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37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37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1章 施特雷泽曼内阁成立() 
战后的德国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国家机器必须迅速运转起来。傍晚,陪同艾德里安就餐的有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军界武官、社会贤达、尤其是企业精英和各界名流,也有部份前政府“拥新”官员。晚餐是由临时军部后勤提供的,简单快捷,但也不失其营养,艾德里安本身就是从军旅的生活中走过来的,所以,对这样的晚餐并不陌生。

    席间,艾德里安作了一个非常简短而又富有前瞻性的讲话,对欲血奋战的将士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社会名流、贤达寄予殷殷厚望,也对过渡政府时期的开明官僚进行了盛赞。他号召大家齐心协力,继往开来,以务实、真诚、创新的精神为伟大的德国作出贡献。最后,艾德里安对接下来的政府组建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要求大家从建设一个新的、民主的德意志国家的角度选贤任能。

    雪后的阳光与迎风招展的彩旗交相辉映,柏林很快恢复了生机,民众们终于可以毫无顾虑、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开始走亲访友,开始积极寻找就业。

    新政府的组建依据往届国家宪法条例也在稳步推进,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带领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负责对本届新政府的组建进行指导和监督。

    埃里克?艾德里安为德意志联邦国家总统;

    由艾德里安提名,保罗?冯?兴登堡出任第一任德意志联邦国家副总统,卸去其他职务;

    德意志联邦国家第一届政府各部门任职名单同时公布;

    内阁总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

    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出生于柏林手工业家庭,就读于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哲学、文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06年当选德累斯顿市议会议员;1907年当选帝国国会议员;1912年落选后投身实业界;1914年复归政界。他关心社会福利事业,同时坚信德意志帝国要比其他国家优越。作为俾斯麦和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崇拜者,斯特莱斯曼极力支持德国在20世纪初期的扩张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他抱怨德国进行战争指导不力。1917受艾德里安影响开始反对无限制潜水艇战。

    外交部长:赫尔曼?米勒

    1876年5月18日出生于曼海姆,是德国的资深政治家,1916年至1918年为德国国会成员。

    内政部长:汉斯?路德

    汉斯?路德出生于首都柏林,1907年开始从政,成为马格德堡镇议会议员,1913年任德国城市协会秘书,1918年任埃森市市长。

    财政部长:亚尔马?沙赫特

    1877年4月22日出生于丹麦,曾在基尔和慕尼黑大学攻读医学和政治学,并在柏林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后来经营银行业。1908年任德累斯顿银行副行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经济部任职;1914年至1915年在布鲁塞尔德国战领政府财政顾问。1916年被任命为德国国民银行(后于德姆斯塔特银行合并)行长。

    司法部长:威廉?马克斯

    国防部长:瓦尔特?冯?勃劳希契

    1881年10月4日出生于柏林,其父曾是骑兵上将,幼时被选入皇宫,长大成年即加侍队,由于相貌英武、军事素质好,曾做过维多利亚皇后的私人侍从。战前进入总参谋部任职,战争爆发后参与西线战事,后调入东线战场成为艾德里安的左膀右臂。

    交通部长:奥托?格勒斯

    粮食部长:菲利浦?谢德曼

    菲力浦?谢德曼出生于1865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之一,魏玛共和国第一届政府总理。1903年,作为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当选为国会议员。1911年起,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会党主席团委员、国会副议长。1913年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导人。

    国安部长:汉斯?克卢格

    1882出生, 1901年从军,1912年毕业于军事院校,战争爆发后在东线新成立的后勤部任职,东线战事结束后保有军衔待命。

    艾德里安将原劳工部门拆分并入内政部和财政部。邮政部拆分并入财政部和交通部。

    由于是建党初期,党内缺乏治国理政的人才,尤其是经济与司法等部门的职位基本上都是保持不变,这让艾德里安非常敏锐地发现扩大党员队伍、发挥党的影响力,提高党的素质极其重要,并将这一目标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也预示着艾德里安随时都有可能逐步把自己的人提上重要岗位。艾德里安深刻领会了枪杆子的重要性,军权是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王牌,不论何时,这张牌都可以为自己在政府的工作增添话语权。

    原先的警备团其实已经达到了师的编制,由于日常轮换的需要,常备的警卫力量必须得到有效充实。艾德里安刚入主柏林,不想重蹈前政府覆辙,下令国民军第4军就地改番号为柏林警备第一军,担负首都柏林及国家首脑机关的卫戍任务,博得温任第一任军长,晋升博得温为上将军衔。

