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133部分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133部分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有的是人口,有的是兵力,有的是后备力量。和苏联作对,就得认清这残酷的现实!

    “铁木辛哥司令,斯大林主席发来电报,催促我们尽快发起总攻。”在铁木辛哥的前线指挥部里,他的政委急切提醒道:“先不说我们所处的国际局势一直在恶化,就说这场战争每多拖一天,苏维埃的政治影响力就会下降一分。再这么不温不火的打下去,只怕还没等我们为拿下芬兰发起总攻,迫切的总书记就又要换帅了。”

    身为梅列茨科夫继任者的铁木辛哥,自然知道斯大林对胜利有多急不可耐的想要获得。他不顾召回身为自己亲信的梅列茨科夫所损失的威信,也要坚持换人,足以说明他现在有多看重对芬战争的胜利。

    换在以前,哪怕是派遣的人再无能,只要是他斯大林亲自派的,他就打死也不会撤换。因为在他看来,换人就是在承认自己一开始做错了决定。

    可现在,斯大林换帅了。而且是令行禁止,以最快的速度撤下了梅列茨科夫上将!

    仅凭这一点,铁木辛哥就能推测出,斯大林内心的焦躁程度到底有多强。因为要是换做别的事,他一定会坚持让自己亲点的亲信一干到底。

    对自己这位已经搭班许久的合拍政委笑了笑,铁木辛哥既像是在安慰他,又像是在安慰自己道:“放心吧,新的进攻计划早已制定完毕,进攻重点也在一周的试探中确定好了。总书记想要的大举进攻,我们现在就能做到。”

    虽然不太擅长作战部署,临阵指挥这类军事技能,不过政委对行军作战的基本常识还是有的。正兵以势压人!凭着他与铁木辛哥从基辅军区带来的这批善战之师,没道理打不过轮番作战负荷不堪的芬军余部。

    点了点头,政委习惯性的为铁木辛哥摊开了作战地图。

    亲自为铁木辛哥标注绘图,陪同他作每一次作战计划的最后图上推导,已经成为了两人的默契。

    很快,铁木辛哥就在政委的帮助下,在地图上完成了一场粗略的推演。

    “没有问题!”完成了第23次推演确认的铁木辛哥再一次确认道。

    紧咬着牙关,铁木辛哥用食指戳着地图上一个红圈重点标注的地段,一字一顿道:“只要拿下这里,就算曼纳海姆防线的其余地段再怎么坚守,也阻挡不了我们造成的致命突破。一旦我们的突破向两翼蔓延,芬兰人也就完了!”

    顺着铁木辛哥戳住的位置,政委看见了那个让铁木辛哥反复确认的突破口——维堡地区!

    实际上,铁木辛哥的战略完全正确。一旦苏军攻克维堡,就意味着曼纳海姆防线被彻底切开。接下来,失去了天险地利的芬军,必然不可避免的溃败。

    而在铁木辛哥一心想要攻占的维堡前方,驻扎着远道而来的瑞典援芬志愿军全部的一个师兵力。

    这场即将展开的对决中,苏联一方是东欧第一强国,瑞典一方则为北欧第一强国。

    两强相遇,将决定苏芬战争的走向,甚至结局!

第二百七十六章 等收尸吧() 
驻守在维堡前方区域的,其实都不是芬兰军队。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曼纳海姆元帅不清楚维堡的重要性。

    但是,即便知道维堡防务为重中之重,曼纳海姆也没办法往那里调集一兵一卒了。两个月的苦战,虽然芬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击溃击败苏军超过十个师的部队,歼敌数万。可芬军自己的兵力,也被消耗的较开战之初下降百分之三十以上。持续不断的损失,早就超出了曼纳海姆的心理底线。

    如果不是获得了国联各国的军事支援,以及非国联成员国,德国运来的部分技术装备。或许,以他名字命名的曼纳海姆防线,早就支持不住了。

    现在,熟悉曼纳海姆防线上那些复杂地形区域的芬兰部队,都因材施用的填上去了。而地势单调的维堡一带,由于兵力不足,只好交给初来乍到的各国自愿军防守。

    况且,现在维堡那里的守军看上去也还算有点能耐。

    首先,除了芬自己,另外3个北欧国家的志愿军部队都集结在了维堡一带,他们堆在一起,号称一个军——北欧军。

    这个军总共也就下辖一个8000人的瑞典缺编师,一个1000人的丹麦缺编团,还有一个700人的挪威加强营,加到一起,还没铁木辛哥麾下一个整编师的兵力多。

    而这支北欧军的武器装备,除了占大头的瑞典师还算过得去,丹麦和挪威派来的志愿军,用的武器基本就和苏军炮灰师的武器配置一个等级。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北欧军下辖了一支规模不大的独立瑞典空军志愿部队。虽然他们用的都是老式战机,对缺枪少炮的芬兰来说,也聊胜于无。

