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33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33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与者,也是胜利的分享者。

第64章 内战(四)() 
(64)

    天气变得很坏,风力渐渐加大,雪花大片大片、悄旡声息地洒落下來,二十一点十分,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却一直没有到达指定位置的报告,这让马克斯?霍夫曼与伦德施泰特将军开始担心起来,就在这时,通讯员报告:施普雷河下游沼泽地形非常复杂,大雪覆盖后更加无法辩别有效路径,许多士兵陷进沼泽,并造成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队伍行进暂时受阻,再过几个小时,沼泽地就有可能全部封冻,请示推迟进攻时间。霍夫曼与伦德施泰特紧急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取消行动,并指令报务员迅速通知各参战部队就地休整待命。

    时间指向十一月三日,凌晨四点四十分,西北方向的第二集团军报告,沼泽地完全封冻,部队已经安全顺利到达指定进攻位置。

    霍夫曼与伦德施泰特非常兴奋,命令各部队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以枪声为信号全线发起猛烈进攻。

    五时二十分,全面总攻的战斗打响了。

    第四集团军按照总指挥的要求提前向柏林进军,一路声势浩大。

    施莱谢尔大吃一惊,心想,这一定是国民军知道政府军主力全在波茨坦,所以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绕道去攻打柏林。一旦柏林被攻陷,波茨坦这几天的激战就会功亏一篑,艾伯特总统和威廉?格勒纳将军的建国大业就将在自己的手上功败垂成。施莱谢尔搓着双手,不知如何是好,但想想又觉得有问题,如果国民军真要攻打柏林,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呢,悄悄夜袭不是更好吗。情况非常明显,这有可能是霍夫曼的调虎离山之计。真险!一旦波茨坦分兵北上,唇齿相依的柏林第一道防线就等于拱手让给了国民军。

    施莱谢尔并没有上当,仍然稳稳地守着波茨坦前沿阵地,未动一兵一卒。就在这时,马克斯?霍夫曼发出了全面进攻的信号,西北方向的第二集团军率先接敌。以往南面阵地是国民军的主攻方向,处于水草之地的第二路军最多只是个摇旗呐喊拉拉队,然而,这一突如其来的进攻打乱了施莱谢尔的所有部署。沼泽被封冻等于让波茨坦前沿阵地失去了一道可靠的天然屏障,施莱谢尔可谓是百密一疏,但为时已晚,亲手铸成的大错只能让自己吞咽苦果。

    西北部阵地一片慌乱,守军仓促还击,第一线阵上,两军反复绞杀,拼死争夺,双方死伤惨重,阵地上血流成河。守军的武器装备劣势慢慢突显,渐渐不支,不得不朝内线退却。

    第二集团军终于在前沿阵地站稳了脚跟,并趁机扩大战果。

    东南战线上,埃尔温?隆美尔指挥坦克501营准时发起进攻,一开始进展非常顺利,但冲到第一线前沿阵地时,却被施莱谢尔守军的深壕宽堑堵截在壕沟边,无法前进一步。眼看第三集团军的步兵已经发起了冲锋,隆美尔只得迅速改变策略,干脆将所有坦克一字排开,并命令所有炮弹一颗不留,全部倾泄到敌人的阵地,以此掩护步兵继续前进。二十四辆坦克是埃里克集团发送给前线的第一批样车,越障性能虽然并不理想,但炮火的威力却不容小觑,第三集团军得到坦克的火力支援后,信心大增,很快组织多批次有效进攻,虽然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但也逐渐杀到了守军阵地的前沿。

    第一集团军第11装甲师师长埃瓦尔德?克莱斯特汲取前次教训,并没有挥军直插战略纵深,按照之前的部署,将装甲第111旅、112旅所有战车在敌正前方前沿阵地摆开,利用火力打击敌纵深目标,掩护第12、第13步兵师冲锋。

    在有力的火力支援下,第一集团军第12、第13步兵师迅速踩着第一线壕沟中的装甲车残骸和战友们的遗骨向第二线阵地攻击前进。

    施莱谢尔在前线指挥所不断收到求援急电,此时,他的警卫团都已经冲上了第一线,环顾四周,身边就只剩下几十名指挥所的参谋人员了。枪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激烈,而且还是埃里克公司生产的MP16M式冲锋枪的枪声,施莱谢尔对这款枪算是比较熟悉的,但遗憾的是,他现在却是与持这种先进冲锋枪的部队在作战。

    一所中学校改成的临时医院里,伤员已经人满为患,而外面还在不断地往这边运送,医护人员已经无法开展工作,但他们的抗议没有效果。泥泞的室内有雪花化成的水,也有伤员们流下的血液,更有医护人员的眼泪。进进出出、吵吵闹闹加上伤病员的呻吟与嚎叫更是让这里一团糟。

