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215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215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款还没有完全经过实战检验的新型战机,仅凭宣传资料上发布的几组数据就能获得海量订单,这其实是对德国强大军事工业的一种高度迷信。

    此时,联邦德国已经是第二年稳居世界第一经济体的位置,不弄出点奇特的动静,那就不是埃里克的个性,毕竟德国现在需要国际市场,也更需要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由此看来,这么高调宣传BF109战斗机,只不过是埃里克向外兜售其他军工产品的噱头。

    德国军售虽然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但BF109战机却在西班牙突然卡壳,这是埃里克始料不及的。

    空军对各界的反应根本没打算搭理,作为德意志联邦空军装备技术总监的赫尔曼·戈林在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时,首先还能面带微笑地说“这是BF109战机最合理的性价比”等等,可是,面对媒体无休止的追问,戈林非常生气,粗鲁地拒绝了采访。

    场面顿时非常尴尬,幸好总统府宣传办公室主任安娜塔及时出面圆场,才最终化解了这场传媒危机,否则,不但戈林总监个人颜面尽失,甚至将影响到联邦空军的整体形象。

    虽然德国为BF109单机明码标价为20万马克,丹麦仍然主动向德国奉上了120架的采购订单。以丹麦的体量和需求,120架已经不算少了,而且还有浓厚的人情水分在里面。

    好在德国也深谙投桃报李的潜规则, 20万马克的单机采购价,直降为7万马克成交。这个价格的快速演变让弗朗哥的脸实在挂不住了,红一阵白一阵,大呼自己被耍了。

    就在弗朗哥打算另辟蹊径、准备从美国波音公司采购P…26战机的时候,吉勒主动提出,提供给西班牙的BF109单机只需12万马克,其他武器的价格也一律可以适当下调。但是,附带了一个条件,弗朗哥和荷西必须签署德西两国长期性军事同盟条约。

    这份“同盟条约”在西班牙彻底赢得内战后随即生效, 10年一续,德国拥有最终解释权。

    这是明显的霸王条款,荷西想都不用想就直接拒绝了。

    事情似乎远未就此了结,怒气冲冲的荷西干脆横下一条心,让弗朗哥撂开德国人另辟蹊径,甚至把欧盟所有成员国的观察员都进行了无差别对待,不再考虑单独安排下一步行程。

    德、西分道扬镳,英国人暗暗高兴,但一切都为时尚早,荷西似乎早已成竹在胸,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已经被经济危机折磨得九死一生,对于荷西和弗朗哥的投怀送抱,如同久旱逢甘霖,立即作出了积极回应。不久,大批武器订单像雪花一样飞到了美国众多军火商人的手中。

    其中最大的赢家莫过于约翰·汤普森,价廉物美的汤普森冲锋枪一次性获得了20万支的大订单。其次是波音公司,P…26A型战斗机的订单达到了80架。与此同时,弗朗哥此前与德国签订的所有军售合同都宣布暂时停止了。

    荷西的决定无疑让埃里克十分“震惊”,置身事外的法国也感到非常突然。作为观察员身份出现的德国如同赤膊上阵,颜面尽失,国际观察员代表团也当即指责德国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荷西与弗朗哥的“无礼举动”换来了欧盟的集体撤离,也宣告了社会各界关于“代理人战争”的消息纯属子乌虚有。

    不久,时任德国国防部长的泽克特在柏林招开各国驻柏林记者新闻发布会,义正辞严地批评荷西政府不讲信义,并指责弗朗哥的“毁约”是粗鲁和不理智的行为,不可原谅。

    获得美国大力支持的荷西与弗朗哥忙于内战,对于泽克特的指责一直充耳不闻,除了回应国际社会的质问,根本不再搭理德国。

    在多方诡异的行动背后,西班牙的内战调停由纸上谈兵直接转化为一败涂地,不光是德国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美国更是由幕后转到了台前。为了眼前的即得利益,美国几乎对英国的警告不管不顾,一意孤行,甚至开始与荷西独裁政府成为了一丘之貉。

    美国在西南欧洲横刀夺爱,而且表现得非常露骨,埃里克一反常态,始终保持沉默,让德国各界感到非常不解。

    此时,国际观察员也陷入了尴尬境地,无心前往巴塞罗纳,黯然地离开了西班牙。

第402章 互掐(求推荐、月票、打赏)() 
    国际观察员从西班牙悻悻而退,代表德国的赫尔贝特·奥托·吉勒和威廉·比特里希也因为与弗朗哥的军购生意谈崩,回到了柏林。

