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162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62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感谢尊敬的公主殿下,您对埃尔温的关心让我这个做哥哥的很欣慰,我会找个机会跟他谈谈的。”隆美尔好像记起了什么事,又补充道:“他这次上前线的事对你说了吗?”

    “他又上前线了?”马迪娜感到异常惊讶。

    “是的,他去了巴尔干。”隆美尔回答道。

    “去巴尔干?不是前几天还在柏林吗?”马迪娜非常疑惑。

    “是的,上级抽调几个单位去前线测试新武器,检验实战效果,如果不出意外,他很快就能回来。”隆美尔反复说不是什么秘密,反倒是需要越公开越好,毕竟现在的德国对于国际军火市场非常看中,只要不涉及到德国的核心利益,便什么都可以往外卖。

    事情也确实如此,装甲部队的四号坦克仅仅才生产了几辆样车,土耳其和匈牙利就已经下好了订单。实际上,美国人和俄国人似乎也对四号坦克兴趣很大,都有购买技术的意向。

    “我不知道他会突然去巴尔干,他也没有对我说起过这事。”马迪娜显得有些失望,盖哈德什么事都不与她商量,心里很难受。

    “别担心马迪娜小姐,这次只是单纯的武器测试,他会非常安全的,作为D连连长,除非是接到作战任务,不然,他连与敌接战的机会都没有。”隆美尔安慰说:“任务很突然,他没有时间对你说,也是正常的,军人嘛,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也是偶然听说他的部队调动过,这才顺便打听了一下。”

    经隆美尔这么一说,马迪娜心里稍稍好受了些,但担心却始终挥之不去,连聊天的动力也都减少许多。隆美尔见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正好此时埃里克走进了会议室,许多官员也随之回到会议室里,并寻找自己原先的座位。人越来越多,几位作战参谋大声示意各位长官和政府官员们安静下来。

    隆美尔赶紧借机向马迪娜做了一个表示歉意的动作,端端正正坐好。

    马迪娜站起身来,无精打彩地走出了会议室,因为这样的会议她还无权参加,充其量,她只不过是一位联查局的保卫人员。

    作战参谋拉上窗帘,打开投影仪,帷幕上映现出一副图像,黑白的,而且无声,但是画面却很流畅,也很清晰,与市面上常见到的影像有不少差距。隆美尔悄悄转身看了一眼慢慢离去的马迪娜,埋怨自己的嘴太粹,连这样的秘密都保守不住,竟然让这位未来的弟媳如此担心。

    曼施坦因将军站在投影一侧,用一根细长的教鞭指着一辆出现在影像中的坦克说道:“尊敬的总统先生,各位长官,这就是第一次进行测试时的144/1坦克效果图。”

    “这和三号没什么差别嘛。”有人提出了疑问,毕竟乍一看,四号和这个124/1方案在外观上没什么差别。

    “如果不仔细观察,确实很难发现差距,但是比对一下就会知道了,待会儿我们会在试验场地里再实际演示一遍,现在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下大致情况。”曼施坦因不知道是谁开口提问,也不敢随口敷衍,只好耐着性子解释着。

    曼施坦因将大致情况都说了一遍之后,灯光再次亮起,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便带领着各级官员分乘几台大客车前往演习场地。

    作为本次的主角,埃里克让曼施坦因和自己同坐一辆车。

    “今天的检阅让我很满意,看得出来,你们平时训练非常严格。”埃里克对曼施坦因说。

    在去演习场的路上,埃里克给予装甲部队很高的评价,这其中也是对曼施坦因工作能力的认可。毕竟在这位年轻总统的执政下,年轻人占据着德国军政两界高层很大的比例,在反对派和顽固派的围攻中,如果没有卓越的成绩,便很难服众。像曼施坦因这样的将军,只会有人妒忌,但绝对没有人质疑他的能力。

    “感谢总统先生的高度评价,作为一名军人,刻苦训练、保境安民是我们的天职。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将坚决听从总统先生的指挥,誓死为总统先生效命!”曼施坦因内心非常激动,但是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敢轻易表露出来,以免让总统觉得自己轻浮。

    “非常好我的将军,你现在还很年轻,有这么突出的成绩已经难能可贵。继续努力吧,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重担现在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大家都要牢记使命,努力工作,再创辉煌。”埃里克对曼施坦因的工作态度和拥政爱国意识很满意。

    下一步,埃里克准备去除身边的不和谐音符,不管哪支部队,绝不会容忍他们对自己唱反调。

    军权才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没有军权,政权就只是一个空壳子。

第309章 四号坦克() 
    四号坦克的样车下线后,曼施坦因就立即下令进入场地测试,首次并未搭载炮弹,准确地说,因为刚刚从模型上走出来,暂时只需要显现其主要性能,至于射击诸元方面,还只是从理论数据上体现。

