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346部分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346部分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了。

    归根结底,伏罗希洛夫除了和德国军队打过仗以外,也没什么好吹嘘的资本了。

    他是和德军交手过,但是没有打赢。既然没有打赢,那拍谁去都是一个样子,打败仗需要的水平可不高。现在看来,他也就是多了一个“有对德作战经验”的头衔,而且这个经验,还是来自二十多年前的。

    至于伏罗希洛夫元帅看的布琼尼元帅,那可是实至名归的老上级了。他当军长的时候,现在的名将铁木辛哥还是他手下一个师长,至于刚被投到西伯利亚的朱可夫,更只是他们军里那时候的一个团长。

    有意思的是,以布琼尼为代表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军官团那时候一直同图哈切夫斯基麾下的军官团成敌对状态。这也就让同样怨恨图哈切夫斯基的斯大林很看好器重布琼尼。

    在莱因哈特原本的那个时空中,后人给了布琼尼有一个很有趣的评价,叫做“成也斯大林,败也斯大林。”

    布琼尼被斯大林看重,以及被斯大林最后搁置处理,都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华,而是别的原因。

    提拔他,是因为他和他手底下的军官团,在对图哈切夫斯基的态度上,与斯大林是一直的。他们当初也是最支持斯大林处决图哈切夫斯基的一批军官团。

    至于布琼尼原本时空中的失败,就在于他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独断下令部队撤退,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

    不过这一世,布琼尼同样准确的判断出德军中央集体军群即将迂回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包围基辅,围歼乌克兰的数十万苏军。但是,他却没有如同原本时空中那样,正义直言了。

    因为,朱可夫赶在他的前面说了实话,并且做出了后撤决定。

    然而,朱可夫的结局令人心寒。这名唯一说真话,办实事,凭良心指挥的军人,却被发放去了西伯利亚挖土豆。

    布琼尼这个时候也悄悄瞟了伏罗希洛夫一眼。他知道对方和自己的老下属铁木辛哥是有一点儿旧怨的。

    在之前的苏芬战争中,苏军虽然让芬兰投降了,但却实际上是在战略上败的很惨,而且责任都被归咎道了伏罗希洛夫元帅身上,而接替伏罗希洛夫元帅职务的,就是布琼尼的老下属铁木辛哥。

    看见对方一点开口的意思都没有,布琼尼更加坚定了沉默是金的想法,缓缓的收回了目光,保持着一开始的状态。

    斯大林看了看一言不发的两个元帅,又把目光投向了最早到达会议室的杜瓦丁。

    现在他是苏联的总参谋部的第一副总参谋长,在朱可夫被打出总参谋部后,杜瓦丁就一直坐镇莫斯科策应前线各部队间的调度协调。

    “都开口讨论吧,我们的部队一直在溃败,你们都有什么建议?”斯大林缓缓的开口,看着自己的手下们说道。

    谁敢说话,难道要他们站出来指着斯大林的鼻子说,你特么早干什么去了,现在知道部队在溃败了?前些天朱可夫警告你的时候,你听进去了吗?

    当然,这些话心里想想就是了。别看斯大林现在是一副“你大可直言不讳,我赦你无罪”的语气。大家心里可都清楚,你要是真的敢那么说,人家能射你一脸。

    结果,看大家都不开口。斯大林只好顿了顿,调整了一下说话的语气接着道:“算了,不开口也罢。是该调一个话多的人回莫斯科了。。。。。。”

    调谁回来?!似乎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有答案,可是又没人能确定。

    “行了,都别猜了。”斯大林冷冷的哼了一声,摆了摆手冲杜瓦丁道:“你去安排一下,把朱可夫叫回来吧。他不用去西伯利亚了,直接回莫斯科报道。”

    把朱可夫叫回来?!

    即便大家刚才就有了这种猜测,可当听见斯大林这番话亲自说出口后,给人的震撼还是无以复加。

    斯大林做的决定,可很少有收回的。斯大林这个领袖,最中肯的评价就是“知错,改错,但就是不认错”。

    要他收回成命,默认自己之前的决定做错了,这几乎比登天还难。

    要不是斯大林自己开口提起这件事,还真没人敢替他把这建议说出口。

    说到了这里,他看向了伏罗希洛夫:“你去接管西北方面军,伏罗希洛夫元帅同志!阻止敌人向列宁格勒方向上的推进!”

    还好不是接手巴甫洛夫那已经被合围主力的西方面军,不然简直就是过去顶罪。等伏罗希洛夫听见自己要接手列宁格勒附近的防御之后,赶紧立正敬礼承诺道:“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我一定尽快到任,阻止德国人与芬兰人的推进!”