    另外,瑞典派来的志愿师还带上了少量火炮,使得这支北欧军不至于只有轻武器可以用。而丹麦和挪威派来的志愿部队,那就真有点小米加步枪的感觉了。

    “让我们寄希望于北欧军能够守得住吧!”在自己的作战指挥部里,曼纳海姆忧虑的与几位参谋分析道。

    就在刚才,他们得到了苏军向维堡方向发起大规模炮击,并集中展开空袭轰炸的战报。

    事实上,铁木辛哥为了这次作战,一次性出动了飞机500多架,展开火炮440多门,对正面的北欧军丹麦团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就在曼纳海姆收到战报后不久,丹麦部队的败报就紧接着传来了。

    “北欧军已经派出了整个瑞典师发起反攻,就连瑞典志愿军的空军也跟着出动了。”一名带着眼镜的年轻参谋试图给大家打气道:“瑞典的部队,可是号称我们北欧四国中最强的部队。这次有他们出动,苏联人的打算或许该落空了。”

    年轻参谋鼓舞士气的话,为指挥部内带来了一丝自我安慰。在次之前,作为北欧军主力的瑞典志愿师还一直没有出手过。而曼纳海姆这位芬兰元帅,实际上也没有对北欧军的指挥权。

    虽然没有见过瑞典部队作战,可大家都认为,瑞典志愿军一定很能打。甚至有人传闻,瑞典志愿军有大批的独立空军和数不胜数的火炮。

    对于苦苦挣扎的芬兰军队来说,有北欧第一强国的援兵在身后,这对他们来说本就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撑。哪怕是自我欺骗,哪怕把这支援兵刻意夸大,甚至虚构到强大到离谱的地步,也没有人会反对。

    他们太需要一个希望了,哪怕是一个易碎的,缥缈的,像泡沫一样不可靠的希望,他们也愿意相信。

    既然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传闻神乎其神的德军没有来。那只能把瑞典派来的这支志愿部队,吹嘘成理想中德国援军的替代凭。什么“北欧第一”,“工业强国”,“欧洲列强”之类的称呼,干脆全都一股脑的加上去。

    若不是维堡受到苏军猛攻,曼纳海姆甚至愿意一直把这支援军放在那里,当一个好看的摆设,支撑着芬军的意志。

    “瑞典师发起反击?”曼纳海姆可不像年轻参谋那么乐观。相反,他痛苦的闭上双眼,苦笑道:“他们哪里来的自信?是靠他们那几十架飞机,还是凭他们那几十门火炮?”

    没人能回答曼纳海姆的问题,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明白,不论是飞机还是大炮,瑞典那个缺编师所拥有的都不够苏军塞牙缝。

    即便芬兰统帅部这边为了宣传,把瑞典志愿军吹上了天。可他们真正的实力,也还是就那点。

    曼纳海姆现在很想对瑞典志愿军的指挥官破口大骂,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没个数吗?守着阵地都未必能撑住,还搞什么反击!

    这就是典型的显命长,想找死!

    估计,前线的部队很快就会得到北欧军主力,瑞典师强势反击的消息。

    这种消息,从来都瞒不住。况且等北欧军把消息通告曼纳海姆的时候,他们早就出发了。曼纳海姆即便是想瞒,也错过了最佳时间。

    他甚至可以想象,当前线苦苦挣扎的部队得到小道消息,寄希望于瑞典志愿军打出一个漂亮的反击,稍微稳定一下战局的迫切心情。

    而接下来,等到瑞典远征军出现意料之中的溃败后,前线士兵们失望,绝望,痛苦的表情,曼纳海姆甚至不敢想象。。。。。。。。

    良久,当曼纳海姆意识到现在的一切,都已成既定事实后。他缓缓的睁开双眼,用力揉着额头询问道:“算了,叫不回来这群瑞典人了。。。。。。。对了,他们跑去全军反击,交给北欧军的维堡防御任务怎么办?”

    “他们在电报里说,防御任务交给挪威派来的志愿部队加强营了。”刚刚为瑞典人说盲目大话的年轻参谋吞了吞口水,拿着手里那张电报低声诺诺道:“北欧军那边还说,只要前线打的顺利,就不必担心防守。他们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一旦战局有利,他们还会继续调集后方的挪威志愿部队去扩大战果。。。。。。。”

    一群蠢货!想着那些好心办坏事的瑞典志愿军,曼纳海姆哭笑不得的捏着鼻梁道:“让我们附近的小分队收拢丹麦志愿部队的溃兵,协同挪威人守住维堡吧。”

    “至于瑞典师。。。。。。。。”曼纳海姆深吸一口气,沉重的缓缓道:“等着给他们收尸吧。”

第二百七十七章 空虚的维堡() 
随着瑞典志愿军的离去,维堡的各大街区,立刻变得冷清了不少。

    这座由北欧军驻防的重要城市,现在就只剩下了区区一个加强营的挪威部队。当然,这样说或许还有点不准确。毕竟城市里,还存在几十万芬兰市民,数千后备役“民卫军”以及妇女服务队。

    或许用驻防这个词并不准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这么几百来人的挪威志愿营,清一色的步枪轻武器。就连城市外围的前沿阵地也守卫不了!

