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时归 >

第25部分

楚时归-第25部分

小说: 楚时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倒好,非但人力充足,代价也不高。还解决了不少人的吃饭问题。

    在后世,这就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

    当然,这个词,夏桓也没有犹豫,直接就拿来用了。

    不过,夏桓不提还好,一提淳于静反倒更是生气了。

    救济就救济,还要那些穷苦人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在她看来,这比起那些世家也没好多少。

    这个时代,虽然没人真的关心民生,但是还是很重风评的。这样的方法,若是换个人,或许非但不会得到赞扬,反倒会被批评一顿,甚至丢官。

    因为,当今盛行的几大学说之中,不论是黄老学派还是儒家,都是极其讲究德的。

    也就是夏桓,身为皇子,根本不担心仕途。而且,这么做,也未必没有要打消太子和三皇子顾虑的意思。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就在虞猛等人离开五天之后,正如夏桓所预料的那般,粮价涨到了一千五百楚币一石。

    即便如此,夏桓也是依旧不慌不忙地按着他的计划,平稳进行着。

    那些世家现在已经顾不上夏桓了,城中的人,除了少部分依靠着夏桓的“以工代赈”过活之外,大部分,都开始疯狂地买粮了。

    不过,越是如此,那些世家的人,越是不急。每天的粮食,也是经过他们联合精心讨论的。

    又过了两日,陈昭明回来了。

    刚一进县衙,陈昭明看夏桓的眼神就有些不对了。

    “办好了?”夏桓轻轻一笑,问道。

    “嗯。”陈昭明点点头,应道。

第49章 商战(下)()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的时候,颍上的渡口边,一个个衣着褴褛的人,站在这里,不知等待着什么。

    他们,大多都是城中或是城北过活不下去的人。

    一部分,原本活得还算滋润,一部分,本就是劳苦的命。

    不过,不论是哪一种,在眼下这种情况之下,都只能默默地听人差遣。

    他们已经有些绝望了,城中的粮食,一天比一天贵,他们的积蓄,已经差不多都快花完了。

    若不是还有眼下这条活路,恐怕,他们都已经开始逃难了。

    而今天,渡口上的人,明显比起以往要多上了许多。

    但是,现在渡口的修缮已经完成,这里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至于其他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多想。因为,现在的颍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外来人会进入。

    昨天夜里,王言便已经收到了夏桓的通知,要他今天带齐了足够的人手前来这里。

    但是,王言的想法,也基本和这些人差不多。

    不过,夏桓的命令,他不好违背。即便再不解,也依旧带着人,来了。

    川流不息的颍水,已经没有了一个月前的狂躁。

    河水之上,行船也多了起来。然而,匆匆的行船们,打着一个个过去曾经无比熟悉的商号,却是一个都没有靠近颍上。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人群之中,不少人都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他们大多都是被王言一大早就被拉到了这里,甚至连朝食都还没吃呢。

    等了一个多时辰,船是挺多的,但是却没有一个靠岸。这令他们,原本就不满的情绪又高涨了几分。

    若不是因为,这几日来,王言包工头的身份,已经令他们有些顾忌,恐怕他们早就一哄而散了。

    站在渡口边上,王言同样有些焦急了。

    几次三番,都忍不住想要差遣人去问问夏桓,是否搞错了什么。

    然而,对夏桓所怀的感激之心,又令他不想这样怀疑夏桓的决定。

    所以,走来走去,王言也同样变得越来越焦躁了。

    “有有船,貌似要靠岸了”

    就在王言低着头,来回走动的时候,他的耳边,传来了一丝不敢置信的声音。

    声音本就不大,在这吵杂又空旷的渡口边,若非王言耳力好,恐怕还真不一定能够听得见。

    闻言的王言,立刻抬起了头,向着水面之上望去。

    果然,真如那人所说一般,从上游,顺流而下了一批船,隐约驶离了原本的航道,像是要靠岸的模样。

    王言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但是,他却并未曾将这件事,告诉底下那些吵吵闹闹的人们。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点,王言心中还是清楚的。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是令王言的心中,更是火热起来。

    要靠岸了!真的要靠岸了!

    王言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船只。可是,那些船只之上,却是没有一个商号他是能认得出来的。

    或者说,大多数连商号都没有。使用的,反倒是楚国官方的同行标志。

    “有船来了!有船来了!”

