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216部分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216部分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托上尉听到了翻译的陈述后想了想说:“好,我答应你。”

    听到这里,英国参谋大喜,正当他准备给福布斯翻译时,却听见奥托接着补充道:“我答应找人帮你造一张皇家方舟号的照片,送给你看个够。”

    “现在,”奥托语气有些不近人情的摆了摆手道:“马上回去,别逼我们动手。”

    欺人太甚!福布斯正准备发怒,可谁知奥托抢先一步开口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想干什么。自由活动?怕是想去汇合你的老部下做坏事吧!”

    一语中地!被拆穿阴谋的福布斯一行放弃了争辩。

    “找几个意大利人把他们压回去看着!”奥托对身后一名德国士兵说道:“等我去找意大利人的莱费尔司令做汇报。”

    果然,当天晚上,福布斯在看押室中得到了一顿不同以往的晚餐。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

    “这就是所谓最后的晚餐吗……”自知罪名暴露的福布斯,苦笑着吃完了这顿受俘以来最好吃的饭。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接受明天早晨的审判。这一次,有心狠手辣的德国人在,相必是没有好果子吃了。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意大利上校出现在福布斯面前:“之前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上将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俘虏士兵的晚餐。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所以,你们为此偷跑回皇家方舟号找食物的违规,我们也会选择原谅。”

    “现在我们两清了,”在一脸惊异的福布斯对面,意大利上校微笑着道:“这件事请帮我们瞒着德国人,别让他们传出去说我们虐待俘虏。”

第四百六十四章 都不傻(加更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英国,伦敦。

    丘吉尔又何尝不知道墨索里尼对埃及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动进攻。

    可是,如今的丘吉尔,却没办法在为北非调去更多的援兵了。

    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的失败,直接导致英国陆军的二十万精锐付之东流。

    如今,陆军的王牌部队一股脑的都进了德国战俘营,而随着法国政府的投降以及维希法国的建立,丘吉尔利用联合法国人打败德国的计划,也宣告了彻底泡汤。

    现在的整个英伦三岛,满打满算也只剩下两个师的正规陆军,而且不但缺枪少炮,连人员也不足额。

    丘吉尔很清楚,就这点部队,还不够担任第一冲击波的德国部队塞牙缝的。

    英国一直保持职业军制度,因此,英国军队的数量并不多。

    但是在二战期间,面对强大的德国,英国也不得不紧急扩招军队。

    有人或许会举例说,在另一个时空里的二战结束时,英国军队的数量足足达到了570万,够多了吧。

    可是,英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实际上是不同的。这570万军队也不全是英国人。

    英国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另一个时空中570万大军的最终数字,是以成功从敦刻尔克撤回的大军不断扩充,再加上各地英属殖民地部队的数量。

    但殖民地的军队再多,也不能够解决这个时空中丘吉尔的燃眉之急。

    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再者,调动殖民地的部队,同样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那些殖民地部队,可不是说调动就能调动的,这些部队可是保证殖民地稳定的柱石,是稳当大英帝国海外利益的根本!

    而现在,日本正在东亚横行肆虐,特别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要是缅甸和印度的英国殖民地再出一点乱子,那丘吉尔这个首相也就真的当到头了。

    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所依靠的正是这些广阔殖民地所带来的财富。

    英国人,就是一直靠着在这些殖民地搜刮到的财富,维持着自己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要是失去这些殖民地,大英帝国经济发展立马就会停滞,而它也将会立即沦为欧洲二流国家,这可是高傲的英国人绝对不能忍受的!

    虽然丘吉尔下定了决心,绝对不能失去英国海外的殖民地,但是英国本土的防御又何尝不重要呢?

    面对这两难的选择,丘吉尔也只能硬着头皮选择性的从殖民地抽调部队。

    哪怕失去部分海外殖民地,也不能轻易丢了英国本土不是?

