团全部配有机械化拖带装置,形成**的武装部队,为前线大部队提供了快速、跨射的火力支援,也为压制敌方火力创造了条件。

    第1装甲师的成军离不开多次的实战经验,一战时的坦克部队缺乏有效的互相增援机制,在与意大利的战争中,坦克部队曾经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

    血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三人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规划,在国防军裁军重组和获得超限国防预算经费的同时,陆军主战装备也获得了丰厚的资金支持。

    但是,三位将领的作战理念各不相同,古德里安更加崇尚以轻型坦克为核心、空军掩护、迅速对敌切割包围、然后逐个击破的快速作战思想。他认为只有空地立体支援,快速对敌打击,才最有可能攻其不备、主动灵活,随时改变战场形势。埃里克详细阅读了这份报告,也非常欣赏古德里安的见解。

    在对古德里安这份报告的批复中,埃里克毫不犹豫地写上了“闪电战术”这个新名词,于是闪电古德里安的名头被传开了。

    隆美尔的思路同样也是以速度取胜,却和古德里安有不同之处,有过和武装运输车同时作战经验的他,看中了突击队的能力,倾向于二者相结合的组合重拳模式,以雷霆之势瞬间瘫痪敌方守备力量,迫使对方在无力反击的情况下缴械。与古德里安相似的地方就是对空军协同作战做了要求,而且都属于运动战、歼灭战。

    埃里克看到这份报告后,同样非常感兴趣,又用“雷霆出击”做了批复,雷霆隆美尔的名头也开始传播。

    埃里克用后世的眼光审阅了他们的报告,认为两位将领的思路都是对的,而且都属于快、准、狠的作战模式。古德里安的闪电战术是日后的常态化战术,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可以瞬间运动至敌方核心,打乱敌方的整体部署,在战略战术上值得全军认真研究。隆美尔的战术思想更多的是围绕已方集中优势火力、兵力,对敌重点目标实施突击,以坦克为活动掩体、步兵清场、空军协同掩护,做到一击必杀。

    有了好的作战理论,并不等于部队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高,更主要的是装备的合理配置。要实现两位将领的作战思路,需要有庞大的预算支撑,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

    目前,第1装甲师现有的配置,是曼施坦因综合了隆美尔和古德里安两人的意见之后实施的方案,但是,因为坦克的研制速度跟不上部队的需求,也满足不了任何一种作战思路。同时,陆航的组建才刚刚开始,未来战争参杂了陆航这一体系后,战术也会大不相同,因此,各军兵种之间的磨合还有待时日。

    因为庞大的国防预算都会用于刀刃上,坦克的研制虽然也有一部份,但相比之下只是些毛毛雨,短时间内难以完善两位将军的战术理论。然而,此时的埃里克也没有钱,埃里克公司的钱无限制地用于改进火箭研究上了,更何况公司正面临着国家对大托拉斯的打击。如果有钱的话,埃里克会单独为这两条理论打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术部队出来。

    曼施坦因的全摩托化装甲师相比两人的方案就温和了许多,埃里克只能选择这种目前可以承担得起的方案,虽然过于常规化,但有限的财政支出只能先保留建制,日后慢慢实现目标。

    尽管国内对于组建装甲师和将领们的战略、战术有不同的想法,但并不反对国防军逐步强大,促成了德国目前辉煌的军事成就,并让德意志联邦成为了世界上装甲部队理念最为成熟的国家。

    精简过后的国防军快速换装各式武器,大量的军费被超前开支,然而,埃里克也无能为力,该花的钱就必须得花,收到效果就行。

    现在,德国每出售一台坦克都能赚回两台坦克的钱,只要验证演习打得漂亮,就不怕没有人买。三号注定是要被国内淘汰的型号,如果能发挥一下余热,赚取一些外汇,对德国财政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埃里克也不怕在装备上花钱。

    从1919年初开始,德国国防军陆续装备的三号坦克就有七百余辆。

    外销1766辆,虽然随着南斯拉夫诸国的并入,德取消了克罗地亚的55辆和希腊的224辆的订单。然而,可喜的是土耳其接手了希腊的订单数量,因此,仍旧同样也完成了1711辆的订单任务。

    第1装甲师在四号理克正式服役前需要装备共计516辆三号各型坦克,外销的钱就足以装备6个1920年型装甲师,这笔帐划得来。只是可怜了三号坦克被国防军无休止地改装压榨潜能,差点被“玩坏”。