    与其说这些部队是留下来防御苏军进攻的,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持维堡及其周边区域的秩序,或者只是简单的存在着,证明这个城市依然掌控在芬兰一方手中。

    没有了撑起北欧军的瑞典师,维堡郊区战壕和防御工事显得空旷了许多。那些自信无比,来自瑞典的志愿军战士们都消失了。挪威营,是整个北欧军在维堡留下最后的一批成建制部队。

    从苏军进攻丹麦团的阵地开始算起,不到三个小时,早就摩拳擦掌的瑞典师便完成了全体开拔。而为了填上他们留下的宽广防线,挪威营几乎是被拆分成了一个个班排级的单位,蹲在前沿战壕中。

    而相对靠后的维堡,可以说和不设防状态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了。

    几支芬兰游击小分队,在收拢了不少丹麦团溃兵后,加入到了维堡前沿的战壕里。甚至不少没有武器的芬兰“民卫军”,也跟着跑去了前沿。大家都知道,维堡的最终归属将决定战争走向,可包括维堡市民在内的所有人中,却没有人敢断言,自己这方有守住的可能性。

    汇聚到维堡的焦急芬兰军官与挪威志愿营指挥官们,现在可以做的,只能是极尽所能的收拢丹麦团那点已经丧失斗志的溃兵,在把他们混编入各个战壕中,最后等待瑞典军与苏军的对决结束。

    若是瑞典师真能击退苏军,那维堡的防御必将获得极大巩固。可一旦败报传来,等待他们的,就将是一场艰难的防御战。

    决定战争历程的时刻,已然来临!

    和一心想要击退苏军进攻的瑞典师不同,作为北欧志愿军的三大成员之一,挪威营的指挥官阿尔弗雷德对击败苏联可没什么兴趣。他既不像瑞典来的指挥官那样立功心切,也不像芬兰军官那样,迫切的希望守住维堡以保家卫国。

    毕竟他们自己的国家,现在都还处在英国人施加的“借道”压力下,随时可能面对强行登陆本土的国联援芬志愿军。而他们挪威营之所以在这种时候被派来协同芬军作战,完全是为了平息国联那边的斥责,用行动证明挪威是偏向国联的。

    可挪威倒是出了兵,但英法操控下的国联却不领情。他们执意要派出十万大军进驻挪威,而后择机前往芬兰作战。

    如果如果,最后若是真的到了英法联军强行登陆那天。以挪威人的秉性,是绝不会坐以待毙,甚至可能奋起反击的。要是那样的话,阿尔弗雷德就更不能让自己手中这支重要力量,像丹麦志愿团那样被“交代”在异国他乡了。

    挪威的部队,是挪威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哪怕只有这七百来人,对于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的挪威国防军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正在想着小算盘,一名芬兰少尉在阿尔弗雷德副官的指引下,走进了他的指挥部。

    “阿尔弗雷德营长。”

    “恩?”被打断思路的阿尔弗雷德愣了一下,然后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道:“少尉,你有什么事吗?”

    由于北欧军一直驻扎在维堡一带,所以兵力稀少的芬军在维堡周边并没有什么大部队存在。万般无奈下,焦头烂额的曼纳海姆已经把维堡彻底托付给了北欧军。所以,维堡市内的芬兰住民们,甚至都看不见一名芬兰军官。

    非要说这一带存在的芬军部队,也仅仅是一些负责游击的几人小组。领导他们的组长,通常也只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兵,而非军官。

    而这一次,虽然出现的仅仅是一名芬兰少尉。可他的军衔,却或许已经是方圆数里中,所有芬兰军人里最高的了。

    “营长先生,根据曼纳海姆元帅的命令,我麾下所有的游击小组都已经停止了游击作战,转而加入您的队伍,协同构筑维堡的防御。”芬兰少尉用瑞典语,客气的向阿尔弗雷德汇报道。

    在北欧四国中,由于瑞典长期处于领头地位,所以这几国的成员,大多会一些基本的瑞典语。而北欧军的志愿部队中,更是几乎全挑选的会说瑞典语的成员,方便交流。

    听完芬兰少尉的报告,阿尔弗雷德摸了摸下巴,冷静的接着询问道:“你带来了多少人?”

    阿尔弗雷德可不想瑞典指挥官那么莽撞,他一向都是个细致稳妥的人。更何况,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