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时归 >

第16部分

楚时归-第16部分

小说: 楚时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桓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怀中的孩子,递给了淳于静。

    淳于静接过孩子,一边替孩子把脉,一边问道:“孩子发烧有多久了?”

    然而,关于这点,夏桓又怎么可能清楚,只能支支吾吾地说道:“恐怕有两个时辰以上了。”

    淳于静皱着眉头,轻瞥了一眼夏桓,随即又问道:“这么长时间里,孩子可曾出现过腹泻的情况?”

    夏桓显然还是不清楚,又担心乱说会影响淳于静的判断,又只能说道:“在我带孩子来这里的一个时辰里,并没有。”

    这下,淳于静终于是有些忍不住了,不由得怒骂道:“这也不懂,那也不懂,你这是如何带的孩子!”

    面对淳于静的指责,夏桓非但没有生气,反倒是极为恭敬地弯腰赔礼道:“枉先生勿怪,救下这孩子。”

    看着夏桓那诚恳的模样,淳于静只能将心中的怒火忍下,再次检查起孩子的状况来。

    片刻过后,淳于静头也不回地高喊道:“阿成蚕砂,竹茹,陈皮各两钱,另外,再烧一壶热水来!”

    “喏!”淳于堂的人中,一个十多岁学徒模样的少年应了一声,随即飞快地跑进了屋舍之内。

    好在,这里是农舍。这房子的主人虽然离开了,但里面的锅碗瓢盆等器皿柴火,倒是一应俱全。

    而那学徒前去烧水煎药的同时,淳于静也没有闲着。

    掏出了几根银针,扎了两下之后,又轻轻地来回摩擦着孩子的背部。

    “小姐!药来了!”

    很快,阿成便从屋中端着一碗黑乎乎的药汁,跑了过来。

    刚刚煎出的药还很烫,阿成虽然跟着学了两年的医,但显然在这上面还没有那般心细。

    “药这么烫,怎么喝。再去拿一个碗来!”淳于静皱着眉,责备道。

    “哦哦!”阿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粗心,刚一回头,却见夏桓已经拿着一个碗,递了上来。

    “多,多谢!”阿成下意识地接过了碗,又递给了淳于静。

    淳于静同样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夏桓,不过,随即却是轻扬起药汤,一点一点地灌入怀中那孩子的口中。

    待到将所有的药汁都灌下,淳于静方才将手中的孩子交到阿成的手中,并说道:“你先将他抱进屋中,隔一段时间就给他喂一点热水。”

    阿成点点头,说道:“放心吧小姐,这些我懂。”

    接着,淳于静又转过头来,对着夏桓说道:“孩子烧的太久,是否会烙下病根,还要等退烧了再说。”

    夏桓拱拱手,再次感谢地说道:“多谢小姐相助,夏桓感激不尽!”

    然而,这时候,那茶商扎耳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喂!你们将这房子占了,我们的货怎么办!”

    淳于静之前压制着的怒火,也因此再次被点燃,怒骂道:“你们有没有一丝怜悯之心,难不成一条性命,还比不上你的货?”

    不仅是淳于静恼怒,即便夏桓早已适应了这个人命不值钱的时代,也难免有些生气。

    不过,那茶商倒也并非没有眼力的人。夏桓的马还在那儿呢,这个时代,能养得起马的大多是富庶人家。况且,夏桓的马,一看就是上等的良驹,那茶商也不想得罪。

    “淳于小姐,也请你怜悯怜悯我们。我们这小商号,比不上你们淳于堂家大业大。这次大水,已经冲去了我一半的身家了。若是这点货再没了,不仅是我,我手底下的十多号人,都得拖家带口的喝西北风了”

    茶商那哭诉的话还没有说完,夏桓便皱着眉头,直接开口打断道:“你的货,我都买了!”

第31章 以德服人() 
茶,在这世上,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但是,茶的价钱,非但没有因此而减少,反倒变得比曾经更贵。

    诸子百家,不论哪一家,几乎都极为提倡饮茶。甚至,就连征战沙场的兵家将军们,也有饮茶的习惯。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几十年过去了,茶同样已经成了贵胄日常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当夏桓提出要将这院子里,几车的茶叶都买下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

    夏桓的口气,听起来不似作假,因此,那位茶商的语气也是恭敬了几分。

    “这位公子,我的茶虽然算不上上上之品,但是,加起来也值好几镒的金子呢。”

    几镒的金子而已,对夏桓而言,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单单是他腰间的随便一块玉佩,都能换这茶商好几倍的茶叶。

