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

第6部分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6部分

小说: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能吃的印第安人战士首领,吃了足足4大盘土豆炖牛肉。要知道,崖山人此时装牛头的盆子,还真是盆子,与后世人经常使用的脸盆大小差不多。就这样,被他们吃完了。

    由于语言不通,双方只能用手势与表情展开交流。虽然困难,许多地方难以了解,许多时候都是鸡同鸭讲,不明白深切含义。但是由于只是初步结识,只要相互之间表达善意就好,倒也不用太多言语。

    在待到了第二天,这群印第安人就回去了,不过,留下了一名小姑娘,就是族长的女儿娜塔莎。是个只有十三四岁、很活泼的小姑娘。崖山人留下她,自然是想让司徒宁熙学习他们的语言,以便以后的交流。

    而小姑娘之所以愿意留下,自然是因为崖山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宁熙送给她的一套漂亮裙子。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双方互动逐渐加强,联系越加紧密。

    崖山人心里其实有些数,知道当初切奴克人能够知道崖山人的到来并发动对崖山人的进攻,信息来源必然来自野牛部落。因为崖山人所处是野牛部落的领地。但是没关系,无论是国家与国家间,还是部落不部落之间,都不会是简单的非敌即友的关系。

    崖山人需要野牛部落的劳动力与肉食类物资,而野牛部落也需要与崖山人结盟以对抗“残暴”的切奴克人。双方很快就各取所需的结成了非正式的同盟关系,野牛部落也正式迁居到崖山人的城墙之外居住。崖山人帮助他们建造了房屋,并围砌了城墙,让崖山人的城墙变成了内城墙,安全性更加增强。

    不仅如此。在野牛部落的穿针引线下,周围许多较小的部落纷纷投靠过来,寻求与崖山人的结盟。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崖山人“不求回报”的高风亮节的举动。因为崖山人是“免费”帮助他们建造房屋,并教授大家种植的技巧,让大家第一次知道了吃饱的滋味。

    崖山人所要求的,不过就是“等价”交换,比如崖山人可以用一匹布交换一头野牛,一把刀可以交换一匹羊什么的。各取所需,大家都很开心。

第十章 睦邻友好(二)() 
崖山人随着朋友的增多,活动半径逐渐增大,终于抵达了南面近百公里处,在那里获得了紧缺的煤矿。这处煤矿确实不错,不仅煤炭发热量高,灰尘少,还大部分都可以露天开采。

    崖山人人手不足,而且也不想将珍贵的劳动力浪费在这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苦力活上。这时候就显示出了崖山人交好印第安人的用处来了。崖山人以劳动换食物的代价,很轻松就招募了三百多名印第安人青壮为自己挖掘煤矿,还有数百人负责运送挖出的煤矿到西雅图。不对,现在的西雅图已经被崖山人称为雅城。

    这些食物也不是什么珍贵的小麦什么的,而是土豆、海鱼之类。尤其是海鱼。由于是咸水鱼的缘故,自带咸味,很受严重缺乏食盐的印第安人欢迎。

    不过,由此倒是让崖山人看到了一个赚钱的最好门路,那就是食盐销售。华夏自古就是实行的盐铁*政策。尤其是食盐更是不知道造就了多少的超级大盐商。

    崖山人元基本打算建设盐场,以较低的晒盐技术获得大量食盐。但是雅城一年超过二百天是阴雨天气,让崖山人的打算化为泡影。

    幸好获得了煤炭,让崖山人海水煮盐这个高成本方案获得了成功。成功的关键自然是崖山人对食盐的垄断销售。印第安人生产力低下,想要交换食盐,只能依靠辛苦获得的肉食与毛皮,其余东西,崖山人并不需要。

    不过,此时崖山人还没没有什么保鲜技术,大量肉食被浪费掉。后来,崖山人干脆要求印第安人以鲜活的动物来交换食盐还有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崖山人烧制的粗鄙的一塌糊涂的碗、碟、水缸什么的陶瓷品。

    崖山人终于以自己的“技术”从印第安人手中获得了第一桶金。

    所以说,无论任何时候,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啊。

    不过,崖山人的成功,却惹怒了切奴克人。

    因为随着附庸崖山人的印第安人小部落逐渐增多,而且许多小部落还是切奴克人的旁支或者附庸。是可忍孰不可忍?