    但是,斯大林也没忘记巴甫洛夫。既然他已经下定决心放过朱可夫,那就需要另外一个人来承担责任了。。。。。。

    斯大林的目光,越发阴冷道:“把巴甫洛夫找到,然后送回来。。。。。。我要见他本人!”

751刻在我们的墓碑上() 
    莫斯科郊区的列车站,一名高头大马的男人正站在另一名体态有些发福的胖子身旁。在更远的位置,有几名端着步枪的士兵,正目不转睛的盯着这边。

    很明显,士兵们非常重视两人中的一个,但是由于忌惮另一人,或者说忌惮另一人身后的人物,所以士兵们忍住没有靠近。

    “替我感谢赫鲁晓夫同志,如果有机会,我会感谢他的。”

    那名发福的胖子,正是前些天被定位为叛国罪的朱可夫。原本被定性为叛国罪名的朱可夫是应该直接被枪毙的,可由于赫鲁晓夫的几句话,对朱可夫的处理由枪毙改为了流放。

    在朱可夫听到对自己的不公审判结果后,他没有辩驳,没有求饶,而是痛斥苏军内部的腐败与腐化,感慨直言,给赫鲁晓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所以,赫鲁晓夫揽下了关于向斯大林汇报朱可夫事件的工作,这并不是为了邀功,而是为了拯救朱可夫。

    没错,赫鲁晓夫要拉朱可夫一把!

    这或许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上,赫鲁晓夫本就一直欣赏朱可夫的为人。而且,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任何黑点。

    在原本的时空中,赫鲁晓夫在苏联党内最不受欢迎,即将被赶下台的关键时刻,就是朱可夫命令国防部用军用飞机将中央委员火速接到莫斯科,通过投票的形式支持赫鲁晓夫,最后帮赫鲁晓夫取得了胜利。

    可以说,没有朱可夫,赫鲁晓夫就绝对不会得到历史上那样的地位。

    而这一切,也足以说明,赫鲁晓夫在二战期间与朱可夫建立的友谊,并非一般的简单友情。

    即便在这一世,赫鲁晓夫与朱可夫,也仍旧产生了革命的纯粹友情。

    当然,赫鲁晓夫不会傻到为了朱可夫直接顶撞斯大林,招惹那时候如日中天的巴甫洛夫。

    他只是在向斯大林单独汇报的时候,用一个巧妙的方式,为朱可夫争取到了一个稍微好点的结局。

    赫鲁晓夫深知,在此之前,苏联所有将领中,朱可夫和巴甫洛夫是最受斯大林宠幸的。斯大林重用朱可夫时,干脆直接任命他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让朱可夫直接跨进了大兵团指挥官的行列,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在他的指挥下,也多次立下奇功,被日本人成为“洪水兵团”。

    诺门坎战役几乎可以说是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几乎可以说他击败了整个日本关东军指挥部。

    赫鲁晓夫利用的就是这一点,他将朱可夫在对日作战的功绩对斯大林重提,随即话锋一转,谈到处决朱可夫后可能造成的政治与军事影响。

    一旦朱可夫这样的对日战争功臣被处决,在苏联国内造成不好的影响都是次要的,若是日本关东军得知他们的老对手朱可夫被杀了,因而重新起了“北进”的心思,与德国人两面夹击苏联,那事情就严重了。

    虽然是为了帮助朱可夫逃过一劫,保下他的性命,可赫鲁晓夫却完全是站在为斯大林考虑的角度上分析利害,说动了斯大林放弃枪决朱可夫的想法。

    不得不说,赫鲁晓夫还是有点手段的。

    这样一来,私下进言的他,既没有触及斯大林的霉头,又没有因为保护朱可夫而得罪其死对头巴甫洛夫大将。最关键的是,他达到了目的。

    斯大林当即决定饶朱可夫一命,至少暂时饶他一命。

    不过斯大林给了朱可夫一个折磨人的命令,要他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那地硬邦邦的,铲都铲不下去,怎么挖土豆啊。。。。。。

    不过朱可夫好歹是保住了一命,这样的要求也算是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不就是要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自生自灭吗?大不了一死,比起留在莫斯科被陷害,倒不如找个清静的地方度日。

    “朱可夫同志,请你放心。虽然你将被送到环境艰苦的西伯利亚去,但我们已经联系好了那边的人,他们不会为难你的。而且,食物与住宿方面也会给你提供保障,不会让你受更多的委屈。”那位赫鲁晓夫派来的男人,贴心的安慰朱可夫道。

    虽然是流放,但却衣食无忧吗?朱可夫暗暗苦笑,看起来赫鲁晓夫倒还是个忠厚人。

    “替我转告赫鲁晓夫同志。。。。。。”朱可夫说道这里,顿了顿,发现自己说什么似乎都有些苍白无力,良久才缓缓的憋出一个词:“谢谢他。”