    博得温随即着手调整部队人员及编制,并把那些忠于艾德里安、业务过硬的军事人才安排在最重要的领导岗位。

    国家机关各部门都开始正常运转,全国各地的行政主官也进行了一次彻底大换血,艾德里安的追随者中有治国理财才能、忠诚清廉的年轻人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通过施特雷泽曼再三甄选的人,也是艾德里安第一批通电全国时积极报名入党的骨干,这些人在施特雷泽曼看来,都是最忠于艾德里安的人。

    施特雷泽曼根据埃里克?艾德里安的建议,以往届政府的宪法大纲为基础、结合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政要等,上百人的研究团队,研究制定了一部新的《德意志联邦国家通用宪法》。宪法以手写誊抄的方式摆在了总统埃里克?艾德里安的案桌上。艾德里安打破事必躬亲的惯例,没有细看,而是让施特雷泽曼全权负责,仔细斟酌,不必凡事汇报。

    宪法其中规定,总统任期为八年制,并规定总统不得加入任何党派。随即,艾德里安宣布退出联邦党,联邦党主席的空缺职位将由下一届当选主席接任。联邦党副主席亚尔马?沙赫特暂时代行党主席职责。施特雷泽曼在处理内阁总理事务的同时,将积极准备参与下一届联邦党党主席职位的竞选。

    保罗?冯?兴登堡接到艾德里安发自柏林的电报,内心百感交集,左右为难。68岁时,本想退役在家享受清福,然而,国家有难,他不得不挺身而出,可是,当他把所有身心投入到伟大的建国事业中时,却让后生晚辈捷足先登了。如果不受命赴任,肯定不行,国家和民众会攻击他拥兵自重。赴任也不好,年愈七旬,手握雄兵,人生巅峰只这一搏,过了这个村也就没有这个店,从此只能当一届副总统,位高权空,实则是个养老的职位。

    老帅保罗?冯?兴登堡知道埃里克?艾德里安当总统确实是众望所归,大势已定,如果自己非要逆天而行,提兵相争,这个风雨漂摇的国家又将九死一生,人民也将深处水深火热之中。思之再三,仰天长叹,只得放弃兵权,前往柏林赴任。

第72章 军改() 
保罗?冯?兴登堡在军界德高望重,他能放弃军权回到柏林就任埃里克?艾德里安领导的德意志联帮国家副总统,是整个德国的一件大事,充分证明了艾德里安已是万众归心,其政权将牢不可破。

    虽然全国已经一盘棋,经济也在提振中,但军队仍是五花八门,这其中涉及徽章徽标、制式被服、军旗军乐、礼仪行进、条令条例、口令指令、建制规范,等级差别、武器装备、军工研发、国家安全等等。

    埃里克?艾德里安在内阁继续讨论国家方针政策的时候有意将勃劳希契等军方将领安排到了另一间较小的会议室,以便他们能够放开思想,放开想象的空间。

    勃劳希契等军方代表对艾德里安的安排心领神会,一份早就在汉诺威市已经拟定好的军队改革方案,再一次在这里重新进行反复论证,争取早日获得总统的签字。

    艾德里安几乎是日理万机,他没有时间看文字,为了更快地出现效益,他一般都是听取汇报或听取意见。勃劳希契等军方代表都了解这一情况。所以,这一次他们还是按照总统的批示,首先将工作做到细致入微,然后再系统性地向总统汇报。

    德意志联邦国家取消原来所有部队番号和建制,设立国防军,国防军主要负责国家战争事务,拥有预备役。

    取消总参谋部,设立统战司令部,设总司令1人,副司令若干,参谋长1人,参谋官若干。

    总司令和副司令都是非常设职务,战时由总统任命,副司令及参谋长由总统提名,内阁投票通过。其余职位由军队内部提名投票通过后就任。

    国防军设立三军司令,分别是陆军、空军、海军。

    统战部参谋长为马克斯?霍夫曼

    陆军司令为卡尔?伦德施泰特

    空军司令暂时由瓦尔特?勃劳希契兼任

    海军司令为弗兰茨?冯?希佩尔

    国防军军衔设6等,25级。

    元帅;特级元帅(赋予特殊称谓,例如以战役晋升的则以战役命名)、大元帅、元帅

    将官:上将分五级,一级最初,五级最高,中将、少将、准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五等兵、四等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新兵。五等最高

