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156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56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度油渍的凝固变化,管道材料经久耐用的程度等问题。

    埃里克身在总统府,心却在全国各地,甚至为巴尔干半岛的输油管道彻夜不眠,幸好有汉斯和亚尔马负总责,否则,海军的发展计划他便抽不出时间进行。因为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光靠海运的效率和代价太大,而且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护航,既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若是战时,只要敌方封锁几条海峡,致命的弱点就显现出来了。当然,陆路更无法运输,在没有直通火车的情况,这个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

    埃里克之所以不参加对华夏军事援助的细节会议,一方面,因为自己曾经说过有华夏生活的经历,尽量避嫌;二方面,巴尔干半岛输油管道时刻操心费力;三方面,现在对希腊的战争虽然并没有牵扯政府许多精力,但也体现了德国的国防基础短板,首先就是制海权的问题。

    亚尔马和汉斯去总理府开会之前,埃里克通过电话再次强调要把对华夏军援的事赶紧落实,然后将中心工作转移到输油管道问题上去。交待完这些事情后,便急急忙忙驱车前往海军部视察去了。

    现在,北部出海口在英国的监视之下,地中海的出海口也有多国军舰往来游弋,面临这样的窘境,埃里克已经毫无选择,必须把海军放在经济发展的高度进行衡量,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在邻邦看来,德国终究是陆权国家,空军出现后,虽然可以依靠战机快速反击以弥补海军的短板,但没有海军这双伸能出去的重拳,依旧无法填补英德之间的武力差距。

    这些差距并非全部来自国防技术,而是人才积淀与各军兵种的丰富,埃里克为此悄悄进行过多次模拟推演。假如英德之间一旦开战,英国可以征召的水兵几乎是德国的十倍,而且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这就是军事积淀和享有制海权的优势。

    德国海军事业自帝国时代以来就先天不足,也没有得到过足够的重视,而现在要大力发展海军,排除技术和经济的问题,士兵的培训也是困难重重,虽然几位曾经对埃里克有意见的老将开始复出,但毕竟仍无法与英、美等国一较高下。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外部的因素可以置之不理,但德国内部的分歧却不容忽视,让埃里克的工作十分尴尬。

    当全球时代到来的时候,各国海军纷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德国却步履蹒跚,仍然缺席,这是埃里克所不能接受的。

第296章 sdkfz305() 
    陆军和海军暂时还合不到一个拍子,因为德军目前并没有考虑离岛作战,但空军的花费逐开始年上升,同样成了这台超限军费大戏中的一员。其中海航、陆航的发展更是占据了相当比重的开支。

    现实不是游戏,国防基础不是点点鼠标就可以造出来的,部门之间的妥协环节要靠埃里克协调,原本需要1马克办理的事情,非得拆成三份,而且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动,需要牵涉到方方面面。

    埃里克主导下的德国在地中海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这是德国史上的头一遭,之前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还得依靠马耳他附近的兰佩杜萨海军基地。希佩尔在这里的开发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作为遏制地中海东西两端的连接通道,德国不会轻易拱手让人。

    因为海航发展的缘故,这里虽说是海军基地,不如说现在仍是一个空军基地,除了几条简陋的机场跑道,军舰的影子都看不到。这座21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大部分都是山区,当初建机场时,将部份山头都削平了,这才有了现在的情形,然而,这里的空军也只是象征性的,根本成不了规模。

    就因为这座小岛的利用价值不大,所以英国才会这么“慷慨”,在德军大举进入意大利时,英国才被迫同意割让这么个小地方解围。

    兰佩杜萨岛要改造成海军军事基地,虽然勉强容纳一支中等规模的舰队,但却无法威胁和匹敌英国的马耳他群岛海军。换言之,单纯在这里建设一支空军,基地和跑道则更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单就解决地形问题就困难重重,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和庞大的财力支撑,这座小岛屿根本就不能成其为德国的前进基地。

    征服英国皇家海军是每一个德国统治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从威廉二世到现在的埃里克,无不处心积虑。

    实际上,为了对付英国海军,德国并没少费心机,其中有一样秘密武器,在德国每年庞大的军费开支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会花在这个方面。

    第13号研究所,德国SSS级秘密科研中心,与第14号的半公开不同,第13号研究所一直养在深闺,从来都没有出现在埃里克集团的书面文件上,整个埃里克集团的知情人除了参与者和新的总裁费迪南德,然后就是埃里克本人知道。

