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宦 >

第111部分

明宦-第111部分

小说: 明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头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是也知道各人有各人的福分。”,骆石低垂着眉眼,站在骆思恭身后小声的说道。

    “你说的在理。”,骆思恭的心里,这才略微缓了几分:“我如今能为他谋划的,也就止能如此,甚至已经是豁出命去了。”

    “日后的路该如何走,到底还是要靠他自己。”

    “到了这般年纪,我才常常会想,当年要是不做这个锦衣卫的指挥,兴许也才是好事。”,说到这里,骆思恭又不禁轻轻的摇了摇头。

    “今日还是回去衙门里住吧。”,拍了拍衣襟,骆思恭重新推开刚掩上的门:“这赵南星那里,当是不会连这么点小事也办不好,我这里也得尽早布置一番才是。”

    抬脚走了几步,忽得又在门边停下,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道究竟是对骆石说的,还是对自己说的:

    “其实这一回,我也算是送他一番功业,若他果真是个人物,老夫就丢了这张面皮,让一让他又如何。”

    乾清宫,东暖阁。

    “如今辽东未平,西南又乱,眼看着蛮兵就要紧逼成都,而他们此时如何还在揪着一个唐近贤不放?”,看着眼前堆得几乎有一支笔高的奏疏折子,朱常洛纵使脾性再好,终究也已经是有些按捺不住。

    “他们这哪里是参唐近贤,分明是在逼万岁爷呢。”,若是平时王安和邹义在时,兴许还好,可巧今日里伺候在朱常洛身边的,却是御马监掌印马谦。

    马谦与王安不同,向来与赵南星,汪文言等人并没有什么来往,倒是佩服唐旭是个人物,如今见奏疏无止尽的来参,难免顺便说上几句风凉话。

    “逼就逼吧。”,朱常洛脸上一阵青红不定,可是终究还是按了下去:“朝廷里的大小事宜,他们平日里也操劳的不少。朕做不了唐太宗,可是也更不想做夏桀,商纣。”

    “也只望朝廷里的这些大人们,能体谅万岁爷的一片苦心。”,马谦恭恭敬敬的立在一旁,帮朱常洛收拾着案桌上的奏折。

    翻检了几封之后,忽得眼前一亮,拿起来看了几眼,便朝着朱常洛递了过去:“奴婢且是说了,这朝廷里的许多大人里,终究还是有体谅皇上,顾着大局的人。”

    “哦?”,朱常洛听马谦这么一说,脸上的怒意立刻便消了几分,从马谦手上接过了折子去看。

    “请调锦衣卫入蜀助战?”,细细的看了一番之后,朱常洛也是不禁愕然的张了张口。

    朱常洛倒也不是不知道,锦衣卫除了协助京城卫戍,查调钦案外,也有侦察,刺探的职责。可是毕竟这是在四百年前的大明朝,即便朱常洛是皇帝,也还有些不太了解“第五纵队”的重要性。相比较而言,北面的努…尔…哈…赤倒是有些算是走在了时代前列。

    但是一般在军中,也都会设有侦骑斥候营,这部分功能往往会有一部分与锦衣卫相冲突,甚至因争功而产生过矛盾。久而久之,锦衣卫的这部分功能也就逐渐弱化了。

    况且锦衣卫是天子爪牙,就算要去侦察刺探,也是要为皇帝陛下去做,岂能去和那帮寻常军中的士卒搅在一起。

    “陛下。”,马谦见朱常洛疑惑,略思量片刻之后,也开了口:“奴婢似乎记得,此事并非是没有先例。”

    “你说的可是入朝抗倭之时?”,朱常洛在东宫时,即便关心的政事再少,可也毕竟是太子,有时候万历老人家甚至会找几件事情,专门派人去问问他的意见,也算是一种历练。对于这样的大事,更是不可能没有不知道的道理。

    “正是。”,马谦点了点头,“当年在朝鲜时,锦衣卫也颇立过几件奇功,给自家挣了不少脸面。”

    “不仅是如此,即便是如今辽东的抚顺,开原,铁岭三镇,也都有锦衣卫的暗探潜伏,辽东的军中,常常也要仰仗他们。”

    “那为何西南一地,没有锦衣卫的暗探?”,朱常洛这个皇帝才干了两个月,很明显有些业务还不够娴熟。

    “其实倒也不能说是没有,”,马谦听朱常洛问起,连忙开口回道:“只不过只是藏身在重庆,成都这般的州府里头。”

    “上回奢崇明在重庆杀官谋反,截断江口和四周的山路,也是庐江府里的暗探冒死传了消息出来的。

    “那就是说,在那蛮军中并没有?”,朱常洛似乎对锦衣卫的工作效率有些不满意了。

    “陛下明鉴。”,马谦毕竟是个厚道人,虽然和骆思恭不熟,但是也不忍心看他平白无故受冤:“锦衣卫的暗探番卒,大多毕竟也都是我明人。”