    突然,枪声在周围响起,时常还有流弹击打在窗台上,拥挤的临时医院已不再安全,医生和伤病员们都大惊失色,许多医生和护士扔下手头的工作去外面观望,有的甚至连白大褂都来不及脱便跟随溃散的败兵消失在退往波茨坦城内拥堵的大路上。

    “医院”陷落了,这个阵地早已被那些能够跑动的医生和护士们放弃,留下的只有那些无法动弹的重伤员。

    指挥所早就下达了收缩进城的通知,很多战斗集体却没有正常收到命令,直到国民军冲到眼前时他们才发现大势已去,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武器投降。

    撤往城内的大路上,所有的人都非常愁苦,那些平时喜欢说些俏皮话的士兵们,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幽默,那些平时温文尔雅的人此时此刻也变得粗鲁不堪,他们大声地骂娘,放肆地拥挤,似乎这辈子突然找到了做人的真正准则,也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谁现在还装着温文尔雅谁就是死路一条。堵在后面的人踮起脚尖向前眺望,然后脏话连篇、甚至诅咒那些行动太慢的人。枪声还在离他们很远的地方,还有很多士兵在拼死抵抗,他们偶尔又觉得幸运,但不管怎么样,进了城就好了,这是溃散队伍中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进攻的速度随着艾伯特守军的溃逃而加快,各部队只要注意不被对方的冷枪击杀,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往前冲,整个冲锋仿佛变成了赛跑,国民军士兵不再像士兵在突击,而更像马拉松运动员,个个都想拿到冠军。反过来看,艾伯特政府军就象一群无辜的孩子,能跑的就跑了,不能跑的,干脆坐在原地休息,然后等着国民军来缴枪。这些投降的士兵把变节看得很淡,吃谁的粮、拿谁的枪就给谁卖命,他们除了吃粮拿响,没有别的信仰,至于谁掌权,那都无关于已。

    施莱谢尔的战略收缩无法抵挡国民军的千军万马,因为两军武器装备的悬殊,加上恶劣的天气,士兵们的斗志开始发生了变化。半年、半年!胡说八道!威廉?格勒纳这个家伙就像个骗子!他在心里骂道。现在,他只能全线撤进城里,以期在巷战中占据主动。

    国民军很快就占领了波茨坦城外的所有前沿阵地,各部队乘胜扩大战果,缩小包围圈,并向波茨坦郊区挺进。然而,部队也遇到了极大的麻烦。政府军在仓皇撤退时却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重伤员,国民军的伤员早已让自己的医院捉襟见肘,却陡然增加了这么大的负担。

    大多数人都觉得应该将伤员作为正常俘虏,移交给施莱谢尔,但霍夫曼没有同意。如果将这些伤员转来转去的话,其结果很可能会造成大批伤员死亡,尤其是现在的艾伯特政府,根本无力救治这么多的伤员,更何况以艾伯特为首的政权马上就要垮台,这些伤员最终还是会成为新政府的负担,与其这样,还不如紧急从全国各地征调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进行统一救治,这样倒还省力得多。他的建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波茨坦城就在眼前,国民军将士兴奋不已。

    马克斯?霍夫曼将军和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伦德施泰特亲临城下,并绕城仔细察看了一周,然后通知各部队指挥官赶到前线指挥部共同商讨攻城策略。此时,国民军第四集团军已经插入柏林与波茨坦之间,一方面阻击增援,一方面对波茨坦城北构成威慑。

    施莱谢尔暴跳如雷,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防线就这样全线崩溃,人也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武器装备的落后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守将无能也是关键所在,他把几位师长和战区指挥员骂了个遍,然后又大骂威廉?格勒纳和艾伯特的智囊团是个骗子,就因为这些人狂妄地认为“短期无战事”才导致了他对大局的严重错判,造成了如此败局。

    波茨坦城外人山人海,东面有国民军的第三集团军和隆美尔的坦克营,南面有国民军的第一集团军和装甲部队,西面有国民军的第二集团军以及一个团的判军,北面更是有国民军的整编第四集团军。

    时间是十一月三日的傍晚,但波茨坦城里却没有一丝灯光,大雪并没有给人无限的遐想和赞美,反而增添了难以平复不安与动荡。

    旁友们呐,整个国防军都在呐喊寻求读者大大们的加入啊!!!求各位大哥大姐,大爷大妈们收藏下,推荐下,宣传一下啊!来加入我们吧!

    “国民军们,我们的群号是?”

    “323279889”

    “好的,接下来看各位大爷的了!”

