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混球 >

第240部分

明末混球-第240部分

小说: 明末混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话,当然没有!大家把脑袋悬在腰间去造老朱家的反图个啥?还是不为了吃饱饭?现在已经是丰衣足食了,鬼才愿意继续去过那种被官兵撵得满世界乱窜,过了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的日子!

    不仅是那些三个月前被俘虏的流寇,就连刚逃难到舞阳卫,尚未加入军籍的流民,也领到了一袋米面和一些肉,这让流民们受宠若惊,感激不尽。在收买小弟这方面,杨梦龙一向是很大方的,尽管这类投资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他很成功的在自己的辖区内消灭了乞丐这一不和谐的生物,这个冬天,舞阳县境内找不到一个流落街头的人,这让朱聿键、方逸之十分感慨,都说如果大明每个县都能如此,那整个国家就是堪比尧舜之世的天堂了!

    在这个大年夜,舞阳千户所千户宅里,方逸之在吃年夜饭的时候以强硬的态度再一次提出:杨梦龙你该搬到南阳城里去了!你再不过去,南阳都指挥使司府都要变成麻雀窝了!

    杨梦龙还是以他特有的吊儿郎当的态度回应了知府大人的要求:“我觉得舞阳就不错,舞阳卫嘛,老窝当然得安在舞阳!”

    方逸之有点抓狂:“有哪个卫是将指挥使司府安在一个偏僻的角落的!”

    杨梦龙说:“我管你呢,我哪里呆得舒服就呆在哪里!”

    戚虎咳嗽一声,说:“大人,现在舞阳卫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要开镇了,你继续留在舞阳确实不大合适。再者,南阳紧邻陕西,时有流寇入侵,如果每次都要从舞阳直接出兵,横穿整个南阳,必定会浪费很多时间,坐失战机!”

    杨梦龙说:“可是这么多工厂,这么多军田,还有学校”

    方逸之没好气的说:“这些东西都好好的在这里,没有人抢你的!”

    杨梦龙咕哝:“现在是没有了,以后可不好说”

    方逸之说:“如果你实在放心不下这边的产业,不妨留下一员大将在这里看着,我想以舞阳精兵的赫赫威名,不会有人蠢到太岁头上动土的!”

    张桐说:“对啊,杨大人,你搬到府城里,也好就近帮帮方大人,帮他将南阳城发展起来嘛!”

    杨梦龙耸耸肩,说:“帮他把南阳城发展起来?我可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方逸之黑着脸说:“不是你没有这么大的能耐,是你根本就心不在焉!”

    杨梦龙说:“不是我心不在焉,实在是事情太过操蛋了,我越热心,事情就会变得越复杂!”端起酒杯来喝了一大杯,哈着酒气说:“要我搬到南阳去,也行,不过你们得答应我几个条件!”

    方逸之说:“说!”

    杨梦龙竖起一根手指头:“第一,我留在舞阳的产业你们不准动,谁敢动歪心思,别怪我翻脸!”

    张桐肃然说:“这个请大人放心,只要下官还在舞阳一日,就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舞阳卫的财产!”

    方逸之说:“只要我还在南阳,就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舞阳卫的财产!”

    杨梦龙说:“但愿你们说到做到。第二,我要每个千户所办一所卫学,然后在南阳再办一所像舞阳技术学校这样的高级技术学校,你们不准阻拦!”

    方逸之皱起眉头:“每个千户所办一所卫学,还要办一所高级技术学校?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在这些军户身上花这么多心思,军户,会种田就行了”

    杨梦龙说:“我花我自己挣的钱,我高兴!你给句痛快话,到底答不答应?”

    方逸之无可奈何:“随你了,反正是你自己出钱,你爱办多少所学校就办多少所学校!”

    杨梦龙说:“舞阳卫的女孩子也要进学校念书,这个你们不准多嘴!”

    方逸之又皱起眉头,但还是勉强点了一下头:“行!”

    杨梦龙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会请一些西洋人当先生,你们不准多嘴!”

    方逸之眉头皱得更紧,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点了一下头:“可以!”

    杨梦龙说:“第三,我要继续兴办工厂,你们得给我提供一些优惠!”

    一听说他要办工厂,县令们便来了精神,不等方逸之开口,方城县令便笑眯眯的说:“没问题,没问题!杨大人,到我们方城县来办工厂吧,办厂所需的荒地我都给你选好了!”

    新野县令非常热情:“杨大人,到新野来开荒办厂吧,我们新野的荒地很多,你爱怎么开发都可以,看中哪块,本官马上给你办地契!”

    浙川县令说:“我们浙川”

    方逸之扬扬手,示意大家不要说了,对杨梦龙说:“这一条我也答应了。不过有个条件:你得想办法给每个县建一个磷肥加工厂!”