    愤怒的切奴克人以“打土豪分田地”的招牌拉拢了一大片区域的印第安人,集结了近三千名战士,向雅城压了过来。

    印第安人稍有的浩荡声势将原本附庸在崖山人周围的一些小部落吓退了,但是也有一些坚定的站在了崖山人一边。比如,最早与崖山人结盟的野牛部落,与崖山人合作开矿的羚羊部落,等等。这样一来,崖山人周围也聚拢了近千名的印第安人战士。而崖山人自己也全民动员,拉拢出了一支五百人的部队。

    这支部队人手一支遂发枪,全部身穿防弹服与防弹头盔,那威风凛凛的架势让原本还信心全无的印第安人盟友有了一丝信心。

    此次战斗的总指挥是刘元清。刘元清知道这些盟友对于崖山人没有太多的信心。不过,自己倒是信心满满,这也难怪。如果一支近代化的部队还不能够战胜石器时代的部队,那就是在是菜到家了,连满清都不如了。

    刘元清为了显示出自己的实力,干脆放弃了低矮的城墙,在城墙外面布阵。主要目的,自然是以堂皇之阵,获得一个无可争议的胜利,彻底镇服这些印第安人,让崖山人在这片地区成为霸主级的存在,从而方便以后的移民安排。否则,虽然依靠城墙可以轻松获得胜利,但是在印第安人心目中会显得有些“卑鄙”,不能彻底征服人心。

    刘元清将印第安人盟友安排在侧后的左右两翼,自己的五百人主力则布置在阵地之前,很有独抗对面三千人的架势。

    切奴克人族长莫特雷嬉笑着看向崖山人的队列,“我原本还高看这些外来者一眼。谁知道,他们也不过是草包罢了。上次,他们凭借高耸的城墙,将我们阻挡于城墙之下。现在,他们竟然愚蠢的主动脱离城墙,真是不知死活。”

    边上的一名战士首领附和道,“族长说得对。上次的战斗我们其实已经发现了提点,他们那可以远距离打击到我们的武器,其实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从我们进攻到撤退,他们就打击到我们一次,此后就任由我们离开了。由此可见,他们的武器也并不是很可怕。我们这些人一拥而上,只要很少的代价就能冲到他们的前面,给他们以重创。”

    众人纷纷附和,笑声震天,似乎胜利就在眼前。莫特雷下令全军摆出进攻阵型,迅速接近敌人阵地。

    当印第安人军队接近崖山人阵地120步是,刘元清下令第一排开枪,第一排过后,就是第二排,乃至第三排。不错,刘元清派出了火枪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意义的三段射阵型,以保持连绵不绝的火力。

    这时候,就显示出遂发枪操作简便的优势了,要是火绳枪,光是等待火绳燃烧就要好一段时间。当然,也有崖山人刻苦训练的原因在内。再好的武器,离开人,还是一点用都没有。

    所谓的战斗就是单方面的屠杀。三千人的印第安人部队,还没等进入崖山人阵地50步距离,就损失额近千人,关键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火枪最容易对付的敌人就是那种排着密集阵型的傻蛋。而恰恰,印第安人为了快速接近崖山人阵地,都是一窝蜂的前冲,阵型十分密集。

    印第安人狼狈的撤退了,丢掉了一切“武器”,比如石矛、石锤什么的。

    崖山人排着阵列,缓慢的向前走去。并不是崖山人不想快速追击,而是火枪要想发挥最大威力,就离不开阵型。

    处再后方的刘元清不满的看向身边依旧处于石化状态的印第安人盟友,“诸位,你们是否应该开始追击这些败兵了?”

    众盟友这才知道,崖山人却是胜利了,也是自己分享成功果实的机会了。

    按照与崖山人的约定,此次战斗,一点获胜,切奴克人及其盟友的所有物资尽归崖山人的印第安人盟友。崖山人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虽有的印第安人俘虏必须交给崖山人。

    没办法,无论是采矿,还是种植业,崖山人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至于自己这群人,则是要勇攀科技树,为崖山人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崖山人对于自身的定位,其实十分接近以前的斯巴达人。斯巴达人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当然,崖山人主要是汲取了斯巴达人军国主义的精髓,在初始阶段,崖山人为了自身安全,注定要实行全民皆兵的军国主义的。当然,没有斯巴达人那么绝对,为了赚钱,他们还要进行工商业活动。

    至于农业生产与采矿业生产需要的人口,暂时就只能依靠战争获得的奴隶了。只有奴隶,才是崖山人能够最大程度压榨的劳动力,才能让崖山人获得充足的生产生活物资,为崖山人发展壮大提供最必须的养分。

    两个月后,在印第安人盟友的协助下,崖山人终于攻占了切奴克人最后的聚居地,获得了超过1300名奴隶。其中一半左右是15至35岁的印第安人青壮。由于生活的艰辛,在印第安人之中,能够活过35岁就可称之为老人了,因为身体素质已经极大降低,丧失了最基本的劳动能力。

