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岳旗飘扬 >

第97部分

岳旗飘扬-第97部分

小说: 岳旗飘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裕州贫瘠,还请太尉稍抬抬手。”,使者立即跪下来磕了个头,哀求道:“委实拿不出十万两来。”

    李山呛啷一声拔出刀来,黑着脸道:“裕州城里总有个几千号人吧,一条性命只要十来两银子,实在是太便宜了。”

    这个黑脸唱的好,岳丘默默地点了个赞。

    使者吓得脸色发白,但却毫不松口,只管磕着头道:“请太尉稍抬抬手。”

    “那你们准备给多少?”,岳丘准备听他还价了。

    “小人听说,青台和李店都供了五车粮草……”

    打探的挺清楚么,不过裕州这样的大城,怎么能按照青台和李店的标准来?

    “但是赊旗供了三十辆车,还有白银万两。”,岳丘要价的同时,顺便给周知县擦屁股,毕竟双方合作愉快,这种顺水人情,惠而不费。

    “赊旗干犯天兵,被太尉严惩乃是咎由自取。”,使者抗声辩道:“裕州恭顺……”,话没说完,见岳丘脸色沉了下来,急忙说道:“那便十车!”

    这就差不多了,岳丘满意地点了点头。

    心里却突然冒出来个念头:好像这一路走下来,我在中原道上,算是打响了名气啊。

218 粉丝() 
太阳还没有落山,义勇军来到了裕州城下。

    照例安营扎寨,因为知道后有追兵,所以岳丘在前路后路都安排了侦察的骑兵,好在从赊旗缴获了一批战马,让他得以从容布置。

    这边正在安顿呢,那边城里走出来一队驴车,为首两人骑马先行联络,却是送军资的来了。

    骑马的两个人,一位是先前打过交道的使者,另一位说出身份,就让岳丘吃了一惊:竟然是裕州城的知县。

    知县姓董,甫见到岳丘就躬身行礼,开口便称‘远山公’。

    不是吧,您怎么着也有四十多岁,我可是三十不到呢,叫我‘公’会让我折寿的。

    董知县诚挚地说道:“远山公海内巨擘,文坛泰斗,驾临鄙地,让裕州蓬荜生辉啊!”

    原来是因为我的文才!

    想想倒也合理,这时候苏东坡王安石已经去世很久,辛弃疾和陆游还没有长大成人,说起诗词来,这二三十年间我岳丘当数第一!

    “学生读远山公的大作,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见青山多妩媚,但觉齿颊留香,不知肉味。”,董知县完全像个粉丝一般,兴奋地诉说着自己的心得体会:“读到了却君王天下事、留取丹心照汗青,唯有心潮澎湃,胸气难平!”

    他顿了片刻,叹了口气道:“南望王师又一年,唉!”

    这兄弟是个潜在的齐奸,哦不对,是身处黑暗心向光明的热血汉人。

    岳丘走上去握住他的胳膊,殷勤地请他坐下,然后亲热地和他攀谈起来。

    幸好在小九娘的激励之下,岳丘在文学上面着实下过一番功夫,所以谈文论道下来,倒是没有出丑。只是当董知县问起有没有新作的时候,岳丘推脱说军务繁忙,所以无心文字。

    董知县连道遗憾,却也跟着把话题转到目前的局势上面来。

    “学生出城之前,刚刚接到李元帅的钧令。”,董知县像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李成的计划向岳丘和盘托出。

    身后吊着的部队从五千变成了一万二,南召城里还放了一万人进行堵截,这李成还真是看得起我啊。

    岳丘在脑海里回想一路走来的地形,沉吟不语。

    “远山公若是欲往伊阳的话,学生倒有一计。”,董知县挥手在空中一划:“奔袭南阳。”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相对来说,南阳反而变成兵力空虚的地方了。

    可是,打下南阳又怎么样?对我的战略目标没有任何补益啊,因为我根本就没打算去伊阳。

    不过,身后跟着的这只尾巴一定要坚决消灭,不然没法安稳种田。

    而且,这一仗打得越狠,就越能够震慑敌人,以后的根据地就越安稳。

    晚上开个会商量吧,现在么,要关心的是眼前的这个人才,话说我正好缺乏民政管理人员,而董先生你既是个知县,又是我的粉丝,愿不愿意来跟我混呢?

