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时归 >

第32部分

楚时归-第32部分

小说: 楚时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你在颍上的事,哀家都听说了!做得好啊!颇有当年先帝的风采啊!”楚太后显然很是兴奋,见到夏桓的口头禅也说了出来。

    “母后,时近晌午,既然桓儿也来了,不如一同就食。”景皇后看了一眼夏桓,随后对着楚太后笑着说道。

    “好好好!用膳!用膳!”楚太后一把抓过夏桓的臂膀,拉着向着殿内乐呵呵地走去。

第63章 婚事() 
一顿饭,依旧像是曾经一样,有所有笑的。楚太后的神情,显然也是极为开心。

    夏桓能在寿都停留的时间不长,明日按例上朝述职之后,便需要返回颍上去。

    北伐不是一件小事,虽然夏桓清楚,自己参与到正面战场的机会很小,但是,还是需要给自己的亲卫长秀军训练一番。

    古来征战几人回,战争是最大的绞肉机,谨小慎微一点,总是没错的。

    由于明天便需要抓紧赶回颍上,因此,夏桓一整个下午,几乎都已经准备用来陪伴楚太后了。

    再加上一旁的景皇后,宫殿之内,天伦之乐,御满于室。

    起初倒还好,所聊的,大多都是夏桓在颍上的所见所闻,以及生活琐事罢了。

    然而,到了后来,便成了夏桓如何治理颍上。

    甚至到了日落时分,景皇后忽然又提及起了夏桓的年龄。

    夏桓已经十九了,按理来说,明年便需要加冠了。

    女人总是天生就带着一丝八卦的潜质的,尤其是在这早熟的社会里,十几岁成婚,几乎满大街都是。

    而夏桓已经快要加冠,别说正妻了,就是妾室都没有一个。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快二十岁的人了,还没有妻妾,没有子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因此,楚太后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打趣,逐渐变得越来越严肃。

    甚至,到最后,都有几分强迫的意思了,令夏桓颇有些哭笑不得。

    “母后,卫尉景修,有女名曰景婵。温婉淑良,同样恰好明年及第。几年前,臣妾也曾带着她给您看过,您觉得如何?”

    就在夏桓打算插科打诨之际,景皇后却是竟然向着楚太后,推举起人选来了。

    卫尉景修,与景皇后乃是一母同胞,他的女儿,算起来也应该是夏桓的表妹了。

    虽然按照现在的风俗,乃是同姓不能成婚,但是,撇开家世不谈,夏桓或多或少,心理上,对这个表妹还是有些抵触的。

    毕竟,前世他也是高中生,生物遗传这些最浅显的东西,也是学过的。

    不过,夏桓也知道,这个理由在现在根本不合适。因此,只能重新想想办法,看如何回绝。

    然而,还没等夏桓思考,一旁的楚太后已经露出了一丝高兴的神色来。

    “嗯!你这么一说,哀家倒也想起来了。那孩子,长得的确秀丽。哀家记得,太子妃似乎是景彻之女吧,嗯,不错,日后他们兄弟俩之间,关系也能更进一步。”

    楚太后口中念叨着,似乎对这个提议很是感兴趣。

    夏桓看楚太后的模样,还真担心她一口咬下,到时候,一切就真成定局了。

    然而,想要辩驳,似乎一切都显得有些苍白。

    “桓儿,你觉得怎样?”

    楚太后冷不丁的一句话,令夏桓不得不将心思重新拉回来。

    轻抿了抿嘴唇,夏桓说道:“婚姻大事,自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儿臣身为皇子,普通的媒妁之言岂能有用。即便是父母之命,也当有父皇下纸诏书。因此,儿臣觉得,这件事,还得问问父皇的意见。”

    没办法,景氏与皇家之间的牵连太广。

    这件事又是景皇后亲自提出来的,夏桓不好明着反对,只能先将这个麻烦,甩给自己的皇帝老子了。

    夏桓相信,他的那位皇帝老子,是不会这么轻易松口的。

    若真是这样,那么就算是楚太后,也绝不会再强求。

    只是,夏桓的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听到楚太后的耳中,反倒是成了夏桓并不反对这门亲事。

    看着孙儿懂事的模样,楚太后不由得笑着说道:“好!好!好!”

