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41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41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功,反而丢下了大片士兵的尸体。大量的泥土被德军的炮弹掀起,弹片如满山的黄蜂嗡嗡直叫,到处飞舞,英军无法正常睁开双眼,只能被动挨打。此时,德军开始加大进攻力度,这个平时号称固若金汤的英军防线,正经受着地动山摇的考验。美军防线新兵太多,未经战阵,让斐迪南?福煦元帅十分头疼,好在英军虽然遭受重创,但整体防线并未丢失,并不停地层层坚守,拼命抵抗。德军的轻步兵借助火炮的掩护开始发动进攻,先头部队的军旗在阵前迎风招展,接下了,铺天盖地,全线出击。炮火轰炸刚刚结束,英军好不容易从壕沟里灰头土脸爬出来准备进入战斗位置,而德军却已经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第79章 都在赌() 
20日上午十一时三十分,佩隆方向接连响起隆隆的炮击声。就在德第A集团军与正面英、法、美三国联军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德第B集团军迅速进行临时总动员,相继从佩隆向正前方美、法两军阵地发起了全面猛烈的进攻。这个要塞十分重要,所以战斗也不同罗雷托高地,双方争夺异常激烈。马克斯?霍夫曼的德第B集团军似乎想在这个美、法防线结合部再次寻找突破口,所进攻强度也相对激烈很多。紧接着,德第C集团军在拉费也突然展开部队,各师、旅、团相继开始向正面守军强势进攻。

    斐迪南?福煦不停接到各前线指挥部的战况报告,一面稳定军心,一面在指挥大厅展开军事地图与参谋人员紧急分析德军的战术意图。在他看来,德军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埃里克?艾德里安和马克斯?霍夫曼的目的就是希望将英、法、美军的主力吸引到北部,德军的第D集团军主力趁法军防御力量削弱的机会一举从南部获得突破,打通直逼巴黎的广阔道路。斐迪南?福煦将自己的判断分别下达到第一线部队,命令北部英军继续严防死守,中部的美军一部随时战术机动,南部隐蔽接敌,重点加强纵深防御。

    午时四十分,一直沉默的德军的第D集团以营连为单位军接连在马恩河沿线开始向法军阵地推进。

    德军西部沿线4个集团军同时在西线发起了总攻。这让斐迪南?福煦元帅的第一个反应是疑惑与惊愕,他实在想不明白,德军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德第D集团军只是隐蔽待机,势必牵制英、法两国大部份战斗力,然而,如此大规模进攻的后果,将直接说明德军正在孤注一掷,风险和后遗症非常可怕。斐迪南?福煦分析,埃里克?艾德里安这场没有后援的战斗,弄不好的话,整个德军所有进攻都会面临土崩瓦解。战场形势的分析,颇有几分道理,斐迪南?福煦元帅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再次强调,各部队只要以添柴的方式稳扎稳打,必将大量耗损德军,届时,全线发起反击,整个战争就将从此发生逆转,德国将不得不主动回到谈判桌上,而且毫无回旋余地,只能无条件投降并任协约国宰割。

    德军的全线进攻一直没有停歇,各集团军以师旅为单位不断组织破袭战,炮击战,轮番进攻。福煦元帅彻夜未眠,21日清晨,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局势图。

    德军边境的4个集团军群几乎全部投入了战斗,仅剩距离巴黎200多公里的凡尔登战场毫无动静。斐迪南?福煦元帅很很奇怪,德军虽然在此吃过极大的苦头,但并不等于不会再撞南墙,如果德第4集团军一部绕过南部正面战场偷袭凡尔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不管美军怎样呼叫增援,福煦都不愿擅动凡尔登驻守的部队,他现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一齐耐住性子和德军展开消耗战,绞杀战。

    斐迪南?福煦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元帅,他的主导思想是顶住压力,哪怕美国动用外交手段,甚至肆意夸大德军的进攻,马恩河以南的法军也只能按兵不动。

    21日晚,一份各部队的伤亡报告摆在斐迪南?福煦元帅的办公桌上,协约国在短短两天时间里伤亡12万多人,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这位老元帅不禁脊背发凉。然而,斐迪南?福煦很快坦然相对,处于防守方的协约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进攻方的德国伤亡将只多不少。他翘了翘骄傲的胡子对周围已经是乱作一团的高级将领说道:“孩子们,有一点你们应该明白,战争就意味着死人,我们一样,敌人也一样,让那些不长记性的德国人发狂吧,他们越是进攻,德国消亡的时刻就来得越快”。斐迪南?福煦不光嘴上说说,其实他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他希望德军就这样把自己消耗殆尽。