第65章 城市战(一)() 
波茨坦位于柏林市的西南面,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虽然不大,但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皇室宫殿,自古俗有皇家花园之称。另外还有设计近似于法国洛可可时期风格的无忧宫和历史悠久的尼古拉大教堂。国民军四面包围,战斗一旦打响,这些古建筑就有可能会同时遭到损毁。为此,艾德里安已不止一次向前线发来紧急电文,主要是强调攻城部队做到四个务必,一:务必保证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务必保护好城内所有文化古建筑;三:务必生擒活捉敌第十九军少将总司令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四:务必以攻心为主、攻城为辅,争取瓦解和分化敌军;就这四个务必,让前线将士们一筹莫展。怎样做才能既攻克波茨坦而又不至于破坏这座文化古城,已经成了摆在马克斯?霍夫曼和伦德施泰特将军面前的重要课题。

    风雪没有停歇,气温很低,各部队指挥官很快就在波茨坦南面的小教堂里汇齐。伦德施泰特将军首先宣读了艾德里安的电报原文,接着重点简单地讲述了城内多处古建筑的特征和意义,然后要求大家共同出谋划策,争取既能如期攻城,又要做到艾德里安提出的四个务必。

    波茨坦是个小城,常住民有近十万,现在又突然驻扎了施莱谢尔近五万多人,已经大大超过了这座城市的有限载荷,如果国民军大兵团作战全线展开,别说找人,就是走路都会寸步难行。目前,唯一行得通的办法就是首先坚决领会和执行艾德里安提出的第四个务必,即以攻心为主,以攻城为辅,瓦解和分化敌军。根据这些情况,装甲车和坦克部队肯定又用不上了,总前指最后决定以大兵团包围,不停地以组建以原突击队员为主导的小分队深入穿插,以宣讲团配合的方案得到通过。晚上十九点,从各集团军挑选出第一批精明强干的官兵、每十二人一组、组成十支第一批突击小分队。城南小教堂前的广场上,霍夫曼将军亲自为他们壮行,并由501坦克营营长埃尔温?隆美尔少将和老突击队员给分批出发前的突击队作攻防演训,包括各种手势的理解和运用、简捷口令的发出和接受等。

    这样的小分队每三十分钟派出一批,逐步递进式增援,各分队出发后自主进攻,各自为战,主攻方向为市中心的广场,抢占制高点,控制市府大楼,活捉施莱谢尔。

    突击队每队配置两名带着扩音喇叭的宣讲团的宣讲员,由突击队队长统一指挥,并强调,特战队员首先要确保宣讲队员的安全,以瓦解和分化敌方,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武器。费里克斯是宣讲团的上尉副团长,他和队员鲍尔参加由中尉连长埃尔温带领的第五特战突击队行动。

    无论是新生的国民军还是艾伯特的政府军,对巷战都很陌生,尤其是在复杂条件下的攻坚战。各特战突击队从城南悄悄出发,二十点前必须到达各个入城口自行掩蔽。

    二十点二十分零秒,各个入城口都传出宣讲员扩音喇叭和参差不齐的枪声,有顽军的G…16半自动步枪声,也有突击队MP16M冲锋枪的枪声,偶尔还有手榴弹隆隆的爆炸声。这是霍夫曼和伦德施泰特将军早已料到的事情,攻城绝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但他们仍然坚信宣讲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艾德里安为什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宣讲团的重要性,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由于城内顽军受到艾伯特政府多年的盅惑,部份官兵愚蠢地效忠,导致每个入城口的特战突击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阻击,部分突击队打得十分艰难。从东边突入的第七特战小分队进城不久,随即遭到路障和沙袋阵地疯狂地抵抗,已经有两名队员和一名宣讲员负伤,前进受阻。

    其他各队都或多或少地遇上了这样的情况,进攻速度非常缓慢。

    第五突击队同样十分艰难,首先潜入城中还算顺利,但接着就不小心触发了守军设置的物理报警装置,原来,施莱谢尔为了提防国民军趁夜偷袭,在城内各个进城处和很多纵深地带都利用物理原理设置了这样的触发机关。

    报警装置一响,十几支手电便齐刷刷地射向进城队员。黑夜中,强烈的光束让队员们无法睁开眼睛,这时,掩蔽在楼群中的机枪开始不停地疯狂扫射,进攻的部队大都在这些地点栽了跟斗,他们没有看清敌人在哪个方向就已经中枪倒下了。机警的埃尔温队长闪身掩蔽在狭窄的巷道口,大声命令其他队员不要硬冲、就地找寻掩体。

    手电光熄灭了,接火点又恢复了黑暗,但雪花铺满的街道上,隐隐约约能看到人的影子。中枪的队员倒在大街上,不停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埃尔温‘·盖哈德(以后简称盖哈德)队长一边安慰受伤的队员,一边提醒大家不要冒险救人,然后利用白雪微不足道的视觉搜寻着守敌的阵地情况,蒙胧中,他只能看到前方一排黑色的沙袋,顽军们都躲在沙袋做成的掩体里面。

    是时候发挥宣讲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