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236部分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236部分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26师的974先头团就抵达了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边界线上。

    此前,约翰逊率领的24师在通过边境线时,在关卡的两边分别部署了一辆装甲车和一个排来看守这个关卡。毕竟这关卡属于第24师后方交通线的关键点,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队不被其他的法军散兵破坏掉,他必须要保证这个关卡的安全。

    因此当第26师的先头团抵达这里后,经过简单的交涉,第26师的部队就开始通过这个边境关卡。

    而关卡的守卫部队,也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第24师指挥部。

    最先得到报告的,是24师参谋长诺艾尔,他从通讯科的参谋那里接到关卡守卫部队的汇报电报后,立即兴冲冲地跑进了约翰逊所在的指挥室。

    一进门,他就大声高兴地说道:“师长,好消息!26师的先头团974团已经开始通过边界线上的关卡了。另外一个775团,预计再过半个小时也该抵达了。”

    可当他汇报完后,他却发现约翰逊脸上有一种悲伤的表情,似乎对于他的报告是没有听到一样。

    在约翰逊身旁的,是一身尘土的师警卫营营长巴特勒上尉。

    当诺艾尔走到了约翰逊的面前时,他向约翰逊问道:“怎么了?师长,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没有等约翰逊开口回答,这时一旁同样有着悲伤表情的巴特勒开口说道:“我刚刚从前线下来,给师长带来了一个坏消息。第131团三营的副营长杰斯上尉牺牲了。他是师长的表弟,我之前就认识他了,他还曾经立功救过军部的将军,没有想到却牺牲在这里。我目睹了他牺牲的整个过程,在带领一个战斗小组进攻的时候,他被敌人的机枪打成了筛子……”

    约翰逊没有说话,他摘下了自己的军帽,心中十分的悲痛。

    杰斯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弟,两人一起从军。

    虽然后来自己的职务和军衔一直在晋升,他也一直在想办法将自己仅有的几个亲人好友的职务和军衔提升。但是杰斯的指挥能力实在还是不行,约翰逊这才只能将杰斯的职务提拔到副营长的位置上。

    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年轻而有乐观的小伙子,却牺牲在了埃杰莱城的战斗中,这让约翰逊非常地难过。

    听到巴特勒带来的这个噩耗,让他又想起了那个原来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来自己这里翻找香烟的弟弟。

    其实约翰逊和巴特勒还有杰斯以及974团团长诺阿的关系非常亲密,这种亲密关系在师里的指战员中间大家都是知道的。

    师参谋长同样对他们之间的友谊有所耳闻,因此一听完巴特勒说得话,他连忙向约翰逊说道:“真没有想到杰斯就这么牺牲了。可惜,他要是能活到我们胜利的那天该有多好。。。。。。。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士兵,都在这场战争中为了大英帝国,为了我们的日不落帝国奉献生命。他们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英雄!可是人死去了就不能再复活,约翰逊将军,请您节哀。”

第五百零七章 最后一步() 
    听到安慰后,约翰逊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用沙哑的声音问道:“对了,参谋长,您刚才说有什么好消息吗?”

    他心里还是很悲伤,但是作为一名师指挥官,此时情况不容许他一直沉浸在悲伤里,现在城里的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他必须要担负起指挥的责任。

    参谋长点了点头,他没有说话,而是直接将手中的电报递给了约翰逊。

    接过来电报,约翰逊看了一眼后,终于长舒一口气。

    澳大利亚26师的两个团总算是快要到了,而就在半个小时前,约翰逊也接到了军司令部的命令,一旦26师抵达,主攻的任务就要移交给26师。

    约翰逊想了想,对巴特勒下达了一道新的命令:“立即去告诉警卫营三连的连长,他的连立即开进市区,参加战斗,要将目前的战线稳定住。”

    警卫营3连是师里最后的一支预备队,一直没有参加埃杰莱市区里面的战斗,属于警卫营最后留下没动的一点兵力。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后续部队即将到达,再保留这支预备队已经意义不大了,而现在也正是将这支部队投入战斗的好时机。

    毕竟26师的2个团过半个小时就抵达这里,但是这支部队经过急行军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体力恢复,不能马上投入战斗。

    因此在这个时候,24师必须要为友军争取休息的时间,以便26师能够有充分地休息时间,准备好接替24师继续向埃杰莱城市区内的法军实施进攻。

    而如果这个时候24师被敌人从前线中赶了回来,那么接下来澳大利亚26师的进攻肯定将会难度增大。

    正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约翰逊才终于决定将手中的唯一一支预备队也投入到了战斗中去。

    巴特勒对于师长的这个决定很赞成,他大概也明白约翰逊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将3连投入战斗的决定,因此他没有提出异议,马上走了出去去找通讯兵传达约翰逊的命令。

    此时,埃杰莱城内的战斗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法军指挥官在前面的战斗中虽然刚开始吃了点亏,但是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这位法军也发现了进攻的英军部队,其实在兵力上并不算多。

    而且在有些地段上,法军在损失了一些兵力后,居然还能迫使英军进攻部队向后撤退,在法军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胜利的希望信号!