    “无妨,我拿这个和你换”夏桓一边说着,一边向着腰间摸了过去。然而,空空如也的腰间,却是令他顿时停住了手。

    夏桓这才想起,他原先的衣物早因繁琐而被他换了下来。现在的他,身上空无一物,没有一点值钱的东西。

    “公子?”那茶商显然也是眼尖之人,自然也看出了夏桓现在的窘态。

    对于夏桓的身家,这位茶商是不怀疑的。但是,没有足够分量的东西作抵,他也不敢拿着全部身家作陪。

    夏桓在这个时代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早已彻底融入了这方世界之中。

    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还是能够极为明显地察觉到,前一世一众叫做“尴尬”的气氛。

    不过,既然话已经说出了口,夏桓也没有打算反悔的意思。

    夏桓默默地走到自己的战马前,熟练地将战马之上的佩剑解了下来。而后,又缓缓地向着那茶商走去。

    “这,这位公子,有话好好说!”

    颍上世家颇多,这茶商只以为,夏桓也是其中之一,因为先前的难堪,现在想要提剑报复于他。

    然而,夏桓却是双手将自己的佩剑,递到了那茶商的面前,说道:“此乃我父皇所赐,留此剑做抵。等到天明,你便拿着我的剑,去颍上君府,换钱去吧。”

    夏氏的佩剑,都乃是吴中名匠所造,不说剑刃的锋利程度,单单是剑鞘之上的装束都不是普通世家可比的。

    那茶商既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哪还不能明白眼前人的身份。

    在颍上做生意,第一不能惹的便是世家。而现在,数日之前,令最为庞大的景家都吃了大亏的颍上君,此刻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一小小的茶商,无权无势,岂能不担惊受怕。

    那茶商的双腿忍不住就这么跪了下来,哆哆嗦嗦地说道:“殿下恕罪!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不仅是那茶商现在担惊受怕,就连淳于堂的那些伙计们,也是默不作声地后退了几步。

    尤其是先前几个对着夏桓大声呵斥的,更是躲到了运药材的车后,生怕夏桓看见了他。

    生在宫中,长在宫中的夏桓,虽然早已习惯了别人对他身份的敬畏,但是,像是这般发自骨子里纯粹的畏惧,却是令他颇为厌恶。

    “拿着剑,去君府拿钱去吧。”夏桓的语气之中,显然多了一丝不耐烦。

    “喏!喏!谢殿下,谢殿下!”茶商也算是耳精目明之辈,当下便听出了夏桓的反感之意,立即诚惶诚恐地接过了佩剑。

    而后带着十几个家仆,别说茶了,车都不要,就跑了。

    买下这些茶叶,对夏桓而言,仅仅只是想报答一下淳于堂的帮助罢了。这,对他而言,也仅仅只是一个小插曲。

    不过,夏桓的身份,对那些淳于堂的伙计而言,却是宛如一座大山压在了他们这尊小庙的门前,令他们喘不过气来。

    等到那茶商和他的伙计都跑完,夏桓方才再次走到淳于静的面前,拱手说道:“淳于小姐,您现在可以将这些药材运进屋了。”

    淳于静出生于齐国淳于世家,其大父更是大名鼎鼎的淳于意,不仅擅政,更擅医术。在齐国,地位不一定多高,但名声却是极为响亮。

    公子王孙,对于淳于静而言,也是见过不少了。但是,真正能像夏桓这般对一个小小的商贾都不亏欠的,却是极少。

    若是换做了其他人,定然是直接报出身份将这些人吓走,哪里会买?

    至于夏桓先前的话,她非但没有听得进去,反倒是鬼使神差地问道:“你们楚国的王子皇孙,都是这般吗?”

    淳于静的话,问得有些突然,就连她本人,话出口之后,也是有些后悔,暗自嗔怪自己太过唐突。

    夏桓同样一愣,明白淳于静所指后笑了笑说道:“我楚国太祖早已留下祖训。治国者,以法束人,教化育人,以德服人。那茶商未触律法,自然应该以德服之。对了,夏桓同样还要感谢淳于小姐,施术救下那孩子。”

    夏桓说完,再次对着淳于静深深一揖。

    淳于静的性子算不上多么蛮狠,但是和温柔贤惠也差得不是一丁半点。

    但夏桓身为楚国的皇子,自降身份,礼数如此周全,反倒是令她有些不好意思。只能回礼说道:“这是医家分内之事,殿下不必客气。”