    失去海外殖民地,至少国家的根基还在,而失去本土,那可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了。

    想想如今的法国,在被德国攻占以后,虽说在南部建立了其所谓的维希法国,可北部包括巴黎在内的重镇以及工业区全都割让给了德国。

    名存实亡的维希政权不过是摇摇欲坠而已,德国随时都可以吞并它。

    要不是贝朗特手中还握着一支足够令人重视的大军,可能贝当的维希政权早就被德国罢黜了。

    丘吉尔当然不想走法国的老路,况且英国本土一旦失手,德国在西线将无后顾之忧。

    如果英国本土沦陷,就算美国将来要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想替英国复国都极为困难。

    因为大西洋上,不会再有合适的岛屿,能够作为大规模登陆部队的集结地和登陆舰队出发点了。

    而如果从美国本土出发,则战线过长,在德国“狼群”潜艇的关照下,运输艇的安全谈何保证?这世界上,又岂有跨越一个大洋攻击另一个帝国的打法?

    再者,德国能从英国方面得到的最大战利品,可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

    英国是可是与美、日分庭抗礼的世界海军强国。皇家海军虽然实力大损,可毕竟还拥有不少德国海军热衷的海战装备:大口径主炮战舰和航空母舰。

    倘若德军占领英国本土,进而吞并英国皇家海军,那么德海军的远洋作战力量将因此大大加强,甚至可以威胁到美国本土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想要从西线登陆将难上加难,英国复国也就不再会有任何希望了。

    至于得到英国的海军装备以后,德国人甚至还将拥有影响未来太平洋战场的能力。

    德国可将从英国夺取的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战场作战。

    此外,德国还能够打通欧非战场。

    如果英国本土失守,北非战场上的英军将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最终也只能向德国投降。

    届时,德国主导的同盟国势力,将控制整个地中海地区,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并进而取得阿拉伯国家。

    第三帝国,也将从阿拉伯地区获得更多的战略资源。这其中,石油自然是不可少的。

    如今倘若英国本土不保,那以上的一切都将会在短时间内被德国实现。

    这样一来,就算英国逃亡加拿大,组建流亡政府,加盟美国,也没有反攻本土的胜算了。

    所以,丘吉尔绞尽脑汁的想要极力保护本土的安全。

    可惜,他东拆西借,也只从印度搞来了五个殖民地营。

    并且为了抽调这些部队,英印政府征集了大批的英国在印侨民入伍,补充印度当地的驻军,为的是堵住这些部队离开的缺口。

    就算是这样,印度的时局也还是骚动了好几天。

    此时,这些英印部队正分坐三艘运兵船向英国前进,昨天刚经过好望角。

    不过莱因哈特个人觉得,那可能是这些士兵最后看到的一片陆地了,因为关于这支船队行踪的报告,是邓尼茨交上来的。

    除了殖民地,丘吉尔还向各个英联邦国家求救。

    作为宗主国,这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其他的英联邦国家也不是傻子,不会傻不拉几的往一艘将沉之船里面,不断的投入部队。

    你说你要是还有一丝胜算,要是敦刻尔克的20万精锐成功撤回去了,说不定大家还愿意跟你这个宗主国在尝试一下。

    可你现在几乎是摆明输定了,难不成谁还会乐意陪你一起死?

第四百六十五章 绝境中的大英帝国(加更求推荐,订阅,打赏,月票)() 
    加拿大人比较爽快,回答说立即能够组织三个营部队赶来支援英伦三岛。就连运输这些部队的船只已经护航舰队,他们都能一并承包了。

    不过,这三个营规模的援军,估计有没有作用都不大。

    但是本着聊胜于无的想法,丘吉尔还是硬着头皮忍住没发火,接受了加拿大政府这假惺惺的三个营援兵。

    至于新西兰人,他们原本就没有多少部队,想要等到他们准备出一支大部队赶来救援,估计也不怎么现实。

    剩下的那些小邦小国小部落,不是根本就没有武装,就是周围强敌环伺,连自保都有问题,更别提什么出兵帮助英国来对抗德国了。

    这一圈下来,唯一做出有效的实质性反应的,就只有澳大利亚人了。

    澳大利亚这个地理位置无比优越的亚洲版“天选之国”,就类似于美国一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防御优势。

    虽说澳大利亚的陆军,比起美国的30万陆军还要废物。

    可是,远离大陆,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孤悬海外,这一系列的地理劣势,在战争中,居然成为了澳大利亚自保的超级优势。