    而一旁的景皇后,则是同样含着一丝笑意,似乎也很满意夏桓的表现一般。

    既然自己的回答已经令楚太后满意了,夏桓也不敢再在这方面牵扯过多,连忙想要将话题引开。

    然而,已经兴奋起来的楚太后,非但没有停下话头,甚至还差人立刻便前往前宫,询问楚皇夏泽的意思。

    当夏泽收到来自楚太后的询问时,他与季术,景彻,正在共同讨论北伐的计划。

    虽然季术与景彻不对付,但是,在夏泽面前,还是客客气气的。即便是有矛盾,也是心平气和地一边讨论,一边询问着夏泽的意见。

    长时间枯燥而又繁琐的细节讨论,令已经上了年纪的夏泽精神有些下降。

    所以,当夏泽听到后宫传来的消息的时候,精神忍不住为之一震。

    “桓儿的婚事是啊,都快及冠了!”夏泽的口中轻轻呢喃着,似乎在怀念着什么。

    前些日子,夏桓的表现的确有些亮眼,令楚皇夏泽十分欣赏的同时,也忘记了他不过是一个未及冠的小子罢了。

    现在,既然楚太后提起了这件事,夏泽自己也要好好思量思量了。

    一旁,景彻和季术已经停止了争论,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待着夏泽的示意。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刚刚来的人,在夏泽的耳边说了什么,但是,看情况,显然也是什么大事。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朕,也老了”夏泽有些感叹地说道。

    而景彻与季术两人不由自主地微微低了低头,并没有说什么。

    “转眼之间,朕最小的儿子,也快及冠了。”夏泽笑了笑,脸上的高兴,显然并不是弄虚作假。

    “太后最宠爱桓儿,如今桓儿快要弱冠了,还未娶亲,这不,都催到朕这儿来了。既然两位爱卿在这儿,不如一同议一议,权当是儿女之间的乐子吧。”

    季术与景彻这两个对头,倒是颇为默契地看了对方一眼。

    夏桓乃是景皇后的儿子,从出生的第一天,便和景氏有着斩不断的瓜葛。

    虽然前一阵子似乎闹出了些许的不快,但是,还不足以反目成仇。

    之前的那个人,乃是太后身边的人,而太后一向也喜爱景皇后,因此,季术知道,在太后那里,定然是更倾向于景氏的女子的。

    现在正直北伐在即,大家都在忙着划分大饼,一丝一毫的声势,都有可能划去更多的利益。

    因此,季术此时,决不能让景氏再传出要与皇室联姻的消息,哪怕是风声也不行。

    然而,还不等季术开口,一旁的景彻便已经抢先说道:“陛下,此乃您的家室。七殿下既为皇子,婚事自当由您和皇后娘娘说了算。”

    季术微不可查地挑了挑眉头,若真是如此,那不就铁板钉钉了吗?

    “陛下,丞相之言,恕末将不敢苟同。殿下即为皇子,便是代表了天家。天家无小事,何况是嫡皇子的婚事。必须经过朝议,由众臣把关!”

    武将出身的季术,气势上,显然是要压过丞相景彻。两人也不愧是多年的死对头了,三言两语之间,又冒出了火气。

    “好了好了,不过是小孩子的婚事而已,何必争吵。”看着又要争辩的两人,夏泽有些无奈地说道。

    事实上,这一次,他也的确只是想放松一下而已。

第64章 忙碌的夏桓() 
夏桓的婚事,终归还是被搁浅了。

    北伐的消息,此时还没有传开,属于保密阶段。因此,夏泽也只能回复楚太后说:“男儿未曾立业,何谈成家?”

    撂下了这句话之后,夏泽便又开始和景彻季术二人,讨论起北伐来。

    后宫之中,似乎对此也没有过多的怨言。

    甚至,就连一向最希望夏桓成家的楚太后,也没有抱怨什么。

    因此,夏桓倒是也松了一口气,起码,接下来不用担心一直被楚太后纠缠着这个问题了。

    由于夏桓回来了,楚太后的精神也是格外地好。甚至,到了平日里应该休息的时候,也一点都不犯困。

    直到亥时,楚太后才在夏桓的劝说之下,休息了。

    离开了楚太后的寝宫,夏桓与景皇后结伴而行。

    说实话,夏桓对于自己的这位生母,还是有些畏惧的。尤其是颍上的种种发生之后,他不相信,自己的这位母亲大人,看不穿其中的点点。

    作为颍上的两大士族之一,夏桓在撬动其他士族的同时,定然也极大地损害了景氏的利益。

    因此,现在夏桓最怕自己的这位母亲,说些有利于景氏的话来。

    然而,出乎意料的。对于两个月没见的儿子,景皇后反倒是一点政务之上的事都没提。有的,仅仅是些关心之语。

    婉婉之音中的感情,也绝非是在作假,倒是令夏桓有些感动。

    不论如何,生母毕竟是生母,舔犊之情乃天性。

    夏桓已经封君,按照规定,应当住在驿馆之中。但是,当他回到原本属于他的宫殿前时,却是发现,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变过。

    “殿下回来了!”

    “殿下您终于回来了!”

