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谍殇之山河破碎 >

第417部分

谍殇之山河破碎-第417部分

小说: 谍殇之山河破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泽之为难道:“临时找关系?靠谱吗?工人?我们需要的是技术人员。”

    “肯定是不靠谱,可也没别的办法。先说第二件事吧,局本部同意由你来执行除掉相原信义的任务了?”

    “不是由我,而是由你来负责,我配合你。是我主动要求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张弛悻悻然答道:“我怎么能知道?你心目中,我形象这么差,总不会是你担心我,惦记我,才申请来帮我的忙的吧?”

    刘泽之呵呵一笑,答道:“你还记得杨文举吗?”

    “当然,是我策反的他,后来他去了上海,从那里叛逃去重庆,谁知……你怎么突然提起他来了?”

    “据我所知,他和相原信义在一个研究所。”

    张弛奇道:“你是怎么知道的?确实吗?”

    “交换相原信义的葛佳鹏、陈铭、武顺、季刚,都是76号抓捕的,相原信义回到东北后,写信向倪新表示感谢,杨文举叛变后,倪新也为他说了话,才又被关东军下属的这家研究所继续录用,在信尾附了一笔,问候倪新。这些信件不属机密,张占是行政科科长,稍一留心,就能得知。”

    张弛思忖道:“杨文举是军统叛将,沈阳站一个联络点因他被毁,两人被捕,一人当场被打死。我三天前就打听过这件事,被捕的两个人后来也牺牲了,这三个人在沈阳站级别不低,和我见面的几个人提起他都恨得咬牙切齿。第三纵队的老谢牺牲,我被捕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杨文举,后来你在北平营救我……孟霄杰,还有我养伤的北平站联络点的那名战友……你是说除掉相原信义的同时,把他也干掉?”

    刘泽之缓缓地摇了摇头。

    张弛一愣,说道:“你总不会是想利用他除掉相原信义吧?他能配合吗?就算是配合,事成之后,再背信弃义的干掉杨文举?这样好吗?”

    “老张,杨文举是你策反的,军统最了解他的人应该是你,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呆子一个曾在日本留学四年,还去美国学习过一年,中国人中难得的生物化学专家,以前的福田英夫,现在的相原信义都很赏识他的学术水平。关东军的几个研究所,研究的都是些丧尽天良的技术他见的多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能不反感。我和他相识后,挺投缘的,他也真心想去重庆……谁知阴错阳差,唉,当初就不该让他介入特工战,一失足成千古恨”

    刘泽之简短的向张弛介绍了自己和周成斌商定的计划。张弛吃了一惊:“且不说时候能否瞒过戴老板、毛先生,怎么向因为他而牺牲的孟霄杰、老谢等人交代?”

    “孟霄杰、老谢等人的死不能归罪到杨文举一个人身上。张弛,如果相原信义的研究结果取得突破,投入实战,你想到过后果吗?”

    张弛犹豫再三,终于点头首肯:“为了国家,我个人的恩怨算不了什么给他一个机会,如能除掉相原信义,我一定配合你和周局长的说法。”

    刘泽之夸奖道:“我就知道你是个深明大义的大丈夫”

    “行了,别给我垫砖了。游说杨文举,只能由我出面。”

    “杨文举被捕的时候,我还在76号,他叛变后,和我见过两面。我不知道你也来了沈阳站,原本的计划是由我出面,编造一段经历,现身说法。”

    “这样吧,双管齐下,等我安排好怎么和他见面后,我们一起见他。”

    刘泽之又道:“好,我等你的消息。老张,我不太了解纸钞的防伪技术,杨文举是个技术人员,你说他有没有可能认识这方面的工程师或者技术工人那?”

    “杨文举所在的那个研究所,是研究生化战的,和纸钞防伪技术,风马牛不相及吧?”

    “你说的也是。葛佳鹏提出他需要去现场看一看满洲元的印制流程,才能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人员。”

    张弛很为难:“这也太困难了吧?”

    “你先设法找个机会单独面见杨文举,也给沈阳站诸同仁留出两天时间,看能否找到和新京造币厂有关系的人。这两天我也去新京造币厂周围转转。”

    “转转倒是可以,长春和淞沪地区不一样,认识你的人几乎没有,不过我不认为会有什么收获。对了,你是第一次来长春吗?”

    “不是,之前奉李士群的命令来这里开过会,结识了死于周局长之手的福田英夫……”刘泽之突然住口,若有所思。

    张弛问道:“怎么了?想起什么事了?”

    “福田英夫的弟弟,或者是小舅子,好像就是新京造币厂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确定吗?”