    “好的,我会转达到的。”这位赫鲁晓夫派来的亲信,也是听过朱可夫那段慷慨发言的人。无论是从他对赫鲁晓夫的忠诚,以及对朱可夫的钦佩来说,他都会好好转述朱可夫所说的一切。

    他望着表情仍旧掩饰不住失落的朱可夫,咽了咽唾沫,吞吐道:“如果可能的话,过段时间风头过去了,说不定首长会想办法把你从西伯利亚捞回来。”

    男人没有称呼赫鲁晓夫的名字而是把他叫做首长,这只是因为他们身后还有几双耳朵冲着这边再试图打听内容。

    虽然男人利用自己的身份让几位看押朱可夫的士兵退后很多步,单独与朱可夫进行了这段临别前的单独谈话,可他也没有傻到用赫鲁晓夫亲信的名义来办这件事。

    就连他刚刚出示的证件,也只是一张利用正规途径做出来的假证件。为的,就是不暴露真实身份。

    “不必了,这个风头过不去的。只要巴甫洛夫那个蛀虫还在高层一天,我就永远没办法翻身。”朱可夫倒是没有过多的期待回来,他只是淡淡的压低声音道:“替我转告赫鲁晓夫,帮我最后一个忙,别让巴甫洛夫继续祸害我们的军队了。去找科涅夫,他的军事素养不比我低,应该可以提出正确的军事战术。”

    “这样,或许不会失败的太难看吧。”曾经在总参谋部任职的朱可夫,实在想不出别的什么好说了。

    “或许,我们迟早会打赢德国的。”那名赫鲁晓夫的亲信自我鼓励道。

    “迟早会打赢德国的。。。。。。这句话真好听,不如刻在我们的墓碑上如何?”朱可夫用他那已经有些沙哑的声音讲了个冷笑话。

752都回克里姆林宫吧() 
    “快发车了,你也别为难那边的士兵了,让他们把我压上前往西伯利亚的列车吧。”朱可夫摇了摇头,与赫鲁晓夫派来的亲信道别。

    “对了,我还没问你叫什么名字?”已经转过身去的朱可夫又转过头来,看着那位男人问道。

    “瓦西里耶夫,我叫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那名男人离开回答道。

    “那么,瓦西里耶夫同志,再见了。”朱可夫点了点头,认真的道别。

    能被朱可夫记住名字的,大多都是些大人物,某种意义上,瓦西里耶夫也算是有幸了。

    在两人身后不远处,终于等到他们分别的几名士兵,这才慢慢向这个方向走过来。领头的那名士兵向瓦西里耶夫挥了挥手,大声道:“同志,可以让我们带走犯人了吗?货车要发车了!”

    货车,这就是运送朱可夫去西伯利亚的列车。

    讽刺的是,上一次朱可夫前往远东收拾日军的时候,还是乘坐的飞机过去。短短几年,就沦落到连做普通列车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被当做货物一样被运去西伯利亚。

    这一去,或许就会像大多数政治犯一样死在遥远的东方吧。

    死在自己成名的地方,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把,朱可夫如是想到。

    “你受苦了。。。。。。”瓦西里耶夫脱下自己的帽子,对朱可夫致以敬意。

    “等……等等!。。。。。。”就在这时,从火车站入口的方向上,突然响起了一阵骚动。

    大约只过了一两分钟,瓦西里耶夫就看见几名克里姆林宫内眼熟的高级成员,带着二十多名士兵冲了过来。

    看上去,这应该是一个拱卫克里姆林宫的警卫排。能够出动这样一支地位关键的部队,想必一定是为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等等!

    一想到这里,一个一支隐藏在心底里的念头,突然浮现了出来。越发强烈的不确定感,让瓦西里耶夫觉得喉咙有些发干。

    自从他得知赫鲁晓夫准备拉朱可夫一把过后,他就有这么一个感觉。或许,除了他们以外,整个苏联,再怎么也得还有几个明白人迟早会帮一帮朱可夫这位新生代的名将。

    不过,这一切他还从未跟任何人提起过。而是小心翼翼的埋在心里,并亲身前来见朱可夫,在最近的距离观察和等待着事态的变化。

    直到一位瓦西里耶夫认识的,为人一向相对正直的委员走到他们跟前来,开口说:“朱可夫同志,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免除了你的惩罚,并让你回总参谋部报道。”

    同志!对方称朱可夫为同志了!这个称呼,加上后面那段话,看来朱可夫的命运,似乎不会那名糟糕了。瓦西里耶夫都有些替朱可夫庆幸道。

    “恭喜你,你不用跟着这趟列车去那个鬼地方了。”那位委员瞥了一眼旁边老旧难看的货车,回过头来对朱可夫微笑道。

    “跟我们会克里姆林宫吧,朱可夫同志。”那名委员对朱可夫伸出了自己右手,表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