    “想要在繁华的州府城里藏身,虽并不困难,可是若是像那建州的赫图阿拉一般,并没有太多往来的人口,居民士卒之间也往往是以族群居,便就难以潜伏。”

    “原来如此。”,朱常洛这才焕然大悟,点了点头,示意自己了解了。

    “不过虽是不能派暗探潜伏,但使些离间,收买的手段,大抵却还是可以用的。”,马谦把自己所能了解的事情,一一细说给朱常洛听。

    “若是如此,倒该是派员得力的人手前去主持。”,朱常洛把马谦所说的在心里细细琢磨一番后,方才开了口。

    “这些事情,哪里需要万岁爷亲自去劳烦。”,马谦一边继续翻检奏折,一边开口笑道:“骆思恭那里,自认会有安排。”

    “他如何安排,是他的事情。”,朱常洛的目光在眼前扫了一阵之后,最后落到了案桌上的奏折堆上。

    “你倒是说说看,如果让这唐近贤走上一回如何?”,朱常洛沉寂片刻之后,方才是开了口。

    “这”,马谦顿时口中微微一滞,随即又小心翼翼的问道:“万岁爷的意思,可是要历练与他?”

    “也算是一个理由吧。”,朱常洛点了点头,算是承认了。

    “可奴婢以为,如今唐近贤刚遭了攻讦,万岁爷便要派他前往西南,在旁人看来,会不会有发配的意思?”,马谦虽是有心想要维护唐旭,但是到底也不敢明说出来。

    在马谦看来,像东厂和锦衣卫这样的天子近卫,只有留在皇上身边才是正理。派到外头去的,不是毫无背景势力的,便就是类似于发配。

    “若是旁人能这么看,岂不也是更好?”,朱常洛的想法,很明显和马谦存在差异:“日后等他回京,也省得还有人再拿这些东西出来说话了。”

    朱常洛话刚说完,又伸出手来在面前的奏折堆上轻轻的拍了几下。

    “可奴婢曾是听说,唐近贤还是个生员,明年便就是京城里的秋闱之期。”,马谦又略想了一下,还是壮着胆帮唐旭再说了一句话。

    “他若能平叛,等他回京之时,即便是错过了科举,朕也便为他开一回特科又能如何?”,朱常洛似乎对此倒并不是太过担心:“他若是做不到,只读这些书籍又有何用?”

    “这”马谦又是一番哑口无言。

    “你定是想说,那唐近贤既不是主帅,也不是督抚,能否平叛,也由不得他一人,可是如此?”,马谦虽然没有说话,可是朱常洛看他的神情,大抵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奴婢不敢。”,马谦连忙欠身回道。

    “朕自然会考量的。”,朱常洛似乎也无意去和马谦追究,只是若有所思的说着话:“去转上一圈,也就是了。这唐近贤,可算得上是朕的福将,这回算是朕欠他的,也让朕借一借他的福气吧。”

    “还有桩事儿。”,朱常洛又想了片刻,再重新抬起头来。

    “奴婢听着呢。”,马谦忙不迭地回话。

    “这唐近贤勾筑冤狱一事,是让司礼监里的崔文升去查了,如今可有了结果?”,朱常洛侧过脑袋,看着马谦。

第170章 左文右武() 
“奴婢只是听说,崔公公去刑部大狱里查了一回之后,又亲自领人走访了几户妖犯的家眷,似乎其中确实有人说曾经见到过那姜平,甚至连容貌也能说出几分来。”,马谦一五一十的说道:“万岁爷若是想要知道详细的,只怕还是要招崔公公,或者邹公公,马公公来问。”

    马谦虽然也侍奉驾前,可是毕竟掌的是御马监的印,对于司礼监里的事情并不好太多过问。

    “那这赵南星和王象春便就是诽告了。”,朱常洛似乎并没有去找崔文升来细问的意思,而是直接就抛出句话来。

    “皇上可有旨意?”,马谦听朱常洛这么一说,便立刻挺直了身。

    “罢了。”,朱常洛却是摆了摆手:“此事如今既然已经有了定论,就不要在追究了吧。这些大臣们虽信了绯传,毕竟也是一片忠心。”

    “万岁爷宅心仁厚,天下的臣民们有福了。”,马谦嘿嘿笑了几声,可是随即却又问道:“那若是回头再有人上这般的奏折,该当如何?是要驳了回去,还是留中?”