    因为国防部有一部份合作,初知第13号研究所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与此同时,国防部还得为这个隐秘项目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比如做假账,也就成了一种日常工作。

    德意志联邦国家的财政是公开的,透明的,但是军费则恰恰相反,这就是埃里克为何要以三倍的增幅来增加军费开支,没有大量的财力,第13号研究所的计划就得暂缓或被迫停下来。

    第13号研究所隐蔽性极高,外界无人能知,而第12号研究所却大不相同,这里是德国的技术出产地之一,占据着武器出口、技术转让等非常重要的一席,成为了各大工业集团的宠儿。

    第12号研究所的研发经费并非全部来自政府支持,国防部和内政部每年都会往这里面注入基本大量经费,科研工作者和其他雇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研发经费,则由专利费用支撑。

    5月15日这一天,久雨后难得的一个晴天,中午时分,第12号研究所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这人便是刚从维也纳赶来的军界高官,统战部总参谋长霍夫曼。

    陪同人员还有国防部长勃劳希契和陆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三人后面跟随着一支规模庞大的顾问团,这些人都是应邀参观欧宝公司新设计的一款轻型卡车的。

    sdkfz305是这辆轻型卡车的编号,也是国防部应统战部的要求设计的一款的轻型载重卡车。

    在当初提交的报告中,这种卡车需要有很好的耐压性,在高速行进的同时,需要对一般复杂地形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而且还要做到维修要方便,取材简单,载货能力强大。

    国防部收到设计图纸后,请来了德国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商,以招投标的形式选中了欧宝的sdkfz305方案,虽然许多厂家的计划书都很不错,可霍夫曼总长恰恰亲睐独特的sdkfz305。他要的是一辆任劳任怨的载重卡车,而不是光鲜亮丽折磨人的玩具。

    欧宝公司在德国汽车行业中,属于中等级别,就和他的设计一样,这款汽车也并非是欧宝公司的全部技术,从动力到外观,可以说是一款集大成的作品,发动机是来自奔驰公司的轻型量化直列6缸引擎,车体则是由莱茵公司大力提供。

    样车下线后,试驾已经获得通过,霍夫曼跟随设计人员在汽车周围转了一圈,也感觉非常满意。回到欧宝公司业务办公宝,霍夫曼正要确定订单的时候,身边的传令兵小声告诉他总统来电话找他。

    “我是霍夫曼,总统先生您好!”霍夫曼以为前线有什么变故,拿起电话的手都有些颤抖。他并不担心战争的胜败,而是担心自己的策略出现什么疏漏。

    “你好,我的总参谋长,打扰你参观了,不过我有件事要和你商量。”埃里克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平淡。

    “好的,请总统先生吩咐。”还好,不是前线的事情,霍夫曼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不管是什么事情他都会参考埃里克的意见,在他看来,埃里克从来不会瞎指挥,每次的指令都是通过了深思熟虑的。

    “你们正在参观的那辆卡车,编号是sdkfz305的,我想出口到华夏去。”埃里克直接下达了指令,口气听起来不是在商量。

    “总统先生,这是真的吗?”霍夫曼有些郁闷,更多的是不理解,怎么好端端的一款新型军用卡车刚刚设计定型就要往外卖,毕竟这是一款先进的军用卡车。

    “国防部的军用卡车我会重新在国内竞标,你别着急,sdkfz305的性能我看过了,大体的情况我也知道,不过仍旧无法满足德国军队的需求。”埃里克的口气很硬,似乎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争执。

    权力稳定后,埃里克的心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297章 多元化后勤概念() 
    埃里克紧急召回霍夫曼,第12号研究所的参观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下来。霍夫曼留恋地拍了拍“欧宝”卡车,留下统战部其他考察人员,直接乘车赶往柏林。

    中午时分,从德累斯顿一路风尘仆仆赶回来的霍夫曼来不及回统战部处理军务,也没有与同僚同见面,直接驱车前往汉莎菲尔特宫。

    “尊敬的总统先生,统战部参谋总长霍夫曼奉命前来,请您指示!”霍夫曼因为要前往12号研所考察,所以特意穿上一套崭新的上将服,帽徽、领花的金丝和肩章上的那枚闪闪的金质长剑非常耀眼。走到总统办公室门口,霍夫曼向埃里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霍夫曼的服饰上的长剑是一级上将的标志,也是德意志联邦成立后颁发的第一枚金质剑,足见埃里克给了霍夫曼多大的荣耀。