第267章 第1航空军() 
    3月26日,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发起的伦敦四国恳谈促和会,上午11点在唐人街10号如期进行,意大利因为战后事宜太多,各部门正在疏理中,只能由常驻英国的意大利王室成员出席,倒是法国总理普安卡雷亲自出席了这次恳谈促和会。

    四国代表都摆出一副积极促和的友善态度,气氛一度比想象的热烈,可是,由于各方对利益的诉求相距甚远,让现实变得相对残酷。

    法国要求德国立即停止其吞并行为,并将已经纳入德意志联邦国家版图的南斯拉夫诸国从德国体系中驳离出来,由南斯拉夫诸国与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王国,并由四国共同保证其永久**自主和地区中立的地位。

    对于法国的要求,德国外交部副部长拉特瑙毫无意外地严词拒绝了。虽然拉特瑙对埃里克本人以及埃里克所领导的联邦党并无好感,甚至抱怨埃里克以此次事件为由把他当枪使,他也不愿意违背国家利益而答应这样的条件。

    否则,他和他的民主党就会被德意志各民族所唾弃,并被看成是德国的叛徒。拉特瑙的表态对法国现总理普安卡雷来说一点都不意外,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条件,本意就是想给德国出一道难题,争取法国更多的回旋余地。

    意大利的王室成员代表接到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委托后匆忙赶来参加会议,在这里,他只需支持法国的提案就行,至于战争赔款问题暂时仍然不合时宜。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附和法国的策略。英国想让大家就此罢兵,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反对法国提出的方案,但劳合·乔治不想因此开战,否则就失去了这次恳谈促和会的初衷。

    法国的要求给这次恳谈促和会设置了无形的障碍,导致这个四方平等交流的契机反而闹成了笑话。大家坐下来仅仅一个小时,拉特瑙便愤然离席,并立即回到他所下榻的酒店给远在德国柏林的埃里克总统拔打了电话,并将这次恳谈促和会的详细情况进行了汇报,甚至于没有顾忌他的电话是否已经被监听。

    埃里克听完拉特瑙的汇报后,首先肯定了拉特瑙伦敦之行的意义,对这次远行艰辛进行了问候,然后批准他提前结束恳谈促和会回国。

    3月26日上午12时,慕尼黑郊外的罗森海姆空军基地突然响起急促的警铃声,这是对所有当值战机进入战备状态的命令,不管是战斗人员还是地勤人员,都必须第一时间放下手头所有工作赶赴机场,此时,飞行中队指挥官已经以立正姿势站在停机坪等候所有战斗员们前来接受新的作战或训练任务。

    日常的例行演习与今天的实际行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日常演习中,地勤人员保障飞机一切正常待飞,让飞行员出场盘旋一圈即可,而现在却是立即拆卸打包野战维修设备,跟随地勤部队赶赴西线。

    罗森海姆空军基地是德国三大空军基地之一,在这里驻扎的是德军航空兵第1军,但仅有地勤和飞行员编制完整,而作战飞机仍旧没有替换完毕,福克三翼战斗机,容克公司的J1型攻击机等老旧战机仍然在使用,信天翁双翼战斗机则都被改装成了双座教练机。

    德意志联邦空军的制空主力战机BF…1目前仅仅只有4架在服役,BF…10改进型飞机也只服役了38架,加起来总共42架。

    亨舍尔飞机厂为空军打造的hs20双翼俯冲轰炸机也才刚刚进入测试阶段,离服役还有相当长的时期。

    装备数量最多的要数最早进入空军服役的12架FW…200C型侦察机和32架FW…220C型轰炸机,以及配属给空降师的48架FW…200F大型运输机。

    突如其来的出战命令,让各指挥机构拿不出实用装备,空军司令部不得不从另外两个空军基地调派航空队紧急支援,于是,指挥系统一下子便乱了套。

    德意志联邦航空第1军匆忙备战,下午1点钟,第一批赶赴西线的42架BF战斗机才好不容易蓄势待发。还有12架FW…200C和32架FW…220C组成的转场飞机群,为了节省燃油,除无法拆卸的设备外,其他设备均已拆下,交付陆地转运,空机飞往斯特拉斯堡的临时野战机场。

    没有大量载荷的大型飞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