    “驳回去就不必了。”,朱常洛略想了一下:“那还是留中吧。”

    “奴婢们知晓了。”,马谦点了点头,转身招来一名小内侍,让传话去司礼监里去了。

    “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啊。”,眼看着传话去的小内侍消失在殿门外,过了许久,朱常洛方才微微的叹了一口气出来。

    崇文门内,司空署街。

    不得不说,卢海福对于唐旭的事情,向来还是上心的,竟推掉了近些日子里的所有经营,把所有的工匠都调了过来,甚至唯恐速度不够快,还从其他同行那里借用了不少人手。故而宅院虽然是在九月中才选吉日破了土,可是只半个多月时间里,一座新宅大体上便已经是拔地而起。

    宅院的东面,挖出了一方有一亩多地大小的鱼池,四周点缀着假山花木,看起来极为雅致。

    一座三进三出的屋舍,落在宅院中间略靠西面的位置上,前后和右边都与四周的街道隔出些距离,又用一人多高的红瓦围墙隔开。

    农历的九十月间,已经渐渐入了冬,可巧是移栽花木的好时候。原本栽种在花市街小院里的海棠花,也已经是移了过来,就种在后进前的天井里,在卧室里一开窗就能看见。

    一方雕画着麒麟的照壁,竖立在前院的院门内,雪白的汉白玉照壁配着朱红的双开院门,显得颇有些气派。门崖上点缀着的四面石鼓门当,表示着这里的户主是四品以上的文武大员。

    唯一看起来还有些古怪的,便是大门前的门廊边,原本应当放着石狮石虎的地方,却还是空荡荡一片,并没有放上任何摆设。

    “这两天我也是琢磨着,这里究竟应该放上什么才好。”,这段日子里头,胖子也是一直帮唐旭守在这里,如今眼看着宅院已经接近完工,多少有些自得:“不若在左右各分放一尊狮虎如何。”

    “哪里有你这般放的?”,卢海福也正陪在一边,听了胖子的话,顿时便不禁拿眼一瞪。

    “如何不能这般放。”,胖子如今有了些手艺,在卢老爹面前逐渐也有了些底气,居然敢顶着说话了:“文配狮,武配虎,唐哥儿文武双全,各配上一尊狮虎也是恰当。”

    “所谓的左文右武,约莫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胖子话刚说完,便为自己的奇思妙想有些洋洋自得。

    “左文右武说的是皇上,你想陷害唐哥儿不成?”,卢老爹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扬起手掌,作势要拍了下去,胖子连忙闪身躲开。

    “果真是如此?”,胖子一边躲着自家老爹的巴掌,一边拿眼看着唐旭,想听听他的说话。

    “卢叔说的对。”,虽然唐旭和胖子的关系很铁,可是此时面对的却是卢老爹,也只能选择帮理不帮亲了。

    胖子这才尴尬的笑了一声,抬起手来挠了挠后脑勺,脸上也带上了几分红。

    “唐哥儿如今做的虽是武官,可也是有着秀才的功名,日后也仍是要上皇榜,点进士的。”,听唐旭也说自己有理,卢老爹这才停止了对胖子的追打,重新站下来在门边指点:“依我看,还是放上一对石狮好了。”

    “就按卢叔的意思做好了。”,唐大人虽然笑而点头,可是身上也倍感压力。

    自己如今虽然是跟着孙承宗学做文章,这大半年来进步不小。可是毕竟这年头的科举,才真正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天下读书人数以十万计,可每届的科举能考上举人,进士的,整个大明朝也不过分别只有数千,数百人。

    南北二京因为颇多高官勋贵,所以秋闱中的中榜率有十之三四,但是即便如此,也要淘汰掉其中的一大部分。至于以后的会试,更是全国拔尖的读书人之间的较量,向来约莫都是十中取一的比例。

    能够考上举人,进士的,真正的可以算得上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到时候能不能考上,唐旭的心里,还真没有底。正所谓捧得越好,摔的越惨,唐大人可不想成为那样的笑柄。

    “等过几天,给门窗上头都批了漆,再晾上几日便能住人。”,卢老爹看着眼前崭新一片的屋舍,心里头也是一阵轻松。

    毕竟对卢家来说,唐旭也算得上是半个自家人。可往往给自家人办事,才是最难的。若是办得不好,只怕日后见了面都会尴尬,偏偏还无论如何也躲不开。

    如今看唐旭和洛雪霁脸上的表情,算得上是颇为满意。虽然还有洛德山在一边指指点点,说出了几点瑕疵,卢老爹倒也不在乎了,反正他也不是正主。

    “唐哥儿乔迁的吉日,可是选好了?”,自从唐旭做了锦衣卫里的指挥同知之后,花市街边的那座小院,确实已经是不堪用了。如今新舍既已落成,乔迁的事情,自然也是要尽早提上日程。

    “只怕还要等些时候。”,唐旭摇了摇头,示意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原本这几日里,是该要去雇请些下人的,只是却被一些俗事牵扯,耽误了下来。”

    新落成的这座宅院,足足有十数间厅房,加上一个偌大的庭院,只是打理起来就是一番不小的工夫。而这样的事情,自然也是不可能让唐旭或者洛雪霁自己亲自去做的,就算想做,也是有心无力。

    所以在入住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