    埃里克?艾德里安不顾个人安危,冒着隆隆炮火亲自前往前沿指挥所观察敌情,遭到了包括国防部部长勃劳希契等人的强烈反对,但艾德里安性格倔犟,坚持不肯离开,马克斯?霍夫曼知道艾德里安的脾气,只好提议副总统兴登堡等人带领警卫人员紧紧跟随,以防不测。其实,无论是副总统兴登堡还是参谋总长霍夫曼,大家心里都明白,为了德意志联邦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此时的艾德里安已经孤注一掷。

    外交部米勒在巴黎的谈判桌上没有筹码,举步维艰,协约国咄咄逼人,德意志联邦国家能否摆脱一战的泥藻在此一役,若是惨遭失败,德国必将承受比现在更加残酷的惩罚,若是侥幸获胜,则能让德国增加谈判筹码、减少惩罚,事情就这么简单。要么德国从此一蹶不振,要么德国顺利脱身。

    艾德里安有把握吗?其实他自己都说不好,如果完全有把握的话,他就不需要在政治上摆出一副颜色革命的姿态了。马克斯?霍夫曼的行动计划除了奇袭,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明,这里有别于东线战场,曾是当年的绞肉机。艾德里安并没有把所有的难度都向大家摊牌,他不想影响士兵们的斗志。但他自己是一清二楚的,西线蛛网式的壕沟既深且宽,英、法两国的军队以逸待劳,加上美军的大力支援,光是黑压压的协约国步兵,就已将防线固如铁桶一般,让人无处下手。提供的兵力部署图也只是让霍夫曼找到了协约国防守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实际上每一个战术突破都必需让士兵们用生命和鲜血去争取。

    美军的防御重点在英法两军的中间,罗雷托高地是重中之重,马克斯?霍夫曼最希望的就是在这里突破协约国防线,利用美军缺少战斗经验,从而在英军阵地撕开一道口子,将英、美两军隔离,逼迫法军回援南部一带。因此,首先由第A集团军发起正面进攻,但没有B集团军那般惨烈,让斐迪南?福煦产生了一种美军夸大德军进攻的错觉,福煦认为这是一种战术欺骗,德军想把协约国的注意力集中到北部一带,好在南线一带发起进攻。福煦元帅是一名见过风浪打过胜仗的老将,他只需要通过前线碎片般的战斗报告就发现了关键问题。那就是德军选择的进攻点都是协约国防线上相对较薄弱的地方,他不担心吗?其实他想赌!

    斐迪南?福煦摘下了手套,满是皱纹的双手压在了地图上,落入他眼中的不再是爆发了激烈战斗的地方,而是他一直觉得太安静的南部战线。那里,有着黑洞一般的吸引力,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打破整个战争走势的机会!不过,他现在没有太大的把握,他要看德军在北线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如果德军继续加大在北线的进攻,无疑就证明了德军南线力量薄弱。若是南线一带发起了进攻,说明德军是想趁法军从南部调兵北援的时候突破防线。无论哪一种,他都有把握让德军的这次全线进攻成为德军自掘的坟墓。

第80章 502坦克营出击() 
罗雷托高地的进攻主角是原第1装甲师的突击队士兵,他们用不同于野战冲锋的方式而选择利用地形快速穿插,利用复杂的弹坑和地势,对敌军的防线形成一种压迫力,看起来战斗不够激烈,实则让美军感受到了无穷的压力。美军防线的诸多机枪火力点开始由于枪管过热和机械故障开始哑火,这对刚刚进入角色的美军来说无异于精神打击。这种打法美军从来没有经历过,在西线打了4年阵地战的英、法两国军队同样也不能适应。

    美军在已方炮火的增援下,战斗同样没有轻松多少。散布在有利地形和遮蔽处的德军突击队员可以有效躲避协约国的火炮打击,同时依旧找寻机会靠近美、英军事指挥机构,弹药库以及补给基地,大大地配合了主力部队,同时提供参数、引导德军火炮进行更加精确有效的打击。

    参战不久的美军虽有着不俗的火力,却缺少足够的经验,迫于守军和斐迪南?福煦元帅的压力,美军炮兵阵地只得持续开火,但犬牙交错的战斗双方使得他们没有足够能力消灭德军炮阵和步兵进攻,甚至连转移阵地的时间都没有,这让德军的炮兵部队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多一会儿,美军火炮阵地眨眼间就变成了一片火海。失去了美军强有力的火炮支援,美、英两军前沿阵地就全部暴露在德军炮兵的视野里,随着不断延伸的炮火,等待战机的501坦克营在古德里安的率领下协同第A集团军步兵发起了总攻。

    没有了火炮的阻扰,501坦克营只需要应付战场上大大小小的弹坑,很快就扑到了美军的面前。德军士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与美军纠缠到了一起,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让美军无所适从,整个防线逐渐崩溃,不少美军纷纷举手投降。斐迪南?福煦的“添柴战术”开始出现有柴无灶的现象。

