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211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211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伦德施泰特看到第74师的简报,非常惊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军事简报送到汉莎宫后,埃里克也一个劲地连连夸赞。

    不久,古德里安的新编第73装甲师也紧随其后,到达了法兰克福的指定营区。

    按照训练要求,第15装甲掷弹师此时早已在这里陪着第1装甲师训练了3个多月,从整体上已经达到了战时要求。

    曼施坦因因为要与国防部长泽克特一起监督四型坦克的生产与配发,第10集团军的大小事务大都是隆美尔在全权负责。

    舍尔纳和卡隆对这种现状倒也接受,说起来,隆美尔将军既是两人的“前辈”,也是全国公认的“国家英雄”,他们服。

    然而,古德里安却不怎么高兴,在晋级方面,他觉得两人的待遇相差太大。都是同一时期的军人,论军功,不相上下,论资历,也不相上下,论能力,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一个已经是一只脚踏进了中将行列,甚至等曼施坦因更进一步的时候,隆美尔就能顺理成章的掌控第10集团军。

    古德城安的怨气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如今,他的待遇与一名刚刚晋升的上校几首相差无几,虽然都是师长,而他也仅仅只是恢复了以前的少将军衔。

    不服气归不服气,古德里安还不至于给谁下绊子。实际上,当初埃里克总统之所以将他贬级,其实是怒其不争,有意对他进行鞭策。而古德里安本人的心里也非常清楚,在埃里克的心目中,古德里安的分量丝毫不弱于隆美尔,俩人甚至都属于红得发紫的爱将。

    在军方,无论是隆美尔还是古德里安,两人都属于少壮派,而且都战功赫赫,身居高位,但是,一般人都只会投以羡慕的眼光,并没有一个人因为妒忌而加以诽谤。实话实说,俩人还真的挺争气,按说提拔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埃里克之前却一直没晋升他们。

    相比之下,曼施坦因这个在幕后默默付出的人反而被提拔得挺快,已经是掌管着国防军第10集团军的中将。

    很多人都预测过曼施坦因的未来,就连以稳重著称的维茨勒本将军都直言不讳地看好他。

    当然,这些最终都只是猜测,毕竟许多人的命运都取决于总统的喜好与赏识。

    连日来,汉莎宫都一片繁忙,安娜塔整天跑前跑后,有时候还不一定让埃里克感到满意。上午是海军军备总监雷德尔要钱,下午又是第10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和国防部长泽克特进行全国军工生产的巡视汇报。

    近来关于曼斯坦因的传闻很多,以前对他并不十分熟悉的总统府职员更是议论纷纷。

    这里曼斯坦克前脚跨进总统办公室,外面就已经指指点点。

    女孩子喜欢背后议论自己心中的偶像,完全可以理解,但也得分清是针对哪一级的人物,可是,偏偏有人不信邪,当着办公厅许多人就敢于直接翻开曼施坦因的老家底,气得安娜塔火冒三丈。

    “上班时间请不要谈论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题!曼斯坦因将军也是你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吗?”安娜塔将厚厚一叠资料重重地拍在她们的面前。

    “哟!上帝啊!主任这是怎么了?平时性格挺好的,今天怎么突然发起脾气了,怪吓人的。”一位女职员非常不解。

    “好了,我不是冲你们发脾气。知道吗,曼施坦因将军可以说是满门忠烈,整个家族中,除了女性,其他男性基本上都入了军籍,而且遍布德国海陆空三军,你们以为是可以随便议论的吗。”安娜塔的火气消了一大半。

    “听说他的伯父就是我们联邦德国的副总统保罗·冯·兴登堡,是这样吗?”另一位职员又开始发问。

    “是的,是的!好好工作。你要是再问东问西,我就把你的嘴巴缝上。”安娜塔笑着做了一个挑针线的动作。

    “那好吧主任,我就问最后一个问题,然后你再把我的嘴巴缝起来。”这位女职员笑着说:“曼施坦因将军娶妻了吗?”