    又略微客套了几句,淳于静这才开始,命令起那些伙计,收拾药材,搬入另外的几间空闲农舍之中。

    夏桓本想帮忙,但是,那些伙计一见夏桓过来,反倒慌了手脚。

    由于初到颍上,淳于静刚在药堂之中还没待上两天,便遇了这洪水,因此,淳于静不论是对颍上,还是楚国,都依旧充满了好奇之心。

    夏桓倒也无事可做,既然淳于静好奇,他也不吝啬。将楚国的风俗,一一道来。

    淳于堂的药材并不算多,但是处理完那几车的药材之后,依旧已经是大半个时辰之后了。

    而这半个时辰里,屋内的王言的幼子,体温也是微微退去了几分,有了转好的迹象。

    夏桓心中,暗松一口气,这一晚上总算是没有白忙活。

    不过,温度虽然降下了,但是,按照淳于静的吩咐,每个一段时间,就需要给这孩子喂一些热水,以助排毒出汗。

    对于这般琐事,淳于静都是交给了那名叫阿成的学徒。

    至于夏桓,淳于静则是并特意在为数不多的空间中,腾出了一块地给夏桓休息。

    然而夏桓虽然应了下来,但是,整晚却是依旧守在王言的幼子身边,细心照料。

    夏日的夜,没有那般的寂静。尤其是现在发了大水,整个南城外,依旧随处可见忙碌着的商贾们。

    或许是因为退了烧,小家伙恢复了几分力气,半夜竟是哭闹了起来。不论夏桓如何哄他,都不见成效。

    反倒是那个十几岁的阿成,提醒了夏桓,小家伙或许是饿了。

    等到夏桓手忙脚乱地熬上了一碗稀粥,喂完小家伙之后,仅仅只是微微打了个盹儿,天边便隐约有了一丝光芒。

第32章 回城() 
或许是因为昨夜忙碌了许久,卯时过了大半,淳于堂的人方才逐个醒来。

    而等到淳于静醒来的时候,卯时都已经差不多要过了。

    “淳于小姐,那孩子烧已经退了,有劳你再诊断一番。”

    面对刚一出门,便已经站在门口的夏桓,仅仅只是粗略打理了一下的淳于静显然有些不大好意思。

    不过,眼见夏桓并没有什么嘲笑的意思,淳于静倒也没有要求回去重新打理一番。

    只不过一岁左右的小孩子,手臂依旧很是纤细。

    淳于静皱着眉头,比起之前的一次,更为小心谨慎地把着脉。一旁的夏桓,同样心中也有些忐忑。

    良久过后,淳于静方才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神情。

    而夏桓也是立马问道:“淳于小姐,如何?”

    “脉象上来看,并未烙下什么病根。不过,是否有什么隐藏的病根,我没有找到就暂时不得而知了。”

    夏桓微微松了一口气,对于淳于家的医术,他还是有一定信心的。而且,他也知道,一般医者总不会将话说得太满。

    既然现在没有检查出什么明显的病根,那么起码,眼前的这一关,算是勉强过去了。

    “多谢淳于小姐!城中事务繁多,还需我去处理。就不多叨扰了”夏桓再次行了一礼,随后便抱起了还在熟睡之中的孩子准备离去。

    眼看夏桓要走,淳于静不知为何,下意识地喊道:“诶!等等!”

    “不知淳于小姐还有何吩咐?”夏桓转过身来问道。

    然而,叫住了夏桓的淳于静,却又不知说什么,一时间,倒是显得有些扭捏。

    看着淳于静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样,夏桓露出了一丝了然的神色,说道:“小姐放心,诊金君府自会送上。”

    淳于静先是一愣,随后有些恼怒地说道:“区区诊金,难不成我淳于堂还缺吗?”

    “那小姐是为何事?”

    好了,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淳于静又陷入了尴尬之中。

    “小姐,一切都安置妥当了,我们是否要回城!城中估计这两天的病人不少呢!”

    门外,阿成的声音,令淳于静眼睛一亮。

    “对,没错。如今发了大水,想必城中需要救治的人不少。我淳于堂太小,想向殿下借地义诊。”

    淳于静的小伎俩夏桓自然是看在眼里,不过,倒也没有点破,反倒是说道:“淳于小姐果然颇有老先生风范,夏桓替城中百姓,先行谢过!”

    于是,夏桓便跟着淳于堂的十几人,又一同向着城中出发。

    一夜过去,城中的景象,似乎又严重了几分。

    虽然街道之上,还有着长秀军的将士在巡逻,但是,城中不少老旧的土质房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坍塌。

    与夏桓所关注的不同,淳于静的目光,却是几乎都聚集在了城墙之上。

    朝食的篝火还没完全灭去,依旧冒着一缕缕的青烟。即便是距离北城最远的南城,一夜过去,也已经塞满了人。

    “殿下!您回来了。”夏桓进城,自然是引来了巡街将士的注意,连忙跑了过来。

    “没有出什么事吧。”

    “回殿下,出了几处房屋毁坏,砸伤了几家人之外,这一夜倒是没有出其他的什么大事了。”

    “嗯,你去召集些许人手,在市坊搭建一处台子,然后去城墙之上,问问是否有身体不适者。若是有,便送至那里就医。”

    夏桓说完,本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