    人群之中,不知何人最先扯着嗓子喊了起来。顿时引来了一片哗然。

    一个个虽然衣着褴褛,但却精壮的汉子们,伸直了脖子,向着水面之上望去。

    不少人都看出来了,眼前的船只,大多使用着官标,顿时以为,乃是上游的府库调拨来了粮食。

    一时间,人们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轰!”

    一些船只刚刚靠岸,放下了甲板,传来了一阵阵响声。

    而这些响声,便像是比赛时的信号枪一般,刚一响,所有人就都不由自主地向着船只上涌去。

    “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不是说颍上的渡口,已经没人了吗”船上,一个家丁模样的人,看着一个个两眼发红的壮汉们,不由得诧异地说道。

    “管他呢,正好我们的人手还不够呢。快点找些人,将粮食拉到城中。晚了,别人别人捷足先登了。”

    “知道了!”

    先靠岸的,足足有七八只船。纷纷打着招呼,让底下的那些早已迫不及待的壮汉们,上船帮忙。

    而这个时候,王言也是反映了过来。

    立刻带着几个人,将那些壮汉给悉数拦了下来。

    不理会身后的喊骂之声,王言,直接蹬蹬蹬地跑上了船。

    “我乃是颍上君的手下,君上添为颍上令早已吩咐过,但凡运粮的,每石粮每里收三个楚币。”

    王言站在船上,面不红,气不喘地说道。仿佛,一点也不意外一般。

    一个看起来管事模样的人,走了出来,不由得嗤笑道:“每石每里三个楚币,你怎么不去抢啊!”

    “那没办法了,你们离开吧。”王言说着,便打算下船。

    临走前,还不忘嘲讽地说道:“也不看看后面有多少人等着,我家主公乃是陛下嫡子,真当自己是谁了!”

    那管事听闻,更是气得胡子乱颤。

    眼看着王言走了下去,一旁一个看起来机灵的家丁,立刻凑到了那管事的耳边,轻声细语了几句。

    原本还涨红着脸的管事一听,瞬间仿佛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冷静了下来。

    趁着王言还没离开,立刻卖着笑,又将王言拉了回来。

    如今城中粮价宛如天价,若是真被拦在了外面,家主非要扒了他的皮不可。

    管事一边陪着笑,一边默不作声地将串着两百枚左右的钱串,偷偷地塞到了王言的衣袖之下。

    而王言,也是做出了一副了然的神色。不仅如此,他还又靠近了几分,轻声低估道:“先生看样子,也是明事理之人。不若,若是先生愿意,小人可以放慢其他船只的运粮速度。要知道,差一分一厘,这可就是成百上千贯的差距啊”

    那管事一听,果然脸色一变,这次更大方,直接塞了一贯钱过来。

    王言笑呵呵地将钱收下,然而,心中,却是有种说不出来的古怪。

    之前的一切,同样都是夏桓让他做的。甚至,夏桓还特地吩咐他,不要放过每一条船。

    感受着着沉甸甸的衣袖,王言看着其他几条船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原本,还将这些船,当做救命船。现在,怎么看,都像是发财船了。

    王言从容地走下船,挥了挥手,指着先前下来的船笑了笑。而后,便不管疯狂涌上船的壮汉了。

    当然,其他的船只,王言该拦的还是拦。

第50章 傻了眼的世家们() 
一串串的楚币,在王言的袖口之中,叮当作响。他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多少次收受“贿赂”了。

    看着一船一船的粮食向着县城的方向运去,王言只能感慨,夏桓的力量正是大。

    已经热闹开的渡口,人人都处于兴奋之中。是个人都知道,这么多粮食到了颍上,粮价跌下来是一定的。

    身处“商业之都”,这点浅显的道理,小孩子都知道。

    一车一车的粮食,或是用马拉,或是用车推,总之,顿时看起来便像是源源不断一般。

    而渡口之上,一两个时辰过去了,也是停了四五十只船了。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加大,全都是运粮的。

    单单是这上面的粮食,都够整个颍上人吃上三四天的。

    颍上县城之中,同样早早就接到了夏桓命令的长秀军,已经在城中几处夏桓买下的商铺前,站好了岗。

    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人,都有些好奇地看着这些长秀军。甚至,一些人,就索性停下了脚步,想要看个究竟。

    从渡口,到城中,二十多里的距离,就是马车,也得运上小半天的。

    所以,当运着粮食的马车涌入城中的时候,那些围观的人,都不知换了几茬儿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论换了几茬的人,看着这些一车一车的粮食,都已经绿了眼睛。