    “你应该亲自去问问曼斯坦因将军本人,亲爱的小淘气。你现在可以安心工作了。”安娜塔说完,转身离开了办公厅。

    忙了大半天,安娜塔累得筋疲力尽,原以为埃里克会安慰几句,没想到反而挨了批评。她憋了一肚子气,本想回办公厅发泄一下,无奈全都是一些自己的姐们,她冲谁发火都不合适。

    说到曼斯坦因,还真成了德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且不说他本来就是正儿八经的科班毕业生,只就他小时候受到的家庭军事熏陶,那就够让人羡慕不已的了。一战时,埃里克就发现了曼施坦因这颗闪闪发光的金子,后来经过一再提拔,更是成为了德国年轻人的偶像。

    更为难得的是,这样的天才却不骄不躁,在少将师长的位置上一坐就是近10年之久,别说同僚,就连埃里克都打心眼儿里佩服。

    提拔曼斯坦因为中将的事情,陆军曾经推荐过多次,勃劳希契也单独向埃里克建议过,但总统府一直没有动作。满以为埃里克故意压着不办,其实是因为没有更好的位置进行安排。

    趁着这次扩军,埃里克终于可以将曼施坦因一步步提拔起来了,然而,这一提竟然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晋升中将军衔才半年的曼施坦因可谓再一次春风得意,在汉莎宫几十名高官的见证下,埃里克亲自授予其德意志联邦“毛奇勋章”,以资鼓励。

    这枚刚刚设计定稿不久的勋章是以老毛奇的头像为主题,以纯银为基调,周围由两支交叉的麦穗团团包裹,显得端庄而且华丽。

    在新的规则中,想要获得蓝马克斯勋章,必须先获得毛奇勋章或者俾斯麦勋章的其中一枚。也就是说,曼施坦因离国家蓝马克斯勋章只有一步之遥了。

    如果再往上,那就是军方独享的钻心银质马克斯勋章以及最高的钻心金质马克思勋章,能够获此殊荣者,更要面对异常严苛的要求。

    在霍夫曼的理解中,蓝马克斯勋章已经非常难得了,除非再次爆发类似一战的全面战争。也就是说,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在和平时期颁发钻心银质的马克斯勋章。

    授勋结束后,曼施坦因没有在柏林多逗留,而是连夜返回了法兰克福。这让很多不服气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人家的勋章得来全是凭真本事,除了扎实努力,没有半点旁门左道可期。

    法兰克福方面当然高兴得不行,因为这不单单是曼施坦因的个人荣誉,更是整个装甲部队的荣誉。

第396章 备用方案(求推荐、月票、打赏)() 
    莱比锡装甲兵训练基地,安娜塔派出的人很快就根据部队的册籍找到了正在新兵连执教的教官贝托尔德·施佩尔。

    汉莎宫宽敞空旷的3号会客大厅里,施佩尔形单形只、忐忑不安地端坐在意大利高级牛皮沙发上,不时地用眼角的余光看一看会客厅的大门。安娜塔将他带到这里的时候,只是告诉他总统此时正在会客,并让他安心等候。

    命运之神将会如何安排、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问题都一直在悄悄折磨着施佩尔等待的心。

    来柏林之前,因为行色匆匆,他没有多余的时间把总统紧急召见的事打电话告诉正在国防军第52师担任师长的哥哥。好在小时候他曾近距离见过一次埃里克,模样依稀,只是时间过了那么久,不知道这位位高权重的总统是否还记得那个少不更事的自己。

    联邦德国成立之初、作为第一届国家总统的埃里克,经常会到民间或基层部队走访、视察,当他第一次看到聪明伶俐、活泼乖巧的施佩尔时,就觉得两人之间或许有种不解之缘,并非常高兴地将施佩尔拉过来坐在自己身边。

    上午十时许,总统府3号会客大厅外一阵轻微骚动,随着工作人员的来回走动,一个似曾熟悉的身影快步走进了会客厅。

    施佩尔不敢正眼朝大门口细看,但第一反应告诉他,总统亲自过来了。有过高标准军事素养的施佩尔立即像弹簧似地从沙发上站起,抬头挺胸,以立正姿势静等总统的训示。

    “哦!你好!贝托尔德·施佩尔中尉。”埃里克边说边伸出自己的右手:“放松,随意一点,我们是老熟人了。”

    施佩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就在两人握手的那一瞬间,他这才大着胆子快速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总统。

    还是老样子,只是面容多了些许沧桑。以前英气勃发、不管不顾、勇往直前的年轻总统现在变得更加成熟老练,而且还多了几分稳重与威严。这是贝托尔德·施佩尔多年后重见埃里克的第一印像。

    埃里克在施佩尔的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非常随意地坐在离施佩尔不远的沙发上,并回头招呼仍然站立的施佩尔过来靠近自己坐着。这个动作十分流畅,施佩尔非常熟悉。这与当年的情景十分相似,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埃里克的手上也多了一根长长的雪茄烟。

    “尊敬的总统先生,您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容光焕发。”施佩尔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只得东拼西凑地找话说。