    在荷西政府与本土左翼势力殊死搏斗的关键时刻,随着德国的黯然退出,美国算是意外地捡了一个大便宜。欣喜若狂的美国人仿佛在一夜之间看到了第二天希望的曙光,开始了紧张的生意运作。

    P…26A型战斗机是由美国波音公司设计制造的,采用了合金架构蒙皮、低单翼的布局。可是,为了维持机翼结构与刚性的持久,波音公司在机翼的上下安装了与机身相连接的支撑纲线。

    这样的做法虽然避免了机翼结构在飞行情况下出现的扭曲,然而,外露的钢线却在高速飞行中产生了多余的阻力。

    在机翼结构强度欠佳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折衷的设计,但是,随后不久,波音公司就取消单翼战斗机这种附带的连接,水平安定面没有了任何类似的支撑结构。

    P…26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下方为固定但是包覆流线型整流罩的起落架。座舱为开放式,前方有风档,瞄准镜则安装在风档前方,整体感很强。

    波音公司给P…26配用了惠普公司的R…1340气冷式发动机,并在发动机的外侧增加了包覆外罩,遗憾的是这个外罩并没有进行减阻的设计,也并未将整个发动机与外界完全隔离。

    P…26战机的武器配置稍有欠缺,在机鼻两侧各安装了一挺点三零机枪,这是现在的标准武装,也就英国和德国两家装备了大口径。此外,机翼与机身下方都可以携带外挂炸弹。

    550公里的续航能力,320公里每小时的巡航速度,377公里每小时的极限速度和8300米的实用升限,让这个型号的飞机成为了美国陆航部队的最爱。

    3。85万美元的单机售价让弗朗哥失去了最后的心理防线,他的内心深处正在不断地呐喊着,就是他了!就是他了!

    为了先赚取外汇,美国国会非常难得地团结一心,号召军工企业撸起袖子加油干,并把以前给陆军的订单排序进行了调整。

    美国人真是打算拼了,正在打包送往陆航的战机也临时被拦截下来、转运到纽约后重新贴标,再装载上远洋货船运往西班牙。

    感谢德国的抛弃,西班牙的一切幸福才会来得如此快捷,荷西和弗朗哥欢欣鼓舞,甚至觉得欧盟对自己已经无足轻重。眼前的事实证明,在这场战争中,只有美国人才是真心实意地帮助西班牙政府的。高兴之余,弗朗哥预测,有了美国的支持,这场战争胜负已分。

    就在荷西和弗朗哥两人无比开心的同时,英、美两国正如埃里克所料想的那样,互相撕咬起来了。

    汉莎宫里,埃里克放下手中的简报哈哈大笑,让戈林和吉勒两人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埃里克什么都没说,而是把桌上的简报拿起来递给了他们,让他们好好从中玩味一下。

    “上帝啊!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的游戏,我终于明白点什么了。”戈林一拍脑袋,若有所思地对吉勒说。

    “是的,照这样说,失败得越彻底就赢得越轻松,这是我们谁都没有想到的,总统先生真是大手笔啊!”吉勒也发出一阵惊呼。

    “尊敬的总统先生,接下来我们准备做点什么呢?”戈林非常急切地想知道下一步怎么整治一下美国人。

    “这不是我的主意,不过,你们先别着急,静观其变。我想,接下来他们应该还有好戏唱。”埃里克笑着对他们说。

    原来,在1930年11月2日,殷麦曼突然把戈林叫到办公室,两人单独交谈了整整一个下午。主要任务就是让他配合好吉勒最近的工作,把BF109卖给西班牙的时候,要有意抬高价格,而且决不松口。

    当天下午,吉勒同样也接到了顶头上司、空军军需部总监波尔克的电话。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去西班牙“卖”武器,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无法“卖”出武器。无论西班牙怎么侃价,一律都得让对方无法接受德国武器的价格。

    与吉勒和戈林谈话的虽然不是同一个人,但两人却同时给闹糊涂了。有钱不赚,还要有意砸自己的生意,这是有毛病吧。但是,他们最终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

    实际上,这是新任总统幕僚长格勒纳和国储局长施特雷泽曼的主意。目的就是让美国和英国因为西班牙内战的立场问题产生矛盾,化解德国现在的外交困境,好从中抽出身来把矛头继续指向苏联。

    这场非常诡异的外交活动,本来是不应该由他们俩人来完成,但是,外交部有其严格的国际交往准则,康斯坦丁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执行这么一个没有底线的任务。

    非常巧合的是,因为西班牙的内战越来越白热化,国际联盟便组织了一个停战促谈观察员团,而吉勒和戈林两人便非常顺利地随团到达了马德里。后来,很快就出现了德、西军售突然停摆,美国趁机插手的局面。