    这回轮到杨梦龙眉头大皱了:“每个县建一个磷肥加工厂?”

    县令们齐刷刷的点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杨梦龙说:“这恐怕很难吧,磷肥的生产离不开硫酸也就是你们常说的绿矾油,就算我有再大的本事,也没办法给每个县弄一条硫酸生产线啊!”

    方逸之说:“那就是你的事了!”

二十一 谈判() 
杨梦龙犹豫再三,说:“我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磷肥这玩意儿好是好,但是生产起来污染也挺大的,那些污水不处理的话,是会出大事的。我还是认为应该集中生产。桐柏山的磷矿已经开采出来了,即将投入生产,舞阳矿山这边也陆续有磷矿开采出来,这两个磷肥工厂生产的磷肥供应桐柏、泌阳、舞阳、叶县等四个县,再在南阳利用荆襄一带运送过来的磷矿,建一个大型磷肥加工厂,供应其余九个县,这样效率更高,污水也更容易处理。”

    方逸之想了想,说:“也行。不过,各县要将磷肥运回去也得费一番周折”

    杨梦龙说:“所以要修路啊!要致富先修路,要娶老婆先养猪,小孩子都知道!修一条可以平行通过四辆马车的水泥路,贯穿南阳各县,这样要将磷肥运到各县不就方便得多了?”

    众官员大吃一惊:“修修这么长的水泥路?那得花多少钱啊!”

    杨梦龙说:“花不了多少钱的啦,能用水泥、沙子和石子搞定的事情都不算事!水泥我出了,至于沙石和劳动力,各县自己出吧,无非就是平整一下路基,然后把水泥浆倒上去压平罢了,没什么难度的。我告诉你们,这个水泥路修好之后一两百年都不会坏,仔细算算,是不是比土路要省钱得多呀?”

    大家认真的算了算,咦,还真是这么回事呢!水泥路的好处他们见识过了,路面平整而坚硬,下再大的雨也不会翻浆,真是太好走了,有这么一条路,交通运输方便得多,最妙的是修一次就能用上一两百年,上哪找这么好的事情!

    朱聿键说:“如果能在整个南阳境内都修起水泥路,那真是善莫大焉了。我愿意捐五千两银子作工钱!”

    杨梦龙冲他竖起一根大拇指:“世子真是慷慨,好,就这么定了!”

    这家伙要人家的钱还真够痛快的,方逸之和县令们虽然觉得藩王如此插手地方事务有点不妥,但是也没有拒绝,毕竟这是好几千两银子啊,南阳人用自己的血汗供养了整整八代唐王,拿点回报也是心安理得吧。

    杨梦龙又提出他需要养马场来养他的战马。大凌河一役,舞阳卫缴获了一千六百多匹战马,又用军功从吴襄那里换到了五百多匹,再加上原有的战马,已经拥有近四千匹战马了,这可是一个相当吓人的数字,养这么多战马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舞阳肯定养不下这么多战马,他得多找几个马场。一听说要养马,众县令都打了个冷战,不吱声了。明朝开国以来也高度重视马政,具体做法就是把一匹母马寄养到老百姓家里,每年老百姓都要交给官府一匹小马驹,一直到那匹母马死掉为止————这实在太坑爹了,谁能保证那匹母马年年都能产崽,每个崽都能健康的成长嘛!注意,官府是不会给养马户提供任何补贴、奖励的,马养得好那是你的本份,养得不好,罚到你倾家荡产!如此奇葩的马政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光是养马的成本就让一户人家难以负担了,碰到母马不产仔或者小马驹病死,便只能变卖房屋田地甚至儿女换钱补上。朱元璋制订的马政固然为大明储备了大批战马,却也坑苦了老百姓,到最后甚至逼得老百姓起来造反了————初衷再好的政策,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一味的剥削,最终也会演变成一场可怕的灾难。到了明朝中叶,随着民怨沸腾,养马户大批逃亡,明朝的马政也无以为继了,不得不废止了这一政策。河南是马政的重灾区,提起养马,不管官民,都心有余悸,现在杨梦龙又要养马了,他们当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杨梦龙一看大家这个表情就知道他们误会了,连忙说:“你们别想歪了,我只是想要个养马场和战马训练基地而已,至于马料什么的,我们自己生产,实在生产不了,就会花钱向当地购买,不会占你们便宜。”

    众县令松了一口大气,只要别提太祖那套,一切都好商量。其实南阳也施行过马政,每年要向朝廷提供数百匹马,弄得南阳百姓苦不堪言,后来马政废止了,不过养马场还在,这是官府的资产,没人敢动,划给杨梦龙就是了。大家七手八脚,很快就圈出了三个养马场,足够养四千匹战马了。