    “承远山公厚爱,学生敢不从命,只不过……”

    只不过董知县儿女满堂,连孙子辈都有了三个,包袱重,责任大,所以就不好意思了。

    但是人家也没把话说死,发誓说等到岳丘站稳了脚跟之后,只要‘一纸相招’,他立即就会来效犬马之劳。

    岳丘对此也表示理解,毕竟没有根据地的队伍,实际上可以算得上是流寇了。义勇军现在还能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一是因为连战连捷,二是因为知道身处敌境没有退路,三来呢,岳丘本身的威信和采用的各种手段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如果吃上几次败仗,又没有老家可退的话,这只队伍很快就会崩溃星散了。

    没能招揽到这个优秀的人材,确实有些可惜,不过换个角度来想,结交了位朋友也很好。岳丘以炼丹为借口,委托这位粉丝在城里购买硫磺、雄黄、硝石、滑石等物,还预付了他一百两银子

    虽然岳丘不认为时人能够配出火炮用的黑火药来,但小心总归无大错,所以就加入了雄黄和滑石这两个干扰项。

    告辞的时候,董知县和他的同侪们一样,特意提出希望义勇军及早上路,以免裕州城被官兵骚扰。

    岳丘微笑着回答道:“董公只管放心!”

    当天晚上,岳丘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在会上,他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局面,阐述了阻击敌军的必要性;他坚定地认为此战必胜,并乐观地畅想了胜利之后的大好形势。

    在他的主导下,会议一致同意,全军回击,坚决打败薛明举李永胜部,为建立敌后根据地打下扎实的基础。

    敌人一万二千五百人,骑兵一千;

    义勇军一千四百五十人,骑兵四十。

    这将是一场以一敌十的战斗,义勇军的将领们在巨大的压力刺激之下,都焕发除了强烈的斗志。

    给予他们信心的,除了百战百胜的历史战绩,还有手中的秘密武器:火炮。

    他们相信,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被四门火炮狂轰滥炸的时候,还能抵抗得住义勇军的进攻。

    “打特娘的!”,王大头兴奋地叫嚣道,然后头上挨了个爆栗。

    “打,当然要打,问题是在哪儿打?”,李山开始切入具体布置。

    “这里。”,岳丘经过深思熟虑,已是成竹在胸。

    简易的舆图上面,标着一条河,河水深刚过膝;河的东面是一个村庄,河的西面,将是伪齐军的来路。

    “小张庄!”

    “赵河!”

    看着岳丘所指的部位,李山和王大头叫出了不同的名字,因为他们有不同的意思。

    “把直娘贼的挡在河那边。”

    “放过来狠狠揍!”

    这次张大头没让着师傅,倔头倔脑地不肯认输:“统制,你咋说?”

    岳丘没有回答,先反问了一句:“一个打十个,大头你怕不怕?”

    “怕他个熊!”,王大头不屑地说道:“李成手下那些软脚蟹,就算没有火炮,俺也不熊他!”

    “你不熊他,可是他也不熊你啊。”,岳丘环顾众人:“薛明举和李永胜,要是知道十个打不过咱们一个,那就不敢只带一万人来了。”

    “要带十万才成!”,王大头叫嚣道。

    “他们不知道,是因为我们没告诉他们”,岳丘握着拳头,举起手来:“所以,这一仗我们要好好地给他们上一课。”

    “我们要堂堂正正地打垮他们。”,他猛地一挥手:“让他们听到我义勇军的名字,就怕的发抖!”

219 淮阴侯和宋襄公() 
在董知县庆幸的目光之中,义勇军调头往南,离城而去。

    经过过大刘庄,来到了小张庄。在小张庄前面方圆两三里的一大块,都是田地和河滩;这个位置是赵河的最浅处,河水刚刚没过膝盖;河上有一座木桥,可容两马并行。

    到达之后的第一点事情,便是勘探地形,在此之后,岳丘召集了第二次军事会议。

    这一次会议,岳丘并没有定任何基调,手下这帮人都是沙场老手,他要借助集体的智慧,通过脑力激荡来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做出最全面的战术计划来。

    很快,一条条建议被提了出来,然后在激烈的讨论之中得到完善,记在纸上,变成了即将下发的军事命令。

    而大部分时间里,岳丘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做出发言,也是在问:“要是敌人不这样呢,怎么办?”

    这句问话就会引发新的讨论,新的建议,最后得出新的结论。

    前世里岳丘并没有参加过参谋会议,也没有进行过军棋推演,但是他想,自己做的也不会太差吧。

    当天下午,休息了半天的士兵们按照指令,以小张庄为依托,展开阵势进行演练。

    岳丘带着观摩团策马通过木桥,往军阵相向而行,祥加审视,最后才点了点头。

    “只怕直娘贼的不来!”

    李山左看右看,也满意地骂了句娘。

    “大头,这便去吧。”,岳丘拍了拍王大头的肩膀。

    “是,统制!”