    “时光飞逝,时事更迁,人哪有不变老的道理。”埃里克哈哈大笑。但他喜欢听夸奖的话,不管施佩尔说的是不是真话,他一点都不反感。

    “听说你在新兵训练基地干得很出色,这是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事,而且当时的基地司令也曾经担心过你的带兵能力,唯有我和莱比锡211教导营营长马克·维达对你抱有信心。”埃里克端起一杯黑茶送到施佩尔的手上。

    “谢谢总统先生的信任与栽培,贝托尔德·施佩尔将继续努力工作,为总统和联邦国家效力!”施佩尔放下茶杯,笔挺挺地站起来大声回答道。

    “坐下吧我的贝托尔德·施佩尔中尉。这次把你找来,是想给你一个新的任务。别着急,我们先慢慢谈。”埃里克顺手将国防部长泽克特留下的文件放在施佩尔跟前,但没有让他现在看。

    埃里克的确有心想栽培一下施佩尔,因此,对于他的工作安排,也没打算藏着掖着,更没打算让他从零开始。就着国防部长泽克特上次整顿全国军工产业的机会,他打算将施佩尔从新兵训练基地调出,以全国特别监察组组长和国防部军工技术专员的身份对全国所有军工企业进行巡视和督察。

    不过,这种由汉莎宫操作、特别是埃里克直接任命的官员,非常容易惹人猜忌,也时常会引起内阁的质疑,除非是战争时期火线提拔的军官。埃里克想了很久,打算先随便考一考施佩尔,如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那就叫水到渠成,如果施佩尔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必须抓紧时间有针对性地补课。

    于是埃里克立刻跳过了寒暄,直接进入了两人之间的问答环节。

    埃里克首先问到的是全国军工企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各自的研发与生产特色,然后是这些企业与军方合作关系与合作程度。

    这个问题对于施佩尔来说,确实是勉为其难,由于年龄与阅历的限制,他只能算得上勉强回答过关。

    接下来,埃里克又连续问了几个关于三军装备方面的问题。对此,施佩尔倒是颇有独特见解,并且直接指出了一些武器装备在设计、生产过程和维护保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埃里克非常赞同。

    实际上,施佩尔获得的这些军事常识和所见所闻基本上都是因为他的哥哥担任第52防空师师长的缘故。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会耳濡目染。

    对于埃里克来说,他需要的就是这种先天的聪慧和后天的自然认知,虽然施佩尔并不是埃里克理像中的那么完美,但完全可以后天培养。

    在上午的整个接见过程中,埃里克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太满意的地方,但是,施佩尔对军工企业生产组织这一环节肯定是要重点补课的。埃里克只能尽量安慰自己,或许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自己还可以帮助施佩尔慢慢成熟。

    最终,对施佩尔的任命,埃里克依然做出了重要决定。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与国防部长泽克特多次进行了沟通,现在只需要安娜塔为其补办相关手续即可。

    “施佩尔,你要不要先给你哥哥打个电话,征求一下他的意见,或许他有不同的想法。”埃里克笑着说。

    “不用了总统先生,我想我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应该可以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作主了。”施佩尔的回答让埃里克非常满意,如果连自己的命运都要交给他人去掌握,这样的人至少不属于人才。

    “很好施佩尔,像个男子汉!调动的事就这么定了,你现在去总统府办公室,找到安娜塔主任,她会协助你把调动的手续办好的。”埃里克用一种非常期待的眼神看着施佩尔说:“带好我刚才给你的那份文件,这几天抓紧时间熟悉一下,以后你会随时用得上的。”

    施佩尔起立致敬,然后高高兴兴地带上文件到总统府办公厅找安娜塔去了。

    施佩尔离开后,埃里克重新回到座位上,点燃那根还没有抽完就熄灭了的雪茄,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在他看来,天才的确有,但绝不能缺少后天的机遇,否则,天才只能被埋没,施佩尔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25岁的施佩尔对国内军工生产组织环节毫无真知灼见,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施佩尔一顿胡言乱语,埃里克反而会觉得华而不实。好在通过一上午的对话,至少能发现这位年轻的少尉其实对军工生产还是挺有兴趣的。

    对国防军事越来越重视的埃里克,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想办法设置一个“双保险”,除了施佩尔这个总统府的军工监察外,很早之前也曾拟定一个备用机构,接下来,他准备同时启动另一条蹊径。

    受前总顾长麦克斯的邀请,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924年来到德国,一直在全国经济救助委员会担任副委员长,虽然沙赫特当时贵为委员长,实际上是凯恩斯在负责各方面的协调与组织工作。

    根据形势的需要,埃里克准备把凯恩斯调离财政部,设立由总统府直辖的军备生产委员会,由凯恩斯担任委员长这一关键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