    以上这些都是小事情,军费才是大问题。两年来,舞阳精兵一直是杨梦龙自己挣钱养的,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省了一大笔开支,坏处嘛这意味着朝廷对舞阳精兵的影响力约等于零,文臣集团对舞阳精兵的制约也约等于零,从长远看,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这几千兵都要变成杨梦龙的私兵了。方逸之提出杨梦龙应该停止这种自己掏腰包补贴军费的做法,由朝廷来给舞阳精兵发粮饷,话还没说完,杨梦龙就翻起白眼来了:“让朝廷来发放粮饷?我的老天爷,现在国库穷得能饿死老鼠了,让他们来发放粮饷,我这几千兵就等着饿死好了!”

    方逸之说:“朝廷现在虽然财政紧张,但迟早会改善的!你现在这种做法,对你,对朝廷都十分不利”

    杨梦龙说:“不会有改善的,只会越来越糟糕!”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接下来的十几年,明朝是一年比一年烂,天灾,人祸,流寇,边患,层出不穷,最终敲响了明朝的丧钟。等朝廷来给舞阳精兵发粮饷?信不信他们敢一口气拖个一两年才发一个月的饷?

    县令们也觉得让杨梦龙完全掌握舞阳精兵的粮饷供应对自己并不是什么好事,加入了据理力争的行列,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争论。最后,杨梦龙作出了妥协:五五开,军费他出一半,府库出一半。考虑到南阳府的财政现在不过是稍有盈余,几千精兵的军需用度对府库来说是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方逸之勉强同意五五开,总不能没那么大的脑袋去戴那么大的帽子吧?

    争得比较激烈的还有行政改革。杨梦龙坚决要求改变,他认为如果按照现在这套僵化得可怕的体制来处理南阳的大小事务,他完全没有参与的意义,还不如关起门来自己玩。他的提议是在南阳府建一幢会议大楼,每年定期召集各县的县官举起会议,南阳府十三县的大小事务大家商量着办,由府里根据实际情况统一配置资源。各县如果有什么铺路修桥垦荒之类的工程,必须作出详尽的预算申请,由府里拨款下去修,注意,是详尽的预算申请,而不是一篇花团锦簌的文章!他是受够了那些华而不实,看了半天都不知道在讲什么的文章了。这一条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挑战,自古以来,地方官员只管治理自己那个县,不必去管其他事情,能按时交上足额的税款,别闹出什么千古奇冤的便是难得的好官了,而知府则只是负责监督那些县官干活,顺便审几件案子,闲着没事跑到县里打打秋风,某个县摊上了天灾人祸他们帮着向上头哭哭穷,就把任期给对付过去了,谁曾想到大家坐到一块来,把整个府当成一个整体,互通有无?谁曾想到由一地最高长官统一配置手里的资源?

    方逸之面有难色:“这恐怕与朝廷的制度不合吧?”

    杨梦龙说:“如果事事照搬朝廷的制度,还用得着我吗?你们自己就能玩了!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懂不懂?地方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张桐说:“这样固然是好,可就怕会激怒朝廷”

    杨梦龙说:“只要我们按时足额的交税,他们凭什么管我们?”

    这家伙从头到尾都对朝廷保持着蔑视,压根就不将明朝沿用了两百多年的那一套规则放在眼里,这让在座各位都有点不自在,毕竟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君天下”的教育,习得文武艺,献予帝王家,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他们按时足额的交纳税款,别去造反,别搞得离经叛道,朝廷一般都管不到他们————哄都还来不及呢!当然,会不会“被造反”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这是一个非常操蛋的时代,不是吗?

    杨梦龙继续分析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优化配置资源,还能加强对地方的影响力。皇权不下乡,地方上的事情完全由乡绅把持着,官府很难插得了手,这是因为乡绅完全控制着地方上的资源,县官根本就斗不过他们。但是如果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配置资源,各位县官手里的资源大大增加,要捏死那些乡绅又有何难!一番话说得大家连连点头,显然他们也没少受那些乡绅的气,如果能摆脱那些乡绅的制约,他们当然很乐意。

    只是,这些家伙都没有意识到,如果按照杨梦龙说的搞,南阳等于变成国中之国了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菜热了好几次,酒也喝掉了好几壶,一顿饭直吃到半夜才算完。该谈的事情都谈好了,大家基本达成了一致,方逸之对此还算满意,谢天谢地,总算是将这个家伙给弄到府城去了!

    “洛阳那边,你打算怎么处理?”

    曲终人散之际,方逸之突然抛出了这么个问题。

    杨梦龙耸耸肩,说:“看情况。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