    就在德军端掉美军的炮兵阵地不久后,美军的求援电报不再来自前线,而是由美、英两国总统联名发来的。但是,福煦有自己的临战判断,虽然压力很大,但他没有急于调动仅剩的预备队和南部法军,而是盯着理母斯至凡尔登的战线,这两处是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的。此时,他不敢确定德军在这里是否布了一个局,虽然霍夫曼发动了几次试探式进攻,军力也显得非常薄弱,但这两处兵力出现真空,战争就会很快出现定局,那是不可想象的。

    斐迪南?福煦怎么也想不明白,重兵布防的北部为什么这么难守,上百万大军,深沟高垒,还有美军的新式火炮,美、英军队就算是泥巴捏的,那也够德军搓和一阵的了,竟然顶不住一个集团军的攻击。然而,事情还是没那么简单,北部德军哪来的兵力?这让他大为恼火。对于战场的整体布局,经过一番重新推算,斐迪南?福煦似乎恍然大悟,觉得自己的大胆猜想应该还是符合逻辑性的,通过和将领们的交流后,他向三国高层发去了电报,将他的想法一字不落的传达给了总统普恩加莱,并同时希望能得到英国和美国的认同。英、美两国对福煦的猜测并没有多大兴趣,外交照会甚至威胁法国政府,若是防线崩溃,法国要承担所有后果。但是,普恩加莱却非常赞同福煦的猜测,认为他的眼光很独到。有了自家老板的支持,福煦打算冒险突破德军在南部的防线,借此检验德军在南部的实力,同时,威胁德国境内,逼迫德军停止对英、美两军北部防线的进攻。

    22日上午十时三十分,接最高统帅部斐迪南?福煦元帅的指令,驻守在凡尔登一带的法军除留守部队外,全面向南部德军阵地发起进攻。自从德军试探性进攻后,一直偃旗息鼓,这让福煦元帅清醒地认识到德军进攻部队并没有回到原有的阵地,而是迂回到美、英之间,加强了北部德军的总体攻势。

    正好在这时候,总统艾德里安又悄悄地返回了首都柏林。

    协约国南线的高强度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11月26日。因为福煦元帅的目的是冲破德军防线,深入德国内陆,逼迫德军回撤。但是北部的英美两军已经被德军强行在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若是法军不能在南线一带打开突破口威胁到德军北部迫使德军撤退,那福煦元帅及其背后的法国可想而知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了。福煦急于要在南线寻找突破口,士兵们也就只能用血肉之躯来办到了,整个理母斯到凡尔登一带不分昼夜进攻的法军一个个的倒在德军的防线前,让整个战场都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尸体。德军的机枪手们不得不在晚上趁机爬出壕沟将视线范围内的尸体推开清理障碍。

    德D集团军仅有56个师驻守理母斯至凡尔登一带的防线,其余部队北上,一旦全线开火,必定无法回援,艾德里安回柏林之前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亲临第D集团军驻地看望所有的官兵,并再三强调,D集团军能否坚持顶住法军的强攻直接关系到整个德国的存亡,他需要全体官兵们誓死捍卫德国的命运。在这一指导思想的鼓舞下,全军官兵信心大增,纷纷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并在前沿阵地做了许多技术性地处理。

    战斗打响,德军深沟高垒,指挥官利用两军接敌必挫其锐气的办法,首先让法军大胆靠近,然后再让士兵们发挥手上MP16M式冲锋枪和机枪的威力。

    法军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全线呐喊着向德军阵地压了过来,可是,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让法军开始佩服斐迪南?福煦元帅准确无误的猜测,德军果然全部开往了北部,这里只是虚设的障眼法。冲了一阵,法军发现德军根本没有进行火炮打击,放松的法军开始不再急于冲刺,,甚至在通过两军阵地之间的开阔地时都是在大摇大摆。

    德军隐蔽在一人多深的堑壕里趴在地上用耳朵聆听法军攻击部队的脚步声来确定敌人的距离。

    脚步声越来越近,法军斜挎着枪械,有的甚至点燃了香烟,把进攻看成了一次轻松的散步。

    法军越来越近,就在离德军最前沿堑壕百余米之遥时,德军突然如同变戏法似地从堑壕站立起来,MP16M式冲锋枪象爆豆子,一齐猛烈开火,密集的火力让法军无法闪躲,走在最前面的法军因为毫无防备,纷纷中弹倒下,而后面的部队因前军挡住无法还击,导致一次富有决定性胜利的冲锋变成了惨败而终。

    汲取了第一次的教训,法军开始慎重对待,分别采用迂回、偷袭等办法,但均未能到达德军的前沿阵地。

    斐迪南?福煦元帅非常生气,将驻守在兰斯的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