    而英军在一个多小时前,也再次新投入了警卫营3连这最后的一小部分兵力发起了进攻,让原本已经开始将英军进攻部队,缓慢地向外挤压的法军,不得不再次停止了挤压的步伐。

    作为一名法军第3师的指挥官,法军的师长很清楚,英军最后投入的部队已经比前几次少了很多,说明其预备队已然枯竭。既然英军的预备队已经枯竭,而城内法军的形势却依然没有恶化,那法军就可以收罗自己手中搜的预备队,准备给予英军进攻部队最后的一击,以彻底将英军的进攻部队挤出市区,击溃这支英军部队。

    另一边,当英军26师的澳大利亚师长,在24师司令部见到约翰逊的时候,约翰逊已经开始显得明显憔悴和精疲力竭了。

    埃杰莱城的战斗,让约翰逊失去了大量战友,甚至还失去看他的表弟,也让24师彻底被打残了。

    要不是为了支撑到26师的抵达,约翰逊可能早就下令让部队从撤出来了。

    因此,当26师的澳大利亚师长提出接管进攻埃杰莱城的主攻权时,约翰逊没有任何的异议,并且很痛快地同意对方的意见。

    在向26师的上层军官们详细介绍了城内法军的情况之后,约翰逊又征询了对方需要多久做好进攻的准备。

    最终,他们商定在半个小时后由26师的部队进城,去接管目前还在24师手中的区域。而24师的所有部队都在向友军移交阵地后,完全撤出埃杰莱城而转入休整。

    很快,移交阵地的时间就到了,英军士兵与澳大利亚士兵们,根据两名师长的商定开始了移交阵地。

    约翰逊终于将24师所有的英国部队全部撤出城区,就在东郊不远的地方进行集结和休整,同时各部队进行伤亡统计。

    伤亡人数很快就汇报了上来,24师被调来这里的2个团,再加上师直属的工兵营和警卫营损失都很惨重,整个师由来这里时的接近一万人,锐减到了不到两千人。

    除此之外各种轻重伤员也是达到了一千多人。

    这么多的伤员,是24师的野战医院无法完全治疗的,不得已还动用澳大利亚第26师的医疗兵进行救治。这还勉强够处理重伤员,轻伤员根本没有医疗兵来处理,只能依靠那些没有受伤的士兵和部分卫生员实施包扎。

    当然,由于24师的拼死战斗,也给城内防御的法军带来了非常大的伤亡。加入法军第3师的指挥官误判了形势,将所有的部队都投入到了战斗中,结果遇上了澳大利亚第26师的新锐部队,损失巨大。

    埃杰莱的形势,似乎随着韦维尔派来了最后一支澳大利亚部队,而越来越有利于英军,

    一旦韦维尔攻克了这里,法军也就再也没有可以用来阻止英军通向阿尔及利亚边境油田的城市了。

    只需要再进一步,打穿埃杰莱,韦维尔就将得到占阿尔及利亚油田总量一半的边境区域油田!

第五百零八章 德国该插手了() 
    其实对于边境上发生的战事,远在法国本土的贝当,也同样急的如同热锅上蚂蚁一般。

    在维希法国的南部港口,到处都是等待登船支援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士兵。

    只可惜,他们的海军不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对手,无力把这些本土的法军士兵,送去法兰西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而阿尔及利亚的战事,也同样有些出乎莱因哈特的意料。

    按照莱因哈特最初的估计,非洲法军要抵挡英军,并不是什么难事,至少前期不会有太大问题。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英国人居然想到了收买内应的方式对付法军。

    因为有内应支持,韦维尔在前期占了不少便宜,打的贝朗特颇有些吃亏,

    这就让看情况不对的莱因哈特,动力撮合意大利与法国联手的念头。

    毕竟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已经在非洲输给了英军,要是法国的贝朗特再输给英军,那非洲马上就是英国人的一家天下了!

