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楚时归 >

第39部分

楚时归-第39部分

小说: 楚时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只是一天的功夫,季术便和底下的番军督军将军们,重新研习了一套新的计划。

    河内郡对楚国的意义非凡,若是真的被汉国控制了,那么东可进东郡,南可下颍川。战略之上,对楚国是极为不利的。

    就在周亚夫进攻了河内郡的第四天,原本盘踞在东郡的十多万楚国大军,开始尽数向着河内郡转移。

    就连五万神武军也是尽数撤离,留下的,不过三四支不大出名的番军,以及魏国的五万人马。

    这些人马,加起来,林林总总也有将近十万,足以应付来自齐国的威胁。

    巨大的军事变动,夏桓自然也是知道的。

    只是,季术的目的本就是让夏桓打打酱油。又怎么可能将夏桓调到真正的前线上去呢?

    因此,夏桓带着两千多名长秀军,依旧驻扎在了东郡的边缘,防备齐军。

    “真他娘的晦气!”

    营房内,虞猛狠狠地将自己的佩剑拍在了桌上,一脸恼怒的模样。

    “辛辛苦苦地训练了将近两个月,结果就这么跑到东郡来吃灰了!”虞猛一边粗暴地卸甲,一边怒骂道。

    同样的,身为千人将的王言也很是郁闷,和虞猛一样,他也是带着必死的决心,想要到战场之上,建功立业的。

    这是他以前的梦想,然而,季术的安排,显然令他的这个想法落空了。

    看着一支支训练有素的番军撤离,最后只留下了几支战斗力不强的番军,还有一帮子堪称兵痞的魏军。

    王言的满腔热血就像是被灌了冰一样,瞬间凉了下来。

    不仅仅是虞猛和王言,同样的,不满的情绪也在整个长秀军内部蔓延开来。

    如果说,先前一个多月的拼死拼活的训练,令长秀军的将士们还有所不满的话,那么,得知要奔赴前线之后,这股不满顿时便变成了感激和兴奋。

    和混吃等死的魏军不同,战功,一向是楚国的立军之本。

    谁都不想辛辛苦苦一个多月,结果连根毛都没看见就回去。

    就在虞猛以及一众长秀军将士抱怨的时候,他们却是不知道,夏桓已经悄悄地从他们的营帐之前经过了。

    “殿下,军心似乎有些浮躁啊”

    寂静的秋夜之下,少了夏日的焦躁,多了几丝凉爽。

    同样的,对于军中的怨言,陈昭明显然也是有些不忿的。

    神武军出身的他,比起普通人,更有几分好战因子。

    夏桓站在一处营地之内的小坡之上,眺望着整个营地,随口问道:“还有的几支番军将军呢?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哎,别提了。”陈昭明摆摆手,叹了一口气。

    “殿下,我也去打听过了,这几支番军,大多都是吃老本的。背后也没有什么靠山,您说能怎么样?”

    夏桓点了点头,明白了陈昭明口中的意思。

    但凡在楚国从军,家中都可以分得田地,并且可也传给下一代。而条件就是,下一代也必须从军。

    这一点,和唐朝时期的府兵制有些相似。只不过,和府兵制不同的是,这些人不需要劳作,只需要训练就可以。

    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楚军的作战力要远远高于其他两国的作战力,不过,坏处也同样很明显。

    除了需要大量的田地资产作为支撑之外,也会诞生一众不思进取的番军。

    毕竟,坐享其成的***,比起一无所有的军一代,显然会懒散的不止一点。

    而且像是留守的这几支番军,他们的背后大多没有什么靠山。

    打起仗来,冲锋陷阵不说,论功行赏总是靠后。久而久之,战斗力也就下来了。

    或许他们每天还需要操练阵型,但是,论起战斗的意志,肯定是不如其他番军的。

    这次楚军北伐,也可以说就是楚国二十年积蓄下来的力量,与汉国积蓄下来的力量,大比拼的时候。

    虽然残酷,并且容不下一丝差错,但是,在这背后同样也有着巨大的利益。

    日益衰落的齐国,如今已经连燕国这个小弟都控制不大住了,和强盛的楚国相比,显然不是对手。

    只要齐皇的脑子没病,就一定不会指挥着齐军拼死拼活地和楚军一战。

    何况,楚国彭城,同样有淮南王的大军虎视眈眈。

    就算齐国真的打过来,最多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

    况且,从一开始齐相蒯牧的目的,便是要和楚军打持久战。在后勤之上,拖垮楚军。

    双方都不出战,你开心,我也开心。

    而这样的结果,自然导致不论是魏国的东郡,还是齐国的薛郡,守军都有些松懈。或者说,斗志不高。

    对楚国的那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番军而言,虽然战功没了,但是也没有什么性命之忧,也不是不能接受。

    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夏桓继续问道:“现在全军上下,何人做主?”