    “那次是日本人在长春搞了个情报工作交流会,我和张克清、毛骏一起来的,福田英夫数次来参会,就是那个时候我们有过几面之缘,并不熟悉。会议结束离开长春之前,他给另外几名相熟的人送行,一人送了一套溥仪登基的什么纪念币,我听见一个人和他客气,他好像是说:不值什么钱的小意思,舍弟,还是舍内弟是造币厂的,工艺还算精致,不成敬意云云。”

    张弛答道:“如果是他的弟弟,就好办了,设法探听一下造币厂是否有一个姓福田的日本人,应该不难。”

    刘泽之苦笑道:“查出有这么一个人在造币厂,又有什么用?等我想想——应该是舍弟,没错。”

    “反正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先查查看吧。”

    刘泽之只得点头答应:“好,我去查,你去找杨文举,分头行动。明天我搬到火车站正面对面那家共荣旅社,你去那里找我,后天清晨六点在那里碰面。”

    “知道了,沈阳站的邓站长会一同前来。”

    六月一号上午十点,位于长春郊区合隆的新京造币厂,四名荷枪实弹的哨兵站岗,大门口人迹罕至,穿着一身黑色和服、理着一个日本人常见的小平头的赵枫拎着一个半旧的小帆布箱,下了三轮车,向传达室走来。

    负责登记的门卫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国人,赵枫故意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中文对着打开的窗户里的门卫说道:“这个,有没有一位福田君?”

    门卫没有回答,反问道:“你有什么事?”

    “我的,北平来的,福田英夫教授,大佐,的东西,别人转交的,研究所说他死在上海,他的弟弟在这里。”

    教授?大佐?如此有身份,门卫不敢怠慢了,仔细看了看压在玻璃板底下的人员通讯录,答道:“福田君,是有这么个人,技术部的总工程师。不过你不能进去,晚上六点下班回宿舍,你再来这里等他。”赵枫似是感觉累了,把箱子放到了窗台上。

    “不等,时间的不够,请你的转交。”

    门卫接过箱子,问道:“转交可以,但是要开箱检查。”

    “请便。”

    门卫打开帆布箱,里面装着四五本旧,一个笔记本,翻了翻,全是日语,看不懂,还有一本相册,一个装着两件旧银首饰的皮面木盒子。一口答应转交。

    赵枫又道:“你的,写张收条,给我,回北平,给朋友看。写上交给福田君的弟弟了。”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门卫没有拒绝的理由,写了张收条交给赵枫。

    赵枫鞠了一躬,告辞离去。

    下午两点,葛佳鹏下榻的北海道旅社房间内,刘泽之拿着收条说道:“技术部的总工程师?地位不低啊,福田家族人才不少嘛,可惜,策反他不啻天方夜谭。”

    葛佳鹏也一筹莫展。

    本部小说来自看罓

    :

第六百二十章 满洲**新生() 
赵枫说道:“刘副局长,属下今天去新京造币厂,大门内停车场停有两辆班车,一辆是大轿车,七成新,另外一辆是大卡车改装的,很旧的一辆车。 而且那个门卫说:晚上六点下班回宿舍。也就是说福田是住宿舍的。”

    “两辆车?一新一旧?”刘泽之说道:“你怀疑有两处宿舍,一处是日本人,或者是高级职员住的?一处是普通工人住的?”

    葛佳鹏插话道:“你怎么确定是班车?”

    “车身上喷着バス,就是班车的日文。”

    刘泽之问道:“你还有什么发现?”

    “玻璃板底下压着的职员通讯录,是按照科室分类的,福田在的那个科室一栏中有五六个名字,其中最起码有两个是中国人。”

    刘泽之问道:“福田的名字排在那一栏的第几位?”

    赵枫仔细想了想答道:“第二位,第一名是个中国人的名字,可惜看不清楚。”

    “第二位?可福田是总工程师啊,这么说还有一名中国籍的总工程师。”

    葛佳鹏提议道:“那个门卫不是说六点下班吗?我提议租赁两辆汽车,二人一辆,跟踪班车。”

    刘泽之答道:“一辆车未必跟得上,租四辆车吧,赵枫,你带着武顺去办,记住:不要在一个租车行租赁,尽可能找不起眼的、最常见的车型。佳鹏,你和武顺负责跟踪怀疑是普通工人乘坐的那辆班车。赵枫,你是陈劲松的高徒,和我一起跟踪重点目标。九点,在我住的共荣旅社碰头。”

    经费都在武顺手里,赵枫看了看手表:“那我们去了。”

    晚上九点,四人先后回来了,葛佳鹏说道:“果然有宿舍,还有一辆班车,工人是三班倒的,两辆班车分头接送。虽有一个看门的,不怎么管事,宿舍基本出入自由。我临时乔装成饭店送外卖的伙计进宿舍看了看,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有一些朝鲜人,不多。”

    刘泽之问道:“没有军工吗?”