    这是德国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不过,没等莱因哈特出面撮合,墨索里尼和贝当就已经奇迹般的联合了起来,这倒是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

    毕竟历史已经随着阿尔及利亚油田的诞生,而越来越脱离了它本来的面貌。

    而现在的墨索里尼,仿佛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在自己统治地位面临失败后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开始做出了一系列就算莱因哈特也挑不出毛病的决定。

    在昨天,墨索里尼居然命令阿尔及利亚的残余意大利部队,全力配合法军行动,并且给阿尔及利亚总督贝朗特发报,表示他有权利代替墨索里尼枪毙逃跑或者投降的意大利士兵和军官。

    还有第二点,墨索里尼居然命令意大利舰队与他一直想要得到的法国舰队组成地中海联合舰队,准备与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决一死战。

    更为让莱因哈特吃惊的是,墨索里尼最近今天还不知疲惫的在意大利电台里不停发表演讲,鼓励军民低落的士气。

    当莱因哈特看到这些关于墨索里尼的报告后,他第一反应是怀疑自己喝多了,在产生幻觉。

    可是他后来又转念一想,没听说过喝芬达汽水也能喝醉的先例啊?

    难道。。。。。。。墨索里尼那家伙也被人穿越附身了?!

    更让莱因哈特吃惊的还不止这些。

    为了能夺回制空权,为阿尔及利亚被压制的法意联军运送补给,墨索里尼与贝当更是联合给莱因哈特发报,希望德国能够支援他们更多的e…109出口型飞机,以及相关技术装备。

    因为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是关乎法国未来30年国运兴衰的战争,贝当这位法兰西的英雄,又一次当着公众,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已经退无可退”的文章,言辞中,尽显战斗到底的决心。

    这一刻,许多法国人民仿佛又看见了一战时,那个力挽狂澜的法国元帅。

    实际上,让莱因哈特疑惑的地方,都是有其深层次合理性与必然性的。

    墨索里尼在他眼里突然变正常睿智了,不是因为这位意大利领袖突然开窍,也不是因为他被人穿越了。他做出以上理想行为的原因,是因为他开始害怕失去权力和害怕被仇家清算。

    毕竟墨索里尼的仇家实在太多了,其中意大利黑手党,更是与他有着血仇!

    没办法,如果最终确定无误的输掉了非洲的全部意大利地盘,就算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势力再庞大,他也得下台。

    这是他一手挑起的战争,而且法国说到底也是被他拖下水的。

    墨索里尼一旦下了台,估计他活不过48小时。

    说不定,他就得比历史上更早的提前被游击队抓起来枪毙,让后暴尸街头了。

    而至于贝当,他却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维希法国丢失大油田,使得民众生活变艰苦,使得德国人翻脸,以及受到法国油田既得利益资本家的诉求。

    有油田,法国对德国的赔款就可以用石油偿付,而且油田离法国本土很近,还能刺激法国经济的复苏。而且只要阿尔及利亚油田在,法国内部,无论是人民的生活,还有资本家的利益,都还有的保障,维希政权的统治就还能平稳继续下去。

    同理,要不是因为有国内资本家的占有欲作祟,莱因哈特眼中的战犯丘吉尔,也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议会支持,紧锣密鼓的发起对阿尔及利亚的侵略。

    不过,战争进行到了这个阶段,就不再只是英法意之间的事情了。

    一向以维护世界正义自欺欺人的莱因哈特觉得,无论为了世界正义,还是为了第三帝国的利益,这个时候,德军都不该继续干看着了。

    登陆英国本土的准备,还在进行着。德军也不可能一次性把所有的部队都运去打登陆战——运力也不够啊。

    这个时候,既然维希法国和意大利王国都表示希望得到德国的援助,倒不如帮人帮到底,派出一支早就准备好的精干部队,前往非洲参加这场多国混战。

    大名鼎鼎的德国非洲军团,也该动动身子了。

    在奥地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已经做足了适应性作战训练。

    而他们要用的坦克,也加装了防风沙过滤网,做了应付沙漠环境的相应改造。

    隆美尔麾下的非洲军团,只算其德国部队的话,一共就是2个师。一个装甲师,外带一个步兵师。

    装甲师的坦克,是进攻了防沙改装的豹式坦克。而步兵师里,也配备了天生适合沙漠作战的封闭式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只给隆美尔两个师,倒不是说莱因哈特比历史上的希特勒还小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