    陈昭明微微一愣,随后回答道:“似乎是一个名叫周煜的人。”

    “周煜?”

    夏桓在脑海之中细细回想了一下,确定季术身边的那些亲信之中,并没有此人。

    不过,想来也是,谁都知道齐楚边境如今爆发战事的可能并不大,怎么可能留在这里呢?

    “昭明,帮我办一件事。”

    “殿下请吩咐!”

    “过会儿,你从我这里拿一封信回去,直接让陈师直接递呈给父皇。”

    “喏!”

    “此外,回来的时候,再给我从颍上,带一车的精瓷回来。”

    “精瓷?”陈昭明露出了疑惑之色,不明白这个时候要精瓷干嘛。难不成,想贿赂那个叫周煜的人?

第78章 潜入() 
夏桓并未曾告诉陈昭明的具体计划,不过陈昭明倒也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有亮,便带着夏桓的书信,悄悄地返回了寿都。

    从东郡到寿都,一来一回,少说要十天,更何况,回来的路上,还得拉着一车精瓷,花的时间就更长了。

    而这十天里,楚国与汉国之间的战争也是彻底爆发了。

    周亚夫部署之下的几座县治,像是牢牢地扎根在了河内郡一般。几座城池之间,攻防有序。

    十多天下来,几座县城,夺了又丢,丢了再夺。来来回回不下五次。

    起初,汉军还会和楚军在野外偶尔来点遭遇战。

    但是,几天下来,却是处处落在了下风。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神武军的存在,极大地牵制住了战场之上的兵力,扰乱了指挥。

    面对训练有素,又堪称武装到了牙齿的神武军,汉军精心打造下来的骑兵,显得有些不大够看的。

    在损失了一部分人后,周亚夫索性果断地放弃了野战,直接固守城池。以逸待劳,令神武军骑兵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下了马的神武军,虽然战力依旧可观,但是,攻城战,本就是一个无底洞。

    季术还没有胆子,命令造价昂贵的楚皇亲军来填坑。

    十多天的交战,季术也曾尝试性地攻过城,甚至下了血本佯装撤退,想要诱敌而出。

    然而,汉军无一例外,就是坚守不出。

    如此一来,季术也算是看明白了,汉军似乎已经铁了心,想要和他们打消耗战。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季术反倒是不着急了。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之后,楚军的十多万人,也依次安营扎寨,固守城池。两军似乎就这么对峙了起来。

    西面战场之上的情况,虽然不会详细地传达到夏桓的手中,但是,大体的战况,夏桓还是知道的。

    从周亚夫和齐国的反应来看,他们显然是认定楚国的粮食不足,想要将楚军拖垮。

    轻轻一笑,夏桓不得不再次佩服起自己的皇帝老子了。

    借着颍川发大水的借口,运去了大量的粮草。即便是被人看见了,也只会当做是赈灾的粮食。

    诸国每隔几年,便会发生一些旱灾或是涝灾,赈灾也是常事。

    而且,颍川作为人口大郡,运再多的粮食,也不会有人怀疑。

    恐怕,即便是到现在,周亚夫还以为楚军的粮食并不多吧。

    兵者,诡道也。夏桓思忖着,季术现在偃旗息鼓,定然是想要让周亚夫以为,这是在掩盖军中缺粮的事实。

    而且,夏桓肯定,用不了一个多月,季术一定会对着汉军发起猛烈的进攻,造成一种粮食耗尽,想要速战速决的假象。

    那么,之后再实行诱敌深入的计划,一定可以引得汉军上钩。

    “从时间上来看,周亚夫心中估计我军的粮草还能使用一个月。那么,也就意味着,留给我的时间,还有二十天左右。”

    “二十天,应该是够了”

    一边想着,夏桓再次提起笔,写完一封信后,喊道:“来人!”

    “殿下!”一名身着银甲的宫卫走了进来。

    “你去一趟彭城,一定要将这封信,亲手交到淮南王的手中。”

    “喏!”

    七天之后,薛郡的鲁县之中,三十几个穿着赵人衣服的商队,进入了鲁县之中。

    “站住!干什么的!”

    城门口,还没等这些赵人走进,手持长戈的两名齐卒就将他们拦了下来。

    “商人!赵商!”那赵人有些慌张地说道,只是,一开口,尽成了楚音。

    “赵商?你当我们是傻子吗?”那手持长戈的齐卒凶神恶煞地说道。

    “真是商人!正是商人!”那操着一口楚音的男子,慌慌张张地说道。

    “哼!还敢强词夺理,我看你们就是楚国的细作!”