    “没有,我留心看了看晾晒的衣服,没发现军装,这么热的天,不可能军工都不换洗衣服吧?军工应该住在别处,也许就在造币厂内?对了,还有这个,我假作送餐的时候背下来的,贴在每间宿舍房门上的人员名单,都是四人一间。你们有收获吗?”

    “也仅仅是找到了宿舍而已。门口有卫兵,比你们去的地方安保措施严格,我没敢进去。”

    葛佳鹏说道:“收获太小了,最起码我们要搞清楚谁是关键的生产环节的技术人员,再从这些人里拣选可以策反的。”

    刘泽之叹道:“只能试着让沈阳站查一下这些人的背景,唉,只有一个名字,估计也查不出什么。”

    葛佳鹏摇头道:“我觉得此路不通,一是时间不允许,再就是没法查。”

    赵枫插话道:“我想起来了,造币厂的通讯录上最后一个科室是人事课,二位长官,您说哪里会不会有人员档案?”

    刘泽之答道:“你是说设法潜入造币厂,把人员档案拍下来再研究?”

    “对,我围着造币厂转了几圈,里面有一栋四层的生产大楼,戒备森严,还有像是库房的地方,拉着电。大门东侧,有一栋二层楼,看起来像是办公的地方,门口虽也有士兵站岗,可我看见不停地有人出入,也没见盘查。”

    “那是出入的人佩戴的有徽章或是其他的出入证件吧?”

    赵枫笑道:“有葛主任在,我们要什么证件没有?”

    刘泽之又道:“你们估计造币厂一共有多少人?”

    葛佳鹏答道:“工人三班倒,再加上军工,还有高级职员,以及有家眷不住在宿舍的,大概有五六百人?”

    赵枫补充道:“我觉得不止,通讯录上就有七八十个人,别忘了还有卫兵。”

    刘泽之命令道:“赵枫,你和武顺马上去一趟普通工人住的宿舍区,拍下出入证件,正背面,里面的内容,都需要,多拍几个。佳鹏,伪造证件的工具你手头不全吧?”

    赵枫答应着去了。葛佳鹏答道:“虽然不全,可伪造技术含量不高的普通工人的出入证件,问题不大,等赵枫他们回来再说吧。”

    二号凌晨三点,武顺回到房间,刘泽之起身问道:“怎么样?”

    “一切顺利,葛主任说天亮后他要去市场找买类似的封皮等东西,成明天下午可以交给您。”

    “你也睡几个小时吧,六点前你离开,再去找一家合适的落脚点,八点再回来。”张弛带着邓荣鸿前来,警戒工作自有沈阳站负责,武顺没有必要参加会面。

    六点整,张弛、邓荣鸿准时来了,四十五六岁的邓荣鸿在军统还是特务处的时候就跟着戴笠,虽然军衔也是上校,刘泽之却谦逊的执子侄礼:“邓站长,在下刘泽之,久仰大名,一直未得机会请教,幸会。”

    “刘副局长客气,久仰了,你可是军统的后起之秀,王牌特工。”

    “邓站长谬奖,泽之愧不敢当。”

    和邓荣鸿很熟稔的张弛说道:“都是自己人,就别客气了。见面不易,还是谈工作吧。”

    刘泽之端茶奉上,邓荣鸿说道:“唉,不怕刘副局长——”

    “邓站长叫我的名字吧。”

    “那我就托大了,泽之,不怕你笑话,局本部命令沈阳站除掉相原信义,两次出手,四人牺牲,相原信义却毫发未伤。局本部密电申饬,我这张老脸都没处放了。老张说这件事由他和你出手,我就拜托了。归老张指挥的特别行动组的人也到了,人数不多,却是毛先生亲自挑选,报戴老板认可的精英,我也就不派人给你们添乱了。”

    刘泽之笑笑答道:“那我们就先干着,如力不能及,再向邓站长求援。”

    “什么求援?你们是帮我的忙。”

    张弛说道:“泽之,我已经安排好了,今天中午就可以见到那个人。”沈阳站对杨文举衔恨颇深,事成之前,万不能让邓荣鸿知悉内情。

    刘泽之示意明白。

    老牌职业特工的邓荣鸿自是不会多问,说道:“沈阳站奉命执行‘偷梁换柱’计划,也是毫无进展,泽之,老张说你已经开始行动了,有需要我尽力的吗?”

    刘泽之很尊重的答道:“正要向邓站长汇报……”

    听完刘泽之的话,邓荣鸿半是真心半是做给刘泽之、张弛看,感慨道:“没想到一天之内就有如此之收获,长江后浪推前浪,看来我真的是老了。”

    “邓站长言重了,等到证件伪造好之后,我会派人潜入新京造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