    “殿下”

    亥时的夜晚,本应静谧,然而,现在宫殿之前,却是热闹非凡,就像是集市一般。

    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向夏桓吐露着这两个月以来的种种。

    虽然有喜有忧,但是,大多还是令人开心的事。

    而夏桓也是颇为想念这些曾经朝夕相处的人,如此一聊,便是将近一个时辰。

    等到第二天,不,应该是两个时辰之后,朝会的时候,夏桓还是有些犯困。

    今天的朝会,不过是三天一例的小朝会罢了,人数不多,大多也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虽然昨天并没有怎么休息,但是,夏桓从周围人的反应来看,似乎对于北伐之事,也并不知情。

    要知道,这样的小朝会虽然不大,也大多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但是,参与的人,却是大多是八百石以上的大吏。

    就是这些大吏,都没有资格能够欧知道北伐的事情,可见,楚皇夏泽对此是多么的重视。绝不会走漏了一丝风声。

    当然,今天的朝会,出了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之外,夏桓当之无愧成了其中的主角。

    夏桓在颍上发大水的时候,借舟救民,在瘟疫的时候,一马当先,这些都使得他在寿都附近的百姓中,有了不小的威望。

    毕竟,如此爱民如子,奋不顾身,别说皇子了,就是官吏都是极为少见的。

    既然少见,一旦出现了,自然就成了标榜的对象。

    当然,仅仅只是在民间的声望,还是不够的。

    夏桓那一手引粮之法,赚足了虞家的期望,赢得了南阳的好感,但是对于寿都的人而言,带来的却是只有忌惮。

    尤其是若是联合上大水之前,夏桓纵卫杀人,即便是景家的人有错在先,但也足以说明夏桓对他们这些寿都的士族有着极大的敌意。

    要知道,景氏可是夏桓的母族,称得上楚国之中的第一外戚。

    在这尤其注重血缘关系的时代,外戚掌权非但不会引人猜疑,反倒是理所当然的事。

    就是这样的一层关系,夏桓都能让景氏颜面扫地,足以引起这些士族的担心。

    当然,在这朝堂之上,还没有哪个人会傻到直接站出来诽谤夏桓。

    但是,称赞夏桓,并言小小一个颍上,不足以令夏桓施展才能的倒是不少。

    这些人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夏桓封王罢了。

    封了王,去了封地,远远地离开寿都。嗯,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看着一众口口称赞的百官们,楚皇夏泽满意地点了点头。

    “朕,会考虑的。”夏泽如是说道。

    那淡然的神情之间,带着一丝傲然。这显然是一个父亲的通病。

    看到这一幕,别人或许还没有察觉到什么。

    但是,丞相景彻与大将军季术却是极为熟悉夏泽的人,更是清楚北伐之事。

    两人默不作声地看了一眼夏桓,心中都有了一番猜测。

    朝会虽然事小,但却有些冗长。等到下朝的时候,都已经过了将近两个时辰。

    走出殿门,夏桓轻舒了一口气。朝堂那种压抑的感觉,还真是不适合他。

    没有做一丝停留,先前还有些犯困的夏桓,立刻直奔少府而去。

    北伐的事,想躲是不可能的。

    为了在北伐之中,增强一点自保能力,可乘之余再为手下人,获得一些好处,夏桓必须先为他手下的人,换一茬兵器。

    原本的长秀军,不过一千多人,装备齐全。

    但是,瘟疫过后,扩张到了两千人,这多出来的八九百号人,用的还是曾经生了锈的长戈佩剑。脆得一碰就断,也只能当当装饰品。

    置办兵器甲胄,自然是当务之急。

    少府距离皇宫不算多远,甚至,皇宫之中,就有少府的一些机构。只不过,负责兵器的那一部分,在皇宫外而已。

    夏桓很少来少府,或者说,除了宫中,其他当朝为官的人,很少有认识夏桓的。

    没有人,不好办事。这几乎是中国几千年下来,流传的传统了。

    然而当夏桓真的见到少府本人的时候,此人对夏桓的态度,却是出奇的好。

    “本君要皮甲千副。”

    “殿下请自取,另外,府库之中,还有铁甲百副,殿下也可拿走。”

    “本君要甲盾三百副,短刃三百把。”

    “殿下放心,府库之中,这些应有尽有。”

    “本君还要长戈千杆,铁剑百把。”

    “这殿下不瞒您说,近来这些东西,大多被三皇子给要了去。剩下的不多,您也知道少府的规矩,总得留点备货。不过,殿下若是愿意,可以缴纳些许钱帛,臣可以置办一些精铁,一个月内,便可替殿下打造出来。”

    “一个月太久了,本君至多只能等半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