    埃里克一直非常关心四号坦克的进展情况,为了让测试尽可能快速完善,随即让安娜塔通知曼施坦因确定了检阅部队的时间,并顺便考察四号坦克计划的完成情况。为此,曼施坦因不得不紧急召开临时工作会议,并把埃里克的通知精神向隆美尔和古德里安等一帮战将进行了传达。

    四号坦克的炮弹临时由法兰克福坦克训练基地军需仓库提供,根据实际情况,新型坦克以这么快的速度进行实弹测试的范例,在德国实属首例,而在运动中对活动靶标精准射击更是十分罕见。

    说到武器测试,内行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过程,因为每一款武器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否则也就不需要进行专业测试了。对于这次实弹测试,曼施坦因其实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他知道埃里克·艾德里安总统是一位非常务实的国家领导人,没有实际的硬指标,光有理论数据,在总统这里是完全行不通的。

    测试共分为三项,第一项是机动性展示;第二项是诸元检测;第三项是火力测试;每个项目都是动态性检测,而且要求做性极限展示。

    接受新型坦克试验命令的坦克车组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包括试验准备、乘员就位、启动程序,诸元设定,这五位士兵从到头到尾一语不发,各自紧张工作,十五秒钟便一切就绪,其默契程度令人惊叹不已。

    此时的四号坦克内,通讯兵的无线电波已经与基地相通,断断续续的电波频率伴随着红、蓝、黄、绿、白五色灯光闪烁,已经进入了正常收发时段。虽然是测试新型坦克,不如说连士兵的素养也一同进行了考试。老兵们的动作无可挑剔,埃里克非常满意。

    “新兵的训练情况怎样的呢?”埃里克看了看曼施坦因“对你的新兵我也想进行一次考试,不过不是现在,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就行。”

    “请总统先生放心,新老坦克兵的训练现在都在实行季度验收,不合格者留基地继续训练,直到动作做到刚才那几位老兵一样娴熟后才能交付部队安排战斗岗位。”曼施坦因回答说。

    “为什么今天不用新兵呢?”埃里克追问了一句。

    “报告总统,这是因为新兵年龄都只有十八九岁,总指挥不想让他们涉险操作。再说,因为这是一次新武器测试,必须是专业技术过硬的军士长们亲自进行,所以,总统先生现在看到的全是青一色的老兵。”隆美尔在一旁接过了话题。

    “很好!你们能这样重兵爱兵,兵必不会负于你们!”埃里克对这种做法大加赞赏。

    演训场上,四号坦克绕场快速奔驰,卷起漫天尘土,跨障碍、过水塘、规避进攻等等,动作十分流畅。就在埃里克本以为这次的测试会毫无亮点的时候,却发现坦克的火炮有点怪异。

    “这门火炮是哪家公司生产的?”埃里克回头问曼施坦因。

    “这门火炮是由克虏伯公司设计制造的,因为是sdfzf144/3号试验车,所以用的炮管采用了48倍径。古德里安将军有这样的要求,因此,设计方完全遵循了这辆坦克大马力和大威力的设计理念。”曼施坦因接着简单地描述了一下这门火炮“速射效果非常不错,而且炮口制退器对于这辆坦克来说也恰如其分。”

    埃里克身边的一些靠得比较近的人也都听到了曼施坦因的讲解,唯一共同的感觉就是克虏伯公司在火炮的研发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火炮制造并不难,机械装置和击发装置有可靠保障的同时,学问就在炮管上了。许多厂家在物理学原理的基础上增加膛线旋转率,实际上,后坐力与闭锁栓同样重要,然后就是弹药的性能。弹药是物理功能与化学功能完美的结合,炮弹发射的速度、精准度和爆炸威力才是检测一枚炮弹的硬指标。

    对于火炮的设计制造,埃里克并不陌生,他甚至还是极端的发烧友,包括克虏伯的部份武器,都曾采纳过他的某些建议。

    “我没有见到过克虏的这款火炮,在原有的基础上,他们巧妙地增加了倍径,而且炮口制退器也实在是奇思妙想。”埃里克自言自语着。

    “总统先生不愧为内行,看到了门道。”隆美尔说。

    48倍径的火炮,听起来感觉没什么惊人之处,然而此时的世界各国想要研发出同样48倍径的炮管却并不容易,大都在性能相近的火炮管壁厚度上下功夫,以期获得足够的抗热性和强度,克虏伯公司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一点。