    虽然外交部长康斯坦丁拒绝了总顾长格勒纳和国储局长施特雷泽曼的第一个请求,却高高兴兴地答应了他们两人的第二个请求。当然,第二个请求里也包含了埃里克的意思。于是,通过外交手段巧妙地将美西两国搓合在了一起。

    就在吉勒和戈林两人随观察员团前往马德里的同时,康斯坦丁以欧洲局势为名,紧急访问了华盛顿,并有意透露了荷西独裁政府急于求购军火、而又与德国交往崩盘的消息。

    美国在情报收集方面本来就具有极其灵敏的嗅觉,尤其是赫赫有名的中情局,简直是无孔不入。而康斯坦丁的到访,恰恰也证实了这一可靠的情报。

    吃到嘴里的肉是不可能吐出来的,几年前,美国亲手挑起的贸易争端不但加剧了欧洲和全世界经济的衰败,也将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虽然参众两院对西班牙并不感冒,但现在能够赚到钱,这就是排除一切干扰的硬道理。

    实际上,美、西媾合还有另一层意义,很早以前,美国早就想插手欧洲事务,因为找不到突破口,才一直让德国总揽了欧洲大陆的市场。赶巧西班牙这回有求于自己,于是,两方面一拍即合,很快就形成了一种新的交往体系。

    此时,代表左翼利益的英国正在为德国的退出而欢欣鼓舞,万万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荷西就拥抱了新的幕后势力,而且还是英国人从来没有设防的“老朋友”。

    大西洋浩瀚的洋面和广阔的天空逐渐热闹起来了,海面上除了美国源源不断的军火商船和护航舰队,天空中时常还往来有英、美两国外交官员以及西班牙荷西特使的专机。为了自己的利益,英国正在试图让美国从西班牙退出。

    英、美双方经过一番吹胡子、瞪眼睛,最后的结果令双方都不满意。美国向来注重即得利益,而且一惯的见利忘义,而英国这个国际老干妈同样也是利益至上、唯利是图。谁让一步,都是割腕之举。

    一方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历来号称约翰牛的不落帝国,最终,双方僵持不下,谁都不肯让步。

    或许德国才是真正让美国进入欧洲大陆唯一的希望,如果没有德国的支持,美国想要插手欧洲事务,显然困难重重。于是,华盛顿与柏林之间开始了试探性的往来。

    现在的美国,只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平民想获得工作,企业想获得新生。就在英国外交官访美期间,从美国高层到底层平民,支持政府干涉欧洲事务的呼声更是空前高涨。大家甚至希望政府与德国开展合作,以此找到对外出口的机会和增加国内的就业岗位。

    曾几何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德国屡屡与美国交恶,而美国也不断拉拢英国长期对德国实行能源禁运,一来二往,资源被卡的德国更加反对美国对欧事务的参与,为此,双方甚至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现在,极其显著的变化又开始让世界各国为之目瞪口呆。

    大国交往,要么平静如水,要么地动山摇。埃里克既不懂军事与谋略,也不懂辞令与外交,甚至连经济建设也是一知半解,但是他会权衡利弊,会借力打力。虽然这并不能说明他有多么成功,但他至少也很少失算。

    吉勒和戈林从心里佩服这个天衣无缝的计谋,也为自己的马德里之行感到兴奋。在一旁的格勒纳实在看不下去了,干咳了几声,示意让他们不要过份张扬,以免日后弄巧成拙。

    总统办公室里,埃里克坐在自己的沙发靠背椅上认真地看着当天的简报,显得极为平静,也没有在意格勒纳与吉勒和戈林等人在会客厅说些什么。

    接过安娜塔递过来的热茶,埃里克突然莫明其妙地压低声音问了一句:“马迪娜多久没回总统府了?”

    安娜塔先是一愣,但很快又回过了神,连忙回答说:“哦,非常抱歉总统先生。马迪娜小姐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来过了。或许,我应该给她打一个电话,让她回来一下。”

    埃里克连忙摇手,示意安娜塔别打电话。

    “电话还是让我来打吧,也许她在生我的气。”埃里克没有将马迪娜误解安娜塔的事告诉她。

    “不!总统先生,她不是在生您的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她是在向我提出无声的抗议,喔!是的,我得试着跟她谈谈。”安娜塔直言不讳地说。

    听到这里,埃里克吃惊不小,竟然无言以对。

第403章 日本的节奏感(求推荐、月票、打赏)() 
    经济危机就象死亡瘟役,不断地漫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截至1931年3月,全球几乎无一幸免都有多多少少的波及。

    焦头烂额的胡佛无法改变逝水东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