    国民军军衔同等,不设元帅。

    国民军最高指挥官是总统本人,在总统无法履行权利的时候,其总指挥由第二顺位的副总统接任,以此类推。

    国民军常备人数不多,仅仅为1个军的力量编制,主要负责防卫首都安全和重要人物的保卫工作。

    艾德里安认真听完勃劳希契等军方代表的详细汇报,对他们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强调一步步遵照执行,接着又进行了重要补充。

    国民军占用1个军的编制,让副总统在内的国防部人员实在是心有不满。国民军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若要有个比较,这其实是皇帝的侍卫,只为皇帝尽忠一个意思。可艾德里安的威望太高,在兴登堡明确放弃总参谋长职务接任副总统的时候,在德国,已经找不出任何力量可以和他抗衡了。

    原帝国的各地方军团都被统一编成集团军,320万军队被划分为四个集团军群,分别是A、B、C、D集团军,A集团军总司令由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元帅担任。B集团军总司令由约翰尼斯?弗里德利希?利奥波德?冯?泽克特元帅担任。C集团军由奥斯卡?冯?胡蒂尔担任。D集团军由保罗?埃米尔?冯?莱托…福尔贝克元帅担任。这些担任各集团军总司令的人仅有马肯森仍旧还在西线,其他的都被召回柏林参加陆军改革会议。看似四大集团军都没有艾德里安的人,可实际上,这些总司令因为远离前线,都被马克斯?霍夫曼安插的人手代替行使指挥权。在国防部长和国安部长的任命上这个新总统似乎一点也不肯松手。两个部长年轻得不像话,也就有了反对的声音,可艾德里安似乎并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讨论太多,众人只好作罢默认。好在接下来的军方任命上,那些为德国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并没有被全部遗忘,新任总统把这些人都照顾到了。

    在强行插手安排了军方的一些人事任命后,艾德里安开始关注国内工厂的情况。这其中就有武器的研发与制造,因为他对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与心得。

    在这个方面,艾德里安打算用经费从宏观上解决。每年的11月1日,内阁会根据三军提交的国防费用进行抽调考察,为期1个月的时间。12月1日在国会上通过搜集到的实际情况酌情调配军费比。国防军的军费比为上一年度国家收入的百分比,具体额度由内阁提交方案交总统审批,最后在国会投票通过后实施。

    整个会议室里的灯光全靠吊灯在强撑,随着一群将领不停的抽烟,早已是能见度降低。坐在首席上的艾德里安也是一手拿着雪茄一边按着手稿读。这里早就被强行限制了出入,安全保卫已经达到了一门三岗,三门一队的程度。实在这个会议室里几乎囊括了整个德国的军方高层,若是有人想要图谋不轨,一颗炸弹就能让德国重新陷入混乱。

    艾德里安的整体思路如此地清晰,让勃劳希契等军方代表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艾德里安会如此细致入微。

    只是在这次的会议开始前,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海军司令原本提名由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担任,但因为无限制潜艇战的思想与艾德里安的想法有冲突,双方弄得极不愉快,最后,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谦逊地退出,而让同样富有经验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担任了海军司令。至此,埃里克?艾德里安领导的德意志联邦国家基本上走入正轨。

第73章 法国的态度() 
德意志联邦的内战虽然已经随着艾伯特的辞职而宣告结束,但德国的对外战争还在持续发酵,潜在的敌人依旧还在。在意识形态上,国内很多人都只知道艾德里安没有亲临全国统一的第一线战场,却鲜有人知道艾德里安并非只是在汉诺威动动嘴皮子、遥控指挥他的军队,更没有人知道他在赢得国内统一战争的同时,也在与英、法、美、苏等国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问题进行斡旋。

    从表象上看,德国东部目前似乎看不到还会战事的可能性,但却并不代表现在的德国东部永远没有危机、没有潜在敌人。正相反,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原本属于德国占领区的波兰部份地区,因为有了苏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已经出现了红色政权,并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益壮大,这样的红色政权虽然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普遍的承认,却已经在苏联的协助下,已经成为波兰地区实际的掌权者。一张巨大的红色铁幕就在东部张开,而且紧紧贴在了德国的面门上。苏联,这个红色的先锋和代表,并不仅仅只有德国的权贵阶层感到惊惶失措,还有英、法、美等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