    埃里克感兴趣的不完全是这门独特的火炮倍径,而是炮管中间位置有了一个环形突出层,他觉得很奇怪。

    “管身中间的环形突出层是什么装置?”发现问题的当然不止是埃里克,龙德施泰特也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那个装置是用来抽出炮管内部残余气体的,有清理炮管的作用。”曼施坦因立即解答了埃里克和龙德施泰特的疑问,接着补充道:“名字叫做抽烟装置。”

    “抽烟装置?这名字倒是很贴切,就是感觉看很奇怪,我甚至怀疑这样的装置会不会影响火炮射击的性能。”龙德施泰特也许感觉这个突出的部位不是那么美观,但并不怀疑它的性能,因此故意这样说。

    “请总司令放心,克虏伯对于这一项研究是非常独特的,而且也在同行业中树立了标杆。至于会不会影响射击,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古德里安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实际上,龙德施泰特的担忧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此时的抽烟装置根本就只有一个概念,虽然克虏伯公司相对其他厂家确实有过很多独特的方案。

    当时,克虏伯公司接到古德里安的订单要求时,第一个方案并没有加装抽烟装置。可是,德国的许多同行业中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过长的炮管一般都会导致管身寿命严重缩短,并不符合德军对坦克火炮“千发不换”的要求,于是,这个奇形怪状的装置就应运而生了。

    埃里克一边观看坦克表演,一边细心地听取他们的对话,但始终一言不发,因为他也发现克虏伯可能忽悠了军方,只是没有真凭实据,一切都要等测试结果出来后才能揭开这个盖子。

第310章 保加利亚站队() 
    抽烟指标其实是很难办到的,部队的第一关就是要求炮管的寿命,德国有近百家可以自行研发火炮的厂家,听到这样的要求就立即败下阵来了。

    莱茵金属公司作为埃里克有意培养起来平衡克虏伯公司的大型企业,仅仅也只是在小口径和其他业务上有竞争力,而面对铸造工艺、精密技术、高压材料等问题时,也只得退避三舍,局面完全一边倒,倒腾到最后,还是非克虏伯公司不可,埃里克也无可奈何。

    这个抽烟装置就是克虏伯公司在得到埃里克集团提供的整套技术后的第一个试验品,埃里克公司的技术与自身技术完美的融合后,克虏伯跨越式地解决了炮管寿命和管壁厚度的问题。

    提高了材料高压性能的同时减轻了火炮的自重,尤其是运弹装置,让埋头弹这种高性能弹种有了更好的发射平台,一切似乎是天作之合。

    看台上很多人都只是在看热闹,尤其是那些平时在背后嘀嘀咕咕的部份内阁阁员,他们并不会从这款武器的性能上看问题,而是从美学的基础上进行评判。

    实际上,火炮研发的背后有许许多多故事,而且仅仅只有克虏伯这位当家人心里最清楚。

    很早的时候,埃里克就描绘过未来埋头弹的前景,甚至预言过无壳弹的未来,克虏伯听在心里,很早就开始了悄悄的研制,虽然经历过不少失败,但最终还是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抽烟装置这种为解决炮管寿命的技术出现后,成为了许多厂家争相吹捧的筹码。刚开始便引起了曼施坦因等人的疑问,所以,最初的实验车型上根本没有考虑安装这么一套装置,但是,因为克虏伯方面信誓旦旦,曼施坦因便动心了。

    在曼施坦因的讲解中,144/3已经凭借宽大的履带通过了起伏的泥泞路面,又多次跨越了深深的壕沟,对比三号车的车体,四号的车体放大不少,越障性能理所当然会更强大。

    埃里克还是一言不发,抽出一支雪茄在手上搓揉了一会儿,然后不急不忙地迎风点上。

    当四号坦克成功进入到第二个场地的时候,埃里克站起身来鼓掌表示祝贺,在场的所有官员也都纷纷站了起来。

    陆军方面的人几乎都对这款坦克寄予了厚望,自豪感油然而生。然而,埃里克的心里却早已经有了盘算,对于这件武器,国家只不过又多一款出口军火。

    施特雷泽曼也不例外,虽然他因为外事活动没有亲自参加这次坦克部队的检阅,但从平时与总统的交谈中察觉了这一信息。亚尔马也是个爱财如命的人,能够赚取外汇,他便会尽可能争取,在自豪的同时,他也在想如何才能让四号坦克漂亮地销售出去。

    德国与希腊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虽然希军并未主动投降,但精神已经崩溃,兵败只是早晚的事。盖哈德之所以急急忙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