    一些带了钱的人,立刻就涌了上去,生怕晚上一步。

    而那些没带钱的人,同样是撒开了脚丫子地往家跑。

    别说是这些人了,就是提前得到消息的长秀军士们,也是同样傻了眼。

    看着一车一车的粮食,他也只当自己是在做梦呢。

    不过,好在那些百夫长们回过了神,一个个呵斥着自己的部下,维持秩序。

    县城之中的一处角落,夏桓带着淳于静,同样在看着这一车车被运进商铺的粮食。

    “每石粮食一千五百楚币!一千五百楚币啊!”商铺之中,不少同样红着眼睛的家丁们,扯开着嗓子吼着。

    尽管一千五百楚币一石的价格,依旧贵的离谱,但是却依旧有人趋之若鹜。

    因为,这个价格,比起那些世家的米铺,要便宜上整整三百个楚币。

    已经害怕极缺粮的人,生怕这些粮食卖完了之后,便没有了,因此,掏起钱来,也是毫不犹豫。

    “一千五百个楚币,这比那些世家好到哪里去了!”不远处看着这一切的淳于静,忍不住气呼呼地说道。

    而一旁的夏桓则是毫不在意地笑了笑,说道:“我也没说,这不是世家啊!”

    “什么!这些都是世家的粮食?哪里的世家?难不成,前些日子陈昭明和虞猛没了,就是去怂恿这些世家去了?”

    淳于静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不过,这些日子以来,夏桓也习惯了。

    似乎是为了监督自己,这个小丫头,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耳边,叽叽喳喳个不停。大道理更是一堆,听得夏桓这般淡定的性子都有些受不了了。

    今天,好不容易,自己的计划终于要实现了,为了避免耳根子再受罪,夏桓索性就直接带着她来到了这里。

    然而,没想到,来到了这里,还是聒噪个不停。

    “急什么,这些世家不过刚到,你就突然将粮价给降下来,岂不是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再说了,不用等我们降,用不了多久,自然就会有人帮我们降了。我们何必得罪人呢。”

    夏桓说得风轻云淡,似乎一点也不着急。听得一旁的淳于静是一愣一愣的。

    涨价,降价,无非是供求关系罢了。这个道理,后世上了初中的人,都知道。

    哪怕是这个时代,商贾们,同样是门清的很。

    别说是商贾了,就是没读过书,不识字的苦力们,都很是清楚。

    之所以出现现在的这般哄抢,无非是因为这些人还不知道城外有多少粮食罢了。

    这些日子以来,离颍上远的人已经很少踏足颍上这片土地,离得近的,却又大多在颍上有着产业。

    他们的根都在这里,也不敢向着那些大头的世家们反抗。何况,他们也不需要反抗,因为,他们已经都串通一气了。同样都是这个大蛋糕里的一份子。

    加上朝堂之上,也是能拖则拖,因此,他们几乎是没有什么顾虑可言。

    那些来自南阳的世家就不一样了,本来也只是因为消息不通,他们不知情而已。现在,知道了行情,哪能就这么放过一个挣钱的机会。

    而且,他们这些世家,大多扎根在南阳,距离寿都有段距离,朝堂之上的顶尖贵胄世家,根本插手不到他们那儿去。

    再说,现在就是流行法不责众。因此,运粮到颍上,所有的南阳世家们,也都不畏惧什么。

    至于所谓的瘟疫,别开玩笑了。一旦粮食上千楚币的价格。这已经超过了原本利润的七八倍了。

    马克思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百分百的利润就足以令人践踏法律,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足以让人冒着生命危险。

    何况,这可是百分之八九百的利润,说句实话,若是能长久下去,抄家灭族他们都毫不犹豫。

    果然,一切都如夏桓所预料的一般。颍上世家的人,得知有一大批粮食进了城之后,顿时就慌张了起来。

    一家家的,也顾不得原本的协议了。匆忙地命令底下的伙计家丁们,开门营业。

    而价格,自然也是不得不被他们降至了一千五百楚币每石。

    不仅如此,他们同样也是急需知道这批粮食的来源,以及多少。

    不得不说,这些世家是真的急了。因为,事先根本没有一点风声。

    颍上周围县治的府库,甚至周围郡治的府库,他们全都早早地安排好了人。但凡有大批粮食进入颍上,他们便会提前抛售粮食。

    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粮食并非来自颍上的周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