    说完,两个齐卒便将长戈架在了那商人的脖颈之间。

    那商人身后,三十几个随从一看,具皆露出了惊恐的神色,看起来,稍有不对,就会跑一样。

    “真是商人!真是商人!我们是楚商!楚商!”

    那男子似乎是真的被吓坏了,两忙挥手求饶。

    “哼!谁都知道你们楚国要打我们齐国了,这个时候,是个商人都跑得远远的,谁还来!我看你们就是细作,先抓起来再说!”

    那齐卒一边说着,一边招呼着同伴,让他叫更多的人手来。

    “别别别!”

    楚商一把抓住了那要走的齐卒,带着一丝畏缩的笑容,说道:“您说的是没错。可是,这仗一打,那东西,不也一样贵了嘛?”

    楚商一边说着,一边嘿嘿嘿地笑着,看得那两个老实人家的齐卒,有些不寒而栗。

    “都说无奸不商,看来还真是!连命都不要了!”

    先前那个齐卒低声骂着,不过从他的语气之中,倒是可以听的出来,对于这楚商的身份,他已经相信了几分。

    皱了皱眉,虽然这齐卒也觉得眼前的人说得有些道理,但是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不过,还没等他想到哪里不对劲,他的手中,便是一沉。

    一块不大,却透着一丝凉意的石头,塞到了他的手心中。

    这齐卒虽然是征发来的,但是平日里也没少见贿赂的人。

    感受着手心的瞬间即逝的凉意,齐卒的心开始噗通噗通地乱跳了起来。

    这个时候,银子还没有成为硬通货。一般而言,贵金属也就是黄金,还有类似于黄金的黄铜。

    摸着手心里那金属的大小,齐卒知道,就这么大的一点,足够让他们家吃上一年的粮食了。

    看了自己的同伴一眼,显然,从那有些火热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了一丝强烈的欲往。

    “两位将军,我都说了,我是商人,既然是商人,交税我还是懂的。”

    说着,楚商又一把抓过另一个齐卒的手,将一块金子塞到了他的手中。

    摸了摸金子的大小,那齐卒也是笑了。

    “我们这么做,若是被上官知道了”那楚商本以为都已经无事了,谁成想,先前的那齐卒又担心了起来。

    “我说这位小兄弟,实话告诉你吧。我这一车的东西,都是给城中的大户的,车里都是颍上的精瓷,个个价值不菲。可惜,打仗了,我楚人的身份,根本走不到临淄去。到时候只能低价卖给那些大户。”

    这楚商说着说着,声音又低了下来。

    “我这赚的都是小头,他们赚的才是大头。你们这么一拦,到时候他们赚不到大头了,你们还有好日子过?再说了,国家大事,肉食者谋之,我们这些小人物,安心地过好我们的日子就行了。

    等到战事结束,两位拿着钱财,回去换两亩田地,取个美娇娘,岂不是快哉?”

    在楚商的一通诱惑之下,两个不过才二十出点头的齐卒,就这么被忽悠不知东西南北了。

第79章 特殊的客人() 
轻轻松松忽悠过了两个齐卒,虞猛嘴角噙着笑,优哉游哉地走进了城中。

    这里是鲁县,本就是薛郡的大县,自从魏国成了楚国的藩国之后,鲁县的地位更是上升了不少。

    原因倒也简单,楚国盛产各种新鲜玩意儿,尤其是精瓷,一直是贵胄们装点门面,入殉陪葬的最佳东西。

    不过,朝堂之上,齐国和楚国经过二十年前的一战,一直或多或少保持着敌对的意思。

    可是,上层敌对,不代表下层也要敌对。

    谁都架不住面子,这些好东西,若是从彭城过东海郡流入临淄,价格不知要贵上多少。

    但是,从魏国流入临淄,价格能便宜三分之一。

    因此,尽管处在了战争的前线,但是,鲁县却反倒是在这二十年之间繁华了不少。

    此时此刻,鲁县的街道之上,行人依旧很多,而且不紧不慢的。似乎百里之外的楚魏大军根本形同虚设一般。

    “百夫长,这是不是殿下所说的民不知国啊?”装作随从的赵六冒出脑袋,在虞猛身后问道。

    虽然虞猛早已当上督军将军,但是,他们这些老人,还是习惯叫虞猛百夫长。

    对此,虞猛倒也听得舒坦,从未计较什么。

    虞猛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道:“都说了,到这里叫我东家!”

    “喏!喏!”赵六赔笑着拱拱手,可是神情之间,却还是依旧渴望虞猛能够解答他的疑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