    由于争夺所剩不多的切奴克人物资,崖山人的盟友战斗起来十分拼命,损失不轻;而崖山人只是打打下手,又是防护严密,损失最轻,只有一名战士胳膊上被石矛扎了一下,伤口并不深。另有一名战士是跑的太快崴到了脚。除此以外,就没人受伤了。

    崖山人经由此战,终于确立了雅城地区事实上的扛把子地位,安全形势大大改观。而通过获得的奴隶,无论是农业还是采矿业的发展,都是一日千里。

第十一章 澳门() 
崖山人要想发展,就离不开人力与物力的支持。物力可以凭借自身发展出来的工商业实力获得,但是人力可就不可能单靠自身发展了。因为八百多的人口基数,发展一百年也发展不出多少人口里,更何况周围还有即将诞生的美利坚乳虎在侧,是在没有时间留给崖山人慢慢发展。

    要想获得人口,就避不开与满清的交流。但是顽固是后世人对满清的第一印象,与满清交流,崖山人很有一种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

    澳门是最早脱离华夏大家庭的本土城市。1553年,葡萄牙人在明政府许可下,取得澳门的居住权。此后的清朝也默认了葡萄牙对于澳门的控制。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明清两朝在在澳门均设有提调、备倭、巡缉等官。这些官员统称“守澳官”。雍正八年1730年;两广总督郝玉麟等因澳门中外居民日众;距县遥远;知县县务殷繁;不能兼顾;奏请设香山县丞一员;作为分防澳门县丞。乾隆九年1744年;清政府将肇庆府同知改设为广州府海防军民同知;通称澳门同知;移驻前山寨。至此;以澳门同知为最高实际负责官员;与香山知县及县丞互相协调;共同管理澳门事务;构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管治澳门的体制。

    正因为中外混杂的管理模式,才让崖山人觉得有了可操作的空间。

    1761年5月,林航率队向远东进发,目的地正是澳门。林航此次抵临澳门的首要目的就是采购一批粮食,以及硝石。硝石就不说了,那是及虐的军用物资。至于粮食,自然是大米与小麦。崖山人苦肉食与土豆久已,再不给这些家伙改善下伙食,估计奴隶们不反,他们就要造反了。

    崖山人首先拿出了半个集装箱的生活物资,放在了俘获的一艘最大的俄罗斯人帆船上,然后由定远舰拖拽着来到了亚洲。足足耗费了二十七天时间才抵达澳门附近的一个岛屿上。然后众人操控着帆船,抵达澳门半岛的老城区,后世的*附近。当然,此时不能这样称呼。

    这里是葡萄牙人最早占据、最早开发的区域,可以说是澳门最繁华的地方。

    林航特意找了一个华人风格的建筑,规模很大,装饰也很是大气,名叫朱氏珍宝轩,就进去了。

    身处澳门,掌柜自然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对于林航一行奇怪的穿着并没有太多的差异。毕竟,林航等人虽然身为华人,却穿着“洋装”,最多被认为是旅居海外的华人。

    掌柜也姓朱,是老板的一位远房亲戚。

    见到林航气度不凡,身边有众多“保镖”,十分热情。“客官要买什么?”

    可惜,林航却给了他一个神转折,“老板,我们不买东西,只想卖些东西。”

    老者脸色微变,却很快恢复了笑容,显然,商人的八面玲珑发挥了作用,“客官,我们珍宝轩是澳门同类商店中最大的,所有货物都有特定的渠道。除非客官的货物却是有独到之处,否则”

    林航同样也是面色不变,说道:“我之所以敢登上贵号的门,正是因为对自己的货物有绝对的自信。”林航从后面的一个士兵手拿过小木盒。

    倒不是林航拿大,而是商人一般要看出行的排场来初步判定对方的实力的。

    老者倒也是接触过许多洋人商品,对于洋人所谓的珍宝也见过不少,除了钟表什么的,洋人的东西倒也没有什么入得上眼的。只是出于礼貌,还是接了过去。

    看着这个方方正正还硬邦邦的纸盒子,老者产生了一丝好奇心。

    老者首先拿出了一个透明的小长方体。

    林航解释,“这是打火机。”拿出一根烟,示范了一下用法。

    对于这种不用火镰直接就能冒火的小玩意,老人十分诧异,模仿着赶紧动作了一番,十分开心。却很快的将惊喜藏在心中,脸上也恢复了惯常的微笑。“不知道可观打算这样的物品一件卖多少钱?”。

    “十两银子。”

    老者摇头,“虽然此物较为新奇,但是用途也不过点火而已,完全可以用火镰代替,10两银子,太贵,3两还差不多。”

    “此物乃祖传植物,用一件少一件,即使我们存货也不多了,一两是差的太远了,8两已经是友情价了。”

    “跟你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