    埃里克知道霍夫曼一定会准时赶回来,因为他们要讨论的是德国绝密计划,因此,总统府进出的人员相对减少,同时也多了几名便衣保卫人员,在没有特别吩咐的情况下,就连总统府办公室主任安娜塔也不得随意进入。这是德国高等级的对话,勃劳希契和施特雷泽曼等人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总参谋长阁下,在电话里,你说‘欧宝’卡车关乎你的重要计划,是什么计划?现在可以说了。”埃里克亲自将一杯热茶递给霍夫曼,然后顺势往沙发上一靠。

    “哦,这是以前的往事了,我也是有感而发。”霍夫曼正准备喝茶,见埃里克发问,只好先回答。

    “先喝茶吧我的总参谋长,慢慢说,别着急。”埃里克发现霍夫曼有些口干舌燥。

    “您还记得当初在西线作战的时候吗?”霍夫曼没有回答埃里克,而是反问了一句。

    “西线发生过那么多的战事,不知道参谋长说的是哪件?”埃里克让霍夫曼说得丈二和尚摸索不着头脑,更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就是隆美尔指挥的那次坦克营突击,主要是针对巴黎的闪电行动,您想象过为何当初风险那么高吗?”霍夫曼表情非常凝重地说道,而且又是一连串的发问。

    “战场补给严重跟不上,部队虽然披坚执锐,但无法有效控制胜利成果,更无法维持部队长时间穿插突袭,而且一个来回机动就让当时的第一装甲师一大半趴窝了。”埃里克当然记得当时的凶险。现在的德国人都只知道当时的隆美尔将军指挥装甲部队成功突袭,抢先进入了巴黎,却并没有意识到那次行动的风险很大很大。

    为了达到快速突击的目的,第一装甲师为了保证足够的燃料和临时补给品,不得不放弃大部分的装甲车和其他辎重设备,仅仅维持了一个坦克营的所需燃料和弹药。

    部队进入法国领土后,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因为法军大部队败退后,被冲击和打散的小股部队匆忙躲入山林隐蔽地区,反而成为了德军后勤部队的安全隐患,使得德军漫长的补给线断断续续,无法联通。虽然后勤部门动用了大量的畜力,但运输速度完全跟不上机械化部队的节奏,有时候还会遭遇法军小股部队的袭击和围堵。

    “总统先生的记性真好,正所谓一语道破。我就是想利用这一款卡车填补后勤补给这方面的空白,而且这关乎德国未来战争的胜败,比如说面对俄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时,不管武器多么先进,也不管我们的部队有多么英勇善战,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勤补给,就算是战术上取得了胜利,也会在战略上遭到失败,因为我们无法维持这支部队的长期生存与持续作战。不知道说的是否正确,请总统先生指教。”霍夫曼是一个很好的学生,每一次战例都是他的学习资料。

    埃里克当初担任德军东线后勤总长期间,后勤规划也让霍夫曼受益颇多,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规划。德军果断地采取重拳打击其中一部,调转头来再合力攻打另一部,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将力量发挥到最大的极限,聚歼敌方一部的策略是成功的,但不可能每试皆爽,分散的力量虽然可以牵制强敌,但力量也最薄弱,极易遭到敌方突破。然而,这只是属于战术的范畴,只有后勤保障能力的强大,才能使一支超强的攻坚力量始终处于待发状态,因此,机动化的后勤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机动化部队,现在已经有了实现的机会。就在欧宝拿出了让霍夫曼高兴不已的sdkfz305样车时,埃里克却要把它出售给自己几乎闻所未闻的东方国家。这让统战部总参谋长高兴不起来。

    霍夫曼有他自己的打算,埃里克也有自己的打算,两人并没有冲突和矛盾,仅仅是在看待问题的程度不同。

    sdkfz305无法满足埃里克对后勤的期待,而且仅仅只有轮式卡车也无法做到无障碍的补给,想要从容部署大军,在广袤的东线战场上供给部队驰骋。埃里克需要四驱卡车和半履带卡车相结合,作为转用部队,而承担主力运输任务的只能交给铁路。

    在德国连续几年的基建建设当中,快速有效的铺设铁轨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诸如水泥毯等等都已经开始定型生产,不再是试验阶段,进入实际使用。

    “别纠结了我的参谋长,说句实话,这款卡车也许真的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好,你应该知道我的出道就是从后勤开始的,对于这个问题,你竟然没有事先找我探讨,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埃里克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