    仗着周边的岛链与海洋为依仗的隔绝,澳大利亚岁进攻不足,可防守绰绰有余。

    可能是吃饱了就会撑得没干,安全有了绝对保障就老想着干点大事。

    于是,自认为本土防御固若金汤的澳大利亚,大义凛然的为英联邦宗主国提供了2个步兵师,可谓是出兵勤王的英联邦模范代表。

    但事实上,大英帝国却早已经摇摇欲坠,英联邦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纷纷要求独立,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为挽救颓势,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自治领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

    英联邦不是一个国家,也没有中央政府。

    英国的国王也只是英联邦名义上的元首,与德国元首莱因哈特不同,英国的国王元首,无权干涉其他成员国内政外交。

    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也只是互派高级专员,代表大使级外交关系。

    虽然英国在其“帝国日”的宣传口号是:“一个国王、一面旗帜、一支军队、一个帝国。”

    可是,这个帝国是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爱尔兰、纽芬兰六个白人自治领和大不列颠广阔的殖民地。

    彼时的帝国,找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帝国!

    而后来的《威斯敏斯特法》,使得自治领在内政自由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外交上的完全平等。

    英帝国也随之实质性地转变成为英联邦。

    和第一次世界的时候不同了,6个白人自治领不再有义务,在战争中无条件地支持英国。是否参与二战,完全只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

    最后,爱尔兰虽然选择了中立,却仍同意组织名爱尔兰志愿者增援英国军队,也算是可以给丘吉尔不少援助了。

    毕竟,爱尔兰与英国距离最近,这支援兵可以轻松的运往英国南部,加强防御。

    有了澳大利亚与爱尔兰的支持,也算是给丘吉尔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暂时缓了一口气。

    当然,丘吉尔也不相信那些澳大利亚人有多少战斗力可言。

    他只是用看上去毫无战斗力的澳大利亚“野人”,一比一换了2师分散在各殖民地、精锐的、受过严格训练的、忠诚可靠的、充满战斗力的大英帝国士兵回来,让英伦三岛上英国正规陆军的总数凑够了四个师。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过河拆桥是英国人的强项,但是这次澳大利亚人不会想到,丘吉尔还没过河就已经开始拆桥了。

    当然,虽然丘吉尔已经凑出了四个师的正规陆军,不过他也很清楚,以英国陆军的战斗力来看,这四个师是也不会有太大作用,那这点兵力拿来防守英吉利海峡根本是在开玩笑。

    而接下来丘吉尔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英国人民的自我牺牲精神上。

    没错,和西班牙内战时穷途末路的共和军一样,如今的丘吉尔,也开始了大力组建国民自卫军!

    所谓国民自卫军,其实也就是民兵,而国民自卫军只是丘吉尔给他取的一个较好听的名字罢了。

    而这些成员年龄从十六岁到六十岁不等,基本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摸到枪。说白了,就是武装起普通平民来抵抗德军的入侵。

    他们手持的武器就更是五花八门,从制式步枪到自制猎枪,从前膛火药枪到后膛燧发枪,从自卫左轮到掌中雷,几乎囊括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欧洲手持火器发展史。

    当然,丘吉尔也不是要这些民兵傻乎乎的去给德国职业军队送人头。

    丘吉尔的打算还算合理,他只是想武装一些平民,用来作为反击德国登录部队的预备队。

    只要能把加拿大补充来的3个营正规军官兵,以及爱尔兰以志愿者名义送来的那批官兵,拆散以后,插缝般的加到这群民兵里,就能让这支民兵变得可以指挥起来,完成预备队救急作战的任务。

    趁着德军登陆之初,立足未稳,通过岸防正规军部队的火力协助,再利用这些损失了也不可惜的国民自卫军,去承担短兵相接的牺牲任务,似乎也是一种办法。

    训练有素的部队,远距离发挥精准的火力支援。

    数量庞大远距离射击精度不可靠,只能在近距离作战起作用的国民自卫军,则是冲上前去与德国部队拼损失,拼流血。

    典型的各取其长,丘吉尔甚至还觉得自己有点聪明。

    不过,这种用于末路穷途的小聪明,丘吉尔其实也并不喜欢。

    毕竟,如果不是逼到绝境,谁也不会去动员平民去当炮灰。。。。。。。

第四百六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