    王大头再次干起了他的老本行,率领义勇军的全部骑兵,向南方去查探伪齐军的动向。

    伪齐军的速度比想象中的更慢一些,在义勇军饱饱地休息了一天之后,王大头那边传来消息:敌军预计明天到达战场。

    薛明举骑着爱马乌骓,立在一个小山坡上,抬手搭了个凉棚,遮住初生的太阳,放眼向河对岸看去。

    远远的是一个村庄,隐约可以听到村庄里传出的鼓声,随着战鼓的节奏,一队队士兵从村庄中流水般地涌出,再汇集到村庄前面的空地上,渐渐形成了一个军阵。

    这是……要列阵求战?

    我可是有万二雄兵啊……且慢,敌人是不是真的只有一千?薛明举觉得有些不太踏实,回头正要叫负责侦察的偏将来确认,就对上了一双阴鹜的眼神。

    “薛都统,忠护军在邀战。”

    “我已知之。”

    “薛都统,你进也不进,退又不退,某非在等元帅的钧令么?”

    说话的是李永胜,他发文向李成要求增兵,没想到李成竟然给他增加了个顶头上司来,而且来的还是他一向瞧不上眼的薛明举,这心里的郁闷就别提了,所以言语之间总是带着刺。

    薛明举知道他是李成的堂侄儿,所以平素间都容让一二。

    “李统制,需稍安勿躁。”

    说话间,薛明举的目光已经拉回到了近处的木桥处,在那里,有二三十个忠护军的骑兵,正在和自己手下的游骑对峙。

    “王统制。”,薛明举向骑兵统制令道:“把那些苍蝇赶开。”

    他的目光再次向村庄那边看去,只见一些大车正陆续从村庄里驶出,填充到了军阵里面。

    “然后前行八百步,遮蔽战场,护翼我步兵列阵。”

    “遵令!”

    王统制领命而去,过不多时,一千名骑兵就被集合起来,排成个两百步宽的兵线,淌着河水向对岸冲去。忠护右军的骑兵们见状,连忙四散逃开,根本没有据桥防守的胆量。

    “哈哈!”,李永胜狂笑两声道:“就凭这一千精骑,也足以击败对面那一千贼兵。”

    “阵列不战,阵列不战。”,薛明举摇了摇头,传令步兵前行,过河列阵。

    直到先锋两个营一千人过了河,往前行进了三百步,在骑兵的掩护之下,列出个粗疏的军阵来,一直担心着伏兵的薛明举才松了口气。

    “却是没有玄机,老夫多虑了。”

    “薛都统用兵谨慎,在下佩服。”,李永胜冷眼看薛明举派出无数侦骑,检查上游有没有堤坝,搜寻水里有没有伏兵,坐拥重兵却如此小心翼翼,让他更是轻视几分。

    “诸葛一声唯谨慎啊。”,薛明举厚着脸皮给自己贴了层金,看着正在渡河的士兵们,禁不住嘀咕了一声:“竟然没有半渡而击?”

    “薛都统你这个诸葛亮,遇到对面的宋襄公,那是满肚子妙计施展不出来。”,李永胜笑道:“想再多有什么用?最后还是真刀真枪地干!”

    “难道真是个宋襄公?”,薛明举还是有些狐疑,但是听了李永胜年少气盛的话语,倒也被激发出了几分豪气来,于是捻须笑道:“好、好、好,今日我便学一回淮阴侯,来个背水一战!”

    笑声中,他的第三个军已经渡过了赵河,排出了利于攻击的朱雀阵来;再看对面,敌人的阵势已成,阵中升起了面大旗来。

    “随我过河。”,薛明举挥手向麾下的中军发出了命令,然后当先向木桥奔去。

    “终于要过河了。”,李永胜笑道:“等得昏闷。”

    “李统制说的有理。”,薛明举放慢了马速,和李永胜并排而行:“最后还是真刀真枪地干。”

    再次看了眼对面的军阵,老于军事的他不费什么功夫就做出了判断:不超过千五之数。

    看来自己之前是白担心了。

    不过,村庄里面会不会还有伏兵呢?这个念头突然从薛明举的脑海里面跳了出来,然后就再也驱赶不走了。

    要不,让骑兵留在侧翼以作防备;还是中军不动,作为预备队;还是全军冲上,迅速击垮当面之敌,这样不管村庄里面有什么后手,也施展不出来了。

    薛明举心里千回百转,却找不到一个万全之策。

    “薛都统。”,李永胜提醒道:“该进攻了。”

    薛明举这才发现,自己这边的军阵已经列好,士兵已经立定,正在等待着指示。

    虽然心中仍有不豫,但是他知道,确实该下命令了,不然的话,士气就会像阳光下的初雪,迅速消融。

    “步兵冲锋,骑兵穿插。”,这是自作聪明的李永胜在多嘴。

    “不必。”,薛明举耐心地解释,但声音中带上了一丝冰冷:“敌军的两翼和正面都放置了大车,这是固守之态,不利骑兵冲刺。”

    他不再理会李永胜,高举右手:“进攻!”

2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